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A股開年首個交易日,火的不是假期數據炸裂的旅遊消費股,而是一個“聊天軟件”。
它就是AI聊天工具——chatGPT。
前幾日,先是微軟宣佈再砸100億美金入股ChatGPT母公司OpenAI,然後是亞馬遜也宣佈要在多個工作職能中啟用ChatGPT,還有“美版今日頭條”BuzzFeed宣佈將使用ChatGPT幫助創作內容後股價瞬間暴漲翻倍,引發全球關注。
然後今天早盤,百度也宣佈將於3月推出“中國版”的ChatGPT的AI聊天機器人,加上一些來趁熱鬧的上市公司公吿,一把點燃了A股市場對此概念的關注熱潮。
儘管A股沒有直接相關概念股,但截至今天收盤,一些與這個領域接近的概念股都漲瘋了。
如果不是今天港股市場互聯網科技股突然遭受重擊大幅拉低了市場情緒,這個概念在A股掀起漲停潮都很有可能。
其實ChatGPT在去年就火了好幾輪,讓人一直印象猶深。
這一次,從產品初體驗,到真正投入實用,還被微軟百億加註,風頭更甚。
ChatGPT推出還不到2個月,日活量就突破千萬,並且還在飛速飆升,以至於服務器崩潰成為常態,但全球用户還是像中毒一樣不斷湧進去。
沒辦法,聊天功能實在太強大了。
試用過這個工具的人都從一開始的質疑變成忠實粉絲,很快,自媒體、各大視頻平台上就充斥海量關於與chatGPT聊天的各種內容。普通聊天的,尋找知識答案的,專門挑刺的,甚至問題越來越荒誕刁鑽搞笑,用户不是在調教與被反調教。
在全球網友不間斷的瘋狂測試中,chatGPT越來越表現出各種驚人的能力:寫代碼、寫劇本、寫小説、寫新聞、寫作業、廣吿文案、知識搜查,甚至玩遊戲等,完全不在話下。
不僅對答如流,甚至有時候還充滿智慧,洞察人性,比真人回答都絲毫不差。
筆者就以“我是一名基金經理,去年投資虧損20%,做一篇500字年終總結”的作文試了一下。
用時不到半分鐘,用詞之到位,結構之合理,情感之真切,恐怖如斯!
這簡直就是把一個聊天工具,硬生生玩成了遊戲。
這種現象,就跟當年的抖音一樣。
讓人打開了從此就欲罷不能,難怪用户會如此入迷。
從產品的角度,它無疑是一個全球少見的極為成功的現象級工具。
而且,抖音的用户,很大部分都是文化程度相對低的社會普通人,但chatGPT的用户羣體相對高文化,有程序員、教師、科學家、媒體人、專業行業工作者等,就算我國的用户就要先學會科學上網和有海外手機號,這也不是普通人能搞到的。
這裏面,不僅説明社會高文化層次的羣體都對它非常極其認可。也説明了這個工具的強大未來和無比巨大的商業前景。
如果説chatGPT聊天工具只是把“像一個智慧的正常人聊天”的角色扮演到極致,至多讓人覺得新奇和驚豔。
但如果再把前不久也火爆起來的AI作畫,以及已經非常成熟的虛擬人技術結合起來,那麼可以想象AI的智能化速度,已經足夠讓人不由細思恐極。
就在幾個月前,chatGPT和AI作畫的聊天還是經常錯漏百出,相當機械化,但在餵了全球海量的各種數據資料,再經過如此多人的主動“調解”之後,它們的算法就變得越來越精準理解人類思維習慣和問題訴求,甚至能給出人類沒想到的增量信息。
不僅變得更加智能,甚至越來越個鏡子裏的真人。
先不説如此強大的工具,如果被用歪了,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比如,非法分子利用這個聊天工具和虛擬人技術來行騙,學生用來寫作業寫論文導致缺乏思考,知識問答內容真假難辨導致用户認知錯誤等等問題。
就説它未來將大大加速改變人類工作生活的方式,改變很多行業的業態,也足夠讓人重視。
以前的傳統觀點認為,人工智能會影響體力勞動的行業,如機械搬運、生產製造,汽車司機,然後是認知勞動的行業,如新聞媒體、法律、教育和文字處理服務,但對需要創造性思維的行業如藝術繪畫,歌曲和文字作品創作等。
甚至,它生成的創作性內容,有時候能比人類更高效,更具藝術性。
人類從進入互聯網時代開始,網絡內容的生產方式從專業人員生產內容的PGC時代,過渡到用户創作的UGC時代和AI輔助用户創作時代,再到如今可以由人工智能主創作的AIGC新階段,才20多年。
別看時間似乎很長,但對於幾萬年人類文明來説,其實只是剎那之間。
但就是這“剎那之間”,所創造的數據和財富,帶來的變化,比人類有史以來加起來都要多一萬倍!
那麼下一個20年呢,200年呢?
未來,將有多少行業和崗位因此而消失?又將有多少行業從此發生根本性鉅變?
可以説,AIGC已是一個全新的增長行業,而且它所能夠應用的場景非常多,未來很可能和電力一樣,將觸覺伸至工作、生活、商業、生產、流通、研發等等,每一個領域都有着星辰大海般的增長前景,在IT領域目前增長點缺乏的當下,顯得尤為可貴。
在過去20多年來,創造了史無前例賺錢效應的商業模式,底層邏輯都離不開兩點:一是極具創新性,二是全民性參與的產品或服務。
首先,創新形成的技術突破對現有技術、現有格局形成了降為打擊,那些無法與之對抗的公司、商業模式很快繳械投降;其次,全名性的產品或者服務則意味着巨大的用户量、潛在的營收和利潤空間。如果算上IT業常見的龍頭為王、成本邊際遞減等特點,可想而知,這裏面的利潤有多可觀。
比如創造了大量萬億市值科技巨頭的互聯網。
在AIGC中,乃至更大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中,我們也看到了這種趨勢。
很多科技大佬,像谷歌、華為、特斯拉、微軟、Meta、蘋果等,都十分篤定人工智能的價值,也很早就進行了佈局。
不過,目前人工智能概念尚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尷尬之處在於,很多公司或者產品都是有概念、無實際,和元宇宙、國內半導體有點類似,這裏邊也潛藏着不少投資風險,特別是一些小票,盤子小但蹭概念能力很強,加上游資助推一下,很容易就炒上天,後期如果交不出好的產品,又或者業績不達預期,很容易崩塌。
實際上,人工智能產業所需要的資本、技術、人才、資源等都十分龐大,絕非小公司能夠支撐得住,要最終勝出,笑到最後,大概率還是那麼實力雄厚的巨頭們。
其他的不説,就看看那些科技巨頭們的投入,就一目瞭然,每年的數以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甚至可以敢為一個短期未見有商業回報的燒錢無底洞項目一擲千金。
比如這次的微軟,在2019年和2021年對OpenAI進行了投資,這一次又一次性追加100億美元投資。
這樣的資本量,這種魄力,有多少公司敢學?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得益於技術的進步,從而讓生產力邁向更高的台階,再造富人類的同時,也誕生了無數大公司以及財富神話。
目前看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發生,生產力的代表技術將是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計算等,其中人工智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將毫無疑問成為這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代表性技術。
可以説,誰能夠抓住人工智能風口,研發出相對的產品和服務,併成功推廣至全民應有,誰就將成為這的時代的贏家。
在這一點,美國人很明顯已經走在前面。
特別是以特斯拉、蘋果、google、微軟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有的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大舉佈局人工智能賽道,一些十分頂尖的領域,基本都是美國公司主導,如自動駕駛、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機器人等等,Google的deepmind,馬斯克的open AI,都已經成長為世界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公司。
更重要的是,在基礎架構領域,美國延續了它在互聯網時代的霸主地位,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基礎性操作系統方面的重要公司,基本都是美國公司。
相對比之下,也很容易看出我們的軟肋。
沒有在基礎性技術方面形成自主可控,我們在應用層面做得再多再好,都只是海市辰樓,一旦地基被人抽走,大樓就坍塌了。即使別人同樣在乎我們的市場,不輕易做這種事,但是潛在的風險始終不可能消除。
一個好的產業導向、資本導向,不應該任由資本流向躺贏行業,也應該導向那些真正影響國家命運和人類未來的科技領域。
我們出台了很多千億級別的產業扶持政策,甚至有傳萬億級別的產業扶持政策已在路上,當中也確實有所收穫。不過,在企業層面,激發起其自主創新的熱情或者才最重要,否則錢給了,政策給了,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真正良性的循環,應該讓企業能夠從市場上收穫到應得的足夠甚至合理超額的利潤,然後它們才敢於和捨得為未來投入,就如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產業一樣,前期蹣跚起步時,國家扶上馬之後,企業們通過海量投入,突破核心技術,最終把產業鏈掌握在自己手裏。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恰逢新的技術革命,同時夾雜着複雜多變的全球局勢,既是機遇,也充滿挑戰。
希望或許不久的將來,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也能夠像光伏和新能源汽車一樣,獨步天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