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申万宏源宏观;作者:屠强 王胜
主要内容
引言:10月工业企业利润、实际库存增速均明显回落,前者反映工业品需求恢复波折,后者反映更低水平的服务业库存向工业库存的传导,两者都需要靠更积极政策扭转。
10月工业利润走弱源于工业品需求走弱以及连带的刚性成本率抬升。10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回升1.2pct至-7.8%,当月同比回落9.5pct至2.7%,环比(-7%)也偏弱。拆分利润当月增速贡献结构来看,营收增速低基数下有所回升(+0.7pct至2.9%),但剔除基数观察两年平均增速,则回落1.7pct至2.8%,同时当期成本压力明显加大,估算成本对利润的单月拉动回落20.8个百分点至-4.2个百分点,虽然上月明显走弱的其他损益,对10月利润的单月拉动明显回升,但整体工业利润仍然走弱。
营收:下游消费、石化产业链、煤炭冶金产业链营收增速均回落。分结构看,下游消费行业营收增速回落0.9pct至5.8%,其中汽车、纺织服装回落明显。石化行业营收增速回落3.2pct至2.2%。而受投资驱动的煤炭冶金产业链营收增速(-0.7pct至1.4%)也有所下行,与狭义基建、地产投资短期表现仍弱有直接关系。三大类营收增速均走弱,显示工业品需求恢复波折,也与10月限额以上零售、投资、出口表现低于预期相对应。
利润率:工业品需求走弱,导致下游消费刚性成本率抬升。10月工业企业利润率回落14bp至6.2%,回落幅度大于季节性,主因成本率上升33bp至84.6%,升幅大于季节性,结构上虽然国际油价回落带动石化产业链成本率下行,煤炭冶金产业链成本率也低于季节性,但下游消费行业成本率上升140bp至84.1%,明显高于季节性。源于前期下游制造业投资过热后,结构性产能过剩导致的刚性成本率开始主导整体下游成本率走势,数据上也呈现出工业品需求与下游成本率典型的反向变化规律,三季度工业品需求改善一度带动消费行业刚性成本率下行,但10月工业品需求走弱导致刚性成本压力再度暴露。
利润:回落幅度,石化产业链>下游消费>投资驱动的煤炭冶金产业链。分行业看,虽然10月煤炭冶金产业链营收走弱,反映地产与狭义基建投资下行影响,但煤价回升支撑煤炭冶金产业链利润率,最终煤炭冶金产业链利润增速反而回升2.3pct至4.5%。相比之下,石油化工产业链成本压力有所改善,但营收增速明显回落,因而整体利润增速下行23.3pct至16.8%。而下游消费行业在营收、利润率均走弱背景下,利润增速回落20.5pct至-7.8%。
库存:10月实际库存回落幅度大于名义库存,主因贸易商低库存传导。10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回落1.1pct至2%,一改7月以来持续回升态势,而实际库存同比则延续走弱,10月大幅下行2.5pct至6.2%。拆分结构看,推动前期库存增速走高主要是上游,但三季度以来上游实际库存增速加快回落,同时受更靠近下游的贸易商渠道库存下行拖累,下游库存增速也朝着更低的贸易商库存水平加速下行,导致近期整体实际库存增速回落。相较而言,补库周期投资机会更多在于前期库存去化更明显的服务业(贸易商)库存。
工业品需求与实际库存回升,需要政策更进一步加码配合。工业品需求仍是影响企业盈利关键,一方面直接影响营收,同时在近两年下游制造业投资过热、结构性产能过剩,形成刚性成本率抬升格局下,工业品需求变化也会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率变动。工业品需求三季度回升时,同时出现企业营收和利润率改善,但在10月走弱后,也同时出现营收和利润率恶化。展望后续,预计在发达国家供需缺口收窄、房企信用融资改善推动地产投资恢复、基建加快发力、消费温和恢复过程中,工业品需求仍将改善,但这也需建立在更积极的地产与基建政策之上。而企业库存是工业利润的滞后指标,22Q4-23Q2的企业盈利走弱,将滞后反映为23Q4-24Q2的工业企业去库,预计工业实际库存更可持续的补库阶段,更多在明年二季度后,考虑到服务业库存更低,预计服务业补库快于工业,但这也需要政策加力稳定企业信心,扭转目前企业等微观主体加快去库存、持续拖累GDP的问题。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超预期上行,国内工业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以下为正文
10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回升1.2pct至-7.8%,当月同比回落9.5pct至2.7%,环比(-7%)也偏弱。拆分利润当月增速贡献结构来看,营收增速低基数下有所回升(+0.7pct至2.9%),但剔除基数观察两年平均增速,则回落1.7pct至2.8%,同时当期成本压力明显加大,估算成本对利润的单月拉动回落20.8个百分点至-4.2个百分点,虽然上月明显走弱的其他损益(包含营业税金及附加、投资收益,变化主要跟随投资收益),对10月利润的单月拉动明显回升12.1个百分点至10个百分点,但整体工业利润仍然走弱。
10月工业企业营收增速回升0.7pct至2.9%,两年平均增速(下同)回落1.7pct至2.8%。分结构看,下游消费行业营收增速回落0.9pct至5.8%,其中汽车(-6.0pct至14.1%)、纺织服装(-6.9pct至-11.8%)回落明显。石化行业营收增速回落3.2pct至2.2%,回落幅度更大。而受投资驱动的煤炭冶金产业链营收增速(-0.7pct至1.4%)也有所下行,与狭义基建、地产投资短期表现仍弱有直接关系。三大类营收增速均走弱,显示工业品需求恢复波折,也与10月限额以上零售、投资、出口表现低于预期相对应。
10月工业企业利润率回落14bp至6.2%,回落幅度大于季节性,主因上文提到的刚性成本率抬升。对应于成本率上升33bp至84.6%,升幅大于季节性,结构上虽然国际油价回落带动石化产业链成本率下行,后者成本率84.1%低于季节性,煤炭冶金产业链成本率(85.3%)也低于季节性,但下游消费行业成本率上升140bp至84.1%,明显高于季节性。源于前期下游制造业投资过热后,结构性产能过剩导致的刚性成本率开始主导整体下游成本率走势,数据上也呈现出工业品需求与下游成本率典型的反向变化规律,三季度工业品需求改善一度带动消费行业刚性成本率下行,但10月工业品需求走弱导致刚性成本压力再度暴露。
分行业看,虽然10月煤炭冶金产业链营收走弱,反映地产投资与狭义基建投资下行的影响,但煤价回升支撑煤炭冶金产业链利润率,最终煤炭冶金产业链利润增速反而回升2.3pct至4.5%。相比之下,石油化工产业链成本压力有所改善,但营收增速明显回落,因而整体利润增速下行23.3pct至16.8%。而下游消费行业在营收、利润率均走弱背景下,利润增速回落20.5pct至-7.8%。
10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回落1.1pct至2%,一改7月以来持续回升态势,而实际库存同比则延续前期走弱势头,10月进一步回落,大幅下行2.5pct至6.2%。拆分结构来看,推动前期库存增速走高的主要是上游,但三季度以来上游实际库存增速加快回落,同时受更靠近下游的贸易商渠道库存下行的拖累,下游库存增速也朝着更低的贸易商库存水平加速下行,导致近期整体实际库存增速回落。相较而言,补库周期的投资机会更多在于前期库存去化更明显的服务业(贸易商)库存。
10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工业品需求仍是影响企业盈利的关键,一方面对企业营收构成直接影响,同时在近两年下游制造业投资过热、结构性产能过剩形成刚性成本率抬升的格局下,工业品需求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率的变动。三季度在工业品需求回升时,同时出现企业营收和利润率改善,但在10月工业品需求走弱后,也同时出现营收和利润率恶化。展望后续,预计在发达国家供需缺口收窄、房企信用融资改善推动地产投资恢复、基建加快发力、消费温和恢复过程中,工业品需求仍将改善,但这也需建立在更积极的地产与基建政策力度之上。而企业库存是工业利润的滞后指标,22Q4-23Q2的企业盈利走弱,将滞后反映为23Q4-24Q2的工业企业去库,预计工业实际库存更可持续的补库阶段,更多在明年二季度后,考虑到服务业库存更低,预计服务业补库快于工业,但这也需要政策加力稳定企业信心,扭转目前企业等微观主体加快去库存、持续拖累GDP的问题。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超预期上行,国内工业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注: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2023年11月27日研究报吿:《如何理解利润与实际库存均走弱?——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23.10)》,证券分析师:屠强 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