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楊帆 程強 等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吿。《報吿》對於2023年經濟發展提出了穩健的目標(GDP目標增速5%左右)和積極的行動(穩增長和創新升級)。宏觀政策方面,《報吿》提出積極的財政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同時《報吿》還提出擴大內需是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安排。結構性改革方面,一方面《報吿》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與安全並重是未來產業政策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報吿》着重強調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我們認為有助於緩解“預期轉弱”的壓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以市場活力帶動經濟恢復。最後《報吿》還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今年政策的重點工作,關注後續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工作會議的部署,預計讓利實體經濟、強化反腐問責、加強風險監控是重點方向。
▍穩健的目標、積極的行動。
《報吿》重點回顧了過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強調我國在面對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環境下取得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同時也點出了下一步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挑戰。在此背景下,今年中央提出“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與我們2022年12月6日外發的《2023年宏觀與政策展望報吿——突出重圍》預測吻合),是在統籌低基數下經濟反彈和客觀條件下的較為穩健的目標設計,為下一步推進產業升級、深化改革、國際競合提供更大回旋餘地。雖然目標設定穩健,但我們不宜低估政府在推進穩增長方面的政策決心和創新力度:1)報吿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根據今年各地地方政府工作報吿,預計今年將在各省推進萬億、千億產業集羣發展的產業政策上推出更多精準政策,推動整體經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供給結構升級將釋放旺盛新動能。2)部分省份將經濟增速目標表述為“以上”(例如,北京、廣東、上海2023年GDP增速目標分別設為4.5%、5%、5.5%以上),行動更加積極,年初以來各重大項目前置開工、專項債提前批加量下達、信貸超預期多增,預計在實際工作中會取得更好成績。3)今年提高新增就業目標。2017-2022年(除2020年為900萬人以外)的5年中,新增城鎮就業目標均為1100萬人,今年額外增加100萬目標至“1200萬人左右”。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新經濟更快發展,促進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料需要更創新的促就業政策舉措。
▍積極的財政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
財政政策方面,《報吿》在回顧過去五年發展時提到“合理把握赤字規模,赤字率控制在3%以內”,我們認為,3%仍然是財政不宜輕易突破的赤字率紅線。而2023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也體現了財政政策積極擴張的狀態。預計2023年安排新增專項債3.8萬億,要求加快實施 “十四五”重大工程。我們認為專項債新增規模穩步擴張,同時政策性銀行相關的準財政工具也會積極配合加力提效,一起帶動基建實物工作量顯著提升,積極發揮財政的逆週期調節作用。貨幣政策方面,《報吿》對貨幣政策的描述較為精煉,與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基本一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預計短期不會降息,二季度有可能出於投放長期流動性的考慮而降準。3月3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 “實際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較合適的”。我們認為在2月PMI大超預期、信貸需求穩定增長、地產銷售回暖的背景下,短期內沒有降息的必要,而降準現在更多地成為了一種補充長期流動性的工具。
▍擴大內需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首要安排。
《報吿》指出需求不足仍然是當前的突出矛盾,因此將擴大內需作為了今年政府重點工作的第一項。促進消費方面,《報吿》強調“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我們預計穩就業是重中之重。“穩定大宗消費”可能指住房改善和新能源車等,《報吿》維持“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的表述,我們認為地產銷售恢復偏慢的城市或仍有政策加碼空間。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後生活服務消費料也將有自發性修復。擴大投資方面,《報吿》將“十四五”重大工程定為抓手,我們認為無需擔憂基建項目不足問題,政策性銀行或將提供資金支持,預計2023年基建投資增速將繼續提升。針對私人投資不足的情況,《報吿》特別提出“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預計相關政策、措施將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穩定預期。另外,我們認為,長期看人口是決定內需的關鍵因素,若想維持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積極的消費傾向就需要提高生育意願,預計鼓勵生育政策也將進一步完善。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預計發展與安全並重是未來產業政策的主旋律。
從發展角度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是我國的“興國之要”,預計未來發展經濟的着力點要放在實體經濟上,穩步提升供給質量。具體來看:1)要增強創新引領的作用,進一步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2)要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促進傳統工業平穩增長的同時加快重點行業轉型升級。3)要推動數字經濟持續發展,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對平台經濟的常態化監管。從安全角度看,過去幾年海外地緣局勢動盪對我國的糧食、能源和產業鏈安全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當前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報吿》重點強調了要鞏固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工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經濟金融領域風險有效化解。
▍強調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將有助於緩解“預期轉弱”的壓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以市場活力帶動經濟恢復。
1)在深化國企改革方面,《報吿》要求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2023年以來國企改革政策頻出,國資委啟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預計該行動將突出國有企業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作用,拓展在“卡脖子”關鍵領域的佈局,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和激勵約束機制。2)在支持民營經濟方面,《報吿》延續黨的二十大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要求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3)在穩定外資方面,《報吿》提出擴大市場準入、落實國民待遇、推動標誌性項目落地等措施,並強調積極推動加入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改革。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今年政策的重點工作,建議關注後續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工作會議的部署,預計讓利實體經濟、強化反腐問責、加強風險監控是重點方向。
《報吿》回顧指出,本世紀初形成的近1.5萬億元金融改革歷史成本完全化解。《報吿》還指出在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成績上,今年將着重處置四類問題:1)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這既包括中央和地方間的協調,也包括國際金融市場與國內市場間的風險監控,相關部委的協調性和統籌性預計將有所加強。2)穩妥處置地產相關風險。這既包括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促進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也包括有效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3)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規範管理。這既包括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也包括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做好基層“三保”工作等。4)平穩化解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這既包括推進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也包括督促中小金融機構迴歸本源和服務當地。我們建議,高度關注兩會期間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可能提及的金融領域調整,並持續追蹤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時間及核心政策思路。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3月5日報吿《2023年政府工作報吿學習體會——温和復甦,驅動升級》,報吿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