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受鋰價有望隨鋰電下游需求回暖止跌消息影響,A股鋰礦股異動拉昇。
形成鋰價止跌預期的原因來自鋰礦企業的停產整頓消息,24日晚間,據“宜春發佈”消息,從即日起決定對涉鋰電新能源產業違法犯罪依法進行嚴厲打擊,包括非法挖掘理礦石,非法炒作鋰價等。宜春當地理礦選礦企業目前已全行業停產整頓。
開年以來受需求回落影響,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自去年11月逼近60萬元/噸後,至今回落幅度超過30%。
據上海鋼聯發佈數據顯示,今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下跌,電池級碳酸鋰跌5000元/噸,均價報40.2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跌5500元/噸,均價報37.15萬元/噸。
(生意社)
鋰礦開採成本僅約10萬元/噸,但是從探勘,獲取許可,到真正投產爬坡,一般要花去3-6年的時間,供需錯配之下導致去年碳酸鋰價格飆升,利潤之豐厚,很多人都想擠進這個行業分一杯羹。
江蘇宜春擁有豐富的鋰資源,根據江西省地礦局和宜春市2021年的勘探調查,宜春市及其下屬管轄地擁有探明鋰雲母礦約佔全國儲量40%左右,可生產氧化鋰900多萬噸,相當於2000多萬噸碳酸鋰,理論上可以裝備6億輛電動汽車。
過去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和礦企蜂擁而至。以寧德時代為風向標,去年4月公司以8.65億元競得宜春一瓷土礦的探視權,資源量約在15萬-20萬噸碳酸鋰。
資本介入後,富饒的土地上生髮出一條利潤豐厚且到處是騙局的非法產業鏈。
根據財新記者調查,隨着鋰礦石價格水漲船高,每噸由數百塊錢漲到了1300-3000元每噸,村民挖個一天就能入賬幾百塊錢。而21年宜春市人均每月收入才不到1600元。
一時之間,原料加工的選礦廠,倒賣鋰礦的中間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2022年以後,礦山附近的村莊周邊一年之間多了約200家選礦廠。
宜春市政府在13年成了國資企業,對全市範圍的鋰礦資源進行整合,或分配給大型企業。截至去年7月,全市29座能直接生產的含鋰礦山,被市政府收儲19座。因此這些選礦廠很難從正規渠道買到礦石,只能從村民手裏找私挖礦石。
去年,挖掘機、大卡車開進了農村,地上被挖出了很多個坑。有的村民為自家地裏的礦石居然還能爭起來。礦產屬於國家資源,根據刑法,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採礦的行為,涉嫌了”非法採礦罪“。
不僅如此,這條”白色“產業鏈水也很深。風口處出現了大量倒賣鋰礦石的人,收購礦石不僅要擔憂品味質量,許多中間商手裏根本就沒有礦石渠道,只是散步信息騙取貨款。
江西鋰礦石資源雖然充足,在過去的一年裏選礦企業數量井噴,但是碳酸鋰加工的生產線產能則相對不足。這也解釋了鋰鹽產品為何供應短缺,價格飆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拉長週期看,上游資源價格受需求影響,呈現週期波動的特點。對於選礦企業來説,既沒有鋰礦也無法左右下游需求,加工成本是固定的,成本和收入都無法掌控,只能隨着市場波動,結局似乎是註定的。
據第一財經記者報道,此次中央工作組着重在宜春地區的宜豐縣調研,主要方向是調研鋰礦廠開採不規範問題。目前宜春的選礦廠已經全面停產整頓,但鋰電煅燒企業並未大面積停產。並且包括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國軒電池等旗下相關企業都在正常生產。
整頓停產是一部分原因,隨着碳酸鋰價格大幅度回落,部分企業也選擇了停產官網。此前去年11月,還是宜春地段的水域檢測處”鉈元素超標“,導致永興材料等企業暫時停產,恰恰是碳酸鋰價格下降的起點。
此次行業整頓引發了鋰雲母價格的大幅反彈,據宜春鋰電人士表示,上週三宜春0.9品位的鋰雲母突然較前一天每噸上漲了300多元,與目前正在下跌的碳酸鋰價格相背離。
宜春擁有豐富的鋰資源,2021年,宜春碳酸鋰產量約佔全國的25%,約為12萬噸。但隨着青海、西藏等省份鋰礦產量不斷增加,宜春產量雖有增長,但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卻在下降。
一名鋰業分析師預估,2023年中國國內鋰供應將達到27萬至28萬噸,其中江西宜春地區產量或新增5—6萬噸,佔2023年國內總供應的20%。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也曾在去年8月預測,宜春鋰鹽年產能在2025年或達40萬噸。
據業內人士分析,樂觀估計此次停產週期在1個月左右,宜春每月碳酸鋰生產量在1萬噸-1.2萬噸之間,停產1個月受影響的規模可能會佔全球市場的10%左右。
中信證券指出:宜春整頓鋰礦採選行業導致當地鋰雲母礦山停產,這將減少2023年全球鋰資源供應,加速上游去庫,帶動市場情緒好轉,鋰價有望隨鋰電下游需求回暖止跌。鋰板塊經歷前期調整後估值具備較強吸引力,有望隨鋰價止跌而出現反彈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