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天不開盤,但還有一場萬眾矚目的財政部新聞發佈會。
1
財政部新聞發佈會極簡版
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發言重點如下:
1、中國財政有足夠的韌勁,通過採取綜合性措施,可以實現收支平衡,完成今年預算目標。
2、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
3、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①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②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③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④加大對重點羣體的支持保障力度等。
4、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5、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土地增值税政策。
6、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盤活閒置資產,加強國有資本收益管理。
7、擬在今明兩年集中推出一批條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如健全預算制度、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等。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逆週期調節絕不僅僅止於四點,還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進行研究,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赤字提升空間。
市場最關注的其中一點是第4條:“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關於這一條,財政部部長表示:
“相關政策待履行相關法定程序後再向社會做詳盡説明,這項政策是近年來出台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措施,這是一場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政府壓力,可以騰出更多資源支持經濟發展,鞏固基層‘三保’。”
一般來説,相比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如果涉及預算方案、赤字調整、調增政府債務限額等,是需要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批。
歷史上最近的兩輪地方債置換:第一輪是2015年-2018年,通過發行置換債券置換非地方政府債券形式的存量債務,置換規模超12萬億;第二輪是2019年-2022年,主要通過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置換隱性債務,置換規模1萬多億。
這場發佈會是政策轉向的進一步確認,下一個觀察節點是10月底或11月初全國人大常委會。
天風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表示,從發佈會宣佈的政策內容看來,幾乎是財政部權限內能夠給出的頂格政策支持,最重要的不是具體規模有幾萬億,而是確立了財政重新轉變為擴張性財政的信號。
2
ETF資金近三天抄底了什麼?
A股10月8日爆發3.45萬億歷史天量衝高回落後,連續三天回調。
那麼,A股回調到什麼程度了?
ETF進化論將從9月24日-10月8日和10月9日-10月11日,這兩個區間段來觀察主要指數的升跌幅表現。
由下圖可知,主要寬基指數10月9日-11日的短短三天時間內,回撤幅度普遍超40%。科創50指數相對有韌性,10月9日-11日累計下跌17.78%,回撤幅度是前期升幅的31%。
前期表現最猛的創業板50指數近三天下跌17.78%,將前期40.28%的升幅吞沒了44%。中證2000指數本輪迴撤幅度最大,近三天下跌13.07%,一舉將前期18.32%的升幅砍了7成。中證100指數近三天回撤幅度也高達60%。
其餘的寬基指數,創業板指、科創100、深證成指、中證500、中證A50、中證A500和滬深300指數近三天將回撤的幅度均超40%。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這麼來看,A股仍處於萬物齊升齊跌的狀態,還沒有走出一條明顯的主線。
A股全線下跌的狀態下,網上開始傳播一張關於“9月24日至今的工行銀證轉賬指數”圖。
(圖片來源:網上公開資料)
從數據上看,9月30日、10月8日是工行銀證轉賬指數高峯,其中個人投資者指數飆升幅度最明顯,説明這兩日確實有大量銀行資金進入了股市。
但A股深度回調的10月9日和震盪下跌的10月10日,個人銀證轉賬指數從前一日的52.05一下子驟降至6.84和2.09,有點斷崖式降温的味道了。
那10月9日-10月11日,股票ETF市場還有資金淨流入嗎?
Wind數據顯示,9月24日-10月8日的6個交易日時間裏,2417.16億元資金瘋狂流入股票ETF,平均每天有400億資金借道ETF入市。
儘管A股10月9日開始連續三日回調,但期間也有547.15億元資金繼續淨流入股票ETF,不過日均淨流入規模驟降至182.38億元,縮水幅度達到54%。
那這547億資金抄底了什麼股票ETF?
從ETF淨買入規模來看,有多隻科創、創業板主題的ETF上榜,嘉實基金科創芯片ETF、華夏基金科創50ETF、易方達基金創業板ETF、華安基金創業板50ETF近三天淨流入規模分別為157.21億元、127.81億元、80.7億元、62.05億元和20.09億元。
從淨流出規模來看,南方基金中證1000ETF、華夏基金中證1000ETF近三個交易日合計淨流出60.84億元。
國泰基金證券ETF和華寶基金券商ETF近三個交易日合計淨流出56.19億元。國聯安基金半導體ETF和國泰基金芯片ETF同期淨流出62.67億元。
3
社保基金、養老基金“2023年成績單”出爐
社保基金會10月12日發佈的2023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下簡稱社保基金)年度報吿顯示,2023年,社保基金取得了正投資收益,基金投資收益額250.11億元,投資收益率0.96%。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7.36%,累計投資收益額16825.76億元。
同日出爐的2023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受託運營年度報吿顯示,地方養老基金2023年投資收益額395.89億元,投資收益率2.42%。自2016年12月受託運營以來,地方養老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3066.71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5.00%。
在股票投資方面,社保基金會表示,堅定看好國內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發揮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優勢,從長週期角度對國內股票進行投資,抓住長期配置價值窗口期,在震盪市場中逆勢佈局。
市場人士認為,堅持長期投資,是社保基金能夠長期取得穩定收益的重要基礎。
另一長期資金險資,中國人壽與新華保險合資設立的500億元的鴻鵠基金也有最新動態。
截至9月30日,鴻鵠基金實收股本320.10億,主要投向了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
早前的7月,新華保險董事長楊玉成曾透露,該基金已累計投出超過200億元,為資本市場注入了長期穩定的資金。
9.24的國新辦發佈會曾表示“要促進險資入市、支持耐心資本,”並提及“中國人壽與新華保險設立的私募基金已正式開展投資運營,目前進展順利”。
保險資金一直以來是ETF的主要機構投資者。截至2023年年末,ETF日均持倉規模靠前的機構投資者為私募信託(1844億元)、保險(1552億元)和券商自營(1432億元)。
其中,保險資金的ETF持有規模提升最明顯,較2022年提升超700億元,是2023年增持ETF的重要機構方。
深交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ETF規模增長超4200億元,相比個人投資上半年持有ETF規模僅增加160億元,機構投資承擔了主力軍的角色。
今年上半年,機構投資者持有ETF份額數據和佔比雙雙回升。
國泰君安團隊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機構投資者持有ETF份額達到1.28萬億份,同比增長32.4%,且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已經超越了券商和險資的份額,成為ETF市場第一大機構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