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瑞銀和瑞信合併後將是什麼樣?
uSMART盈立智投 03-20 16:15
聲明稱,合併後瑞銀仍將繼續聚焦美洲和亞太地區的增長。

當地時間19日,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瑞信,交易預計將於2023年底完成。瑞銀和瑞信分別是瑞士第一和第二大銀行,合併後將是什麼樣的? 

瑞銀在發送給第一財經記者的聲明中披露了合併之後的戰略:瑞銀仍將繼續聚焦美洲和亞太地區的增長,瑞銀投資銀行將通過機構、企業和財富管理客戶鞏固全球競爭地位,加速全球投資銀行的戰略目標,同時降低瑞士信貸投行業務規模,合併後的投資銀行業務佔集團風險加權資產約25%。而瑞信大部分市場頭寸將轉移至非核心頭寸。

瑞銀預計,至2027年,每年將節省超過80億美元的年度運營成本,每股盈利也將得到提升,資本充足率將保持在遠高於13%目標水平。

瑞銀現任董事長凱萊赫(Colm Kelleher)將擔任合併後新實體的董事長,現任瑞銀首席執行官哈默斯( Ralph Hamers)將擔任新銀行首席執行官。

一名男子走過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來源:新華社圖)

一名男子走過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來源:新華社圖)

5萬億美元“巨無霸”

瑞銀管理超過3.4萬億美元的投資資產,與瑞信合併之後,將創建擁有5萬億美元投資資產的全球財富管理機構。

瑞銀首席執行官哈默斯 表示:“瑞銀與瑞信的合併將強化瑞銀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全球客戶的能力,有助實現我們在美洲和亞洲的增長雄心,同時擴大在歐洲的業務規模,未來數週,我們期待看到世界各地新客戶和新同事的加入。”

成立於1856年的瑞士信貸,是近年來歐洲銀行業問題最多的一家銀行。在經歷了Archegos世紀大爆倉、Greensill破產、用戶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醜聞後,該行名聲受損,連續兩年大幅虧損,股東和存款大規模出逃。據知情人士透露,瑞信上週每天面臨高達100億美元的客戶資金流出。

去年第四季度,客戶從瑞信提款超過1100億瑞士法郎,令該行流失大約38%的存款。瑞信最新財報顯示,資金外流已經穩定在較低水平,但並未扭轉形勢,該行去年鉅虧73億瑞郎,爲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年度虧損,也是連續第二年出現虧損。該行預計,今年將繼續錄得重大財務損失,並且承認上述情況可能進一步加劇流動性風險。

“如果不能扭轉資金外流並恢復資產管理規模,公司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可能面臨重大不利影響。”該行財報寫道。

加息會不會停?

儘管硅谷銀行倒閉和瑞士信貸風暴令全球市場恐慌情緒升溫,歐洲央行仍在當地時間16日選擇兌現加息50個基點的承諾。美聯儲也將於22日宣佈利率決議,截至記者發稿,據芝商所利率觀察工具(FedWatch Tool),本週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爲66.4%。

惠譽全球主權評級主管麥克名( James McCormack)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採訪時表示,“利率走高導致金融環境收緊,這正是央行的政策意圖,不排除未來一些銀行將面臨額外壓力,這是可以預期的。但現階段,我認爲銀行業危機難改央行對抗通脹的決心。”

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政府已於上週採取果斷措施應對美國區域銀行流動性危機,動用各種工具實現剛性兌付,穩定銀行系統,眼下美聯儲將更加專注運用貨幣政策來對抗通脹,“鮑威爾不想重蹈伯南克以及耶倫時期的長期通脹,預計美聯儲將在本週加息25個基點,關注美聯儲前瞻性指引當中會否加入金融穩定的內容,近期事件不會減少其抗通脹的決心。”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