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AI發展與治理創新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發佈《AIGC治理與實踐白皮書》,來自行業一線的最新AI實踐經驗、案例令與會專家高度關注,圍繞AI為傳統行業帶來的創新升級機會展開討論。
“準00後”的AI生意經
阿里巴巴國際站AI生意助手產品負責人林豪在會上做了《從大模型助力出海實踐看AI普惠性》主題演講,分享了一個“準00後”的外貿創業者故事。
“黃凱是一位99年出生的外貿公司總經理,從不懂英語、不懂業務,沒有渠道,把店做到了行業前三。”林豪説道,“他也是我們平台上第一批‘吃AI螃蟹’的客户。”
根據他介紹,作為“數字化原住民”,黃凱和其他傳統外貿商最大的區別,就是能靈活使用各種數字化工具,這讓他最先收穫了“AI紅利”。
(阿里巴巴國際站林豪在會上分享“準00後”外貿總經理的案例)
根據黃凱的“生意經”,傳統的傢俱外貿電商,從設計到打樣、測品至少需要一個月,成本數萬元。以前拍攝產品圖,約攝影師、佈置場景、修圖等,要花一週時間,每張圖片成本200元左右。
黃凱曾開玩笑説,為了拍攝場景圖搬傢俱搬得很崩潰,一度以為自己開的是搬家公司,而非外貿公司。
針對這個傳統難題,現在商家通過AI生意助手只需手機拍好照片,就能一鍵摳成白底,再輸入“客廳、商場、落地窗、明亮”等關鍵詞,1分鐘之內就可以得到多元化的場景圖,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除了“製圖”,AI還幫助黃凱降低了招聘門檻。以前招聘運營人員,起碼要熟練掌握外語,還要對各國市場流行趨勢有洞察力,需要有3-5年相關工作經驗。
而現在,黃凱覺得只要肯學習的,哪怕經驗少一點、學歷低一點,他也願意招,有了AI輔助工具之後,產品運營、外語等門檻都大為降低,新人能更快上手。
癌症篩查、拍影視劇……AI助力傳統行業“突破天花板”
在當天的主題分享中,阿里巴巴集團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薛暉分享了阿里AI助力醫療、拍劇的兩個案例。
(阿里巴巴集團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薛暉在會上致辭)
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的稱號,平均五年生存率不到10%,是中國乃至全球生存率最低的惡性腫瘤。80%的胰腺癌一旦發現就是晚期,發病兇猛,極難治癒;目前臨牀指南缺乏有效篩查手段,因為容易出現漏診或誤診。
薛暉介紹到,基於阿里達摩院的醫療AI技術,浙大一院、復旦腫瘤等醫學團隊採用“平掃CT+AI”的方法,首次實現了進行大規模胰腺癌早期篩查。在2萬多人的真實病例試驗中,就發現了31例臨牀漏診病變,其中2例早期病患很快就完成手術並治癒。
該項成果已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發表。《Nature Medicine》更就此刊發評論文章,稱“基於醫療影像AI的癌症篩查即將進入黃金時代”。
薛暉還介紹了AI在影視製作領域的應用。阿里大文娛團隊藉助AI技術,在虛擬拍攝、數字人、超高清視聽體驗等領域取得了創新突破。相對傳統制作方式,藉助虛擬拍攝,製作部分可以達到40%的效率提升。
“很多過去想到但做不到、甚至創作者也沒想到的場景,都在AI的助力下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可以預見,AI技術將全面提升中國影視製作的水平。”薛暉説道。
AI應用,宜疏不宜堵
會上,多位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就AI主題進行了分享交流,對其發展前景進行熱烈討論。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建在主題演講中,介紹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路徑,包括綜合評價與管理AI技術風險,以及加強標準與治理規則聯動等。
董建提到,國內外都在推動研發治理工具,但如何通過技術深層次解決治理問題,尚需進一步探索。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董建在會上做主題演講)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安全治理委員會專委會副主委、浙江大學教授潘恩榮認為,生成式AI對人類的經濟社會發展觀念帶來了巨大沖擊,人類智慧表現在“宜疏不宜堵”。一方面,必須克服各種恐懼和臆想,剋制“堵”的衝動;另一方面,要在實踐中小步快跑地迭代出各種“疏”的方式。阿里巴巴提出的“築牢防火牆、突破天花板” AI發展和治理思路很有建設性,應該被提倡。
(浙江大學教授潘榮恩作主題演講)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謐認為,通過《AIGC治理與實踐白皮書》和日新月異的行業實踐,可以看出AI離普通人已經不再遙遠。她認為,要負責任地發展大模型能力,就要提倡負責任的開源,開源有助於促進創新、便於糾錯,也將有助於解決更多社會問題。
(復旦大學教授張謐作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