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和央企成爲熱議話題。中信、中金、申萬紛紛密集發文探討。
中信證券指出,國資委央企在我國經濟地位舉足輕重,主要分佈在涉及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中,其既是當前市場化改革重點對象,也是未來我國一系列改革的排頭兵。歷史上國資委央企上市企業在熊市中較有韌性,但牛市中估值彈性較弱;業績穩定且有增長,但市場不願給高估值。總結來說即基本面優質但投資價值似乎相對有限,但是我們認爲在當前市場環境羸弱和國企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上市央企將迎來配置時機:
國資委央企在我國經濟地位舉足輕重,其既是市場化的主要對象,也是一系列改革的排頭兵。
國資委央企主要涉及石油石化、電力、交運、鋼鐵、煤炭、通信、軍工、地產產業鏈等關係國際民生的重大戰略地位實體行業。改革開放以來,央企的市場化改革一直是重中之重,國家在2020年出臺了《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1+N體系將持續指引助力央企市場化改革。此外央企還需要發揮社會責任,在總量政策上承擔穩增長職能,在結構性改革上則是排頭兵,長期均會受益。
歷史上傳統央企基本面優質但投資價值似乎相對有限:
從行情走勢看,歷史上央企在熊市中較有韌性,牛市中估值彈性較弱。從國新央企綜指來觀測,新冠疫情發生後2020年上漲行情中央企上漲有限,但在今年行情中呈現抗跌韌性。雖拆解指數的行業分佈來看,行業分佈或是造成央企牛熊行情表現分化的原因,但即使分行業板塊考察,亦可以發現歷史上央企龍頭在熊市中較有韌性,牛市中估值彈性較弱。
從驅動因素看,央企業績穩定且有增長,但市場不願給高估值。上市央企近3-5年整體業績平均增長遠高於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同時央企100指數業績增長近1年跑贏滬深300指數。雖然央企資質與業績都很優質,但是市場給予央企的估值始終偏低。
國資委央企未來發展將擁抱雙碳和創新兩條主線或有優質行情。
仔細篩選央企內部具有高成長性的投資主線,我們認爲主要在聚焦實體經濟的國資委下轄央企中,一條主線是碳中和、另一條主線是科技創新。雙碳轉型將帶來業務轉型和資產注入,國資委央企估值有望得到重塑。舉國體制下國資委央企料將聚焦科技創新,高估值行業有望誕生央企龍頭。
展望未來,市場環境疊加持續改革,央企或迎持續行情機會:
市場環境方面:央企好業績高分紅,不確定性下的良好確定性顯價值。從寬基指數角度看今年以來行情,年初以來紅利指數表現大幅優於其他指數,熊市行情中高分紅的股票顯著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央企股息率較高且估值已處歷史最低水平,當前具備長期配置價值。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下央企業績的良好確定性預計將助其獲得溢價。
持續改革方面:國企主業改革提效率,外延投資拓展新領域。歷史上央企難以得到合理的估值,我們認爲主要原因分別是央企市場化較民企仍有距離、央企與資本市場溝通不足以及央企自身的行業因素。但我們認爲當前上述三點都在逐步改善。首先7月政治局會議定調國企改革是長期改革,其中資本運作是關鍵。其次雙碳推動下已有超六成央企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未來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指引下,央企料將會更加註重加強與投資者溝通。最後央企從“管經營”向“管資本”轉型後,料將會有更多外延投資從而帶來估值重塑。
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這在中國資本市場是重要且現實的問題。在上市公司結構與估值問題上,講話中既提及中國資本市場“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覆蓋全部行業大類、大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上市公司結構”特徵,又指出應“深刻認識我們的市場體制機制、行業產業結構、主體持續發展能力所體現的鮮明中國元素、發展階段特徵,深入研究成熟市場估值理論的適用場景,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我們認爲從整體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的估值體系來看,儘管A股國際化程度近年有所提升,但國內資金仍然主導市場定價,A股的估值更多由內部的基本面預期變化、流動性和風險溢價等因素決定。
中金公司認爲,從結構看,A股估值並不均衡,尤其是部分銀行及國有上市企業等估值長期、普遍偏低,近十年銀行及國有上市公司的估值趨勢回落,當前已處於歷史區間偏低水平:
估值結構有改善空間,尤其是部分銀行及國有上市企業等估值長期、普遍偏低。
從結構上來看,A股估值並不均衡。近十年銀行及國有上市公司的估值趨勢回落,當前已處於歷史區間偏低水平,這與近年中國銀行業和國有企業的相對有韌性的基本面形成反差。截至2022年11月21日,上市國企和非國企的市盈率TTM估值分別爲11.0倍和34.3倍;其中金融板塊的估值更低,當前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爲5.9倍和0.58倍,市淨率估值已處於歷史最低狀態。
上市銀行的市盈率和市淨率爲4.3倍和0.51倍,股息率高至6.1%。橫向對比全球公司,中國的銀行及國有上市公司的估值也普遍低於海外可比公司。銀行及國有上市公司偏低估值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1)利率市場化等因素影響市場對銀行業績預期,銀行作爲週期性行業業績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
2)在中國的新老經濟轉型過程中,銀行業基本認知屬於傳統領域,上市國企中傳統老經濟行業佔比也較高,在此背景下近十年上市公司中新經濟表現整體好於傳統經濟。且投資者對銀行及國有上市公司的賬面價值認知也存在一定分歧;
3)銀行業內客觀存在同質化、經營管理等方面市場化程度不高等現象,也是投資者當前對銀行定價不高的主要原因;等等。實際上,從經營層面來看,國有上市公司在2016年以來的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相比非國企均有較爲明顯的改善,債務壓力問題經歷多年國企改革也已基本化解,上市銀行盈利增長較爲穩健且ROE高於非金融整體,未來在“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積極建設過程中,投資者有望逐步改善對上市國企和金融板塊的價值的認知。綜合來看,我們認爲銀行及國有上市企業估值中樞有提升空間。
圖表:A股金融及國有上市企業的市盈率估值趨勢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 圖表:A股金融及國有上市企業的市淨率估值趨勢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數據截至2022年11月
圖表:2016年以來國企盈利增速改善且幅度大於非國企,銀行業績增速較爲穩定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16年以來國企盈利能力改善,ROE逐步超過非國企,上市銀行的ROE長期高於A股整體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根據估算,近年來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穩步上升 資料來源:Wind,上市公司季報,上交所,基金業協會,保監會,社保基金理事會,證券業協會,人社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同海外主要經濟體的資本市場相比,A股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佔比相對偏高 資料來源:Wind,朝陽永續,中金公司研究部
申萬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未來科技創新的發展過程中,央企集團是最佳抓手,上市央企則是核心平臺,央企有其獨特的優勢:
把重點放在央企上!未來一個時期,以維護國家安全爲主線,科技創新是重中之重,央企集團是最佳抓手,上市央企則是核心平臺。相對於其他市場主體,央企的優勢在於:
(1)人事由中央任命,經營決策符合國家意志,如臂所指;
(2)擁有市場化的組織方式,是大國競爭時代“追趕式創新”的最佳執行者。《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中指出上市央企要“當好科技創新國家隊”,“以獲取關鍵技術、核心資源、知名品牌等爲重點,依法有序開展兼併重組”。考慮到非國有科技類上市公司在成長初期、技術導入階段,也必然遵循全球資本市場規律享受估值溢價,我們認爲當前A 股市場上央企估值極低,兼具安全邊際和向上彈性。
央企選股的三個原則:(1)低估值、高股息;(2)企業行爲上,與市場溝通積極、透明度高;(3)產業方向上,關注兩條主線:大能源類(石油、煤炭、電力、化工、交運)、大科技類(軍工、電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