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六裏投資報 ;作者:投資報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日前在一場交流中,就近期歐美多家銀行暴雷現象,以及後續對美股美債、以及A股港股的投資機會做出了分享。
張憶東認為,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呈現出NBER標準下的衰退,概率已經越來越大了。
而美債收益率後續的一個方向就是抵抗式回落。
事實上,在去年10月,投資報就已發文介紹張憶東的精準預判: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11月見頂回落,當月4%多的收益率就是這一輪的高點。
從市場表現來,去年11月起,
與海外聯動更深的港股,在美債收益率見頂回落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迅速掀起了一波報復性反彈,指數2個月就升了50%。
美債長端利率是全球資產定價的錨,
在其回落的情況下,資產定價更偏向於新興市場,
同時有利於資金從發達市場流向新興市場,特別是今年基本面改善動能較強的中國。
而中國今年經歷的是温和的復甦,其中要找尋結構性機會。
張憶東表示,數字經濟、消費以及中特估將是今年最重要的主線。
投資報整理精選了張憶東的精華內容如下:
首先我們聊一聊,近期美國以及歐洲他們的銀行體系所發生的一些衝擊,以及這個衝擊意味着什麼。
我們認為,它不意味着一次類似於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乃至於進而影響到全球經濟;
而是意味着説,美國加息週期已經形成了對於實體經濟和歐美金融體系的質的變化,從量變到質變。
這個質變更多的是由於過去的十多年,2008年以後,歐美經濟呈現出一種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的三低狀態。
整個銀行業的運營,他們已經適應了這種三低狀態。
特別是2020年疫情之後,歐美經濟體都呈現出一種大的貨幣政策刺激,所以央行的擴表在歐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個是一個宏觀背景。
涉及到微觀,涉及到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的錯配,以及內控的一些問題,還有對於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問題,這些細節我就不贅述了。
宏觀劇烈的變化、疊加這些銀行本身在微觀經營方面的一些缺陷。
兩者的疊加在2022年形成了一種逐步量變到質變的反應。
這些種種的變化都會使得,以硅谷銀行為代表的美國中小銀行業,還有像CS瑞士信貸銀行,他們原有的脆弱性就被急劇地放大。
所以,我們認為這件事情其實是反映了,
美聯儲這一次的加息已經形成了質的變化,開始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形成顯著的影響。
而且,美聯儲後續保持鷹派的時間越長,它可能會暴露更多的風險。
特別是在今年的下半年,美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會更加惡劣。
中小企業的企業債到期,需要借新還舊,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它的中小企業債的風險也會驟然地提升。
因為,現在小企業的債務槓桿率,已經明顯超過了科網泡沫時期。
講這些,我們想表達的結論就是,這種高通脹和為了壓制高通脹所導致的高利率,它對於美國經濟已經形成了一個顯性的影響。
而這個顯性的影響就是,我們認為,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呈現出NBER標準下的衰退概率已經越來越大了。
所謂NBER的衰退,就是從產出缺口,從失業率,通脹等多種因素考慮,而不只是看所謂環比折年經濟增速的這種技術性衰退。
我們認為,可能在最晚今年四季度,能看到美國NBER標準下的衰退。
下個階段我們怎麼來看通脹?
我們認為通脹短期還是有隱憂,但是從中期的維度來説,下行的趨勢還是比較地確定。
所以在今年最晚四季度,NBER的衰退是完全有可能出現的。
在趨勢上來説,我們認為下半年隨着美國經濟的下行,可能通脹的風險將會有所控制。
從而到了下半年,甚至要到四季度,會給美聯儲一個台階,讓美聯儲呈現出一種更加鴿派的狀態。
但是在此之前,美聯儲將會保持高利率。
但是,就算是3月23號不加息,我認為美聯儲還是會保持對於通脹的警惕,給大家一個相對沒有那麼鴿派,還是偏鷹派的立場。
甚至在今年的5月份、6月份依然有加息的壓力。
所以從第二個層面,就是對美聯儲政策的一個判斷,我們認為上半年還是偏鷹派。
第三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美債。
在美聯儲今年上半年整體來説還是偏鷹派的情況下,怎麼來看美債?
我們的看法是什麼?
這一輪,美聯儲加息週期美債收益率的高點在去年四季度,我們認為已經確立頂部了,
就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去年四季度10月份達到4.34%,這應該就是這一輪的高點。
如果後面美聯儲再有加息,會不會讓美聯收益率再有超預期的上升呢?
我們認為概率比較小。
雖然不排除反彈,比如近期因為避險情緒比較強,所以回落得比較快,
從前面三月初的高點4.1%左右,降到前面的低點3.3%,不排除從3.4%左右向3.8%左右一個反彈。
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它會呈現出高點,每個高點都比上一個高點低,其實是叫抵抗式回落。
為什麼會抵抗式回落?
我們分析過歷次美國加息,哪怕是在80年代初,保羅·沃爾克時代,
你可以看到,當它在加息週期的後期,它對於長端利率的拉動效果非常不明顯,
更多的是拉動短端利率,使得長短端利率的期限利差一度可以高達200多個bp。
這一次,你看在今年年初,長短端的利差也不過是100個bp。
所以歷史吿訴我們什麼?
每次美聯儲加息週期的尾聲,往往美債收益率是率先見頂回落。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因為美國的長端利率,它更體現為對於中長期美國經濟增長動能的一種預期。
現在,既然預期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將迎來美國經濟的衰退,美債收益率後續的一個方向就是抵抗式回落。
我們再看一看美債這個問題,這個判斷很重要,美債今年我們認為是走牛市。
而美債長端利率是全球資產定價的錨。
它的震盪回落,有利於國別資產定價偏向於新興市場。
有利於資金從發達市場流向新興市場,特別是流向基本面改善動能比較強的一些經濟體它對應的資產,今年毫無疑問是中國。
對於海外的環境做了一個綜合判斷之後,我們對於中國資本市場其實是更加有信心的,特別是A股。
一方面,目前A股也好,港股也好,它們的估值都比美國整體的估值要低。
滬深300和恒指,比標普500的估值要低。
而同時我們的貼現率,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要比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要低。
而且我們的EPS是復甦的,是向上走,而美國的EPS是向下走。
從風險偏好的角度來説,美國的風險偏好是惡化的,而A股的風險偏好將會明顯好於海外。
港股是介於兩者之間,它的基本面是好轉的,但是它的風險偏好則是受海外的影響。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再從庫存週期的角度,來看基本面的趨勢。
中國的庫存週期目前跟2015年底比較相似,它是處於一輪庫存週期的最後的階段,就是被動去庫存的一個階段。
要到今年的下半年,才會呈現出一個主動補庫存的階段。
而主動補庫存和被動補庫存,整個庫存週期的擴張期往往是20-24個月。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明年乃至於2025年的一季度都能夠有一個期待,
就是總體上市公司盈利是處於一個友好期,一個改善的階段,這是對於中國經濟的一個看法。
在這樣改善的時候,因為總量經濟比較温和,不温不火,我們就要找結構,特別是要關注那些困境反轉的資產,
在一些困境反轉的地方,無論是像今年的雲計算,人工智能,還是像計算機,以及出行鏈,
我們認為,隨着它的業績不斷地改善,整個資本市場也會對他們給予掌聲,進行價值重估。
最後我們來講講,如果是圍繞着中期的景氣來去找機會,其實A股和港股是通用的一個方法論。
我們認為,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科技成長和先進製造。
今年科技成長和先進製造的當紅炸子雞,就是數字經濟。
今年的數字經濟,和前兩年的新能源,和多年前的移動互聯網類似,其實它有一個自身的景氣週期。
而這個景氣週期又往往疊加了政策紅利的週期。
所以今年開始到明年,對於數字經濟的大產業鏈,我們是有信心的。
這個大的產業鏈包括計算機,包括通信,也包括半導體,以及一些新材料。
這是產業週期景氣從底部反轉疊加政策紅利週期。
第二條線,是中國的温和復甦,再加上穩增長政策,也利多一些需求在中國,而成本在海外的行業。
比如像化工、煉化、有色、油運,可能也會迎來階段性的機會。
第三個主線,就是央國企的重估。
重估,我們認為它從兩個維度來考慮。
第一個維度是防守。
防守是什麼?它像類債券。
因為它們的股息率,特別是港股,股息率基本上都是在6%以上,分紅比例都非常高,是可以當做一個類固收的資產做配置。
第二個是進攻。
而進攻有點像可轉債,也就是它的業績的改善情況。
這裏邊我們看到,現在國企的考核越來越強調ROE、經營現金比率、研發強度等等這些東西。
它會對於後續一些重點行業的龍頭公司,特別是國央企的龍頭公司,他們的盈利彈性也有所改善。
A股和港股加起來,會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中國消費的大圖譜。
這是一個廣義的消費,是第四條主線。
要掘金中國的大消費,這裏麪包括出行的鏈條,像景點、景區相關的服務業,還有像酒店,這在後續值得關注。
還有醫藥,醫藥的主戰場是在A股,但是港股裏生物科技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互聯網主要是在港股。
互聯網,我已經不把它放在科技,而是更多地以一個宏觀的視角來考慮這個問題。
隨着監管環境的優化,整個互聯網越來越凸顯出一種消費屬性。
它的宏觀貝塔的屬性更加地明顯。
海外投資者去通過風險溢價的影響來操作港股,主要的抓手恰恰是互聯網。
所以有的時候,互聯網升跌並不一定是互聯網本身的經營情況的變化,而是海外資金對於中國資產風險偏好的變化。
因為互聯網是港股現在第一大權重板塊。
所以大家要慢慢地改變思路,
互聯網的估值,跟過去相比會有一個系統性的下行,但是它會變得比較穩定,變得更加像消費股一樣。
所以跌的時候不要太悲觀,因為作為消費股,你可以反問一下,
作為一個現金流比較強、比較穩定的消費股,它值不值得這個價?
如果值,立足於中期是可以配置的。
反過來説,市場恐慌的時候,你可以逐步來買。
所以對於這些互聯網,它的性質有些變化。
其他的像品牌服飾,港股是有不錯的全球性品牌。
物管、商管、消費電子,港股也有些不錯的機會。
所以總體來説,我們是認為今年向陽花木易為春。
今年要順着兩個指揮棒。
一個指揮棒,是美債收益率的高位回落,美國經濟衰退,資金向那些復甦動能比較強的經濟體進行再配置。
另外一個指揮棒就是,在中國我們的復甦不是一個過熱的復甦,而是一個温和的復甦,更多的要看結構。
而這個結構裏,非常重要的就是消費驅動和科技,以及先進製造為亮點。
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消費以及中特估,就是今年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最重要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