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金研究,作者:寇玥 蔣姝睿等
摘要
熱點“碳”究:COP27歷經15天艱難談判最終形成《沙姆沙伊赫實施方案》,且在損失與損害資金安排上達成突破性協議。COP27重申全球甲烷承諾,多國積極發佈相關政策進展,加速推進油氣領域甲烷減排國際合作,且多個國際組織發佈甲烷排放監測工具等。目前,歐盟、英、美及巴西等已先後發佈了國家或地區甲烷減排戰略;中國“十四五”明確提出要求加大甲烷等其他温室氣體控制力度,且國家層面甲烷減排戰略計劃也已編制完成。中美巴厘島會晤創造更好甲烷減排合作氛圍,CCER重啟將利好甲烷利用項目,天然氣持續高價推動生物質燃氣項目地位上升。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中國甲烷減排領域或將迎來發展“東風”,排放監測、化石能源、農業和廢棄物等領域的甲烷減排投資價值亟待挖掘。
國內外碳中和政策動態(11月3日~11月23日):1)國內方面,工信部等部門發佈《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建材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提出確保2030年前建材行業、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碳達峯;生態環境部發布《2021、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配額分配的方法及規則;生態環境部出席“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提出堅定不移落實雙碳“1+N”政策體系;多地發佈雙碳相關政策文件,如湖南省人民政府發佈《湖南省碳達峯實施方案》,提出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碳達峯十大行動”;江西省發改委發佈《關於深化價格機制改革支持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價格機制等八項重點任務;等等;2)國際方面,G20集團重申1.5℃控温目標;美國、歐盟及其他5國聲明減少化石燃料温室氣體排放;歐盟提高部分行業減排目標至40%、為非洲提供超過10億歐元氣候適應資金、要求2030年前增加生態淨碳匯3.1億噸;印度提交長期低排放和發展戰略(LT-LEDS)以實現2070年淨零排放;墨西哥提高2030年減排目標至30%、承諾於203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產能翻倍;土耳其提高2030年温室氣體減排目標至41%;G7集團啟動氣候“全球盾牌”計劃等。
碳中和相關行業與企業動態:1)碳中和成長行業:中金低碳行業指數較近兩週走低6%,不及市場大盤指數。動力電池領跌7.1%,儲能、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均跌達4%。分行業來看,光伏產業鏈硅片和多晶硅價格下跌,組件和電池片價格持平。光伏“價跌量增”大方向下無需過度擔憂產業鏈價格“硬着陸”。疫情影響下新能源汽車需求或處於低位,乘聯會口徑下10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環比降9.2%,政策支持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突破核心技術、加快國際貿易等。2)碳中和轉型行業:工信部等保障迎峯度冬電力電煤供應安全;國家能源局推動各電網及發電企業加大可再生能源併網力度等。3)企業“雙碳”行動:中國石化上海石化碳纖維成功應用於氫動力電車;中國石油首個風電項目啟動安裝;中核集團“核蓄一體化”抽蓄項目主體工程開工;中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項目正式啟動,等等。
可持續金融及ESG:1)綠色債券:目前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存量1,852支,存量餘額1.64萬億人民幣,碳中和債存量155支,存量餘額1,364億人民幣。11月至今新發16支綠債,規模為39.2億人民幣。2)碳市場:全國碳市場小幅下跌至57.8元每噸,交易活躍度持續抬升。北京碳價高位回落。歐盟碳價自前期高點小幅回落3.6%至74.5歐元每噸。3)ESG:國資委指導央企碳達峯行動並加強ESG統籌管理;蘇州啟用全國首個市場化碳普惠交易體系;財政部提前下達2023年可再生能源補貼;歐盟同埃及簽署可再生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日本或將推遲在下一財政年度引入碳税,等等。
報吿觀點:1)中國提交《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吿(2022)》,闡述了自2020年中國提出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以來,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進展,體現了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和努力。2)IEA發佈《煤炭淨零轉型》報吿提出,大幅減少煤炭碳排放量對於實現氣候目標的重要性,需通過快速增加清潔發電比例、創新金融戰略、國際支持等方式助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清潔轉型。
前沿科學與技術:華盛頓州立大學提出新型廢物處理方式將污水轉化為沼氣;特温特大學研發100%高效電化學轉化二氧化碳方法以降低碳排放;阿貢國家實驗室結合生物燃料與先進發動機設計有望節約能源和成本;筑波大學開發非貴金屬催化劑實現低成本氫生產;多倫多工程大學研發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促進經濟持續脱碳。
正文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7次會議(COP27)歷經15天,於沙姆沙伊赫當地時間2022年11月20日落下帷幕,談判過程可謂艱難反覆。回顧歷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舉辦,無一不是懷揣希望,又充滿挑戰。“馬拉松”式談判、延期閉幕或已成為預期的共識。而2022年又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全球經濟疫後初步復甦後前景尚不明朗,地緣衝突和能源危機更為全球能源安全與應對氣候變化蒙上陰影。COP27的誠意與失意,又一次見證了全球邁向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COP27在損失與損害的資金安排上達成突破性協議,且在適應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此次COP會議正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合約》達成三十週年之際[1],聚焦《巴黎協定》的務實行動,各國達成了相對平衡的一攬子成果,最終形成《沙姆沙伊赫實施方案》(Sharm el-Sheikh Implementation Plan)[2]。雖然各國對於多數目標和方案存在分歧、且協議內容的雄心受到質疑,但會議仍在損失與損害資金做出框架安排,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The “loss and damage” fund)。該資金框架在官方議程上實現首次通過,旨在為遭受氣候變化重創的氣候脆弱國家提供其應對損失和損害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雖然資金來源和後續規模仍在討論中。同時,各國在會議中就推進全球適應目標達一致,並向適應基金做出了總額超過2.3億美元的新捐贈承諾,並要求資金特設委員會準備一份關於適應資金翻倍的報吿,供2023年COP28/CMA5審議。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佈的《2022排放差距報吿》,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預計每年需要4~6萬億美元的投資,發達國家仍未落實曾承諾的每年10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這也正如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説的“顯然不夠”[3]。《方案》序言中強調雖然全球局勢面臨複雜挑戰,但均不應該為開倒車(backtracking)、倒退(backsliding)或降低氣候行動優先次序(de-prioritizing)的託辭。
COP27重申全球甲烷承諾。近年來,國際社會加速推動甲烷減排合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次會議(COP26)上,各國就甲烷減排達成共識,《格拉斯哥氣候公約》明確要求締約方考慮採取進一步行動,在2030年減少包括甲烷在內的非CO2温室氣體排放。在剛剛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7次會議(COP27)上,甲烷減排的承諾“落實”成為各國關注焦點之一,全球甲烷減排正加速自共識走向行動。
甲烷減排在COP27上有何新進展?
如何落實COP26期間發起的《全球甲烷承諾》是各方在COP27大會上關注的重要議題。COP26期間,由歐盟和美國啟動了《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GMP)。該承諾是一項自願協議,旨在到2030年將全球甲烷排放量相較2020年水平減少30%。迄今為止,已有超過130個國家簽署該承諾[4]。在COP27會議期間,甲烷減排的落實問題受到各方高度關注。下面,我們將從國家、行業及國際組織層面解讀甲烷減排行動及進展。
多國積極推動甲烷減排計劃
中國政府在COP27上表示將逐步推進甲烷排放控制工作。11月8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世界銀行舉辦的“衝刺時刻:瞄準甲烷排放”高級別論壇上表示,中國控制甲烷排放的關鍵是夯實基礎能力,建立頂層設計,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從工作基礎相對較好的領域着手,逐步推進甲烷排放控制工作[5]。在甲烷減排方面,儘管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並沒有將其作為指標,但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包括甲烷等所有温室氣體。當前,甲烷減排方面的國家戰略計劃已經編制完成,將分別在能源、農業和垃圾處理這三個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劃和初步減排目標,來減少和控制甲烷排放。下一步,中國將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來落實甲烷減排計劃:1)技術方面,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甲烷減排問題;2)資金方面,政府需要利用好公共資金和經濟政策槓桿,以充分撬動社會面資金。
加拿大政府提議新法規實現油氣部門甲烷減排。11月10日,加拿大政府提議修改現有的油氣部門甲烷排放聯邦法規,擴大現有法規的適用範圍,以實現到2030年油氣部門甲烷排放量減少75%(相較2012年水平)。擬議的修正提案在油氣保護與銷燬設備、燃燒、一般設施通風和燃燒、氣動裝置、甲烷逃逸排放、壓縮機發動機排氣、配送管道、計劃排污、非生產井、乙二醇脱水機和液體卸貨等設施和流程上均做出細緻規定[6]。
美國政府宣佈了多項減少國內甲烷排放領域的新行動。11月11日,拜登宣佈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新舉措,加速甲烷減排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以期在提高能源安全的同時迅速降低全球氣温。[7]其中,涉及美國國內甲烷減排方面的行動包括:
►加強油氣行業甲烷排放監管。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在COP27上宣佈,該機構正在對2021年11月發佈的《美國甲烷減排行動計劃》進行補充,以減少甲烷和其他有害空氣污染物。補充提案還包括一項開創性的“超級排放者響應計劃”,該計劃要求運營商對可信的第三方大量甲烷泄漏報吿做出迴應。結合這份補充提案和2021年11月擬議標準中的其他措施,EPA預計到2030年美國油氣行業甲烷排放將減少87%(相較2005年水平)。此外,2023年到2035年間將減少約3600萬噸甲烷排放,相當於8.1億公噸二氧化碳,與2020年美國燃煤發電排放的所有温室氣體幾乎相同。[8]
►更新國家甲烷減排行動計劃。COP27期間,拜登在COP26發佈的首個美國甲烷減排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公佈了一項更新計劃。該計劃預計投資200億美元用於甲烷減排,資金來源渠道包括兩黨基礎設施建設法案、通脹削減法案和年度撥款。更新後的計劃概述了政府如何採取50多項行動來解決國內甲烷排放問題。[9]
尼日利亞政府也在COP27上發佈甲烷指南,以減少上游油氣行業排放。11月11日,尼日利亞上游石油管理委員會(NUPRC)發佈了甲烷指南,旨在大幅減少上游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排放。該法規要求企業在三個關鍵領域採取行動:1)對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實施泄漏檢測和修復措施;2)安裝具有高破壞效率的火炬系統,以減少泄漏或排放甲烷的影響;3)對通風設備或需要進行零排放替代的設備實施控制。[10]
油氣領域甲烷減排國際合作加速推進
COP27上,各國積極推進甲烷減排的國際間合作,特別是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例如加拿大-美國的北美油氣部門甲烷減排合作、美國-墨西哥石油公司油氣業務甲烷減排合作、能源進出口國有關油氣行業甲烷減排的聯合聲明等。
►加拿大和美國提出將共同減少北美油氣部門甲烷排放。11月10日,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長、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在COP27上共同表示,加拿大和美國將繼續密切合作,採取進一步行動減少各自油氣業務中的甲烷排放。兩國一致認為,在消除常規排放和燃除、加強泄漏檢測和修復、解決排污和其他潛在大規模排放等問題方面存在合作機遇。[11]
►美國EPA與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啟動合作。11月11日,EPA和PEMEX宣佈將共同努力確定PEMEX運營中的主要甲烷排放源,並提出減排的可行選項。在EPA的技術支持下,到2023年上半年,PEMEX將從其陸上石油和天然氣業務開始制定緩解計劃,包括減少常規燃燒排放以及甲烷逃逸排放的措施。這項合作將幫助墨西哥推進其減少甲烷排放的目標。[12]
►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挪威、新加坡和英國等7個國家或地區共同簽署《能源進出口國關於減少化石燃料温室氣體排放的聯合聲明》。11月11日,相關化石能源進出口國簽署《聯合聲明》呼籲全球行動,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化石能源行業的甲烷排放,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將升温減少0.1℃。具體而言,《聯合聲明》將支持化石能源進出口國採取國內和國際行動,以實現整個化石能源價值鏈的甲烷減排,加強化石能源行業甲烷監測、報吿和核查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強聯盟以減少化石能源國際貿易中的甲烷排放,調動技術援助和資金支持甲烷減排等。[13]
國際組織助力甲烷減排行動
COP27期間,多個國際組織也發佈新工具,為全球甲烷減排的後續行動提供助力。11月9日,Climate TRACE發佈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全球温室氣體(GHG)排放清單。該數據集使用衞星觀測和複雜的計算機程序,為政策制定者、科研機構和其他廣泛的利益相關者首次提供全球視角,以瞭解包括甲烷在內的温室氣體排放來源。Climate TRACE最新數據集為全球甲烷排放的持續低估提供了證據,例如衞星探測到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美國和中東等地的甲烷燃除和泄漏問題。[14]
11月11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國際甲烷排放觀測站啟動了甲烷警報和響應系統(MARS)。MARS是幫助查明主要甲烷泄漏的重要新工具,能夠使用全球測繪衞星數據識別大規模甲烷排放,並通過來自高分辨率衞星的數據對甲烷排放的特定來源予以歸因。UNEP將根據MARS系統結果,直接或通過合作伙伴向各國政府和公司通報排放情況,以便相關主體能夠採取適當行動。MARS將從跟蹤油氣行業的甲烷排放開始,逐步擴大到跟蹤包括煤炭設施、農業作業和垃圾填埋場等設施的甲烷排放,以支持《全球甲烷承諾》的實施。[15]
甲烷減排問題為何受到重視?
甲烷會對氣候、人體健康和農作物等多個方面造成損害。甲烷是一種短壽命的温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存在年限約為10年,其温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幾十倍,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貢獻僅次於二氧化碳[16]。人為甲烷排放生成的臭氧會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每年約50萬人過早死亡。此外,甲烷還會通過抑制生長和減產來損害生態系統和農作物。
目前,全球甲烷排放量仍在加速增長。2007年以來,全球平均甲烷濃度不斷加速上升。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的《2021年全球温室氣體公報》,2021年全球平均甲烷濃度再創新高,約為1,908ppb,相較工業化前水平增加了1.62倍。自從WMO近40年前開始進行系統測量以來,2021年甲烷濃度同比增幅最大。UNEP總結了多家機構測算的全球甲烷排放量,發現各家機構估算得出的甲烷排放量顯著高於各國向UNFCCC報吿的官方數據。全球範圍內能源部門的甲烷排放比各國政府提交的估算值高出約70%,數據尤其被低估。
為實現全球控温1.5°C目標,必需採取甲烷減排的專門措施。UNEP報吿提出,在保持現有政策力度的情況下,預計甲烷排放量將至少持續到2040年。根據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分析的情景,全球甲烷排放量到2030年必須減少40%-45%(約1.8億噸/年),才能確保以合理成本實現《巴黎協定》確定的全球控温1.5°C目標。目前的脱碳措施僅能實現2030年甲烷減排量減少30%,約1.2億噸/年。因此,必須部署額外措施以實現甲烷排放量再減少15%,約6,000萬噸/年。
減少人為甲烷排放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之一。根據UNEP測算,通過對農業、化石能源、廢棄物和其他領域實施有針對性的減排措施,到2030年可以減少約40%的甲烷排放。此外,還能夠到2040年實現接近0.3°C的全球控温目標,每年防止25.5萬例臭氧致死、77.5萬例哮喘相關的醫院就診、2,600萬噸農作物損失和730億小時勞動力損失。
圖表1:人為甲烷排放量、減排潛力及減排效益
資料來源:UNEP,中金研究院 注:避免升温的甲烷減排效益是從2040年起,其餘甲烷減排效益是從2030年起
農業、化石能源和廢棄物部門是甲烷減排的重點領域。儘管甲烷排放量的估計存在較高不確定性,但IEA報吿表明,最新綜合評估下全球甲烷排放量每年約為5.8億噸。其中自然來源的排放約佔40%,其餘60%的排放來自人類活動。UNEP報吿總結髮現,由人類活動產生的全球甲烷排放總量每年約在3.5-3.9億噸之間。農業、化石能源和廢棄物部門是人為甲烷排放的主要來源。其中,農業部門是最大的甲烷排放部門,排放總量在每年1.3-1.6億噸之間;化石能源部門的排放量次之,約為每年1.2-1.4億噸之間;廢棄物部門排放量約為每年0.6-0.8億噸。
►化石能源部門的減排潛力最高、減排成本最低。根據UNEP測算,全球能源部門的甲烷排放量主要來自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UNEP還提出,使用經過驗證的技術和政策可以大大減少能源部門的甲烷排放,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採取不同技術和政策的地區,其甲烷排放量和排放強度具有顯著差異。根據UNEP測算,到2030年油氣部門可實現每年2,900-5,700萬噸的甲烷減排,煤炭部門可減排每年1200-2500萬噸。80%以上的油氣減排措施和98%以上的煤減排措施均可以負成本或低成本實施。具體的減排措施包括泄漏檢測與修復、泄漏氣體回收利用、加強油氣泄漏氣體控制(閥門管理等)、煤礦甲烷管理等。
►廢棄物部門到2030年可實現甲烷減排2,900-3,600萬噸/年。UNEP報吿表明,廢棄物部門的減排潛力集中在固體廢棄物處置過程,60%的廢棄物減排措施可以負成本或低成本實施。
►農業部門到2030年可實現甲烷減排約30,00萬噸/年。UNEP報吿認為,技術措施對農業領域的甲烷減排效果有限。行為改變和創新政策能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減少食物浪費、提升畜牧管理和健康飲食(素食或低肉奶飲食)。
►其他並非主要針對甲烷的低碳措施也可助力減排。UNEP提出,還有一些更加廣泛的低碳措施,也有利於促進甲烷減排。例如,能源轉型、能效提高、實施甲烷排放税等。以甲烷排放税為例,如果將全球甲烷排放税初始設定為每噸800美元並不斷提高,到2050年可將甲烷排放量削減75%。
圖表2:全球人為甲烷排放量的測算值與報吿值比較
資料來源:UNEP,IEA,中金研究院注:多家機構測算平均值是指CEDS2019年甲烷排放測算值以及EPA/IIASA/EDGAR三家機構2020年甲烷排放量測算值的平均數
圖表3:全球人為甲烷排放量分部門評估
資料來源:UNEP,中金研究院注:CEDS測算的是2019年甲烷排放值,其餘為2020年甲烷排放值
圖表4:2000-2021年全球能源部門甲烷排放量
資料來源:IEA,中金研究院
圖表5:2021年選定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的甲烷排放量和排放強度
資料來源:IEA,中金研究院
全球甲烷減排推進到哪一步了?
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在甲烷減排政策領域取得進展。隨着甲烷減排在COP26期間由科學共識上升為政治共識,各國逐步推進甲烷減排行動的落實。例如,歐盟、美國、巴西等國家已經發布國家層面甲烷減排計劃,中國已經完成相關甲烷減排計劃的制定工作。全球甲烷減排當前正由共識走向行動。
歐盟於2020年和2021年分別發佈《歐盟甲烷戰略》和能源部門甲烷減排提案。2020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布《歐盟甲烷戰略》,提出了在歐盟境內及國際推進甲烷減排的舉措,重點涵蓋能源、農業和廢棄物部門。在能源領域,該戰略指出將考慮對其消費和進口的化石能源制定甲烷減排目標、排放標準或其他減排激勵措施,將於2021年推動立法強制油氣企業開展泄漏檢查和修復(LDAR)、考慮禁止甲烷放空和火炬點燃,同時開展對煤礦、廢棄礦井和油井的甲烷管理研究。在農業領域,該戰略提出詳細日程表來為甲烷減排創新技術、動物飼養方式最佳實踐等尋找機遇。在廢棄物領域,戰略表示將持續加強垃圾填埋氣管理、推動沼氣生產利用、繼續研究將廢物轉化為生物甲烷的技術等,同時承諾到2024年重新評估有關垃圾填埋的立法。此外,該戰略還提出提升甲烷監測技術和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計劃於2022年發射MethaneSAT甲烷監測衞星、與中日韓建立買家聯盟、推動建立國際甲烷MRV標準、促進全球甲烷減排技術創新等[17]
2021年12月,歐盟委員會公佈了《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制定關於能源部門甲烷減排的條例和修訂(歐盟)2019/942號條例的提案》。該提案明確了歐盟到2030年能源部門甲烷減排目標,即到2030年能源部門甲烷排放比2020年減少約58%。具體目標還包括:1)提高與歐盟內部能源生產和消費相關的甲烷排放源的信息準確性;2)確保進一步有效減少歐盟整個能源供應鏈的甲烷排放;3)改善信息的可獲得性以推動與歐盟進口化石能源有關的甲烷減排。[18]
圖表6:歐盟能源部門甲烷減排提案重點內容
資料來源:歐盟委員會,中金研究院
美國於去年11月公佈首份全面的甲烷減排戰略。2021年11月,美國政府發佈《美國甲烷減排行動計劃》,這是美國國內第一份有關甲烷減排的指導性文件。其中,行動計劃針對油氣領域制訂了新的規則,以加強和擴大對甲烷排放的監管;煤炭領域主要關注廢棄煤礦的修復;廢棄物領域重點涉及廢棄物填埋,加強填埋氣的收集、控制和利用,以及減少食物浪費;農業領域聚焦在糞便管理和農業甲烷的可再生利用;工業領域主要側重在天然氣發電及其他工業應用中的甲烷減排;建築領域旨在減少民用、商用建築使用天然氣過程中的甲烷泄漏、不完全燃燒等。此外,該行動計劃提出了推進甲烷減排計劃在氣候、就業和減少污染等方面產生的效益,納入了法規、財政激勵手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提升數據披露和透明度等多種政策工具,還綜合考慮了美國環境保護署、內政部、交通部、能源部、農業部、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等多部門。[19]
圖表7:《美國甲烷減排行動計劃》重點內容
資料來源:美國白宮網站,中金研究院
巴西是繼歐盟、美國之後首個在國家層面發佈甲烷減排計劃的國家。2022年3月,巴西政府發佈《國家零甲烷計劃》,集中聚焦在城市和農業有機廢棄物的甲烷排放與利用上。巴西的《國家零甲烷計劃》高度重視生物甲烷和生物天然氣利用,其主要來源就是城市和農業的固體廢棄物及污水。該計劃明確了甲烷減排的重點領域為垃圾填埋、甘蔗種植、豬及家禽養殖業、乳製品業等。金融對巴西甲烷減排的重點支持方向包括:1)生物消化器建設;2)生物天然氣淨化系統建設以生產、壓縮生物甲烷;3)生物甲烷在重型車輛中的應用,如公共交通、卡車、農用設備等;4)推廣符合政府要求的可在內燃機中使用可再生燃料且排放較低的技術;5)車輛技術的應用或發展;6)對生物天然氣和生物甲烷相關項目的基礎設施進行減税優惠。此外,該計劃還提出將推動甲烷信用機制的建立。[20]
2021年以來,中國正有力推進落實甲烷減排工作。“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求加大甲烷等其他温室氣體控制力度,在之後的雙碳目標頂層設計文件中也對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氣體管控提出了要求。2021年9月發佈的《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將甲烷利用等領域温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國已發佈的政策文件還在油氣和農業等領域明確提出了甲烷減排要求。此外,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在COP27期間表示,目前中國國家層面的甲烷減排戰略計劃已經編制完成。
圖表8:2021年以來中國與甲烷減排相關的政策文件
資料來源:國務院網站,中金研究院
下一階段,提振和落實各國甲烷減排雄心對實現甲烷減排目標至關重要。根據IEA報吿,簽署《全球甲烷承諾》的國家目前占人為甲烷排放總量的45%以上,佔化石能源甲烷排放總量的約1/3。即使這些國家採取一切可能措施減少國內甲烷排放,到2030年仍無法實現全球甲烷減排目標。2021年,世界前五大甲烷排放國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和巴西,排放量總和佔全球甲烷排放量的近一半。僅從與能源相關的排放來看,五大排放國分別是中國、俄羅斯、美國、伊朗和印度。這些國家中,美國、巴西已經簽署《全球甲烷承諾》,中國與美國共同發表《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並積極推動國內甲烷減排行動措施。為促進甲烷減排目標實現,推動缺乏甲烷減排雄心的排放大國制定減排計劃和敦促已承諾減排的相關國家落實措施將是關鍵。
圖表9:2021年按行業細分的前10個甲烷排放國
資料來源:IEA,中金研究院
中國甲烷減排領域或將迎來發展“東風”
中美巴厘島會晤為甲烷減排創造更好合作氛圍
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就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等議題達成共識。2022年11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習近平強調應對氣候變化等熱點問題離不開中美協調合作,這是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21]。拜登表示,美中必須共同努力應對包括氣候變化等在內的跨國挑戰[22]。此次會晤中,兩國元首同意共同努力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據Bloomberg消息,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在11月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證實,兩國同意後續進行正式氣候磋商[23]。
此次會晤為國內甲烷減排帶來政治動力。我們認為,中美氣候合作將延續COP26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成果,共同推動COP27閉幕後的減排行動。甲烷減排無疑是COP26期間中美氣候合作達成共識的重點之一,也是COP26和COP27兩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關注焦點。根據COP26期間的《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中方將制定全面有力的甲烷國家行動計劃,並且與美國合作加強甲烷排放的測量、管理和研究[24]。經過此次兩國領導人會晤,國內或更具有政治動力,推動甲烷減排政策文件加速出台。兩國甲烷減排務實合作或將得到強化,例如聚焦強化甲烷測量和減排具體事宜、化石能源和廢棄物行業甲烷排放標準建設、農業甲烷減排激勵措施和項目建設等。
圖表10:《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甲烷減排內容
資料來源:國務院網站,中金研究院
CCER重啟加速,甲烷利用項目藴藏機遇
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重啟工作正在穩步推進。2017年起,中國CCER市場暫停至今,重啟與否一直受到市場關注。2022年10月27日,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10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表示,今年我國CCER的重啟工作將從頂層制度設計、開展配套制度規範的制修訂、推進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逐步推進,下一步將加快推進CCER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實效。這意味着,我國CCER市場頂層設計的修訂工作已在落實當中,作為碳市場的必要補充,CCER或可加速回歸。
CCER重啟將為國內甲烷減排提供政策推力。2020年12月由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對CCER的項目範圍進行了明確界定,甲烷利用項目是CCER的重點項目之一。通過CCER上線交易,甲烷利用項目可以用於抵消碳排放配額的清繳,獲得減排效益。根據2012-2017年CCER項目減排量備案數據,甲烷利用的減排量在所有項目類型中排名第三,效益較為可觀。我們認為,一旦CCER重啟,符合條件的填埋氣回收、沼氣利用和煤層氣發電等甲烷利用項目或可迎來行業發展機遇。
圖表11:CCER項目類型分佈
資料來源:李代、胡岸[25],中金研究院
生物質燃氣項目地位上升加速甲烷減排實現
2021年下半年以來,天然氣價格幾經漲跌但仍維持高位。受2020年疫情後經濟恢復拉動,能源需求快速回升,但全球供應鏈遭遇瓶頸導致天然氣供給不足,價格持續回升。2021年下半年起,疊加季節性因素、能源轉型加速等,天然氣、原油和煤炭價格普遍顯著上漲。2022年2月,俄烏地緣政治衝突影響下,天然氣供應不足加劇,進一步推高價格。2022年下半年以來,俄烏衝突陰霾持續、極端天氣頻現,供給側短缺致使天然氣價格再創新高。當前,受季節性需求下降影響,天然氣價格一度快速下跌,但近期又再度回升至高位。
天然氣價格上漲提升生物質燃氣項目前景,加速甲烷減排進程。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天然氣部門正是甲烷減排的重點領域。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此次天然氣漲價使得國內天然氣項目的成本優勢顯著下降。作為天然氣的替代能源之一,生物質燃氣項目具有綠色低碳的環保優勢。當前,天然氣價格高企使得生物質燃氣與天然氣的項目成本差距縮小,為生物質燃氣項目發展提供了契機。我國是農業養殖業大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資源,生物質燃氣項目發展前景廣闊。根據《中國沼氣行業“雙碳”發展報吿》,當前我國可用於沼氣生產的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城市有機廢棄物、工業廢水資源量分別約為42.7億噸、3.6億噸、65.4億噸,減排潛力較大。該報吿預測,到2030年,國內可獲得沼氣生產潛力約1,690億立方米,可實現温室氣體減排量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隨着生物質燃氣項目市場地位上升,逐步取代天然氣市場份額,或可加速推動甲烷減排目標實現。
圖表12:2021下半年至今天然氣價格保持高位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中金研究院
圖表13: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
資料來源:Wind,中金研究院
甲烷減排的投資前景
全球範圍內,甲烷減排專門資金較為缺乏。根據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CPI)對2019年和2020年甲烷減排專門資金兩年均值的統計,2019/2020年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總額為116億美元,僅佔氣候資金總額(6,320億美元)的不到2%。從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力角度,有針對性的甲烷減排專門資金嚴重不足。與其他領域相比,低碳交通獲得的資金是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的15倍、可再生能源獲得的資金是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的26倍。就投資流量與減緩潛力的比率而言,甲烷減排專門資金比可再生能源獲得的資金低約20倍。
私營部門是現有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的主要來源。在甲烷減排資金中,約62.2億美元來自私營部門。特別是在商業可行性良好的成熟領域,例如部分廢物轉化為能源的技術,商業金融機構和公司的參與率較高。公共部門甲烷減排資金約為44.5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來自於開發性金融機構(DFI)。2019/2020年,DFI來源的甲烷減排資金約為15億美元,約佔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總額的13%,在農業、林業及土地利用(AFOLU)部門尤其發揮重要作用。
圖表14:不同領域獲得的氣候資金與減排潛力
資料來源:CPI,中金研究院
圖表15:2019/2020年甲烷減排專門資金流向圖
資料來源:CPI,中金研究院
有限的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目前沒有流向具有最大減排潛力的地區或行業。就投資地區而言,2019/2020年,28%的甲烷排放源自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大部分甲烷減排資金也集中在該區域。然而,其他區域也存在較大減排潛力,例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南亞地區的甲烷排放量總和與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相當,但兩個地區僅佔全球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總和的5%。美國和加拿大的甲烷減排支出每年不足20億美元,約佔全球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的7%,僅略高於中亞和東歐的支出(18.6億美元)。就行業而言,超過80%的人為甲烷排放來自化石能源部門和AFOLU部門,但這兩個部門在2019/2020年獲得的甲烷減排專門資金總和僅佔38%,62%的甲烷減排資金集中在廢棄物領域。特別是化石能源部門,其到2030年的甲烷減排潛力最大,但2019/2020年獲得的甲烷減排專門資金僅1億美元。
全球甲烷減排投資空間大。CPI對氣温上升2℃情景的分析表明,到2050年,全球甲烷減排專門資金需求平均每年高達1,191億美元。預計化石能源、AFOLU和廢棄物部門每年需要甲烷減排專門資金316億美元、432億美和443億美元。各部門在2019/2020年已經獲得的專門資金相較2050年資金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其中化石燃料和AFOLU是與資金需求差距最大的兩個部門。
國內甲烷減排領域投資價值亟待挖掘。結合上文提到的政治動力、政策推力,以及全球甲烷減排需求上升空間,我們認為,未來國內甲烷減排投資機遇和範圍也將不斷擴大。1)排放監測領域。高效的排放數據監測是推動中國甲烷行動計劃的基礎,加強甲烷排放的監測、核算、報吿和核查體系建設將是甲烷減排領域下一階段的重點之一。2)化石能源領域。與部分國家聚焦油氣部門甲烷逃逸不同,國內受資源稟賦限制,煤炭行業將是未來甲烷減排重點(如煤層氣利用等)。3)農業領域。智慧稻田、開發新型節水抗旱稻種、人造肉等技術的創新和持續迭代或將成為甲烷減排領域重要投資機遇。4)廢棄物領域。短期內垃圾填埋仍將是我國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主要途徑。長期看,垃圾焚燒項目建設及其技術創新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圖表16:2019/2020年各地區甲烷排放量和減排專門資金比較
資料來源:CPI,中金研究院
圖表17:2019/2020年各行業甲烷排放量和減排專門資金比較
資料來源:CPI,UNEP,中金研究院
圖表18:2050年甲烷減排資金年度需求和當前減排專門資金比較
資料來源:CPI,中金研究院
圖表19:近三週國內外熱點政策/事件追蹤(2022年11月3日-11月23日)
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政府網站,路透社等,中金研究院
國內政策及事件追蹤
► 工信部等3部門:《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
11月15日,工信部等3部門發佈《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有色金屬行業低碳發展主要目標及十三項重點任務,確保2030年前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碳達峯。《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24%以上、“十五五”期間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30%以上等主要目標。同時,《方案》還提出鞏固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成果、防範重點品種冶煉產能無序擴張、提高行業准入門檻、引導行業高效集約發展、強化產業協同耦合、加快低效產能退出等13項重點任務,以及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激勵約束、加強金融支持、健全標準計量體系、完善公共服務和加強示範引導等6項保障措施。[26]
► 工信部等4部門:《建材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
11月7日,工信部等4部門發佈《建材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建材行業低碳發展主要目標及十五項重點任務,確保2030年前建材行業實現碳達峯。《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建材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行業節能低碳技術持續推廣,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品單位能耗、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間,建材行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實現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同時,《方案》提出引導低效產能退出、防範過剩產能新增、完善水泥錯峯生產、逐步減少碳酸鹽用量、加快提升固廢利用水平、推動建材產品減量化使用等15項重點任務。《方案》還提出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健全標準計量體系、營造良好環境等4項保障措施。其中指出,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建材企業碳減排項目和技術、綠色建材消費等提供融資支持,支持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建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基金。[27]
► 生態環境部:《2021、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
11月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21、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的方法及規則。《方案》提出,2021、2022年配額實行免費分配,延用基準法核算重點排放單位機組配額量,按不同機組類別設定相應碳排放基準值,將各機組、各重點排放單位、各行政區域年度配額總量加總,最終確定各年度全國配額總量。《方案》增加了盈虧平衡值的概念,作為制定供電、供熱基準值的重要依據,並將負荷(出力)係數修正係數拓展至常規燃煤熱電聯產機組。[28]
► 生態環境部:將堅定不移落實碳達峯、碳中和“1+N”政策體系
11月15日,生態環境部出席第三十一次“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提出將堅定不移落實碳達峯、碳中和“1+N”政策體系。與會部長交流了各國國內應對氣候變化進展,並就共同推動COP27取得成功深入交換意見。中方表示,“基礎四國”持續引領各方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是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的重要力量,為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基礎四國”在COP27期間共同發聲,對凝聚發展中國家共識具有重要意義。COP27應當就發展中國家最為關心的適應和資金等議題取得積極成果。中方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採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建立市場機制、提高森林碳匯等強有力的政策措施並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突出的中國貢獻。中方圍繞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已構建完成“1+N”政策體系,將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部長們支持在COP27啟動“聖地亞哥損失和損害網絡”,要求發達國家為網絡運行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支持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損失損害資金安排談判取得積極進展。會議審議通過了《“基礎四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沙姆沙伊赫大會上的部長級聯合聲明》。[29]
► 國家發改委等3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
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等3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準確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範圍等有關事項。《通知》指出,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的可再生能源,現階段主要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以各地區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為基數,“十四五”期間每年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在全國和地方能源消費總量考核時予以扣除。同時,以綠證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認定的基本憑證,綠證原則上可轉讓,綠證轉讓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積極推進綠證交易市場建設,推動可再生能源參與綠證交易。《通知》提出,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費數據統計核算體系,科學實施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做好規範數據報送與核算等組織實施工作,以落實《“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有關要求,有序推進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30]
► 教育部:《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11月9日,教育部發布《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教育教學、以綠色低碳發展引領提升教育服務貢獻力、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校園建設等任務。《方案》提出,到2025年,綠色低碳生活理念與綠色低碳發展規範在大中小學普及傳播,綠色低碳理念進入大中小學教育體系;有關高校初步構建起碳達峯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升。到2030年,實現學生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的系統養成與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多層次綠色低碳理念育人體系並貫通青少年成長全過程,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碳達峯碳中和一流學科專業和研究機構。[31]
►科技部:《“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促進綠色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11月9日,科技部發布《“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提出促進綠色化智能化融合發展。《規劃》提出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優化綠色生態環境和建設數字園區等重點任務。鼓勵國家高新區引導企業建設綠色技術創新平台,聚焦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新能源、生態環境保護、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等領域,開展綠色技術攻關和示範應用。支持區內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探索建立綠色技術標準及服務體系,推廣運用減碳、零碳、負碳技術和裝備。鼓勵國家高新區謀劃建設低碳產業專業園,培育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綠色產業集羣。支持國家高新區綠色低碳循環化發展,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企業入駐。鼓勵國家高新區佈局建設綠色低碳的數字化智能化設施和平台。[32]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碳達峯實施方案》
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佈《湖南省碳達峯實施方案》,提出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碳達峯十大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2%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為實現碳達峯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下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目標。同時,《方案》部署重點實施“碳達峯十大行動”,具體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減污協同降碳、工業領域碳達峯、城鄉建設碳達峯、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資源循環利用助力降碳、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碳匯能力鞏固提升、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和綠色金融支撐。[33]
►江西省發改委:《關於深化價格機制改革支持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實施方案》
11月4日,江西省發改委發佈《關於深化價格機制改革支持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價格機制等八項重點任務。《方案》提出,到2030年,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通過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引導全社會基本建立節約、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新風尚。到2060年,支持碳達峯碳中和、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價格政策體系基本完善,科學、規範、透明的價格機制和監管制度基本建立。[34]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十四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
11月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佈《山東省“十四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提出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完善節能減排制度體系等重點任務。《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5.5%以上併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能源消費增量控制在合理區間;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不低於19.01萬噸、0.76萬噸、15.07萬噸、9.52萬噸。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35]
►四川省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省碳市場能力提升行動方案》
11月10日,四川省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四川省碳市場能力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培育碳市場參與主體、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規範碳資產開發交易、推動碳金融創新發展、提升發展低碳化水平等五項重點任務。這是全國首份提升碳市場能力專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點排放單位温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吿、核查溯源、質量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碳市場相關諮詢、檢測、核查、認證、交易、科技、金融等機構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碳市場監管執法全面加強,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項目備案數量居全國前列,碳排放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基本滿足市場需求,全社會“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發展意識明顯增強。《方案》在提升發展低碳化水平方面明確,到2025年,全省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力爭降至320克標準煤/千瓦時,確保重點領域達到能效標杆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36]
國際政策及事件追蹤
►G20集團重申將努力將全球升温限制在1.5℃內
11月16日,據路透社報道,G20會議同意繼續努力將全球氣温上升限制在1.5℃內,並認識到有必要加快減少煤炭使用。會議聲明表示,“考慮到我們的領導作用,我們重申我們的堅定承諾,以實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目標,通過加強《巴黎協定》及其温度目標的全面有效實施來應對氣候變化”。聲明還重申逐步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補貼”的國際目標,並敦促發達國家履行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用於減緩氣候變化的承諾。[37]
►美國、歐盟及其他5國聲明減少化石燃料温室氣體排放
11月11日,據歐盟委員會官網報道,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挪威、新加坡和英國政府聯合發佈《能源進出口國關於減少化石燃料温室氣體排放的聯合聲明》,承諾立即採取行動,減少與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相關的温室氣體排放,特別是減少甲烷排放。7國重申《全球甲烷承諾》下的行動呼籲,即到2030年將集體人為甲烷排放量從2020年的水平減少至少30%。該聲明表示,上述國家或地區組織將採取國內和國際行動,以實現整個化石能源價值鏈的甲烷及二氧化碳減排、提升化石能源行業甲烷監測、報吿和核查水平、加強聯盟以減少化石能源國際貿易中的甲烷及二氧化碳排放、為化石能源部門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調動技術援助和資金等。[38]
►歐盟提高交通、建築、廢物和農業等領域減排目標至40%
11月9日,據歐盟委員會官網報道,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就《努力分擔條例》(ESR)的立法達成協議,將部分行業到2030年的碳減排目標由29%提升至40%(相較2005年水平)。ESR涵蓋範圍包括道路運輸、國內海運、建築供暖、農業、小型工業設施和廢物管理等。這些行業未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的部門,但產生了約60%的歐盟温室氣體排放量。為確保所有歐盟成員以公平的方式為減排目標做出貢獻,ESR為各國制訂了10%-50%不等的減排目標,例如丹麥、芬蘭、德國、盧森堡和瑞典需要削減50%,而保加利亞等則為10%。[39]
►印度發佈長期低排放和發展戰略(LT-LEDS)以實現2070年淨零排放
11月14日,據路透社報道,印度在COP27峯會上發佈長期低排放和發展戰略(LT-LEDS),以實現其2070年淨零排放目標。該戰略專注於六個關鍵領域,包括電力、城市化、交通、森林、金融和工業。印度這份LT-LEDS戰略的新穎之處在於,其重點是減少個人或家庭層面的消費,以及碳捕獲、使用和儲存(CCUS)。迄今為止,只有56個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交了LT-LEDS,其中包括中國、美國和日本等。[40]
►墨西哥提高2030年減排目標至30%
11月8日,據路透社報道,墨西哥承諾到2030年無條件地將温室氣體排放量減少30%(相較基準情景),而此前的減排目標是22%。墨西哥環境部已經確定了到2030年每年減少約8,89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措施,包括加強工業監管、零排放車輛、鐵路運輸、遠程工作和自然保護區等方面的措施。[41]
►土耳其提高2030年温室氣體減排目標至41%
11月15日,據路透社報道,土耳其將2030年温室氣體減排目標由21%提高至41%(相較基準情景)。同時,土耳其在COP27氣候峯會期間表示,最遲將在2038年實現碳達峯,併到2053年實現淨零排放。為實現該減排目標,土耳其計劃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激勵措施,並將於2023年開始運行Akkuyu核電站的第一座反應堆。一旦四個反應堆全部投入運行,該核電站預計將生產土耳其總電力的10%。土耳其計劃建造更多的核電站以滿足其基本負荷。[42]
►墨西哥承諾達到203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產能翻倍
11月14日,據路透社報道,墨西哥承諾到2030年再部署3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容量。預計新增的光伏、地熱、風電和水力發電裝機將使墨西哥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2021年底的約30GW翻倍,風電和光伏裝機將提高到40吉瓦。該目標還將促進墨西哥實現到2030年銷售50%的零排放汽車的目標。[43]
►G7集團啟動氣候“全球盾牌”計劃
11月14日,據路透社報道,G7集團在COP27峯會上啟動了名為“全球盾牌”(Global shield)的牽頭計劃,旨在為遭受氣候災難的國家提供補充資金。該計劃由G7集團主席國德國和氣候脆弱國家V20集團協調,目標是在洪水、乾旱和颶風等事件發生後迅速提供預先安排的保險和救災資金,資金初步來源包括德國提供的1.7億歐元和丹麥、愛爾蘭等其他捐助國提供的4000萬歐元。資金受援國包括巴基斯坦、加納、斐濟和塞加內爾等國家。[44]
►美國、日本等國擬籌200億美元氣候融資幫助印尼關閉燃煤電廠
11月15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日本等夥伴國將共籌20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協助印度尼西亞關閉燃煤電廠,並將該行業的碳達峯日期提前至2030年。印度尼西亞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ETP)計劃已經醖釀一年多。為了在3-5年內獲得該項目價值200億美元的贈款和優惠貸款,印度尼西亞承諾電力部門排放量在2030年達峯(2.9億噸),比目前估計的2037年峯值低25%。印度尼西亞還設定了一個目標,即到2050年實現電力部門淨零排放,這比其當前目標提早十年,並將可再生能源部署速度提高一倍,使其到2030年至少佔發電量的34%。該計劃到2030年將減少3億噸温室氣體排放,到2060年將減少超過20億噸。[45]
►歐盟將為非洲提供超過10億歐元氣候適應資金
11月17日,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在COP27峯會上表示,歐盟及其四個成員國將為非洲提供超過10億歐元的氣候適應資金。四個成員國分別是法國、德國、荷蘭和丹麥,未來更多成員國也可以加入。歐盟預計將提供6000萬歐元損失和損害資金。[46]
►G77集團提出氣候“損失和損害”基金提案草案
11月15日,據路透社報道,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77國集團(G77)和中國在COP27峯會中提議建立新的氣候“損失和損害”基金,為遭受氣候災害的國家提供資金。該草案提議新基金將被“指定為金融機制的一個運營實體”,類似於綠色氣候基金和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根據提議草案設想,該基金將成立由35名成員組成的過渡委員會,其中15名來自發達國家,其餘來自發展中國家。預計非洲、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以及最不發達國家將各派出四名成員加入委員會。該委員會的目標是每年舉行四次會議,第一次會議不遲於2023年3月召開。該基金的原則和運營政策將於2023年在迪拜舉行的下一輪氣候談判中確定。[47]
►法國、西班牙承諾2035年起停止銷售汽油燃料汽車
11月17日,據路透社報道,法國和西班牙加入零排放車輛宣言(ZEVD),到2035年將停止銷售汽油驅動汽車,比原計劃提前五年。包括國家、市政當局和公司在內的簽署方承諾,到2035年在主要市場實現100%零排放汽車銷售,到2040年在全球實現100%的零排放汽車銷售。[48]
►比利時承諾250萬歐元的氣候損失損害資金
11月7日,據路透社報道,比利時承諾提供250萬歐元的氣候損失損害資金。具體而言,從2023年到2028年間,比利時將為莫桑比克提供2500萬歐元的一攬子氣候相關支持,其中250萬歐元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損失和損害,該筆資金將側重於預防和限制損失損害。[49]
►歐盟更新立法草案要求2030年前增加生態淨碳匯3.1億噸
11月11日,據歐盟委員會官網報道,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通過了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LULUCF)法的更新草案,要求將歐盟到2030年前的生態碳匯提高至3.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旨在扭轉歐盟碳匯下降的趨勢。更新後的LULUCF法要求歐盟成員國通過優化土地管理以保護和增加生態碳匯,實現歐盟的整體目標,具體的措施包括可持續的林業管理、泥炭地的重新濕化、更新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等。歐盟基金如LIFE項目為農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提供資金支持。該方案將分2個階段實施:1)2021-2025年期間,生態碳匯目標基本以原來的LULUCF規則為依據,但要維持現有的碳匯水平,不允許透支碳匯;2)2026-2030年期間,歐盟的淨碳匯要增加3.1億噸,以助力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該法案更新是歐盟繼2035年前終止燃油轎車出售,提高運輸業、建築物、廢棄物處理及農業温室氣體減排量之後,Fit for 55計劃中的又一項具體措施。[50]
本章將基於中金研究部各行業組分析和預測,從行業和企業兩個層面追蹤“雙碳”領域主題趨勢,幫助投資者抓住“碳中和”帶來的投資機遇,同時規避相關風險。
圖表20:行業政策追蹤
資料來源:Wind,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等政府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成長行業
“雙碳”指數表現回顧
碳中和概念指數整體回落,碳中和相關細分板塊普跌。近兩週,受美國通脹和國內地產等政策出現邊際積極變化,滬深300指數回升0.5%,恆生指數回升6.6%,而碳中和相關指數及板塊表現不佳。中金低碳行業指數近兩週(11月8日-11月21日)下跌6.0%。2022年至今,中金低碳行業指數下跌20.4%,相較A股滬深300指數(-23.7%)和港股恆生指數(-24.5%)仍然表現出明顯韌性,分別跑贏3.3ppt和4.1ppt。分板塊來看,近兩週(11月8日-11月21日),碳中和相關細分板塊普跌,動力電池板塊領跌7.1%,儲能、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分別下跌5.4%、4.8%、4.5%和4.2%。
圖表21:碳中和概念指數近兩週走勢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1日
圖表22:碳中和指數與A股和港股主要指數表現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1日
圖表23:碳中和相關產業指數過去2周漲跌幅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1日
圖表24:碳中和相關產業指數過去3個月漲跌幅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1日
光伏產業鏈
硅片和多晶硅價格下跌,組件和電池片價格持平。截至11月21日,光伏經理人全行業指數較兩週前(11月7日)下跌7.5%,中上游製造業指數下跌8.2%,下游電站指數下跌4.1%。價格方面,截至11月21日,光伏行業綜合價格指數為63.72,較兩週前(11月7日)略有下降(-0.19%),產業鏈中,硅片價格指數下跌0.55%,多晶硅價格指數下跌0.24%,組件、電池片價格指數則與兩週前持平。
光伏“價跌量增”大方向下無需過度擔憂產業鏈價格“硬着陸”。近期市場對光伏板塊的博弈聚焦在1Q23的需求和價格展望,部分投資人擔憂1Q23的光伏終端需求缺少類似1Q22印度等市場的政策搶裝支撐,出現一季度傳統淡季疊加原材料供給釋放造成產業鏈價格失速回調,影響市場對於光伏產業鏈的基本面判斷和投資情緒。中金電新組認為,光伏行業“價跌量增”大方向確定,全球市場多點開花帶動需求彈性,1Q23產業鏈降價初期分佈式需求有望率先復甦;後續隨價格的進一步回落,遞延的國內外地面電站需求有望集中釋放,從而支撐產業鏈價格體系的相對平穩運行。[51]
圖表25:光伏經理人指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6:光伏行業綜合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能源產業鏈
新能源車10月中國市場零售銷量環比下降。乘聯會統計口徑下,中國10月新能源車產量、零售、批發分別為71.9萬輛、55.5萬輛和67.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1%、75.0%和83.9%。中國10月新能源車產量和批發銷量較9月基本持平,零售銷量則環比下降9.2%。10月,中國新能源車產量、銷量的滲透率分別達29.3%和28.5%,同比分別增長12.3ppt和12.1ppt。中金汽車組判斷,受國內疫情反覆擾動供應鏈及消費走弱影響,新能源車行業呈現旺季不旺。從交付數據來看,車企表現繼續分化。[52]
新能源車短期擾動,但中長期趨勢不會中斷。近期關於電池龍頭企業減產消息引發投資者對需求擔憂和股價波動。中金電新組指出,目前中游材料廠及多數二線電池廠產量及排產並未出現明顯變化,下游車企端部分車企生產有下調但幅度較小,一定程度受經銷商去庫存影響,而更多的主流車企生產排產仍然正常。中金電新組認為,一方面2023年1月春節到來、產業鏈或將逐步進入去庫存階段,另一方面近期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主動降價將持續催化終端需求,因此短期擾動無需過多擔憂,依然看好2023年國內市場車型豐富度提高、電車綜合競爭力提升。[53]
國內政策方面,持續支持新能源產業鏈發展。11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於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在新能源車方面,通知提出:1)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落實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階段性減半徵收購置税、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税延續等優惠政策,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2)加快推動通過中歐班列運輸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3)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作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等等。[54]
圖表27:乘聯會口徑下,10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55.5萬輛,同比增長75.0%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8: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67.6萬輛,同比增長83.9%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轉型行業
煤炭行業
►10月中國原煤需求回落,供給收縮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10月中國生產原煤3.7億噸,同比增長1.2%,增速較2022年9月回落11.1ppt,日均產量為1,194萬噸;10月進口原煤2,918萬噸,同比增長8.3%,增速較2022年9月加快7.7ppt。2022年1月至10月,中國生產原煤36.9億噸,同比增長10.0%;同期進口煤炭2.3億噸,同比下降10.5%[55]。中金煤炭組判斷,煤炭旺季供需或趨緊,支撐煤價維持偏高水平運行,需求進入淡旺季轉換階段,保供背景下生產節奏將逐步恢復,但疫情等邊際擾動因素仍需關注。[56]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保障迎峯度冬電力電煤供應安全
11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於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通知提出,多措並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通知要求,充分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加強資源統籌協調,制定能源保供應急預案,指導地方優化有序用電措施,保障迎峯度冬電力電煤供應安全,滿足工業發展合理用能需求。[57]
電力行業
►10月中國電力生產增速由負轉正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10月,中國發電6,6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9月為下降0.4%,日均發電213.2億千瓦時。2022年1月至10月,中國總計發電7.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分品種看,2022年10月,火電增速放緩,水電降幅收窄,核電由降轉升,風電、太陽能發電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火電同比增長3.2%,增速較9月回落2.9ppt;水電同比下降17.7%,降幅較9月收窄12.3ppt;核電同比增長7.4%,9月為下降2.7%;風電同比增長19.2%;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24.7%。[58]
►國家能源局:各電網及發電企業加大可再生能源併網力度
11月10日,國家能源局召開10月份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形勢分析視頻會。會議強調,要切實抓好大型風光基地建設工作。進一步推動第一批、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要重點抓好年底前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各電網、發電企業要加大併網力度,做到“應並盡並”“能並早並”。要全面梳理“併網等電網”“電網等審批”和“電網等電源”等問題清單,持續推動解決按月調度各單位反饋問題,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營造良好環境。[59]
氫能行業
►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召開,促進氫能多維發展
11月15日,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在廣東省佛山市召開。會議以“零碳中國,氫能未來”為主題,圍繞氫能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貫徹落實《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推動示範城市羣協同發展、共建全球綠色氫能體系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11月15日,17個氫能產業重點項目進行了啟動、投產、簽約儀式。會上,國家發改委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構建1+N政策體系,促進氫能合理佈局,將組織實施一批示範工程,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重型機械設備等應用,促進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等融合創新發展,不斷拓展氫能多元化應用場景。[60]
►吉林:“十四五”能源規劃重點佈局氫能
11月11日,吉林省能源局印發《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積極推進氫能利用項目試點,力爭在國內率先實現引領。提高氫能裝備國產化水平,推動氫能製備降本增效。不斷提高技術經濟性,適時推進規模化發展。規劃確立吉林省氫能產業發展目標,提出按“一區、兩軸、四基地”佈局氫能產業,實施“氫動吉林”六大工程,打造“中國北方氫谷”。實現產業從跟跑到並跑、從並跑到領跑的跨越,在全國形成差異化優勢,打造氫能產業發展新高地。[61]
圖表29:行業動態前瞻
資料來源:中國博覽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企業“雙碳”行動
圖表30:國企央企“雙碳”行動追蹤
資料來源:Wind,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1:國內重點企業“雙碳”目標更新
資料來源:Wind,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紅色為此次新增 注:本期沒有新增
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等產品,以及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對推動經濟活動外部性“內部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綠色債券
中國綠色債券存量餘額約1.64萬億人民幣。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2日,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62]存量1,852支,存量餘額1.64萬億人民幣。2022年11月綠色債券共新發16支,發行規模39.2億人民幣,較2022年10月當月發行量環比減少91支,較去年同期當月發行量同比減少50支。
碳中和債券存量1,364億人民幣,佔綠色債券總餘額的8.3%。截至2022年11月22日,境內碳中和債存量155支,存量餘額1,364億人民幣,佔綠色債券總餘額的8.3%。2022年10月碳中和債券總計新發9支,2022年11月碳中和債券目前未有新發。
圖表32: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存量規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2日
圖表33: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發行節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2日
碳市場動態
全國碳市場活躍度持續抬升,北京碳價高位回落。截至2022年11月21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為57.8元每噸,較兩週前(11月7日)58.1元每噸下降0.5%。近兩週國內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持續抬升,11月7日至11月21日,全國碳市場共成交177.3萬噸,成交金額共計1.02億人民幣。地方碳市場方面,北京碳價高位回落。11月7日-11月21日,北京碳市場交易活躍,碳價收盤價持續破百,11月21日為121.3元每噸,與兩週前(11月7日)135.6元每噸相比高位回落10.5%,仍處於較高水平。
歐盟碳價從前期高點小幅回落3.6%。截至2022年11月21日,歐盟碳市場收盤價為74.45歐元每噸,較兩週前(11月7日收盤價77.26歐元每噸)小幅回落3.6%。11月16日,G20峯會期間,澳大利亞-歐盟領導人召開會議,歐盟指出澳大利亞通過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供應天然氣,為穩定全球天然氣市場發揮重要作用,雙方將在REPowerEU背景下,進一步交流相關問題,並開展能源合作[63]。此外,歐洲近期持續的氣候温和狀態下,電力需求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投資者拋售配額,使碳價波動回落。
圖表34: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價及成交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1日
圖表35: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及成交額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1日
圖表36:中國和歐盟碳市場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1日
圖表37:中國碳排放權交易7省市試點市場成交均價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1日
ESG事件追蹤
國內:國資委指導央企碳達峯行動並加強ESG統籌管理
►國資委指導央企碳達峯行動並加強ESG統籌管理
11月19日,國資委提出,將指導央企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峯行動,有效加強ESG統籌管理。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祕書長出席第十三屆財新峯會ESG專場暨中國ESG30人論壇2022年會並發表主題演講。國資委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決策部署,指導中央企業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峯行動,有效加強ESG統籌管理,找準企業ESG管理有效路徑,在立足實際的同時加強交流合作,為我國ESG健康發展貢獻央企力量。[64]
►中國銀行協助匈牙利發行綠色熊貓債
11月16日,中國銀行協助匈牙利成功發行20億元綠色主權熊貓債。本次熊貓債發行是繼2017年匈牙利首次亮相中國熊貓債市場後的第四次發行,也是《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正式發佈以來,境外主權發行人首次在中國發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匈牙利綠色債券框架下符合要求的綠色支出,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生物資源和土地資源的環境可持續管理、水資源與廢水管理、清潔交通、適應性等六個領域,促進匈牙利向低碳型、氣候適應型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型的經濟模式過渡。[65]
►全國首個市場化碳普惠交易體系在蘇州啟用
11月16日,全國首個市場化碳普惠交易體系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啟用,為園區內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家門口的碳減排量認證和交易服務,推動綠色低碳生產方式轉型。作為全國首批“綠色低碳示範園區”,蘇州工業園區聯合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探索創新,以分佈式光伏為切入點,圍繞碳減排量的認證、交易與使用,打造園區碳普惠體系,建立起一套區域級的市場化自願減排交易體系,為碳減排量供需雙方架起橋樑。[66]
►財政部提前下達2023年可再生能源補貼
11月14日,中央預決算公開平台發佈《財政部關於提前下達2023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根據《通知》,本次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下達山西、內蒙古、吉林等13個省區。本次補貼總計47.1億元。其中,風電補貼20.46億元,光伏補貼25.8億元,生物質補貼8425萬元。電網企業應嚴格按照《資金管理辦法》,將補貼資金撥付至已納入可再生能源發電補助項目清單範圍的發電項目。[67]
國際:歐盟和埃及簽署可再生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歐盟和埃及簽署可再生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11月9日,歐盟和埃及簽署可再生氫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歐盟和埃及將採取必要措施,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其作為生產可再生氫的關鍵推動因素,並作為向脱碳能源系統過渡的一個基本要素。要求促進投資,以推動可再生氫及其衍生物的生產、儲存、分銷和運輸;通過降低風險機制、與私營部門合作以及開發可行的投資項目管道等途徑,促進可再生氫價值鏈各環節融投資。[68]
►日本或將推遲在下一財政年度引入碳税
11月8日,日本政府提出或將推遲在2023財年(明年4月起)引入碳税。日本政府認為引入碳税將增加已經激增的生活成本。日本政府和執政黨議員將尋找其它途徑為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提供資金,計劃從“綠色經濟轉型債券”中籌集約2000萬日元,用於資助脱碳工作,用碳定價的收入來償還債務。此外,日本政府考慮對電費徵收附加費。[69]
►法國或將提供資金支持工業企業加快減排
11月8日,法國總統會見了法國排放温室氣體最多的50家工業企業代表,建議企業在10年內將其温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從而使法國温室氣體排放量下降5%。為此,法國政府將努力爭取更多的公共和私人投資,以配合這一舉措。若18個月內企業可以提出減排計劃,法國政府有可能為這些企業提供50億到100億歐元的資金支持。[70]
►道富集團首次發行5億美元綠色債券
11月4日,世界領先金融服務機構道富集團首次發行5億美元綠色債券。此次發行根據道富集團ESG戰略下的可持續發展債券框架,募集資金將用於資助社會福利住房項目、可再生能源項目(包括風能和太陽能)、綠色建築、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基本服務以及環境基礎設施和服務(包括清潔交通和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等。此次發行將為道富集團ESG投資戰略拓展道路。[71]
生態環境部:《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吿(2022)》
11月11日,中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家聯絡人向《公約》祕書處正式提交的《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吿(2022)》反映了自2020年中國提出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以來,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進展,體現了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和努力。[72]報吿主要觀點為:
►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新部署新舉措。第一,以“雙碳”目標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緊盯環境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源頭,突出工業、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優化大氣、水、海洋、土壤、固體廢物等環境治理和技術路徑。加快形成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堅持並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行國家公園體制。加強生態環境准入管理,持續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發佈工業、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把綠色低碳發展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二,健全政策體系。構建完成“1+N”政策體系,各省區市均制定本地區碳達峯實施方案。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初步構建多維度、多領域、多層級的碳達峯碳中和標準體系,着力提升標準銜接性和有效性。第三,加強戰略謀劃和制度建設。加強統籌協調,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中長期温室氣體排放控制戰略,並編制實施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中國重點領域控制温室氣體排放取得新成效。經初步核算,2021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計下降50.8%。第一,低碳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穩步推進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產業集羣建設,支持工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同時,經濟結構繼續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3%、39.4%、53.3%。第二,工業領域持續提質增效。工業能效水平不斷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綠色製造體系基本構建,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水平持續提升。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模式低碳轉型,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築,持續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大力推動農村節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第四,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建設步伐加快。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深入推進柴油貨車淘汰,積極引導低碳出行。第五,農業減排增效行動積極開展。推動種植業節能減排、畜牧業減排降碳、漁業減排增匯、農機節能減排。第六,綠色低碳全民行動蔚然成風。
►中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速。2021年,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6.35億千瓦,單位GDP煤炭消耗顯著降低。第一,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量快速攀升,2021 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34億千瓦,佔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1%。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顯著提高。2021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48萬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9.8%。第二,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有效控制。2021年,中國清潔能源消費佔比提升至25.5%,煤炭消費佔比下降至56.0%。第三,煤炭清潔利用水平不斷提升,10.3億千瓦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改造,佔煤電總裝機容量的93%,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
►中國生態系統碳匯鞏固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億立方米。2022年,中國提出“力爭10年內種植、保護和恢復700億棵樹”的行動目標。第一,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2021年,部署實施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首次實行造林任務直達到縣、落地上圖,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完善。第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2021年,完成造林5400萬畝,種草改良草原4600萬畝,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160萬畝。第三,強化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全面查清森林草原濕地資源本底及生態狀況,強化濕地、海洋、巖溶碳匯技術支撐。
►中國全國碳市場啟動運行。第一,市場運行平穩有序。自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全國碳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市場活躍度穩步提高,價格穩中有升。第二,制度建設持續推進。積極推進立法進程,為全國碳市場提供較高層級的立法保障。第三,碳市場激勵約束機制初見成效,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中國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不斷提升。第一,編制實施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新戰略。突出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提出覆蓋全國八大區域和京津冀等重大戰略區域適應氣候變化任務。第二,氣候變化監測預警水平不斷提高。建成由地面自動氣象站、雷達、氣象衞星等組成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第三,重點領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有效提升。實施水資源配置工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推進綠色農業和氣候智慧型農業,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組織開展海平面上升風險評估。第四,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紮實推進。紮實推進28個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建設管理模式。第五,適應氣候變化意識逐步增強。全方位多渠道開展適應氣候變化相關培訓和宣傳教育。第六,適應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日益深化。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國際談判與歷次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吿編制,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國際社會堅持減緩與適應並重,強化全球適應氣候變化行動。
國際能源署(IEA):《煤炭淨零轉型》
11月15日,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煤炭淨零轉型》,提出大幅減少煤炭碳排放量對於實現氣候目標的重要性,需通過快速增加清潔發電比例、創新金融戰略、國際支持等方式助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清潔轉型。[73]報吿主要觀點總結如下:
►煤炭部門排放量的下降對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避免氣候變化嚴重影響的每一條途徑都涉及儘早大幅減少與煤炭相關的排放,沒有一種單一的方法可以減少煤炭排放。最新IEA煤炭轉型風險指數顯示,印度尼西亞、蒙古、中國、越南、印度和南非是煤炭依賴程度高且轉型可能最具挑戰性的國家,必須依據國情制定煤炭減排的路徑和方法。中國佔全球煤炭需求的一半以上,而所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所佔份額超過80%。在這些背景下,以國家氣候目標和全球1.5℃控温目標所要求的規模和速度實現清潔能源轉型,將對煤炭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現有煤炭資產的排放就將使全球超過1.5℃的控温目標。如果按典型燃煤設備的使用期限和利用率運行,全球現有的燃煤電廠將排放330Gt的二氧化碳,超過迄今為止所有燃煤電廠的歷史排放量。目前,全世界約有9000座燃煤發電廠,容量為2,185GW,其中約3/4來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由於亞太地區大部分地區的燃煤電廠年齡相對較小,煤炭轉型變得複雜,例如,而北美的燃煤電廠通常超過40年,而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燃煤電廠平均使用不到15年。高爐和水泥窯等排放密集型工業部門資產的平均壽命約為40年,但工廠通常在運行約25年後進行重大翻新。因此,全球約60%的鋼鐵生產設施和近50%的水泥窯將在10年內做出投資決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重工業煤炭使用的前景。如果不對其當前的運營模式做出任何改變,這些現有的煤炭資產在其剩餘生命週期內將產生66G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快速增加清潔發電比例及其基礎設施是電力部門煤炭轉型的重要條件。迄今為止觀察到的許多脱離煤炭依賴的轉型都得益於光伏和風電的快速發展。然而,這通常是在電力需求保持持平或下降的國家。未來的一個關鍵挑戰是,能否在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快速部署。在宣佈的承諾情景(APS)中,到2050年需要約6萬億美元的投資,以根據國家氣候目標減少燃煤發電的排放。
►創新的金融戰略可以加速煤炭部門清潔轉型。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需要為更具成本效益、更清潔的燃料進入能源系統消除障礙。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往往不足以確保煤炭的快速轉型。目前,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資本尚未從燃煤電廠中收回,這為其繼續運營創造了大量潛在支持者。此外,許多燃煤電廠不受市場競爭的影響,而是歸公用事業公司所有,或其私人所有者受到電力購買協議的保護。創新的籌資機制在加快轉型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中國,煤炭部門的低成本融資成為常態。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燃煤電廠所有者和運營商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約為7%。通過再融資將這一比例降低3個百分點,可以加速收回初始投資,為全球1/3的煤炭設施在十年內退役或重新利用掃清道路。
►國際支持對於加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煤炭轉型至關重要。到2030年,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需要約5000億美元的投資,以保障轉型過渡安全。其中的大部分支出需要投資在電力部門,其中清潔能源技術及其競爭力都得到了證實。儘管如此,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仍需要國際資本覆蓋約1/3的煤炭轉型總投資。多邊開發銀行等國際性金融機構可以在增加國內資金來源和鼓勵國內對清潔能源的公共投資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催化作用。轉型還需要對煤炭行業投資實現煤炭資產的重新利用或改造,並支持依賴煤炭的地區。同時,還需要開放金融渠道以支持可信的過渡計劃。結合煤炭轉型的不同要素,可以成為獲得轉型動力、國際支持和確保整體政策一致性的有效途徑,例如印度尼西亞、南非和其他國家的國家“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ETP)計劃。
►減少煤炭排放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停止批准新建的無減排燃煤電廠。雖然新燃煤項目的建設在過去幾年中有所放緩,但目前仍有大約17.5萬千瓦的產能正在建設中。要給予政府放棄燃煤電廠的新投資並淘汰舊電廠的信心,不僅需要擴大燃煤電廠所生產的電力的替代品,還需要擴大其提供的系統服務的替代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為減少電力和工業用煤排放提供了重要潛力,目前有5個煤基CCUS項目在運行,另有23個項目目前正在開發中。全面的能源轉型可以確保消費者的負擔能力。
►存在解決方案可用於推動工業在短期內實現減排。與電力行業不同,在鋼鐵、水泥等關鍵工業應用中,煤炭的清潔替代品較難獲取。在短期內,有效利用材料和能源、加快燃料轉換是減少工業部門排放的最佳方法。但至關重要的是,要在未來十年推動創新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和商業部署。其進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共財政的加速技術示範和推廣作用。同時,需要發達經濟體牽頭,例如,2022年9月全球清潔能源行動論壇承諾為清潔能源示範項目籌集940億美元。工業材料和產品在全球市場上交易,生產商利潤往往較為微薄,如果沒有機制來補償增加的風險和成本,轉向零排放或近零排放技術可能導致其競爭力的喪失。APS情景中,到2050年預計需要約6萬億美元投資來推出近零排放的技術和基礎設施,以減少工業的煤炭排放。政府的協調和支持至關重要,例如通過碳合同差價合約或通過可持續採購等政策,以創造對碳排放足跡大幅降低的工業產品的需求。
►需要採取以人為本的綜合轉型過渡政策。全球約有840萬人在煤炭生產鏈中工作,其中630萬人從事採礦、加工和運輸工作,210萬人從事發電工作。在APS情景中,到2030年煤炭就業總量將下降到610萬,但其中約一半是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持續提高而導致的。其中部分事業人羣(但不是全部)是由於自然退休所致。因此,補償和支持可能需要幫助和再培訓的現有煤炭工人的計劃至關重要。在21個最依賴煤炭的國家中,目前只有五個(佔煤炭行業工人總數的不到5%)宣佈或實施了全面的公正轉型政策。能源轉型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清潔能源工作崗位,但它們可能與煤炭所在生產地或煤炭工人所需技能不匹配。在APS情景中,清潔能源就業人數預計從2019年的約3,200萬增加到2030年的5,400萬。根據IEA地理空間分析,目前全球約40%的煤礦工人居住在距離關鍵礦井或礦牀不到200公里的地方,超過99%的煤礦工人生活在擁有關鍵礦井或礦牀的國家。雖然不太可能吸納煤炭部門全部就業機會,但關鍵的礦產開採可以為依賴煤炭的公司和地區提供新的工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在APS情景中,到2040年關鍵礦物收入將超過煤炭收入。
►總的來説,國際合作、公共財政支持和以人為本的綜合轉型政策對於煤炭淨零轉型至關重要。煤炭轉型不僅與煤炭有關,還涉及建立清潔的替代品,這些替代品可以經濟且安全地提供相同的能源服務,但具有低排放或零排放特徵。煤炭轉型也應與人有關,確保更安全和可持續的能源政策,從而不會讓依賴煤炭的地區落後。正確實現煤炭轉型是能源轉型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全球性的努力。
►華盛頓州立大學:新型廢物處理將污水轉化為沼氣
11月3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處理污水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將剩餘污泥轉化為沼氣,可以降低廢物處理成本,同時生產低排放燃料。該研究添加了新的預處理步驟以提高污水處理設施中污水污泥的厭氧轉化率,使產生的甲烷總量增加了98%。同時,使用含氧高壓蒸汽分解污水污泥以保護環境。該研究能夠將超過85%的有機材料轉化為沼氣,用於發電或升級為可再生天然氣(RNG),供天然氣網或當地使用。[74]
►特温特大學:100%高效電化學轉化二氧化碳以降低碳排放
11月8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特温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機制,可將二氧化碳以100%的高效率轉化為一氧化碳,成為化學品生產的重要原料。該研究團隊開發的新分子可以充當助催化劑,通過同時將質子和電子轉移到二氧化碳分子,以降低其反應能量需求,從而更高效地將二氧化碳電化學轉化為更有用的分子,例如一氧化碳、甲酸和碳氫化合物,提供燃料和化學品生產中的重要中間體。該研究為減少引發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提供新方向。[75]
►阿貢國家實驗室:生物燃料結合先進發動機有望節約能源和成本
11月10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阿貢國家實驗室、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愛達荷國家實驗室的聯合研究團隊開發了生物燃料與先進的發動機相結合的設計,可以減少約60%的温室氣體排放,同時提高燃油效率並減少尾氣排放。該研究使用在林業副產品(如木材廢料)和農業副產品(如玉米秸稈)中發現的可再生生物質原料,通過發酵、高温高壓催化或兩者結合的轉化技術製造生物燃料。並通過分析生產生物燃料的途徑,經過優化以改善混合控制壓燃式發動機的燃燒。雖然目前針對的是汽車和柴油卡車,但研究人員也在開發將其用於航空和海運等難以實現電氣化的行業的潛力,目標是儘快將生物燃料推向各行各業的市場。[76]
►筑波大學:非貴金屬催化劑實現低成本氫生產
11月11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高熵合金作為克服貴金屬侷限性的氫催化劑,這是一種由多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氫作為一種很有前途的未來燃料,需要鉑和銥等貴金屬作為催化劑。但這些貴金屬普遍稀有、昂貴且儲量不足,並且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和酸性條件下表現不佳。該研究團隊通過均勻混合構成合金的九種元素,然後在酸性介質中鈍化表面,最後施加電壓以促進表面結構重排,從而優化催化劑的活性。該研究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確定了有助於催化活性的金屬(例如,鐵、鉻、鎳、鈷和錳)和有助於鈍化的金屬(例如,鈦、鋯、鈮和鉬),並在實際水電解實驗中證明了高熵合金的卓越性能和耐腐蝕性能。該研究成功地為一種新型、無貴金屬、經濟可行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從水中制氫的方法提供了概念驗證。該方法生產每公斤催化劑的成本僅為幾百美元,適合大規模生產,以製造氫氣、電池和其他需要昂貴金屬的產品。[77]
►多倫多工程大學: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促進經濟持續脱碳
11月15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多倫多工程大學、西北大學和托萊多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具有極高的效率和創紀錄的電壓。傳統的太陽能電池由純度極高的硅晶片製成,生產成本高昂。相比之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納米尺寸的晶體制成,可以分散到液體中並使用低成本、成熟的技術旋塗到表面上。該研究還使用了兩層不同的鈣鈦礦層,每一層都調整到太陽光譜的不同部分,以生產串聯太陽能電池。其中,串聯設計使電池能夠產生非常高的開路電壓,從而提高其效率。其研發的太陽能電池面積為1平方釐米,能夠產生2.19電子伏特的開路電壓,這是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最高記錄。其功率轉換效率為27.4%,高於目前傳統單結硅太陽能電池的記錄。該團隊使用行業標準方法測量了新電池的穩定性,發現它在連續運行500小時後仍保持初始效率的86%。研究人員現在將專注於通過增加流經電池的電流、提高穩定性和擴大電池面積來進一步提高效率,以便將其擴大到商業規模。[78]
氣温與降水
圖表38:近10天全國平均氣温距平實況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台[79],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9:近10天全國降水距平百分率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氣候災害預測
圖表40:11月21日-11月30日全國低温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80],中金研究院説明:圖中數據為平均最高氣温預測
圖表41:11月21日-11月30日全國暴雨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中金研究院説明:圖中數據為累計降水量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