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業談債市 ;作者:楊業偉
主要觀點
央行公佈2022Q4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吿,延續了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會議精神,對於四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吿,我們解讀如下:
本次貨幣政策執行報吿對經濟判斷更趨積極,但支持政策轉向的條件尚不存在。對於海外經濟,央行的判斷變化不大。國內經濟,央行認為“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經濟循環將更為順暢”,定調較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吿的“總體呈現恢復向好發展態勢”更為積極。總體上,年初以來居民線下消費場景恢復,產業鏈供應鏈運轉更為順暢,但外需仍面臨持續的調整,正如央行所言“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央行貨幣政策尚未到轉向的時候。
相較三季度,央行本次貨幣政策執行報吿對通脹的態度較為温和。總體的定調從三季度的“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温的潛在可能性”到“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可控,當前我國經濟還處於恢復發展過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同時,央行指出未來國內物價走勢存在不確定性,需要重點關注消費動能的升温、勞動力市場回暖帶來薪資增速的變化、政策效果的累積、輸入型通脹等因素
貨幣政策基調延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的定調。在貨幣政策的跨週期調節上,進一步補充了“着力支持擴大內需, 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刪去了對政策性開發金融工具的具體部署,並補充為“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動有效投資”;對結構性貨幣政策表述上,定調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同時,在貨幣政策的定調部分,較三季度,刪去了對通脹風險的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率形成機制部分,央行提到“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
對信貸的要求方面,寬信用的訴求較三季度有所下降,更強調“穩定性和持續性”。新增“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對1月信貸數據開門紅做出迴應,進一步強調了信貸的“穩定性”。
結構性政策工具延續2023年金融市場工作會議定調的“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聚焦重點,結構性政策工具引導資金向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製造業、涉農等領域。合理適度,我們理解為結構性工具調節不能代替總量調節。有進有退,“進”的部分,央行延續實施“碳減排、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同時推動“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等政策工具;“退”的方面,階段性結構性工具在短期目標實現後存在退出的可能。
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進一步下調。四季度新發貸款、企業貸款、票據融資、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4%、3.97%、1.60%、4.26%,較三季度下行20BP、3BP、32BP、8BP,均再次創歷史新低。
總結起來,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吿,在延續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的同時,對央行過去5年和過去1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基本定調無太大的變化,貨幣政策仍需等待3月份兩會的定調以及新任領導班子的具體執行。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資金利率已經充分定價了信貸需求回升對超儲資金的消耗。2月R007的中樞也從11月的1.93%上升至2.32%,12月份以來即高出2.00%的政策利率中樞,2021年7月份貨幣寬鬆週期開啟以來,R007月度均值對政策利率中樞的偏離值最大為2021年12月的36BP,目前的偏離為32BP,接近這一輪貨幣寬鬆週期的峯值。當下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資金利率大幅偏離政策利率並非央行所想看到的,如果階段性的短期資金投放不能使得資金利率的趨穩,那麼不能排除央行的總量性的補充流動性的工具的釋放來補缺口的可能。
風險提示:寬信用推進不及預期。
報吿正文
央行公佈2022Q4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吿,延續了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會議精神,總結了央行在過去一年的主要的行動,同時迴應了年初以來的市場熱點問題。四季度以來,資金利率中樞逐步抬升,R007的中樞從10月份1.80%抬升至2月的2.31%,市場對後續央行貨幣政策的走勢較為關注,央行後續對流動性的態度,也將成為打破當下債市窄幅震盪的態勢的重要因素。對於四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吿,我們解讀如下:
本次貨幣貨幣政策執行報吿對經濟判斷更趨積極,但支持政策轉向的條件尚不存在。對於海外經濟,央行的判斷變化不大,“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發達經濟體通脹仍處高位,加息進程尚未見頂”。國內經濟,央行認為“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經濟循環將更為順暢”,定調較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吿的“總體呈現恢復向好發展態勢”更為積極,同時央行也強調了疫情演進、居民儲蓄轉化、房地產行業新發展模式、地方財政壓力、人口紅利消退、綠色轉型等中長期挑戰。總體上,年初以來居民線下消費場景恢復,產業鏈供應鏈運轉更為順暢,但外需仍面臨持續的調整,正如央行所言“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央行貨幣政策尚未到轉向的時候。
相較三季度,央行本次貨幣政策執行報吿對通脹的態度較為温和。總體的定調從三季度的“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温的潛在可能性”到“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可控,當前我國經濟還處於恢復發展過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同時,央行指出未來國內物價走勢存在不確定性,需要重點關注消費動能的升温、勞動力市場回暖帶來薪資增速的變化、政策效果的累積、輸入型通脹等因素。國內方面,1月CPI和核心CPI同比小幅回升至2.1%、1.0%,PPI繼續回落至-0.8%,我們在之前的報吿中也提到過,剔除春節因素,CPI增速較上月回落至1.5%和0.7%,並無明顯升温。國外方面,美國的1月的通脹數據大幅超出市場預期,CPI和核心CPI同比為6.4%、5.6%,回落速度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同時PCE和核心PCE同比為5.4%和4.7%,首次打破了10月份以來的持續回落的態勢,美聯儲的鷹派態度較年初進一步升級,即央行在報吿中提到的海外央行“加息進程尚未見頂”。總體上,本次央行對通脹的態度較為温和,較三季度對通脹風險的強調沒有進一步升級。
貨幣政策基調延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的定調。在貨幣政策的跨週期調節上,進一步補充了“着力支持擴大內需, 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刪去了對政策性開發金融工具的具體部署,並補充為“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動有效投資”;對結構性貨幣政策表述上,定調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同時,在貨幣政策的定調部分,較三季度,刪去了對通脹風險的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率形成機制部分,央行提到“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對節後資金利率持續的回升做出了迴應,信貸需求旺盛導致超儲下降,引發資金利率超調,但對於央行而言,若大幅偏離政策利率亦是央行所不想看到的。
對信貸的要求方面,寬信用的訴求較三季度有所下降,更強調“穩定性和持續性”。新增“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對1月信貸數據開門紅做出迴應,進一步強調了信貸的“穩定性”。刪除“緩解銀行信貸供給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三大約束”,同時刪除“多渠道補充商業銀行資本,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等資本補充工具的支持力度”也印證了資本約束暫時緩解,從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來看四季度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4%、12.30%、15.17%,均為2022年年內新高,
這或許暗示當下銀行體系信貸擴張並不受三大約束的制約,短期加碼貨幣政策來支撐銀行體系信貸擴張的動機不足。刪除了“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政策性、開發性銀行新增 8000 億元信貸額度,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替換為“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動有效投資”,表明這一工具發揮的作用較好,如果2023年財政收支缺口持續加大,該政策工具在2023年可能會被加碼使用。同時,在對地產的金融支持的表述上,無明顯的變化,仍為“保交樓”和“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狀況”的政策基調。
結構性政策工具延續2023年金融市場工作會議定調的“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聚焦重點,結構性政策工具引導資金向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製造業、涉農等領域。合理適度,我們理解為結構性工具調節不能代替總量調節,仍需要根據總量的資金狀況,圍繞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進行調節,2022年在補充長期資金的總量政策方面,央行2次降準釋放資金1萬億元,上繳結存利潤1.13萬億元,而通過MLF補充的長期資金為0,上繳利潤結束後預計今年通過降準和MLF來補充2萬億總量長期流動性缺口的訴求將抬升。有進有退,“進”的部分,央行延續實施“碳減排、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同時推動“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等政策工具;“退”的方面,階段性結構性工具在短期目標實現後存在退出的可能,比如11月和1月推出的“普惠小微貸款和收費公路貸款”階段性減息。同時,央行在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吿中披露了新增的結構性政策工具的細節。金融機構2022年第四季度對普惠小微貸款減息1個百分點,對收費公路貸款減息0.5個百分點。央行推動設立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支持金融機構向已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發放保交樓貸款,明確專項再貸款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金融機構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發放保交樓貸款後,向人民銀行申請資金支持,對於符合要求的貸款,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100%予以資金支持。
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進一步下調。四季度新發貸款、企業貸款、票據融資、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4%、3.97%、1.60%、4.26%,較三季度下行20BP、3BP、32BP、8BP,均再次創歷史新低。同時1月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為3.65%和4.30%,8月份調降以來持續維持不變。同時,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2022年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91%,為歷史新低,較三季度下降3bp。
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吿的專欄部分為央行的總結和展望。四季度的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吿有四個專欄:專欄1為“央行上繳結存利潤支持穩增長”,央行指出“在完全核銷歷史成本的基礎上,2022年人民銀行依法上繳了所有的歷史結存利潤”,同時迴應了市場對這一行為的法理性,“人民銀行在保持資產負債表健康可持續的前提下, 依法向財政上繳利潤,
不會造成財政向央行透支, 也不是財政赤字貨幣化。”專欄2為“堅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為央行對2022年貨幣政策工作的總結,強調貨幣信貸總量、利率調控、人民幣匯率等角度的“穩”,以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進”。專欄3為“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為央行對過去5年的金融風險處置的總結。專欄4為“我國居民消費有望穩步恢復”,央行指出“消費成為長期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內生動能”,但近三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消費動能進一步放緩”,2023年,制約消費回暖的因素有望緩解,但仍存在不確定性,居民資產負債表受到衝擊、居民存款能否更多轉化為消費、疫情演進、新市民和農民工的社保覆蓋、失業和社會保險的全國調劑和統籌等中長期因素的制約仍需進一步改善。
總結起來,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吿,在延續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的同時,對央行過去5年和過去1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基本定調無太大的變化,貨幣政策仍需等待3月份兩會的定調以及新任領導班子的具體執行。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資金利率已經充分定價了信貸需求回升對超儲資金的消耗。2月R007的中樞也從11月的1.93%上升至2.32%,12月份以來即高出2.00%的政策利率中樞,2021年7月份貨幣寬鬆週期開啟以來,R007月度均值對政策利率中樞的偏離值最大為2021年12月的36BP,目前的偏離為32BP,接近這一輪貨幣寬鬆週期的峯值。當下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資金利率大幅偏離政策利率並非央行所想看到的,如果階段性的短期資金投放不能使得資金利率的趨穩,那麼不能排除央行的總量性的補充流動性的工具的釋放來補缺口的可能。
附錄:貨幣政策報吿第五部分“貨幣政策趨勢”文本對比
以下為《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吿》第五部分“貨幣政策趨勢”的文本比對分析。我們通過對比2022年4季度和2022年3季度報吿的文字差異,來找尋貨幣政策的新動向。正體部分為上季度已有的語句;黑體部分為新增語句;加了刪除線的部分為2022年3季度報吿中有,但在2022年4季度報吿中刪除的語句。
1、對實體經濟看法
基調
第四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三季度我國經濟明顯回升,總體呈現恢復向好發展態勢。2022 年第四季度 GDP 同比增長 2.9%, 經濟運行韌性彰顯。第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同比增長 3.9%,比二季度加快 3.5 個百分點,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效能不斷釋放。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着力擴大國內需求,保持外貿外資穩定,鞏固和拓展經濟運行回升勢頭。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地見效,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積極因素
農業生產保持平穩,秋糧產量穩中有增生產有望豐收;工業生產克服疫情影響保持正增長發展快速回升,市場信心有所增強;。居民收入,消費。居民收入穩步提升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消費動能不斷積蓄支出有所恢復,其中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綠色產品產量增速均在 50%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車等綠色升級類商品銷售增勢良好;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政策支持下製造業技改投資力度加大,共同發揮穩增長重要作用。企業投資活動總體改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保持較快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額比重較上年提高 2.3 個百分點。三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經濟增長 1.1 個百分點,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三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經濟增長 1.1 個百分點,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三季度平均城鎮調查失業率環比下降 0.4 個百分點;能源保供能力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持續提高。
風險因素
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恢復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從國際看,地緣衝突還在持續,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發達經濟體通脹仍處高位海外通脹高位運行,加息進程尚未見頂, 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加深。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一方面,發達經濟體通脹粘性較強,收緊貨幣政策的取向短期仍可能延續,全球經濟復甦動能趨弱,近期 IMF 再次下調 2023 年全球經濟增速 0.2個百分點至 2.7%。從國內看, 疫情演進的擾動影響仍需關注,另一方面,居民儲蓄向消費轉化的動能有待觀察國內居民預防性儲蓄意願上升制約消費復甦,房地產業轉向新發展模式尚需時日,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存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面臨收益不足等多方約束,人口增長紅利消退、綠色轉型推進等也可能帶來中長期挑戰人口老齡化、低碳轉型等中長期挑戰也不容忽視。對此既要正視困難,也要保持戰略定力,關鍵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通脹
預計通脹水平總體保持温和物價漲幅總體温和,也要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但要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 2022年我國 CPI 同比上漲 2.0%, PPI 漲幅逐季下行, 全年同比上漲 4.1%。過去五年、 十年我國 CPI 的年均漲幅維持在 2%左右, 在內外部挑戰中實現了難能可貴的物價穩定局面。第三季度豬肉、蔬菜等食品價格上漲較快, 而出行住宿等服務價格受疫情影響漲幅不及往年水平, CPI 上行總體較為温和。同時, 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震盪下行帶動 PPI 漲幅持續回落, 10 月同比漲幅轉負, 預計年內將維持低位運行。展望未來,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可控, 當前我國經濟還處於恢復發展過程中, 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我國經濟總供求大體平衡,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產業鏈、 供應鏈運轉通暢,產業鏈、供應鏈運轉較為通暢,居民通脹預期平穩,PPI 漲幅預計將總體維持低位。具備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的有利條件。同時, 對未來國內物價走勢的不確定性也需關注,也要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温的潛在可能性。疫情防控優化後消費動能可能逐步升温,2023 年春節假期國內旅遊收入同比增長 30%, 春運旅客人數同比增長超 5 成;經濟活力進一步釋放, 企業加快復工滿產, 勞動力市場加速回暖可能對未來工資變化產生影響;各方面政策累積效果還在逐步顯現;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較為頑固,目前地緣政治衝突仍擾動世界能源供應,發達經濟體高通脹粘性較強, 大宗商品價格仍存上漲壓力,海外高通脹也可能通過生產、流通等環節向國內傳導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存在。一段時間以來我國 M2增速處於相對高位, 若總需求進一步復甦升温可能帶來滯後效應;冬季豬肉採購和採暖需求旺盛、 春節錯位等因素,特別是疫情防控更加精準後消費動能可能快速釋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結構性通脹壓力,對此要密切關注,要加強監測研判,持續關注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
2、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
下一階段, 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 國務院的決策部署, 堅持穩中求進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全面、完整、 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 助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着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 提振發展信心入手, 堅持系統觀念, 做到“六個更好統籌” ,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 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 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效能, 抓好政策措施落實,重點做好穩增長、 穩就業、 穩物價工作, 着力穩就業穩物價,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鞏固和拓展經濟回穩向上態勢,推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要搞好跨週期調節,既着力支持擴大內需, 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穩固對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支持力度不超發貨幣,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更高質量的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 指導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用好用足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和 8000 億元新增信貸額度,引導商業銀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合理增長, 助力實現促消費、 擴投資、帶就業的綜合效應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更好結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推動消費有力復甦,增強經濟增長潛能。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市場主體的支持。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動有效投資。落實落細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敢貸會貸長效機制,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優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密切關注通脹走勢變化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温的潛在可能性,特別是需求側的變化,支持能源和糧食等保供穩價不斷夯實國內糧食穩產增產、能源市場平穩運行的有利條件,做好妥善應對,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的溢出影響,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優化預期管理,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預期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統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與風險防範,穩步推動重點企業集團、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化解,保持金融體系總體穩定,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範、預警和處置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具體措施一:貨幣政策方向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平穩適度增長。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合理增長,為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做好年末經濟工作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金融走勢和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變化,加強對流動性供求形勢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分析監測, 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進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內、外部均衡。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持續緩解銀行信貸供給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三大約束,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政策性、開發性銀行新增 8000 億元信貸額度,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多渠道補充商業銀行資本,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等資本補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具體措施二:貨幣政策牽引帶動作用
二是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引導作用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繼續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實施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保持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更好落地生效,保持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發揮其穩企業保就業的重要作用。繼續並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科學有序支持碳減排,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益的重點項目和煤炭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提供優惠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運用好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有效滿足製造業、 社會服務領域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等設備更新改造信貸需求。支持煤炭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的同時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科學有序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繼續投放科技創新實施普惠養老、 交通物流等專項再貸款政策,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減息支持工具和收費公路貸款支持工具, 推動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落地生效。加快推動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落地生效,發揮專項再貸款的精準滴灌、正向激勵作用。
具體措施三:貨幣政策結構性作用
三是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持續推進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指導金融機構加快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 優化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不斷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落實落細已有金融政策措施。繼續支持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持續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督促指導金融機構加快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會貸長效機制,提高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金融服務, 加大對種業振興的金融支持力度, 持續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導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切實加大對“三農”領域金融支持力度。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快支付使用, 及時跟進配套貸款, 強化存續期管理, 發揮資金支持項目促投資穩大盤功能。多措並舉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和資金支付,支持項目配套融資,紮實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穩妥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紮實做好保交樓、 保民生、 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狀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務, 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保交樓專項借款加快落地使用並視需要適當加大力度,引導商業銀行提供配套融資支持,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具體措施四:利率、匯率及人民幣跨境結算
四是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 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 完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 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落實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繼續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加強存款利率監管,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着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 推動企業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中有降。着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 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 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加強預期管理,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風險防範,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進一步發展外匯市場,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 理念,指導金融機構基於實需原則和風險中性原則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維護外匯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深化對外貨幣金融合作,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 便利化水平,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兑換和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
具體措施五:金融市場建設
五是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制度建設。繼續推進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實現業務分類管理分賬核算,強化資本約束,加強風險管理,健全激勵機制,壓實機構主體責任,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作用。
完善債券市場法制, 夯實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法制基礎。加快構建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 繼續擴大金融債券餘額管理和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推動櫃枱債券業務發展,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的債券投資交易、 託管結算等渠道,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形成更加連續有效的二級市場價格。進一步完善債券承銷和做市機制,增強一二級市場聯動,提升債券定價的有效性和傳導功能。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繼續貫徹“零容忍”理念,加大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堅定不移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具體措施六:金融風險防範
六是健全金融風險預防、 預警、 處置、 問責制度體系, 構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加強金融法治建設,以制定金融穩定法和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和固化金融風險防範、化解、處置長效機制,推動處置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提高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能力,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穩步擴大宏觀審慎政策覆蓋面。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 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按時滿足附加監管要求, 加快推動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建立健全總損失吸收能力,切實提高風險抵禦能力。穩妥有序開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不斷完善相關監管制度體系,推動其穩健規範可持續發展。推動提高監管有效性,持續強化金融業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 加強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加強金融法治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風險防範、化解、處置長效機制,推動處置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密切關注重點領域風險,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壓降存量風險、嚴控增量風險,加強金融、地方債務風險防控。進一步深化存款保險早期糾正和風險處置職能, 不斷提升風險監測預警能力, 發揮風險差別費率的激勵約束作用, 提高早期糾正的權威性。壓實金融機構及其股東的主體責任、地方屬地責任和金融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形成風險處置合力,確保處置措施有效執行和落地。健全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對重大金融風險嚴肅追責問責,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風險提示
寬信用推進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