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轟轟烈烈地赴美建廠項目,被美國工人“卡脖子”了。
1
90萬年薪招不到工人
據美國媒體報道,台積電在亞利桑納州的工廠,自2021年4月就開始興建,目前進入安裝精密設備的關鍵階段。然而,由於缺乏熟練工人以及美國當地成本等原因,導致進度落後,投產時間不得不從2024年推遲到2025年。
關於招工難,英特爾體會最深。2022年初英特爾宣佈,將斥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兩座芯片工廠,預計2025年完工後,兩座廠能僱傭3000多人,員工平均年薪達到1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6萬元)。
英特爾的工廠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以東30分鐘車程的地方,這裏原來是農地,在澆築混凝土的項目中,至少需要7000名建築工人。
令英特爾頭疼的是,附近還有不少工程同步在進行,包括希爾頓飯店、俄亥俄州大學醫學中心擴建,藥企安進(Amgen)的工廠,谷歌和亞馬遜數據中心,每個工程項目都在搶能幹活的建築工人。
哥倫布市建築業委員會負責人表示,現在當地技術純熟的建築工人年薪已經升到1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0萬元),但還是招不夠人。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與製造業相關的建築支出達到1080億美元,為有史以來的年度最高值——超過了興建學校、醫療中心或是辦公樓的開支。
新的工廠正在美國城市中心、鄉村、沙漠平原和衝浪小鎮拔地而起,其中大部分增長都來自電動車電池、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但整個美國製造業都面臨招工難,全美製造商協會指出,美國製造業存在着80萬人的用人缺口。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美國建築行業的平均職位空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39.1萬,與前一年相比上升了17%。美國住宅建築商協會的CEO表示,雖然現在美國在基礎設施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沒有人來執行,一個項目準備得再充分,沒有人拿鏟子也是毫無價值的。
美國工人都去哪了?
首先,年輕人觀念變了,甚至對製造業有些偏見,即便是製造芯片這種活兒,很多覺得看起來很無趣。相對而言,美國現在的年輕人要麼帶着高學歷闖蕩硅谷,要麼更願意去幹強度低、時間靈活的服務業。
其次,心態變了,根據美國商會的調查,28%的受訪失業者表示,新冠後,健康比賣力工作更重要,與疫情前相比,美國工人要求工廠提供更好的工資、更好的福利和更靈活的倒班工作。甚至有些人在疫情後直接吿別就業市場,寧願退休也不去上班。
一邊是硅谷、華爾街大裁員,另一邊俄亥俄州、亞利桑納州藍領工人嚴重缺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承認現在的美國勞動力短缺,但表示是結構性的。
2
美國半導體行業嚴重缺人
當地時間7月25日,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佈報吿警吿稱,美國將面臨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可能難以支持本十年的快速擴張,威脅到為提振芯片行業所作出的努力。
SIA與牛津經濟研究院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到2030年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工作崗位將從目前的約34.5萬個增加到約46萬個,增幅近11.5萬個;如果不採取行動,其中的6.7萬個工作崗位可能面臨無人可用的風險。
具體來看,出現空缺風險有2.64萬個(約39%)技術人員崗位,2.73萬個面向學士學位以上的工程師崗位,以及1.34萬個計算機科學家崗位。
報吿寫道,勞動力缺口不僅出現在美國半導體行業之中,清潔能源、醫療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網絡安全、下一代通信、航空航天、汽車和先進製造等也面臨類似問題;到2030年,美國預計將新增385萬個需要精通技術領域的工作崗位,其中140萬個可能無人可用。
SIA表示,沒有足夠多的美國人學習科學、工程、數學和技術相關科目,獲得這些技能的其他國家/地區的人員正在離開,美國沒有培養足夠的芯片專家,半導體相關領域畢業生數量供不應求。
在美國高校,有超過50%的工程碩士畢業生和60%的博士畢業生的工程師是其他國家/地區的公民,大約80%的碩士畢業生和25%的博士畢業生離開美國,要麼是出於自願,要麼是因為移民政策不允許他們留下來。
SIA推測,2030年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年度總收入將增長到1萬億美元,幾乎是2020年的兩倍。SIA首席執行官約翰·紐菲爾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如果我們不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整個行業就會搖搖欲墜。
拜登政府一直試圖通過發放數十億美元的補貼和税收減免,將就業崗位帶回美國,尤其是在半導體等高科技製造業。然而,製造業拼的不僅是資金、技術,還有人。
7月20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今年的銷售額可能下降10%,計劃中的亞利桑那州工廠將無法實現明年開始量產的目標。劉德音稱,由於美國當地熟練工人短缺,公司可能不得不從台灣地區臨時調入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這將使第一家工廠開始量產的時間推遲到2025年。
3
基金經理談半導體賽道
ChatGPT席捲全球,市值超500億美金的美股半導體股票2023年平均升幅57%,其中龍頭英偉達升220%。
A股市場,芯片、半導體相關ETF在一季度表現較好,1月1日到4月7日升幅30%,科創芯片ETF更是升超45%。二季度開啟回調,半導體ETF、芯片ETF跌幅近20%。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諾安基金蔡嵩松在半年報裏表示,芯片板塊二季度表現乏善可陳,主要原因在於兩大細分領域芯片設計和芯片設備受制於經濟復甦低於預期以及歐洲日韓等美國盟友的聯合打壓,但是,之前強調的未來行業依然不變:
1.芯片設計板塊:從2021年四季度開啟的芯片產業下行週期,隨着疫情落下帷幕,目前基本處於低位區間。產業端一季度庫存水平接近正常,各廠商二季度毛利率水平見底。伴隨着疫後經濟恢復,未來需求端將對設計板塊持續拉動。同時我們應該覺察到,隨着ChatGPT的問世,人工智能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將影響幾乎我們所有的行業,或將成為未來最強的產業趨勢。海外引領,從算法大模型持續迭代,到各種應用接入AI,再到算力芯片的突飛猛進,產業進展迅速。而算力幾何級的增長和邊緣側硬件的拉動,都是未來芯片需求的重要增長。新需求將讓芯片週期拐點提前到來。
2.芯片設備材料EDA: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制裁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暨2022年10月7日美國半導體出口新法案對我國晶圓廠極限施壓之後,進一步的制裁已經乏善可陳。國內晶圓代工廠一方面加速擴產成熟製程,另一方面在國內設備廠商的配合下,繼續研發攻克先進製程。雖然美國的制裁對我國先進製程的擴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另外一個角度看,芯片設備的國產化率卻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在全球晶圓擴產處於下行週期的大背景下,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對設備材料EDA板塊的拉動,很可能會超預期。
景順長城基金楊瑞文在半年報裏直言:
1.半導體制造是全球最複雜、最高科技的產業之一,但它的技術演進大部分時候並不屬於顛覆式創新,更多的是微創新,需要對工藝和細節不斷的深耕、攻堅和打磨;半導體的規模和技術工藝的積澱很重要,在過去沒有限制的時候,客户更多考慮的是價格、配套和質量穩定性,那麼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連試用機會都沒有。
2.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機會意味着沒有迭代和進步。温水煮青蛙,最終結局不言而喻。制裁和打壓並不是洪水猛獸,更重要是喚醒了所有中國企業自主可控的動力。當我們的企業有了機會,一切皆為可能。我們擁有天量的工程師,我們足夠的吃苦耐勞,只要下游肯給機會,假以時日,就一定能做好這個產業。
3.回顧半導體發展史,我們會發現以華人為代表的東亞人在半導體領域是具有統治力的影響,半導體的製造中心從歐美轉移到中國也是有歷史的必然性的。究其原因還是半導體的製造是一項非常辛苦的活,長期穿着防護服,身上不能帶通信設備,上班如坐牢一樣各種限制,因此,做好半導體制造需要很強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很高的紀律性,這是東亞人所具備的特質。
4.從上世紀80/90年代開始,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的良率就比美國本土高一截,美國半導體工廠的成本居高不下,導致了整個半導體制造從歐美向亞太轉移。即便是現存的美國本土工廠的工程師也是以華人為主,即使不考慮製造環節,無論芯片設計環節還是EDA軟件,這些環節的龍頭公司也大部分都是華人掌舵,我們深信中國人有做好半導體的天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