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來,隨着一系列穩鏈保供政策出台,製造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當下,中國高端製造業企業也正迎來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6月16日,在格隆匯舉辦的“2023年格隆匯中期策略峯會”中的高端製造圓桌對話環節,我們邀請到了華西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兼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崔琰、英恒科技副總裁秦晨、中集集團董事會祕書、聯席公司祕書吳三強、格隆匯研究院研究總監尹紀宗等在內的行業四位重量級大咖一同探討高端製造業的中國優勢與全球機遇。
在此次對話中,嘉賓們對關於高端製造業的全球機遇、中國優勢以及如何去判斷新技術的一些方向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其中,吳三強表示,要擁抱全球化,尋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秦晨指出,要堅定的以自主研發為主,堅持輕資產重研發的模式,賦能客户、服務客户的快速量產落地;尹紀宗認為,智能化應該是整車廠最後的一個必選項;崔琰表示,非常看好汽車智能電動化的變革帶來的產業秩序重塑。
01
吳三強:擁抱全球化,
尋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
主持人(崔琰):站在當下,怎麼看待中國高端製造業的機遇和挑戰?
吳三強:從中集集團過去全球化進程來看,我有幾個經驗和體會,和大家分享。
一是全球化一定是帶來很多的機會。中集集團是通過併購獲取一些戰略性資源、區位優勢或是技術。第二個體會是所有的這些舉措包括海外併購,一定要有中國優勢,沒有中國優勢的併購,我們一定不考慮。
至於挑戰,我個人的體會是,越是有所謂逆全球化的這種可能和潮流,越是要通過全球化來對沖這種風險,你的經營要更均衡,要跟隨整個供應鏈的轉移做適時的調整。全球化這個事情,是一個全球的命題,我們作為企業,一方面要抓住這個機會,但是一定要想清楚,你是中國的企業一定要能夠藉助中國的力量。最後,就是要做好企業的整體經營佈局,來對沖一些全球化波動過程當中的一些風險。
主持人(崔琰):中集在很多的細分賽道,全球份額做得很好,吳總能不能具體給我們講講,所謂的高端製造的優勢到底有哪些?海外併購上又有哪些經驗分享?
吳三強:高端製造業,它本身是一個我們口語化的名詞,一方面,可能是指做的這個東西本身是比較高端的,比如航天、深海;還有一種是把普通的不容易的東西做好,比如説機械製造。
對於中集來講,能走到今天,我們小到集裝箱、大到大國重器的平台,覆蓋了很多複雜的多學科的工程。40年以前,我們是機械製造,2002年我們進入了汽車領域,2007年的時候,我們又進入低温及壓力儲運裝備行業,到2010年進入海工領域、能源領域。也就是説,我們走到今天,一定要一個一個腳印的走過來。
現在看其他製造業的同行,風起雲湧,但是坦白講,大浪淘沙。想真正在全球立於不敗之地,沒有一定的時間沉澱,急烘烘的搞很多概念,我認為是很難的。
所以,高端製造業所謂的競爭優勢,是需要逐步逐步的積累,然後內化到整個體系裏面,最終才能把它做好。
主持人(崔琰):從中集的視角,怎麼去看待包括中國製造在併購方面的全球化方式選擇?有什麼樣的經驗分享?
吳三強:海外併購上,的確中集的頻次是比較高的。首先,我覺得這個事情一定要堅定不移的去做。因為在全球化競爭時代,所有戰略要素不可能你都擁有,變化這麼快,併購一定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這是毫無疑問的。即使到今天,併購會變得比較複雜,但是我覺得這條路肯定還是要走的。
第二,併購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有強大的行業研究能力,企業需要有準確的行業發展研究判斷。一定要判斷好,你所進入的企業它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這個很重要。判斷好了,你可能相對比較容易;判斷不好,事後怎麼做都無力迴天。
第三個,就是要有很多的專業的團隊來配合,涉及財務、法律、業務等角度的分析及判斷。企業一定要依靠專業力量。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企業自身要建立自己的能力,不是説什麼都自己做,是要能夠識別各種問題、要能管理這些中介機構,這點是不容易的。
最後,就是要善於利用國際上的一些併購的做法。
時至今日,我覺得全球併購也面對很多挑戰。第一個是價格越來越高,因為隨着全球資本市場活躍,很多企業能夠進入IPO階段,它不一定賣給你;第二,大量的PE公司在裏面;然後還有全球地緣政治的衝突。
02
秦晨:堅定的以自主研發為主,
堅持輕資產重研發的模式
主持人(崔琰):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未來汽車電子最大的機會,英恒作為一家汽車電子公司如何去把握住機會?是如何佈局的?
秦晨:隨着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整個行業趨勢的演進,整個汽車電子以及相關供應鏈的模式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是因為,電氣化在加速推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整車廠開始更加強調自主研發,要能夠對於核心技術,能夠自主可控。加上前兩年,整個半導體行業的芯片短缺情況,導致整車廠和半導體之間的銜接變得越來越緊密。
現在的供應鏈,變成了一個環狀形態。在這裏面,不同的公司,他們的角色往往是多維的。隨着整個電氣和智能化的推進,整車的開發節奏會變得越來越快。目前大部分整車企業,對於智能化電動車的開發週期往往只有一年。但越縮短開發週期,不僅對開發人員帶來非常高的挑戰,對於整車企業來講也有一個問題,即所有開發研發成本用於量產環節中,分攤的週期會縮短。
這也意味着,整車企業需要有更平台化的方案,能夠快速部署到不同的車輛當中去。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有可能縮短或者在更短的產品週期裏面去回收它的一些成本。
基於我們多年以來的經驗,我們提供了非常多平台化的可用於直接量產的技術,這個也是我們在最近幾年時間受到非常多客户歡迎的原因,並且也帶來了非常好的業務增長。
主持人(崔琰):現在很多上市公司開始積極通過海外建廠的方式做全球化佈局,對於汽車電子這個細分賽道,該選什麼樣的方式?海外佈局上又該如何考慮?
秦晨:在整車出口過程中,需要注意幾點:一是國內外很多地方安全法規不一樣;二是國內外對車輛的要求標準不一樣;另外在國外建廠,車輛交付上需要要對質量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旦開始批量交付,也就意味着需要有相應的服務和售後的能力。
目前,國內一些新興造車勢力在車輛銷量上只是剛剛開始爬升,但按照現在這種體量來講,如果很快的在國外打開市場,實際它的售後服務能力肯定會跟不上的。這也就意味着,他們會對於其中核心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和故障率的要求會變得更加的苛刻。
這樣的話,對於像我們這種企業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從平台化的角度,可能越來越多的用户希望能採用同樣一套方案,既能夠滿足歐洲客户的要求,也能滿足國內的這些高端用户的需求。
除了中國的車輛出口外,隨着中國的整個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和壯大,越來越多的國際整車企業開始在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這個也帶來很多的機會。
主持人(崔琰):怎麼看待現在智能化的拐點?汽車電子哪些方向比較看好?
秦晨:從整個新能源汽車來講,不斷提高功率密度一直是長期的一個方向。因為所有的車廠,都希望在電池包能夠縮小的情況下,能夠增強續航里程。越來越小的電池包,也就意味着整車的重量變得更小。
從電子來講,在電能的傳輸和控制過程中,要能夠不斷的提高效率。包括像整個的電驅動系統也是一樣。
從智能化維度講,長期的一個發展方向是多核分佈式計算,怎麼樣去在車裏面變成一個大規模部署的平台。
對於整個智能化系統來講,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的方案,通常不是單芯片能解決的,通常會需要兩個,甚至更多的多核的處理器來協同工作。這也就意味着,從系統集成商或者整車企業,他們需要解決如何設計出一個安全可靠的一個異構的分佈式多核系統,來滿足這樣的一個要求,同時這個系統還要能夠經得起頻繁的迭代。
也就是説,軟件的演進對很多硬件會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那這些,都是需要有一個平台化的甚至是具有高度可檢查性的一個方案做支撐,同時在軟件和安全上,能夠滿足各種各樣的要求。
03
尹紀宗:智能化應該是整車廠
最後的一個必選項
主持人(崔琰):這個時點,除了機遇還有哪些挑戰?
尹紀宗:一個核心關注點,它分為短期和長期。短期的問題,國內方面大家剛才也講過了,整個生態其實是非常內卷的。在整個製造端上,整個產能擴張非常的快,雖然對於行業來説,是一個好事,但是對業內的人來説,壓力非常大。
再看特斯拉的降價,大家也能感覺出來今年競爭的惡化程度是非常誇張的。然後就會發現,很有可能這一輪熬不過去,下一輪基本就沒你的事情了。
另外一個點,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海外的公司,特斯拉是一直把自己作為一種類似於一個數字化的企業。它的戰略裏面,很多是模仿了當年的亞馬遜和蘋果的戰略,一個非常集中的單品,然後再加上一個不停的去降低成本的一個戰略。智能化對於特斯拉來來説,甚至對於美國的公司來説,實際上是一個必選項,也是整個戰略裏面一定要選擇的路徑。
長期來看,一定要能跟上特斯拉的戰略思路。國內的企業也要想一下,自己一定要能夠在一個純粹的製造之外的東西,是能夠去賺錢的,並且要加快進度。(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