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間,安踏體育(02020)公佈2019年第三季度最新營運表現,該公告披露只與集團安踏、FILA、DESCENTE、KOLON SPORT、SPRANDI及KINGKOW品牌業務有關,並未包括Amer Sports Corporation業務。
2019年第三季度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與2018年同期比較取得10%-20%的中段增長。 2019年第三季度FILA品牌產品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與2018年同期比較取得50%-55%的增長。 2019年第三季度其他品牌產品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與2018年同期比較取得30%-35%的增長。
而結合其之前的業績表現來看,該公司的銷售金額數據也可以説是一如既往的“強悍”。
2018年,安踏總營收第一次超過200億元,241億元的營收是安踏上市以來最好的成績,增幅高達44%,而在此前的十年裏安踏的營收增速約為20%。隨後在8月26日,安踏體育又甩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9年上半年營收148.1億元,同比增幅高達40.3%,實現毛利83.02億元,經營溢利42.57億元。
與此同時,強悍的業績表現也使得安踏股價扶搖直上。截止今日收盤,其股價大漲4.42%,報於75.65港元,最新總市值為2044億港元,而需要指出的是,自7月份以來,其股價已累計上漲53%。
(行情來源:wind)
那麼,令人好奇的是,安踏體育業績和股價是雙雙上揚的背後,究竟有什麼利好因素做支撐呢?
一方面,是來自於政策的持續利好。
2014年10月,體育產業的里程碑式文件——國務院46號文件《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台,首次將體育產業發展定位為國家戰略,並提出“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2018年8月,國家發改委提出“體育產業已成經濟發展新風口”。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一,體育產業對於促消費、惠民生、穩增長的作用不斷體現。在全方位利好政策的不斷刺激下,運動產業有望在未來迎來蓬勃發展。
進入2019年以來,利好體育產業的政策更是頻頻發佈。例如,9月1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十方面政策舉措,包括完善體育產業政策、促進體育消費試點、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支持體育用品製造業創新發展、加快發展冰雪產業等。
除此之外,2022年北京冬奧會有望成為冰雪運動發展的重要催化。2019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旨在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提升我國冰雪運動的普及程度,未來冰雪運動市場有望擴大。
另一方面,體育用品的人均消費空間潛力巨大。
據弗若斯沙利文亦發報告顯示,按2018年零售總額來計算,中國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運動鞋服零售市場,並且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市場之一。
不過,説句實話,對比發達國家我國運動品市場規模還是比較小。具體而言,我國人均運動品消費額逐漸提高,2018年達到28.9美元,是2008年人均運動品消費額的2.6倍,但是相比同期發達國家,我國人均運動品消費僅為日本的1/4,美國的1/12,而這也意味着我國國體育用品人均消費提升空間大。
而在全民健身熱潮影響下,我國體育運動用品市場需求充分釋放。瑞銀今年5月份發佈的相關報告顯示,我國一線到五線城市消費者,對運動、鍛鍊和健身領域的消費慾望最為強勁,預計未來12個月,開支淨增幅將達到18%。業內人士預計,國內體育行業消費會持續目前的上升勢頭。
至此,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利好之下,國內的體育消費迎來黃金髮展期,而身處於這個環境中的體育用品企業自然而然就迎來了不少發展機遇。
需要指出的是,針對於當前大環境帶給體育用品企業的利好,國盛證券指出,頭部競爭成為了行業一大特色,並且強者恆強的趨勢將得以延續。
具體而言,國盛證券表示,全球市場呈現“雙超多強”的狀況,而在中國更是“龍頭彼此對話”的產業鏈格局在這其中,安踏體育作為國內龍頭競爭優勢明顯,國際化集團管理順利開展。公司核心競爭優勢在於「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下打造持續接替增長的品牌矩陣,持續研發投入帶來產品創新、核心營銷資源打造品牌效應。2019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收入預計實現超過35%增長,經營利潤增速超過50%,淨利潤增速超過25%。
值得注意的是,不單單只是一家大行看好安踏的未來發展,很多大行也都比較看多安踏的前景。其中,摩根大通發表報告稱,內地體育用品銷售於7-8月表現強勁,雖然9月因為天氣因素稍微放緩,但第三季維表現仍持穩固。該行予安踏「增持」評級,目標價78港元。此外,美銀美林亦上調安踏目標價至78.5港元。
而總體來看,東吳證券研報認為安踏12年率先完成零售改革,目前FILA維持高增長成為新增長級,及收購Amer的國際化佈局,已證明其前瞻性及行動力。鑑於今年上半年的靚麗銷售業績及中報超預期,機構繼續看好公司在運動服飾賽道領先地位,並提高盈利預測,預計19/20/21年歸母淨利增8%/21%/17%至52.5/63.3/74.1億元,並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