作者 | 伊耽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今日的港股早盤,有一家新股公司快餐帝國(1843.HK)頗為吸睛——從暴漲到破發,通通只在一個上午完成,可謂是賺盡了看客眼球。這一家還不到10億港元市值的餐飲公司,是如何掀起這個風浪的?
1
股價一小時驚魂
什麼叫過山車?快餐帝國來帶你感受一下。
近期港股市場打新掀起了一股熱潮,不管什麼行業、市值多大、股價多高,打到就是賺到。因為即便是許多股票上市首日走出了大陰線,但由於盤中都有“大肆衝高操作”,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維持着首日不破發的“默契”,最終收盤價相比於IPO價格還是有賺。
據悉,在上市前夕,快餐帝國收報1.20港元,較招股價0.65港元漲84.615%,為招股價區間下限,認購倍數為13.68倍。每手4000股,不計手續費,每手能賺2200港元,再次顯示出了港股IPO打新“來錢”的規律。
然而,規律是用來打破,當港股的打新散户們自以為摸出了一條穩當的賺錢規律而暗爽時,逆轉的時刻隨影而至。
今日早盤,快餐帝國(1843.HK)首日上市高開83.08%,開報1.19港元,盤前成交2111萬港元,最新總市值9.52億港元。
誰能想到,從早上高開83%到盤中最高漲187.7%,再到破發跌12.31%,一個上午便完成了對所有打新者的收割。臨近午間收市,快餐帝國早盤盤中跌超10%,振幅超過200%。截至首日收盤,快餐帝國收報0.61港元,跌6.15%維持首日破發狀態,全日成交額約4.74億港元,換手率高達71.78%,最新總市值4.88億港元,距離日內最高點時的14.96億元相差了10億港元的市值。
這一套操作上市拿錢,實現穩準狠快速收割。只要沒有在這一上午趁高把籌碼拋掉,都難逃虧錢的命運,更不用説上午剛擠進去的投資者了。有股民直接開嘲諷:這“韭菜”割得太露骨,真有高位追漲的人進場2小時虧2/3,這樣的大起大落誰頂得住?
2
台灣小吃赴港上市
顧名思義,快餐帝國的確是一家餐飲企業。供應台灣小吃飲品的餐飲集團快餐帝國是一個餐飲集團,集團採用兩個基本模式經營旗下品牌「士林台灣小吃」的士林專賣店及堂食店,分別為自營模式和特許經營及牌照模式。2003年11月在新加坡首次開店,目前已成功發展228間士林專賣店及堂食店,主要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美國等地方開店運營,小吃產品包括超大雞排、蚵仔麪線、肉鬆蛋餅等,飲品包括冬瓜茶、烏梅汁等。
簡單來説,這是一家在海外開店、主營業務是台灣小吃的新加坡企業。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收益分別為1573.5萬、1858.1萬及2132.5萬新加坡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6.4%;然而,年內溢利卻在2019財年有所下滑,2017、2018財年的年內溢利均穩定在310多萬坡元左右,在2019財年驟降至226.4萬坡元,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在主板裏並不算太優秀。
公司提及,與2018財政年度相比,其於2019財政年度的資產總值回報及股本回報減少,主要由於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貿易應收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以及預付款項增加,而純利主要因年內所產生較高上市開支而有所減少。
據業內人士指出,餐飲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公司主要依賴台灣小吃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受眾或因此受限。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士林專賣店及堂食店產生的銷售額佔各國於2018年的快餐市場交易總額分別約0.9%及0.6%,遠低於當地領先品牌,市場份額有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快餐帝國面臨部分風險及不明朗因素,包括:依賴士林台灣小吃品牌的市場知名度;業務擴展至新加坡及西馬以外地區及收入的重大部分均依賴特許經營/牌照模式;依賴業主,原因是旗下新加坡及西馬的自營專賣店及堂食店店面均屬租賃。
3
募資1.3億港元,承銷費用4910萬!
據港交所披露,快餐帝國控股曾於去年9月26日向港交所遞表,後一直未能通過聆訊而過期。
今年7月3日該公司再次遞表,9月27日終於通過港交所聆訊,力高企業融資有限公司為其獨家保薦人。
不過,令人無比驚詫的是,據公司在招股書資料顯示,此次快餐帝國上市的承銷費約4910萬港元,而按照0.65港元的招股價來算,本次IPO募集資金1.3億港元,光承銷費用就達到了募集資金的近四成!!
(圖源:網絡)
據統計,一般港股公司上市IPO的承銷費用大概是在1.5%-4%左右,極少有超過10%的。
而如今,這家公司的承銷費用竟然高達4成,1.3億港元的募資額就搞去了近5000萬,這是什麼節奏?為什麼它上上市要花掉這麼高昂的費用?寧願花掉四成的募資費用也要上市,其上市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
另外,招股書顯示,2017財政年度、2018財政年度及2019財政年度,快餐帝國向控股股東宣派及派付股息分別約410萬坡元、340萬坡元及110萬坡元。於2019年9月23日,集團向控股股東宣派股息100萬坡元,預期有關股息將於2019年10月派付。
可見,在上市IPO之前,控股股東已經提前突擊分紅,另外,這也説明了這個公司根本就不是因為缺錢謀發展而上市!
更值得注意的是,該股股權高度集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75%,公眾持股比例25%。快餐中國的流通股本近8億港元,屬於典型的小盤股,再疊加股權高度集中,股價就容易大幅波動,其中的風險不可捉摸。
4
遠離“新馬”股,避免割韭菜
作為一家首日上市就來割韭菜的公司,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特點是公司來自新加坡。
真不是地圖炮,但凡熟悉港股市場的投資者都知道,在近幾年,來自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的赴港上市公司,很多都爆出了股價在經過一段時間(1個月至1年時間不等)暴漲拉昇之後很快出現突然崩盤式暴跌問題,如星亞控股、冠轈控股、吉輝控股、雙運控股、華星控股等等。這些公司還有着無比濃厚的老千股屬性,包括股權高度集中、小市值低價股、上市長時間無人問津、業務無明顯特點。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有市場人士表示,港股市場是以機構投資者佔主導的市場,但機構通常會對相應的覆蓋標的都會有一定的市值要求,如100億港元或者50億港元以上等等。而類似快餐帝國這一些小市值股票甚至殼股,如果一些“有心的”資金在進行炒作,也可能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散户盲目追高,是特別容易被“收割”的。
從這家公司認購倍數僅有13.68倍看,投資者的認購積極性並不高,與前兩年動輒幾十倍乃至數百倍的盛況完全不能比。一旦超額認購率比券商給出的平均孖展倍數相近或更少,那麼上市首日破發的概率就好比較大。
此外,股權高度集中,所處行業競爭激烈,主營業務和基本面也並沒有非常“性感”,倘若真的高位跟進,恐怕為他人做嫁衣是跑不脱的。
因此,這一類小市值暴漲暴跌,還是少碰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