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夜讀 | 巴菲特一家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彼得·巴菲特

來源:巴倫週刊

 

導讀:做巴菲特的兒子,看起來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但巴菲特次子彼得·巴菲特因此經常要面對的一個評價是:“你是巴菲特的兒子,可是你看起來好普通”——好在彼得·巴菲特將這句話視作一種稱讚,因爲“普通”,是一個富裕家庭能夠孕育出的稀缺品質。

在《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這本書里,彼得·巴菲特講述了巴菲特一家的教育方式,他們沒有犯富裕家庭在教育上通常犯的那些錯誤,也沒有剝奪孩子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而是讓他找到了自己真正具有熱情的事業,本文選摘自書中第四章《選擇的福與殤》。

小時候我家里並不富裕,當然生活還是過得很舒服的,只不過從不張揚,絕對符合中西部人的特點。我的父母多年以來開的一直是很普通的車,哥哥姐姐和我穿的都是經久耐用的衣服,不是什麼設計師品牌。小的時候,我們幾個從不會把任何事當成理所當然的。我會拿到很少的零花錢,但這些錢不是父母直接給的,而是我在家中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掙得的。如果我借了一些錢進城去,我也需要把零錢帶回來。

後來,父母變得越來越富有,而我也極其有幸能夠目睹一些事,它們的價值與重要性是我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一點點明白過來的,而我爲此也對父母充滿了無盡的感激。

我所目睹的是:家中的境況雖然發生了變化,父親母親卻從未變過。母親還是那個溫暖又慷慨的人,她的朋友依然遍佈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她對別人身上發生的事依舊關切如初。父親每週還是工作六天,依然穿着他的卡其布褲子與羊毛衫,專注得像是靈魂出竅了一般。

爲什麼金錢沒有改變他們?因爲賺很多很多錢從來就不是他們做事的目的。父親工作極其用心完全是出於熱愛,是因爲這項工作具有挑戰性,令人興奮。雖然最終錢也賺到手了,但對工作的熱情與好奇心卻從一開始就存在。金錢會尾隨興趣而來,但從不是方向。

教育的實質與我們對人性的理解有關——不僅要了解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也要去洞見與我們不同的人有着怎樣的動機與渴望。這樣的教育不會從各種百科全書、積年的舊雜誌甚至谷歌中獲得。它來自我們懷着敬意與各行各業、三教九流的人所進行的接觸,來自用心的傾聽。

就教育的價值而言,母親做過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事,其中最耐人尋味的大概要屬它了:她告訴我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一聽的故事可講。這句話其實相當於變相地說明瞭“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

在我的童年時期,母親會堅持帶我認識儘可能多的人、聽儘可能多的故事。幼時,我們曾作爲寄宿家庭接待過幾個來自非洲國家的交換生;還有一名來自捷克的學生與我們同住過一段時間;家里還總會有從城市另一端或是地球另一端前來拜訪的人。

有時候,我從學校回到家吃午飯時,會發現母親正在與某位來自非洲或歐洲的客人深入地聊着些什麼。她總是既溫柔又敏銳地與他們交流。在他們生活的地方,生活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困難,什麼樣的掙扎?他們有怎樣的抱負與夢想?又有什麼樣的信仰?

在我有能力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已經潛移默化地明白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

富裕家庭的父母常犯的錯誤之一:用金錢替代愛

有些經濟條件優越的父母在物質上給了孩子太多,但在愛上又給得太少,歸根結底,在於單純的懶惰,不願意把自己投入其中。

如果你兜里有一張信用卡,給孩子買個玩具輕而易舉。玩具會讓孩子開心一陣子—而且,這件事對某些家長來說,或許更重要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有事可做,以便自己能夠脫身忙自己的事情。花時間陪孩子玩耍,趴在地上參與孩子的遊戲,觀察孩子的小腦瓜如何運轉,並試着幫孩子點燃想象力,這是對人要求極高的一件事,顯然它所具備的價值也無可比擬。但它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全情投入,而這不是一張簡單的信用卡能做到的。

同樣地,財力雄厚、人脈資源豐富的家庭可以把子女送到最好的學校就讀—但這與真正在意孩子的教育絕不是一回事。約翰尼今天在那所闊氣的學校中學了些什麼?支付給學校的那筆學費是送給孩子的禮物,還是——更準確地來說——父母在試圖花一筆重金來逃避自己教養孩子、回答問題以及引導孩子好奇心的責任呢?

在這種事情上,孩子是很難糊弄的。我發現人在孩童時期擁有的一種智慧會在未來的人生中被遺忘。孩子知道時間比金錢更重要。成年人,特別是當他們處於職業上升期,盡情享受着人生中賺錢能力最強的歲月時,很容易表現出一種相反的態度。之後,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金錢失去了誘惑,生命再無多少來日方長,人們便又回到了最初對人生的理解。可是到那個時候,孩子們長大了,家人天各一方,那些當初沒能共度的時光也一去不復返了。

很多年前,哈里·查賓(Harry Chapin)在《搖籃里的貓》(Cat’s in the cradle)這首歌中完美地捕捉到了人生中的這種可悲之處。副歌部分的一句歌詞最開始是從一位忙碌的父親的角度唱出來的,到了後面則是用一個忙碌的兒子的視角來唱的。“我們定會共度美好的時光……我們定會共度美好的時光。”但這件事最後也沒有發生,至此,曲終。

富裕家庭中的父母常犯的錯誤之二:剝奪孩子做選擇的自由

與我們本書所討論的主題相關性更強。如果說生命是由我們來塑造的,那麼重要的是我們要爲自己而塑造。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夠接受幫助、不應藉助我們的優勢條件。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只是其中有很多細微的尺度需要把握。當一個家庭出於善意給孩子提供的條件讓一切變得太過容易的時候,他們就破壞了孩子樹立自尊的條件,剝奪了孩子通過難啃的骨頭磨鍊心性、在戰勝困難後真正獲得持久信心的機會。

我父親常被人引用的一個宗旨是說,做家長的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條件幫他做任何事,而不是提供足夠的條件讓他無所事事”。換句話說,給他較高的起點是可以的,但給他一張免費的直通票往往是後果嚴重的幫倒忙行爲。

總有某個時候—而且越早越好—需要把輔助輪從那輛閃閃發亮的新自行車上卸下來!

富裕家庭給子女提供過於容易的人生有許多做法,其中最常見的大概要數讓孩子進入家族企業任職,或是引導孩子從事家族中已經有人獲得成功的職業。表面來看,這是一件好事。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穩定性極高、登頂路線清晰的工作不好嗎?讓孩子進入自己的母親已經是業內專家的法律或醫療領域有什麼問題嗎?

但如果我們再深入一點思考,有些令人困擾的問題就出現了。這些看起來的好事到底是爲了誰好?進入家族企業到底是爲孩子做出的最佳選擇,還是爲了滿足一個父親的虛榮心?它是爲了實現這個年輕人的夢想,還是爲了彰顯身爲人父的權力,或是擔心家族的基業無人繼承?一個母親通過自己在行業中的人脈輕鬆地把女兒送入自己的老本行,這又當如何看待呢?這麼做的真正動機到底是希望去幫助這個年輕的姑娘,還是爲了與頗具影響力的同行進行利益交換,由此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

換句話來說,爲了延續自己的野心與眼中的要緊事而去操縱孩子的人生與幫助自己的孩子之間的這條界線應該畫在哪里?提出這個問題,我深知這些答案只會留在每一名家長的內心與良知中。

對我的父母來說,這個優先級是非常明確的。他們希望我的哥哥姐姐和我都能夠找到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並能樂此不疲、用盡全力去追求它—他們希望我們爲自己的人生而活,在自己所做的每件事上烙上自己的印記。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這是父母爲我們心懷的願望,而非一種預期。他們理解尋找自己所熱愛的事並不容易,也頗需要些機緣,它需要自由的成全,而來自家人的壓力只會成爲一種妨礙。

因此我父母總是鼓勵我們去爲自己做選擇。不僅如此,我們深刻地領會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所做的選擇,不在於它能帶來多高的地位、賺多少錢,而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本心,能否讓我們全情投入。如果我發現自己人生中的樂事是去撿垃圾,我父母就算看到我整天扒在一輛卡車後面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如果我在自己所做的事中能感受到快樂,這對於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家里有沒有給過我們壓力,讓我們加入家族企業或是走上父親一路披荊斬棘所開闢的道路呢?是這樣的,我哥哥豪伊是一個農民、一個攝影師;我姐姐蘇茜在奧馬哈養育了兩個可愛的孩子;而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我想答案應該不言而喻了。

假如我把自己的職業生涯選在華爾街(這個想法我其實考慮過那麼十幾分鐘吧),父親會不會幫我進入這個行業?我相信他一定會的。

假如我想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謀一份差事,父親會同意嗎?我覺得他也會的。但我想說的是:無論在上述哪一種情形下,父親會幫我的前提一定是我在這些領域感受到了真正的歸屬感,覺得自己非常適合它,而不是單純因爲這是一條最不需要耗費力氣的道路。

父親不會助我選擇投機取巧的人生,因爲這麼做不是特權的行使,而是人生的折損。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