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政府工作報吿提出哪些“新”期待?十大券商全面解讀來了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吿,回顧總結去年政府工作,分析當前形勢,明確今年主要預期目標,部署今年政府工作任務。

其中,在資本市場方面,報吿提到"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業內人士指出,報吿繼續體現了促進高質量發展,結構轉型升級的新趨勢。要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需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增加股市中長期資金供給。預計政策層面將持續支持金融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有望陸續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政策優化。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吿是展望全年經濟的風向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吿又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一起來看下券商分析師的火速解讀。

中金公司:財政擴張有利於發揮中國的規模經濟優勢,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這次政府工作報吿在去年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明確提出2024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目標明確,兼顧需要和可能,説明政府重視經濟發展,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診斷比較客觀準確,財政加力提效,並將在中長期持續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這次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宣示是一個重要信號,未來幾年財政政策發揮更大的作用值得期待。從長遠的角度看,財政擴張有利於發揮中國的規模經濟優勢,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光大證券:政府工作報吿有助於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高瑞東表示,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整體延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政策總基調,將經濟預期增速目標穩定在5%左右,並進一步落實了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具體部署,確保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共促高質量發展。

報吿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政府適度加槓桿,一方面有助於穩定總需求,提升經濟中長期預期;另一方面也為國家重大戰略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優化政府債務結構,相應減輕地方債務負擔。報吿就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等方面做了相應安排,有助於進一步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廣發證券:政府工作報吿體現促進高質量發展、結構轉型升級新趨勢

廣發證券策略首席劉晨明表示,整體而言,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繼續體現了促進高質量發展,結構轉型升級的新趨勢。其中,多方面結構性亮點突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吿產業政策聚焦“新質生產力”。一方面,是製造業技改,建設“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具備中國優勢的“中國製造”品牌。“另一方面,是培育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相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增“氫能、新材料、創新藥”新興賽道,建立‘未來產業先導區’”。與此同時,報吿提出鞏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先優勢”,未來提振大宗消費動能。智能網聯新能源車築高“中國優勢”,有望成為新經濟增長重要動能。

國泰君安: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大力發展金融五篇大文章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方奕、聯席首席策略分析師陳熙淼表示,本次政府工作報吿指出“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明確了當前和下一階段資本市場改革方向的重點。後續有望進一步健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加註重投融資動態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並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通過強化市場規則,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形成。

在“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要求下,後續政策有望繼續堅持以投資者為本理念,聚焦穩定市場預期與嚴監管,完善制度設計、繼續強化規範各類交易行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促進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此外,本次政府工作報吿順應習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強調“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成為未來金融發展主攻方向。

海通證券: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需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荀玉根表示,資本市場方面,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指出要“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這需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增加股市中長期資金供給。一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平穩發展的內在要求,應支持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市場化併購重組,激發經營活力,還應深化退市機制,加速優勝劣汰;並引導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註銷、加大分紅等方式回報投資者,提升投資價值。另一方面,A股中長期資金供給不足的情況已在逐漸改善中。報吿提出“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近年年金規模快速增長,養老金和年金的健康發展和資產配置多元化,有助於增加股市中長期資金。

中信證券:2024年貨幣政策有望繼續迎來降準降息

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表示,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宏觀政策進一步加力提效,增強政策取向一致性。其中,今年GDP目標定為5%左右符合預期,綜合考慮1萬億特別國債與去年10月提高的財政赤字剩餘部分,雖然今年赤字率僅為3%但廣義財政並不保守,預計2024年貨幣政策有望繼續迎來降準、降息操作。

報吿在短期防風險的基礎上更多提出行業轉型方向,包括地產“三大工程”建設、地方城投轉型等,彰顯“標本兼治”和“先立後破”。產業方面,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中‘產業’和‘創新’的詞頻均為41次,較2023年政府工作報吿有明顯提高。因此,預計未來將大力發展包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型氫能、新材料、創新藥、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算力底座和數據底座也有望成為今年投資重點。

粵開證券: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利於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2024年的赤字率擬按3%安排,與去年持平;赤字規模為4.06萬億元,高於去年1800億元;專項債擬按3.9萬億元安排,高於去年1000億元;赤字、專項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合計8.96萬億元,超過去年赤字與專項債的7.68萬億元,也超過去年赤字、專項債與特別國債之和的8.68萬億元。其中,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提出的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相當於提高赤字率0.7個百分點,有利於擴大總需求,優化供給結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同時,優化中央和地方債務結構,提高國債佔比,降低債務風險,為地方財政騰出空間。

中信建投:經濟增速目標較為積極,財政將持續保持積極取向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本屆政府工作報吿將經濟增速目標維持在5%,較為積極。“3%的赤字率+1萬億特別國債”是略超市場預期的,體現了積極財政靠前發力、引導預期。兩會上明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基本奠定了未來幾年財政將持續保持積極取向。今年政府工作擺在第二位的就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有望加強,人才政策有望更加積極、開放、有效。此外,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持增強,注重呵護民企發展,激發民企活力。

興業證券:2024年擴投資更為積極

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經濟和通脹預期目標均較為積極,2024年GDP增速預期目標為5%左右,持平2023年目標,在去年經濟增長進一步迴歸正常的背景之下,今年低基數效應消退,這一目標整體較為積極。經歷2023年低通脹環境,2024年通脹預期目標在3%左右,也較為積極,此外新增就業目標也有所上調。

其中,把高質量發展作為2024年經濟工作的首要重點,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要部署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細化部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數字經濟發展等,其中新增部署“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吿裏強調的重要戰略。隨着穩增長擴內需,投資發力可能更為積極。可以看到,擴投資方面,報吿部署中央預算內資金擬安排7000億元,較前幾年有所增加。考慮到2023年增發國債主要於今年使用,疊加2024年新增萬億特別國債,2024年擴投資更為積極。

華安證券:關注“新質生產力”引領產業政策下的投資機會

與2023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相比,社會各界對於“新質生產力”的理解更加全面。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因此政府工作報吿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首條舉措,強調“加強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其次,新質生產力由產業深度轉型而催生,對應第二條舉措“加快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和優化升級”,重點是“提升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第三,新質生產力中的勞動對象優化,重點是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對應第三條舉措。其中,戰略性產業需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生物製藥、商業航天、新材料、低空經濟、創新藥、先進醫療設備等,未來產業重點關注量子技術、生命科學、氫能等。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