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新的五年,建設銀行如何行穩致遠?
格隆匯 03-31 20:46

3月30下午四點半,香港中環中國建設銀行大廈30樓的多功能廳,坐滿了100多位投資者、分析師、媒體記者。與此同時,遠在北京的會場,同樣座無虛席。

兩地將要同步舉行建設銀行2022年業績發佈會。

作為四大行裏第一個公佈業績,第一個召開業績發佈會的建設銀行,在過去“非常不容易”的一年,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管理層如何看待這份的成績單?

大家都非常期待,而大家更期待的,是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主要指標持續向好的2023年,建行會帶給大傢什麼樣的增長預期?在更遠的未來,建行又有什麼樣的發展藍圖?

1

總資產突破34萬億,歸母淨利潤增長7.06%

建設銀行年度報吿顯示,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8224.73億元,其中,利息淨收入6430.64億元,同比增長6.22%;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3238.61億元,同比增長7.0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3237.03億元,同比增長6.94%;基本和稀釋每股收益1.28元,擬派末期息每股人民幣0.389元。

2022年末,集團資產總額34.60萬億元,增幅14.37%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淨額20.50萬億元,增幅12.79%;債券投資8.31萬億元,增幅12.70%。負債總額31.72萬億元,增幅14.77%。其中吸收存款25.02萬億元,增幅11.81%。不良貸款率1.38%,撥備覆蓋率241.53%。

從總營收上看,同比去年輕微下跌0.22%,主要是受到疫情反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同時還有國有銀行加大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LPR多次下調等的影響,屬於行業的共同面對的問題,淨息差和去年相比,也下降了11個基點。

不過,通過穩健經營,以及積極提質增效,建行的淨利潤實現了逆勢增長,派息同比也實現6.8%的增長,體現出建行努力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

和其他五家國有行相比,建設銀行的資產規模、利潤水平及增速、收益率水平均保持可比同業領先水平。

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資產質量和風險抵禦能力指標,都在監管要求之上,在同業中也處於領先水平,這點在歐美一些銀行相繼陷入暴雷破產境地的當下,顯得尤為珍貴。

總體上看,建設銀行的這個成績單,在去年大環境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取得,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營收微跌的情況下,淨利潤實現逆勢增長,不僅體現出建設銀行一貫的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以及牢牢守住金融風險底線的思維,也充分體現出建設銀行守正創新,在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持續釋放金融服務功能,在全面深化新金融行動、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努力為股東創造價值和回報方面的積極作為。

時間已經進入2023年,市場也十分關注建行接下來將如何作為?

2

全面助力經濟復甦

2022年11月,隨着疫情管控一步步優化並最終全面放開,全國上下迅速進入拼經濟模式。

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剛結束不久的“兩會”,都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息:2023年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穩經濟,促發展,強信心。

不過,也要清晰認識到,經歷三年疫情衝擊,以及全球政經形勢的劇烈波動,我國經濟層面的壓力依然很大,特別是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於2021年中央經濟會議首次提出,但直到現在,仍舊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短期來看,這些壓力主要是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表現為出口、消費、投資需求恢復偏緩,企業生產成本上升以及居民與企業預期指標下滑;中長期來看,是源於中國經濟近年來在經濟穩定、經濟結構轉型與長期經濟增長三個層面所面臨的持續壓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會再生產實現良性循環。在會議提及的幾個重大問題中,“着力擴大國內需求”被放到首位。

這也為建行2023年的工作指明方向,特別是提振內需消費方面。

對此,建行將消費民生行業及幸福產業列入全行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在信貸政策中明確將幸福產業全部行業定位為優先支持類行業,在客户及項目准入、審批授權、考核激勵、業務辦理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滿足企業合理信貸需求;對於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旅遊業企業,適度放寬例外核準程序。

在加強投放助力消費恢復方面,建行主要聚焦消費民生領域信貸業務高質量發展,以營銷指引、項目儲備、貸款投放和風險防控為重點,以設備更新改造、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工具為抓手,緊盯文旅、體育、健康、教育、養老等消費民生重點領域,持續加大幸福產業信貸投入。

信用卡消費方面,緊扣市場消費熱點,精選美食、生鮮、商超、網購、旅遊等細分場景的頭部商户開展合作;借記卡方面,一是提升商户綜合服務能力,二是為收單商户提供信貸支持,三是提升消費者支付體驗,持續豐富支付產品,助力提振消費市場。

網絡金融業務方面,一是聯合頭部支付機構,包括微信、支付寶、拼多多、抖音、美團、京東等,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系列“建行支付‘惠省錢’”主題營銷活動,持續到年底;二是運用新媒體渠道開展豐富的促消費宣傳。

個人消費信貸方面,建行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發展戰略,以滿足居民合理消費融資需求、增強客户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銀行消費金融在擴內需、促消費、保民生等方面的擔當作用,合理增加消費信貸,助力恢復和擴大消費。在有效強化風險合規管理的基礎上,加強個人消費貸款場景化建設,推進個人消費貸款在新能源汽車、裝修等場景領域的應用,滿足居民合理消費融資需求。

此外,建行還充分利用“雙子星”模式,進一步打通金融場景與生活場景的流量通道,提升消費金融生態建設能力。近期推出的“手機銀行2023”迴歸簡約,高頻重點功能3步進入、任務流程5步完成;“建行生活”APP已在300多個城市面客,用户規模超1億户,上架30餘萬家商户門店,搭平台、建場景、促交易,同時推動數字人民幣推廣試點,承接政府消費券。

以上舉措元旦及春節假期期間已經取得成效,截至2023年1月末,批發和零售業貸款新增超過300億元,幸福產業貸款新增超過500億元;累計為超40.59萬户收單商户提供貸款支持;借記卡消費交易金額達2.59萬億元,消費筆數達48億筆;累計承接政府消費券發放超30億元,拉動消費交易額約97億元。

2023年接下來的時間,建設銀行仍將持續致力於運用金融和科技的力量,深挖更多新的消費場景,滿足更多新的消費需求,在全面助力經濟復甦方面發揮自身的作用。

3

新理念,新格局,新金融

2022年的結束,也為過去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畫上了句號。

在這五年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新冠疫情的反覆肆虐,中國經濟和社會都經歷了巨大的挑戰,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在小康社會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脱貧攻堅戰、生態文明建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也取得巨大的成就。

過去的五年,也是建行全面推進“三大戰略”-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的五年,從年報來看,建行已經形成住房租賃金融服務新體系,成為普惠金融供給總量最大的金融機構,持續打造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團。以住房租賃為例,可以一窺全貌。

截至2022年末,建行住房租賃相關貸款餘額超2400億元,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覆蓋全國96%的地級及以上行政區,開業運營超200個“CCB建融家園”長租社區,試點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上市交易,保租房APP在215個城市上線運行。為貫徹落實“房住不炒”的政策做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現在,國家進入新的發展時代,面對新的問題,也制定了新的戰略和新的任務。具體來講,是新型工業化,是卡脖子科技領域的突破,是舊能源向新能源的轉型,是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是國家安全、信息安全,還有對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追趕。

在這些關係到國家發展前途命運的新任務面前,建行又會如何作為?

從建行釋放出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戰略部署。

如在先進製造業方面,要做深全週期、做優全鏈條、做寬全場景、做細全主體、做實全產品服務;在科技創新方面,積極支持掌握高新尖技術、處於高端價值鏈的企業發展,助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轉化落地,在知識產權融資、碳金融等方面開展探索,圍繞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領域加快創新應用等。

除了金融業務層面的守正創新,自主科技創新也是建行的重要戰略方向。大年初十北京舉辦了一場“建行雲”的品牌發佈會上,可以看到建行的決心。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將“建行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數字新基建”,表示建行將依託其進行全國的算力佈局,規劃環京、中西部等四大數據中心集羣。

而算力正是人工智能時代最重要的基建之一,chatGPT引爆的AI應用,將對算力的需求推向高峯,從這個角度上看,建行的部署相當有前瞻性。

當然,不管是算力基礎設施,還是雲計算基礎設施,都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大量的科技巨頭、金融巨頭都在做,建行又憑什麼能夠脱穎而出?

回顧過去五年,建行每年科技投入資金達到200-300億元研發“建行雲”,並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運作,這樣的投入和互聯網大廠們都不相上下。獲得的成效就是,一方面充分賦能建行自身業務,實現降本增效,保障數據安全,還有能力對外輸出,賦能整個金融行業。

之所以能夠堅持研發投入,主要是建行深刻意識到,在數字時代,數據已經取代了石油,成為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數字技術成為整個社會大生產的必要條件。金融業務,過去大多靠大基建、房地產和大投資驅動,在數字時代,數據驅動是大勢所趨。只有同時掌握算法、算力和數據資源,才能夠真正確保信息安全、自主可控,也才能夠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自主科技創新,要的是堅定不移地戰略定力,還有實實在在的投入。過去五年,建行已經展示了它的戰略定力,也讓取得了成效,而在新的五年,乃至更遠的未來,自主科技創新依然會成為建行重點推進的戰略之一。

4

結語

現代商業史上,那些能夠基業長青、經營百年,並且不斷煥發生機的企業,必定是順應大勢,持續為國家、為社會乃至為世界創造價值的企業。

本質上看,企業是社會的器官,應該承擔社會責任,為解決社會問題所進行的“社會創新”,其實也是最大的商業機會,也會收穫最大的投資價值。

根基於國家基建設施建設,並逐步轉型為綜合性大型銀行的建行,一路伴隨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伴隨着百姓生活變美好。尤其是在過去五年,在貫徹落實“房住不炒”,探索和實踐住房租賃,在支持扶貧攻堅戰、抗疫防疫、綠色金融、普惠金融以及科技創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很多成效。

在國家新的發展時代,建行將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正如張金良行長在業績發佈會上所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乘着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東風,以實幹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為客户、為股東、為社會持續創造更大的價值。”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