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安能物流(9956.HK)發佈2022年年度業績報吿,在過去一年整體經濟環境低迷,疫情反覆擾亂等多重不利因素衝擊的背景下,公司適時調整,積極應對,保持了經營基本盤的穩健可控,業務韌性進一步凸顯。
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 93.3億元,貨運總量 1250萬噸,與2021年基本持平。在利潤表現方面,實現毛利 7.3億元,毛利率7.8%,經調整EBITDA 10.96億元。與此同時,公司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增長至14.4億元,抗風險能力持續提升。在服務網絡方面,公司服務的終端客户持續增加,截至2022年末,總數量達到470萬,側面説明了客户對安能產品和服務品質的認可與支持。
安能物流創始人兼聯席主席秦興華在致股東信中表示,"我們敏鋭地意識到,舊地圖已經找不到新大陸。2022年對於安能來説意義重大,我們踏上了轉型的新徵程",公司需要"制定以利潤和品質為核心的新戰略來支撐有效規模驅動下的良性增長"。
多重挑戰下堅持長期主義,精細化發展措施初見成效
對零擔快運行業來説,2022年過的並不容易,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的持續不振令行業下游市場需求減弱,疊加新冠疫情造成的客觀阻隔封控,行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
在這種背景下,安能物流堅持效率驅動,致力於提升自身運營能力,積極開啟以品質和利潤為核心的品牌戰略轉型,通過對組織、產品、運營等多方面的調整動作,深化內部改革,不斷提高盈利能力和服務品質,實現了增長邏輯和增長維度的跨越,公司高質量發展態勢初顯成效。
年報披露,安能物流下半年的關鍵運營數據均獲得了亮眼的修復表現。其中,毛利下半年環比增長66.5%,貨運量下半年環比增長27.3%,這些改善均進一步證明了戰略轉型措施的有效性。
細分來看,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結構在去年下半年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在成本方面,主要的數據均實現顯著下降,單位幹線運輸成本從上半年的326元/噸下降至全年的320元/噸;單位營業成本由上半年的705元/噸下降至全年的691元/噸;在產品收入方面,下半年亦實現了顯著提升,公司零擔業務平均單位收入在第四季度提升至787元/噸,遠高於年度均值的767元/噸,品牌溢價對定價能力的正向影響凸顯。
除了向內做深做強,安能物流也持續投入長期能力建設,保持過往的既有節奏,持續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及優化。報吿期內,公司在自營車隊建設方面共投入2.35億元,目前自營車隊由約4,000輛幹線高運力卡車和超過6,200輛掛車組成,由約6,000名合同司機運營,其主要目的為增強自有運輸能力,擴充運力,提升服務保障能力,保證運營品質。
在數字化方面,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IT系統全面數字化各個營運環節,實現了實時數據跟蹤、智能網點管理、路線規劃、分撥管理併為終端客户提供智能客服,極大的提高了物流的服務效率和網絡能力。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優化,公司平台網絡生態規模產生良性擴容。截至2022年末,公司的貨運合作商及代理商總量超過30,000家,頭部貨運合作商的保留率達到95.7%;終端客户數量 470萬,同比增長20.5%,快運產品及服務品質獲得客户廣泛認可。
抓住行業變革先機,從規模驅動轉向利潤、品質驅動
近年來,國內的零擔快運行業發生着巨大的改變,從跑馬圈地的原始階段逐漸進入成熟的品牌發展期。頭部企業在率先實現規模增長之後,規模效應帶來的邊際效應開始消退,轉而逐漸步入精細化管理和品牌效應期。作為零擔快運領域的頭部企業,安能最先預判和感知到這一變化趨勢,從組織架構、營運管理等方面快速進行調整,以應對變化的行業和激烈的市場競爭。
據瞭解,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安能展開轟轟烈烈的變革。在核心戰略方向上,從之前聚焦於貨量規模為王,轉向以降本增效和服務品質提升,驅動有效規模增長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此,去年9月開始,安能在全國範圍內開啟了營運區調整,撤銷所有省區,重新劃區成立營運區,並開展營運區總"戰狼"競聘,以業績、能力、價值觀為標尺,為營運區組織選拔優秀舵手。此外,還推動超額利潤分享機制,進一步釋放組織潛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這一系列動作的目的,在於追求組織架構的扁平化,以更加靈活的組織形式,帶來有效規模驅動良性增長的戰略轉型。
同時,安能物流董事會還同時成立戰略委員會以監督戰略轉型的發展及執行工作,尤其專注於優先提升服務質量、運營效率、成本控制等基礎方面的運營表現。
年報亦披露了安能未來的戰略,將戰略重點由規模主導方法轉換為優先考慮提高運營效率及持續改善服務品質。通過嚴格實施包括優化定價、加強生態管控、提升服務品質和運營效率等四方面的落地措施,不斷提高盈利能力及服務品質,保持高質量的增長,以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保持公司在中國零擔市場的領先地位,並推動行業市場的進一步整合。
對此,秦興華表示,安能正"堅定走‘新戰略、新組織、新品質、新執行’路線,向2025年戰略目標前進,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服務好每一位客户,照顧好每一位員工,承擔更多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