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 周浩宏觀研究,作者: 周浩、孫英超
市場十分關注的美聯儲議息會議,將在本週落地。我們認為美聯儲將會選擇“跳過”加息,但未來是否加息將是“開放”的。
市場認為美聯儲7月或者9月可能加息,但我們認為美聯儲更重要的是管理通脹預期,而非調整或者不調整利率——利率已經處於“限制性”區間,所以美聯儲流露出對通脹的關注,避免通脹和市場預期跑偏。
因此美聯儲即使暫停甚至已經停止加息,但會後聲明仍然會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鷹派”。另一方面而言,政策利率已經進入“限制性狀態”,未來需要觀測的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因此美聯儲會更多通過“定性”(即政策宣示)而非“定量”(調整政策利率)來傳達貨幣政策立場。
支持美聯儲保持較高利率中樞的原因,也有如下幾個:第一,美聯儲可能調高2023年GDP預測,但調低2024年經濟預期,以反映高利率對經濟的長期壓制;第二,美聯儲需要調高未來兩年的核心通脹預測,以反映通脹中樞的上移;第三,點陣圖的中值可能會略有提高,以有利於控制通脹預期。
幾個核心問題也因此迎刃而解——首先,如果不出現大規模衰退,年內降息的概率很低;第二,通脹中樞抬升,政策利率中期大概率會顯著高於2%;第三,出於管理通脹預期的需要,美聯儲不會調整2%的中期通脹控制目標。
本週美聯儲議息會議牽動市場的神經,相信在本週的會議之後,市場會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美國貨幣政策走勢作出更為清晰的判斷。在會議之前,市場往往也會對本次會議的核心結論進行一定的預測。在我們看來,本次會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是我們對於本次會議的幾點預判:
首先,美聯儲大概率會在本週“跳過”加息,但仍然會給未來留出繼續加息的窗口。但即便如此,市場也難以判斷美聯儲是否會在7月或者9月加息,或者連續在7月和9月加息。
從美聯儲的角度來看,加息與否並非核心,而管理通脹預期是最為關鍵的。因此美聯儲即使暫停甚至已經停止加息,但會後聲明仍然會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鷹派”。另一方面而言,政策利率已經進入“限制性狀態”,未來需要觀測的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因此美聯儲會更多通過“定性”(即政策宣示)而非“定量”(調整政策利率)來傳達貨幣政策立場。
第二,本月的經濟預測大概率會作出以下幾個調整:第一,美聯儲可能調高今年的經濟預測,但調低明年的經濟預測;第二,美聯儲可能會同時調高今年和明年的核心PCE價格指數預測;第三,美聯儲可能會調低今年的失業率預測,但維持明年的失業率預測水平。
由於經濟預測是每季度作出,因此本月的新預測也會給市場一定的前瞻性指引。調高2023年的經濟預測是基於目前整體經濟運行態勢好於預期,但調低2024年的經濟預測則是考慮到利率長期處於高位可能帶來的對於經濟的負面影響。
從通脹角度來看,核心PCE價格指數一直居高不下,並表現出“粘性”,因此三月作出的預測值明顯偏低。由於通脹中樞抬升,美聯儲大概率需要調整未來一段時間的通脹預測,以反映出其對於中期通脹仍將保持“粘性”的基本判斷。
從就業市場而言,美聯儲在3月給出的全年失業率判斷是4.5%,這與目前大約3.7%的實際值差距仍然較大,因此大概率會作一個“技術性”調整,但保持明年失業率預測不變,符合對於經濟和通脹走勢的基本判斷。
市場較為關心的“點陣圖”大概率也會被上調,3月份給出的2023年的“終點利率”判斷為5.0%-5.25%,中值為5.1%。基於上述一系列的預測調整,中值可能會上調至5.2%或者略高,這也意味着未來仍然會有加息的空間,但這種空間更大可能是“預防性”的。
總體而言,美聯儲6月“跳過”加息基本上板上釘釘,但未來的利率路徑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市場可能關心的幾個問題,答案也大致明朗。首先,如果不出現大規模衰退,年內降息的概率很低;第二,通脹中樞抬升,政策利率中期大概率會顯著高於2%;第三,出於管理通脹預期的需要,美聯儲不會調整2%的中期通脹控制目標。
本文來自: 國君國際宏觀於2023年6月12日發佈的《【國君國際宏觀】美聯儲“跳過”加息,但不能越過通脹的山丘》;分析師:周浩、孫英超。
本訂閲號不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吿發布平台。本訂閲號所載內容均來自於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吿,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吿。本訂閲號推送的信息僅限完整報吿發布當日有效,發佈日後推送的信息受限於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準確或者失效的,本訂閲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後續更新信息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吿為準。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訂閲號所載內容僅面向國泰君安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若您並非國泰君安證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請諒解。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閲號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並謹慎決策。國泰君安證券及本訂閲號運營團隊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訂閲號所載內容版權僅為國泰君安證券所有。訂閲人對本訂閲號發佈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影像等)進行復制、轉載的,需明確註明出處,且不得對本訂閲號所載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