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線上税,正在大舉收割消費者

現在的雙十一,買到最優惠的商品不再是一場購物,而是一場事關數學和博弈的戰爭。

不僅要選擇平台,還要選擇直播間,用什麼優惠、什麼津貼、什麼會員,比較這個平台便宜一點,那個平台可以湊更多優惠。這個主播贈品更好,那個主播價格更低。

以前網購是為了省錢,現在網購卻要花更多錢。拋開滿減優惠,線下購物反而成了最終的歸宿。

大家才一夜之間發現,原來我們已經被“線上税”包圍了。

為了所謂方便快捷的線上服務,給平台、給主播交的線上税,到底是“線上税”?還是“懶惰税”?

01

現在,會相信主播口中 “虧本補貼”“自掏腰包”的人,應該越來越少。

畢竟他們補貼的心是假的,想賺你口袋裏的錢才是真的。

今年雙十一,李佳琦、劉媛媛直播間上架的一款學習機,價格高達5199元,這些大主播談到的最低優惠折後也要4599元。然而在其他直播間,這款學習機的價格只要3499元,直接就出現了一千多元的價差。

同樣也是在直播間,你刷着直播軟件,想下單一件被主播吹得天花亂墜、價格只要169元的衣服,但你搜了一下其他購物軟件,卻發現拼多多的同款只要69元。

你在兩個地方分別下單,以為品質可能會有所差異,結果收到貨之後,發現兩個地方下的訂單不僅發貨地一樣、包裝一樣、商標一樣,甚至拼多多的商品好評可以返現5元,而主播直播間的,好評只返現3元。

這是近幾年各大平台都十分流行的割韭菜行為,那就是利用信息差賺取差價。

不過一些“良心”一點的淘寶店往往還會自己再包裝或者再拍圖,裝裝樣子掩飾一下。

在直播間,主播只需要隔着屏幕進行介紹,甚至都不需要進行備貨。

很有可能是你在這邊剛下完單,商家轉手就從別的低價店鋪給你下單,甚至都懶得進行轉手或者包裝,主打一個無本萬利。

隨着直播間的數量迅速增長,主播控價、提價再降價、贈品越送越多,導致大家對於價格的感受逐漸失衡。

AMIRO覓光膠原炮最近就被消費者瘋狂投訴。

雙十一期間,覓光的膠原炮第一代產品,在各大平台和直播間,優惠後的定價基本都為4599元,官方旗艦店贈送4盒面膜和5盒凝膠。

但是,當大家費盡千辛萬苦湊單滿減之後,發現膠原炮一代產品在山姆線下只賣2999,直接便宜了1600塊錢。

通過大量的贈品,覓光抬高了大家對於價格的預期。但是儘管線下沒有贈品,線上這些所謂的贈品,也湊不上這1600元的差價。

而且距離一代產品推出時隔不到幾個月,覓光就推出了二代產品,只要4000出頭,還送美眼儀、10盒面膜和5盒凝膠。如果一代產品想要換新,各個平台的換新價格也是從一千三到一千八不等。

在線上買了一代產品的,可以説是純純的“韭菜”。

但是山姆和線上產品這樣巨大的差價,也讓人們不由得思考,曾經習以為常的“線上更便宜”是什麼時候開始逆轉了呢?

和山姆同樣採取會員店模式的盒馬也開啟了“線上線下不同價”的改革。

在盒馬的線下店鋪,不少商品已經都貼上了“線下專享價”的標籤,價格相比線上APP的價格都下降了20%左右。

盒馬CEO侯毅還為此發了個朋友圈,解釋盒馬線上線下不同價是因為線上有很高的配送成本,線下成本低,線下的價格比線上低才是合理的。

但過往,大家的説法可是,線下有租金有水電還有人力成本,所以線下更貴才是正常的。

只能説,大人,時代變了。

02

越來越貴的不只是電商,外賣、電影票、酒店,線上的價格都已經回不去了。

在許多商超、便利店,線上的價格都要比線下貴上一些。線下的大力度優惠活動,諸如“多1元加1件”,到線上就縮水成了“第二件半價”。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不少線下餐飲店中,這些店鋪的外賣價格往往都比堂食價格高三到五塊不等。

還有一些線下商超,通過不同包裝來區分線上和線下的產品。線下的實惠大包裝,在線上平台根本不售賣。

平心而論,線上貴過線下的主要還是集中於傳統商超和便利店,不少店鋪仍舊實行的是“線上線下同價”。但是就算價格本身沒有變動,外賣的商品往往有打包費、餐盒費等各種收費,多買一件,就要加上一兩塊錢。

這樣的升價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你通過平台進行訂購,就免不了被平台“宰”上一刀。

早在今年2月,就有不少人觀看春節檔電影時發現,在線上訂購的票價,跟票面價格相距甚遠,當中往往包含着並不大但也不容忽視的“服務費”。

而在最近過去的國慶假期,又有浙江麗水一家民宿的老闆爆料,民宿裏680元一晚的房間,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網絡訂票平台強制改成了2780元一晚,並且怎麼操作都沒辦法回到原來的價格。

越來越多人發現,在不少酒店,現場預定、店員幫忙操作之下,會比線上滿減、攻略更加便宜。

甚至於在傳統的商場購物時,拿着線上的價格到線下詢問,不少店員也會積極地迴應你,“這個價格我們是可以給到的”,順便還送你一些贈品。

儘管這樣的事情還沒有氾濫到普遍,但是這類事件的問題在於,這和大多數人想象中的“線上更優惠”的情況是相悖的。

因為在線下開店,需要物業費、水電費還有人工費,加在一起,相比環節更少的線上店鋪,價格高其實情有可原,也是大家默認的規則。

電商發展之初,也是以“價格戰”摧枯拉朽般擊垮了線下生態。

但當線上生態拓展到現在,平台不再補貼商家入駐,騎手、物流、倉儲的成本逐漸上升,線上店鋪反而增加了更多的成本。

拿外賣平台來説,有時候平台會給消費者一些補貼、提供各種優惠券,但這些幾乎都是商家自己補貼。

如果商家想要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不低於直接線下點餐的價格,再減去參與平台活動和支付騎手費用的成本,那就只能提高價格。

平台抽成、騎手配送甚至流量投放,都給原本簡單的餐食,增加了更多的成本。

近幾年來,已經有不少外賣商家吐槽,一單20幾塊的外賣,除去用户紅包、平台抽成以及騎手配送費,最後到手可能不到十塊錢,就這還要排除本身餐品製作的成本。

圖源網絡,20元訂單,商家到手僅4元

可以説,這不是在“抽成”,而是在“抽血”。

對於一些客單價低的餐飲店,如果配送距離太遠,承擔的配送費太高,甚至可能會送一單賠一單,這也導致不少商家只能把配送範圍逐漸縮小,省下一些配送費。

而在其他類型的線上平台,包括電商、OTA等,除了本身入駐的費用,引入流量成為了成本中最大的大頭。

隨着平台競爭日漸激烈,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2021財年,阿里獲客成本為477元,京東為384元,而拼多多獲客成本為578元。而2022年,阿里的獲客成本就已經增加到了1302元,其餘幾家主流電商平台的平均獲客成本也都在800元上下。

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線上成本不高、線上平台不賺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互聯網趨之若鶩,又怎麼會捧出那麼多富豪和千億市值的公司呢?

平台對流量的管控越來越嚴格,商家之間流量競爭越來越激烈,投放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多需要宣傳的線上平台,越來越多需要投放的成本。

線上品牌,反而舉步維艱。

在這樣高昂的線上成本下,線下,反而顯得更加簡單和直接,進而逐漸變得低價。

03

結語

既然電商的興起一部分是因為“價格戰”,那麼當線上價格逐漸高過線下,線下經濟會復興嗎?

實際上,線上貴過線下,並不是短時間出現的現象,而是近幾年一直持續的趨勢,但是湧向線上的人仍舊越來越多。

相比出門上街購物挑選,挑選完之後還要自己拎着東西回家,很多人可能更願意躺在家裏,等着外賣送上門。

同樣地,儘管不少線下店鋪,包括服裝等,可以讓消費者直接試穿、感受商品,但是線上可以直接配送,退換更為便捷,比價更為方便,促銷活動也更多。

現在還在逛着線下店的人,更多的都是在滿意之後默默拍下照片或者貨號,上網搜了同款之後等待打折。

是線下的服務還不夠好嗎?

沃爾瑪也曾向線上靠攏,買夠一定金額可以送貨上門,然而這項服務並沒有引起大的反響。

因為這跟線下的屬性是相違背的,會不怕麻煩到線下選購的人,大多也不會介意自己提着東西回家。畢竟大家到線下購物的預期就是,到離家不算太遠的地方逛街,買一些自己能夠有餘力推着或者提着逛街的東西。

因此,儘管有人説,線上業態的發展在促進線下也變得更好,但是線上服務對於線下的衝擊是不可逆的。

真正的問題在於,線上服務在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之後,便頭也不回地扎入了升價的大軍。

被消費者“寵壞”的平台,最終也對消費者亮出了“鐮刀”。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