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突發,絕地反擊!

兄弟姐妹們,牛回速歸~

突發上升,絕地反擊,大奇跡日。

放量深V反轉,大盤低開後下探後單邊回升,滬指、創業板指雙雙回收整數點位。上證指數收盤上升1.53%重返3300點,創業板指上升2.73%,深證成指上升2.25%。

港股持續走高,恒生科技指數升幅達4%,恒生指數升逾2.6%。

中信建投陳果:當下是未來多年做多A股市場的一次歷史性機遇!

1

6400南下資金繼續掃貨

9月份港股出現大爆發,恒生科技指數月升幅33.45%,今年前三季度一度升超26%,位居全球主要股指升幅第一。

10月初港股開始回落。其中,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四季度表現落後於全球,恒生科技指數距年內高點最大回撤幅度也一度高達20%。

儘管波動加劇,南向資金仍舊繼續掃貨。10月至今,南向資金合計淨買入超1700億元。

截至11月26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金額高達6960.60億港元,已超過2020年度6721億港元淨流入額的歷史高點。

其中,阿里巴巴、小米集團、騰訊控股等科技股成為資金近期流入的主要方向,這些公司也是2024年回購潮主力軍。

港股的回購力度也是超過往年。Wind數據顯示,截至1125日收盤,今年以來有264家港股上市公司進行了回購,回購總金額約2385億港元,是去年回購金額(2023年回購金額1021.98億港元)2倍之多。

騰訊控股年內回購金額超960億港元。此前三年騰訊一直保持着回購節奏,2021—2023年回購金額分別約26億港元、338億港元和490億港元。

回購榜單上,匯豐控股、美團-W和友邦保險緊隨其後,回購總額分別約398億港元、288億港元和281億港元。此外,快手-W、小米集團-W、東嶽集團等年內回購超30億港元,回購總金額分別約46億港元、37億港元、36億港元。

多隻港股ETF也持續獲得資金淨流入,200億元資金在11月淨流入港股ETF港股通互聯網ETF、香港證券ETF、恒生科技ETF本月內資金淨流入額均超20億元。

對於當下的市場,中信建投策略陳果團隊發文表示,繼續中期看好中國股市“信心重估牛”,隨着政策逐步加碼展開與見效,2025年牛市有望從“流動性牛”逐步邁向“基本面牛”,雖然過程中難免出現震盪分化,但市場將不會缺乏投資機會。

2

老網紅又開始躁動了!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上升,道指、標普刷新歷史高位。

受此影響,跨境ETF,尤其是掛鈎美元資產的相關產品,溢價率又開始出現回升。

其中,景順長城標普消費ETF升超9%,位居榜首,該ETF溢價率18%,為當前ETF最高溢價水平。國泰標普500ETF華夏標普ETF、博時標普500ETF、景順長城納指科技ETF等溢價率也高達5%以上。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跨境ETF是市場的老網紅了。今年2月,納指科技ETF、美國50ETF、納指ETF、日經225、沙特ETF曾出現10%以上的高溢價,遠超歷史正常水平。

當時各大基金接連發出溢價風險提示。所謂高溢價率,通常也意味着潛在的波動性增強,當許多投資者集中湧入一個品種時,一旦情緒逆轉可能導致大幅波動。

此前在跨境ETF溢價率居高不下,一度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直到今年9月底,隨着中國資產大爆發,跨境ETF溢價率出現較大回落。

總體上,今年跨境ETF呈現資金淨流入的局面。截至11月26日,年初至今超324億元資金淨流入QDIIETF,主要流入跟蹤納斯達克、標普500指數相關ETF。

其中景順長城納指科技ETF、博時標普500ETF、嘉實納斯達克指數ETF年內資金淨流入額分別為50.50億元、42.59億元、39.87億元。

3

A股被誰買了?

這幾年,A股究竟被誰買走了?

個人投資者的持股佔比驟降,但佔比仍然不低。私募、外資持股市值縮減,保險資金持股市值上升。公募基金持股市值變動不大,但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被動公募基金持股已經超過主動公募了。

華創證券統計了一份A股投資者結構概覽,數據頗有意思,具體來看

第一,個人投資者的持股市值驟降。從2021年末的44.2萬億降至今年三季度的26.4萬億。與此同時,持股比例也從2022年的50.2%驟降至今年三季度的36%。

第二,一般法人的持股市值穩步增長,成為當前A股主要持股力量。自2020年的24.5萬億穩步增長至今年三季度末的30.7萬億,持股比例也從31.1%上升至41.8%。

第三,這幾年機構投資者持倉悄然發生變動,被動基金規模暴增成為公募基金主力軍。

機構投資者分為公募、外資、私募、保險。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已達到16.3萬億,佔比為22.2%。

幾大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市值和佔比,變動如下:公募持股市值6.2萬億(8.4%),較2021年末上升1.3%;私募3.5萬億(4.8%),較2021年末上升0.4%;外資2.7萬億(3.7%),下降0.6%;保險2.1萬億(2.8%),上升0.9%。

機構投資者的數據,具體來看:

1.公募: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股市值總規模達到6.2萬億。

公募基金中的被動基金規模,佔比出現暴增,從2021年底21.6%上升至51.2%。

其中,被動:主動規模從2021年底的2:8上升至今5:5,被動(3.2萬億)首次超過主動(3.0萬億)。

分類別來看,被動指數型基金(普通指數基金、ETF、ETF聯接基金等)的持股市值達到3.0萬億,佔比47.7%,其中ETF規模達到2.8萬億。

2.國資機構持有ETF規模佔比達到53.2%。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國資機構持有ETF規模0.6萬億,佔比達到53.2%,較2021年底上升31.5%,為當前主要增量資金來源。

3.私募規模縮減至3.5萬億。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持股市值達到3.5萬億,佔比4.8%,規模下降或更多源於量化規模的縮減。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2022年末量化對沖策略的私募基金規模達到1.3萬億,佔比達到26.0%。2024年初以來,頭部量化私募規模出現大幅下降,600億+梯隊從去年末的4家縮減至今0家。

4.外資持股市值較2021年末下降31.4%,保險上升至2.1萬億。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外資持股市值達到2.7萬億,較2021年末下降31.4%。保險機構持股市值達到2.1萬億,較2021年末上升0.3萬億;倉位比例達到7.0%,較2021年末下降0.6%。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