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实现了稳健增长,同比提升38.9%至人民币357.7亿元。不包含德邦,公司总收入为299.5亿元,同比增长16.3%。第三季度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达到人民币248.7亿元,同比增长67.8%,外部收入占比达到69.5%。
2.三季度公司外部一体化供应链业务的发展相比上个季度有一定恢复。其中外部一体化供链客户数保持增长趋势,达到6.3万家,同比增长10.6%。单客户季度平均收入为11.7万元,同比增长7.2%。在这两个因素的推动下,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18.6%。
3.公司在本季度Non-IFRS净利润为4.5亿元,利润率为1.2%。其中德邦合并对整体利润有正向贡献。三季度合并期间的金额为2.6亿元,不含德邦的Non-IFRS净利润为1.9亿元,净利润率为0.6%。公司在业务淡季期间实现了盈利,相较去年同期亏损5.7亿元,盈利水平改善明显。
一、公司情况
面对全球经济挑战加剧,国内新冠疫情不断出现多重挑战,我们继续夯实供链基础设施,坚持科技创新、精进专业化服务能力,并不断追求极致的服务体验,实现货物的安全高效流通,让物流及供链成为客户发展的稳定器。
总收入:得益于我们有效的战略和卓越的执行力,第三季度我们的总收入实现了稳健的增长,同比提升38.9%至人民币357.7亿元。不包含德邦,我们的总收入为299.5亿元,同比增长16.3%。第三季度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达到人民币248.7亿元,同比增长67.8%,外部收入占比达到69.5%。
利润:通过降本增效措施和精细化运营,我们的单季利润率继续同比提升,在业务量相对弱的第三季度成功实现了正向调整后净利润达到4.5亿元。
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我们持续利用我们高度协同的网络行业知识,以及通过长期技术投入而获得的数字化能力服务新客户及现有客户,帮助我们的客户提升供应链韧性和物流效率。
客户收入:三季度外部一体化供应链业务的发展相比上个季度有一定恢复。其中外部一体化供链客户数保持增长趋势,达到6.3万家,同比增长10.6%。单客户季度平均收入为11.7万元,同比增长7.2%。
在这两个因素的推动下,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18.6%。
客户行业分布情况: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同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一体化供链更是对企业抵御风险、快速响应市场、降本增效大有帮助。基于不同垂直领域的行业特点,我们针对各行业打造了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从头部客户渗透到更多的中腰部客户。2022年第三季度,我们持续深耕快消品、家电、家具、服装、3C、汽车、生鲜等行业,同众多头部客户进一步深化合作范围。1)快消品是我们外部一体化供应链业务中收入占比最高的行业。2)本季度,作为汽车售后备件一体化供应链的先行者,我们进一步巩固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自2021年通过服务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成功从0到1打造了汽车售后配件一体化服务后,我们通过复制和推广这一成功经验,为多家汽车企业提供汽车零部件的一体化供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协助释放售后配件市场潜力,推进产业升级。3)此外,基于汽配行业的服务积累,我们在本季度进一步拓展工程机械行业客户,通过仓网规划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为客户显著提高备件订单满足率和库存周转率,实现降本增效。
客户服务:我们始终如一,秉持高标准服务,并且持续更新产品和服务,以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根据国家邮政局的调查统计,我们的快递服务满意度连续多个季度位列行业第一梯队。本季度,我们面向个人基地场景推出的全新保障服务,全额保对保价服务进行升级,解决长期以来个人客户保价理赔方面的痛点。我们的卓越客户体验转化为强劲的业务增长。第三季度,我们的快递散单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到50%。
直播电商:面对直播电商等新兴平台的崛起,我们以逆向上门取件为起点,逐步拓展正向快递和供应链服务。继成为抖音春节不打烊合作伙伴之后,三季度我们成为首批接入抖音电商英雄杂服务的物流企业,为抖音用户提供送货上门等高质量配送服务。基于同直播电商平台的良好合作,我们进一步拓展抖音生态的一体化供应链业务,通过京东物流的行业洞察、基础网络和运营服务,帮助平台商家进一步提高履约时效和商品库存周转率。在高速发展的直播电商领域,聚焦体验成本和效率,在行业持续深耕。
物流基础设施: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我们持续完善,逐步支起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有力支撑我们的供链的柔性、愿性、敏捷性和确定性。
包含德邦在内,截止2022年9月30日,我们运营的仓库数量超过1500个,含云仓在内,我们管理的物流基础设施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
航空: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31日,我们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CAR121部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标志着京东物流航空正式投入运营。截止目前,南通往返北京的自有全货机航线已正式运营。我们将逐步构建完善的国内航空货运骨干网络。京东物流航空将为我们的一体化供链物流服务提供重要的能力支撑,亦成为推动全链条成本体验效率提升的重要一环。
收购德邦物流:我们于7月26日完成了德邦物流的收购,德邦拥有一张覆盖全国的快运网络。截止22年6月30日,德邦在中国拥有近9000个网点,覆盖中国几乎所有区县,并拥有145个分拣中心,总面积超过二百万平方米和超过二万辆自有运营车辆。收购德邦有效提升了京东物流在大件快递和快运方面的网络能力。我们正在按照既定的计划探索业务和网络的协同,从业务模式、双方流程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验证,逐步释放协同效应。
ESG:我们将一体化供应链行业的优势进一步延伸至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8月15日,作为全国首家规模化投入换电车辆的物流企业,京东物流首批换电新能源车投入运行,从而减少碳排放。京东物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也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在标普CSA近期公布的ESG分数中,我们取得了47分,在全球物流企业中评分位于前列。这也反映了我们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出色表现。
二、财务表现
本季度,在宏观环境以及疫情持续散发的严峻挑战下,我们继续坚定的推进稳健的财务政策,持续关注和提升业务的健康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精细化成本费用管控手段,并且比以往更加重视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及现金流。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原有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了正向利润,体现了公司逐步改善盈利性的能力。同时德邦也在本季度合并期间对利润带来了正向贡献。京东物流在7月26日获得了德邦物流的控制权。
截至2022年9月30日,我们持有德邦股份以发行股本的比例约为72%。德邦的经营数据也从7月26日当日开始合并到京东物流报表中,三季度合并期间为两个月6天。
收入:整体业务总收入:357.7亿元,同比增长38.9%。其中德邦在合并期间总收入为58.2亿元,不含德邦的总收入为299.5亿元,同比增长16.3%,维持了稳健的增速。
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三季度全国各地疫情多点散发,持续影响着物流履约以及客户生产运营恢复的节奏,对我们的整体收入尤其是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增长带来了挑战。我们持续深耕核心六大行业,积极拓展每个行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升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渗透,加强客户粘性。三季度,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总额达到182.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1%,同比增长6.6%。
来自京东集团的内部一体化供应链收入:109亿元,同比下降0.2%。内部收入出现同比小幅度下滑,主要是由于京喜业务的调整,如果不考虑相关影响,则三季度内部收入维持个位数增长。
来自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持续增长,这部分收入金额为73.3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我们将德邦的仓储与供应链业务相关收入也合并在一体化供应链收入中,这部分在本季度合并期间共有1.6亿元。不含德邦的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为71.6亿元,同比增长16%,相较二季度同比增速提高了5.3%。本季度带来收入贡献的整体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约6.3万家,同比增长10.6%。三季度的单客户平均收入为11.7万元,同比增长7.2%,相较今年二季度的同比负增长,体现出恢复的迹象。
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增长显著,达到175.4亿元,同比增长102.8%,其中包含德邦在合并期间的快递快运等相关收入共56.6亿元,不含德邦的来自其他客户收入为118.9亿元,同比增长37.4%,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速。这主要受益于我们的核心策略,即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业务健康度,以及坚持核心城市快递快运产品的能力建设等。
外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再创新高,达到69.5%,其中包含上述提到的德邦合并带来的增量。另外不含德邦的外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了63.6%,相比二季度的58.3%提高了5.3%,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展现了外部业务持续稳健的拓展成果。
毛利率:除了上述收入端的增长,我们通过持续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措施、客户结构的有效调整和改善,业务健康度、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德邦合并的正向影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同比改善明显达到了7.4%,去年同期为4.9%,同比上升2.5%。
营业成本:本季度营业成本的金额为331.2亿元,同比增长35.3%。金额增加除了与业务发展相关外,也包含了德邦合并期间带来的成本增量,此部分按照京东物流成本费用归集口径进行了重分类。
员工薪酬福利开支:2022年第三季度整体金额为112.2亿元,同比增长27.8%。员工薪酬福利开支金额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德邦合并的增量外,还有京东物流本身一线运营员工数量的增加,由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27.1万人增长至今年三季度末的29.7万人,但环比今年二季度末减少了0.7万人。人员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末端配送等相关核心环节自有员工的投入,以保证高质量服务和提高客户体验。三季度整体员工薪酬福利开支占总收入比例为31.4%,相较去年同期34.1%,下降了2.7%。除此以外,三季度不含德邦的京东物流员工薪酬及福利开支占收比相较去年同期也有改善,体现了我们的人力资源投入伴随着业务规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后的经济效应释放。
外包成本:2022年第三季度外包成本总额为133.7亿元,同比增长36.4%,占总收入比例为37.4%,低于去年同期的38%。不含德邦的外包成本占收比同比优化的水平更加明显。京东物流原业务外包成本中约80%是三方供应商运输支出,占收比低于去年同期。主要得益于精细化的运力资源管理以及大数据的智能化技术的投入。我们不断提升车辆和线路的精准投放和高效匹配,提升运输效率。同时我们也继续保持与运输供应商的稳定合作以及合理友好溢价。市场油价波动对于我们的影响在过去的季度在可控的范围内。
租金支出:第三季度整体租金支出金额为28.8亿元,同比增长19.3%。这部分增长主要来自仓库和分拣中心等物流场地数量和面积的增加以及德邦合并的影响。截至2022年9月30日,包含德邦在内整体运营的仓库数量超过1500个,含云仓在内我们管理的物流基础设施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米。三季度整体租金支出占总收入比例为8.1%,相比去年同期的9.4%下降1.3%。主要原因包括德邦的租金支出占收比相较京东物流原有业务更低,合并后降低了整体比例,以及原有业务规模效应的释放和本季度快递、快运等其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同比提高。
其他成本:德邦的自有车辆相关支出的占收比相较京东物流原有业务更高,所以合并后整体折旧及摊销成本以及其他成本中的燃油费、路桥费等车辆使用费成本,这些项目的占收比也有一定提高。费用:2022年第三季度的整体费用为26.6亿元,同比增长16.5%,占总收入比例为7.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9.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2.7%,占外部收入比例为3.9%,较去年同期占外部收入比例下降1.5%。不含德邦的京东物流的销售费用占收比也同比下降和优化。
研发费用:7.9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2.2%,不含德邦的研发费用占收比更高一些。我们一直保持着高比例的技术投入,加强公司的核心能力,为拓展市场客户运营资源投放、精细化运营管理以及对外赋能奠定基础。
管理费用:整体金额为8.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2.5%,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0.4%,体现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规模经济效应。
净利润:为了更好地反映我们的业务经营情况,建议大家关注Non—IFRS指标。经调整的净利润指标主要剔除了股份支付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以及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第三季度整体Non—IFRS净利润为4.5亿元,利润率为1.2%。其中德邦合并对整体利润有正向贡献。三季度合并期间的金额为2.6亿元,不含德邦的Non—IFRS净利润为1.9亿元,净利润率为0.6%。我们在业务淡季期间实现了盈利,相较去年同期亏损5.7亿元,本季度盈利水平改善明显。
现金流:我们在IFRS会计准则下,整体经营现金流入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资金管控、利润改善和营运资金现金流入的提高,以及德邦在合并期间现金流的正向影响。在资本性支出方面,三季度整体金额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占收比高于今年上半年水平。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新仓布局的自动化投入、现有仓储和分拣中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升级,以及运输设备的采购等。我们将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进行稳健有效的资本性投入,不断提升我们的网络布局和运营效率。
三、Q&A环节
Q:外部供应链季度增速16%,什么时候能恢复到去年的增速,有什么战略?
A:跟二季度比,外部供应链业务有好转。但在社零、经济、疫情影响下,对我们的客户产生冲击,客户做决策比较谨慎。何时能恢复到去年的增长,要看以下几个信号的出现:第一,社零好转;第二,疫情防控的变化,这是对我们业务的直接的帮助。
Q:德邦协同效应下,有哪些成本上的减少?
A:德邦对我们有很大价值,体现在网络的降本增效。德邦是自营式的物流公司,有全国网点的布局和自有车辆,所以在网络运转方面有很大降本增效的空间。德邦的加入丰富我们的产品线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降本增效会在接下来几个季度逐步展现。
Q:疫情对物流的影响较大,短期物流收到的影响有哪些?长期趋势方面,大客户与中小客户在未来客户数和ARPU值的看法?长期利润率的看法会不会有改变?
A:我们坚信利润率水平逐年提高,并且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今年Q4和明年来说,只能确定方向性的变化,很难指引一个量化的水平。
长期来说,客户数量是由中小客户贡献,不期待大客户的客户数量的增长,更期待ARPU值提高。中小客户的ARPU值也在提高。短期来说,最近几个月物流方面受到了影响,这个影响是短期的、变动的。第一,不到10%的营业部受到封控,这个数字在变。分拣中心和仓库也会受到封控,但数量较少。第二,封控的时间更少。第三,全国各地疫情多点散发,跟二季度不一样。整体来说,疫情对物流的打乱非常明显。
Q:利润方面,如果明年疫情好转,现有控制成本的策略是否会持续,是否会因为业务的恢复加大投资?
A:成本控制一直会做,但我们对于成本是精细化的管控,不是为了牺牲长期增长而做的短期的成本控制。
明年,我们在网络投入方面的投资会更加大胆,这取决于明年的情况。在资源投入方面,内部有测算模型,我们希望投入的资源能按照既定的节奏在需要的时间点看到回报。如果疫情好转,我们会持续投入,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但这些投入并不是需要很长时间才看到回报,也不是不可预期,会有模型控制整个投资产出。
Q:客户数量方面,剔除德邦影响,三季度客户数量环比小幅下降,有多少是因为主动调控,或者是用户留存新增?
A:不包含德邦的客户数量同比提升接近10%。主动调整一直在进行,但是活跃客户新增在10%的水平是因为:第一,主动调整;第二,Q2Q3新增获客放缓。Q:德邦的成本费用与我们的报表之间归属上是否有差异?德邦的管理10费用较大,但合并之后,我们自己的管理费用没有大的改变?
A:第一,按照IFRS的调整。德邦在业绩公告是PRC准则下的口径,我们会按照IFRS调整。第二,按照京东物流内部对三费成本的划分重新调整,会有重分类。第三,德邦PRC下三个月的报表,我们只合并了2个月6天。
Q:跨越在收入端和利润端的表现?
A:德邦是A股上市公司,有自己的披露规则要求。为了让大家看到我们自己原有业务的表现以及德邦的表现,我们做了分开的展示和披露。但是对于跨越来说,我们视同京东物流本身,没有做分开的披露。控制跨越之后,跨越收入增速以及利润率水平非常良好,大大超出预期。
Q:内部收入与集团成长有一定差值,这之间是京喜的影响,会持续多久?
A:京喜是在今年Q2做调整和收缩的,对于今年Q4和明年Q1都会有个位数的影响,到了明年Q2影响会逐步降低,明年Q3影响不会再有。
Q:直播电商中长期的目标是贡献多少的收入?利润的长期性来看,直播电商与核心业务的比较是什么样的情况?
A:现在没有设定中长期收入的目标,核心策略是以成本效率体验去服务客户。利润上,没有单独披露每一个客户的利润,我们的关注点是给客户创造价值以及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Q:长期来看,一体化供应链未来2—3年选取行业的标准是什么,目标客户有哪些?
A:行业选择上,之前在招股上写过,聚焦快消品、家电家具、服装、3C、汽车、生鲜6个行业,我们会持续长期投入。我们主要是服务行业头部客户,解决行业里面比较难的问题,沉淀下来变成标准的产品,拓展到中腰部客户。在行业拓展方面,短期还是根据现有服务行业沉淀下来的能力复制到其他行业和领域。
Q:未来长期的关注在能力、产品、利润这三个因素上可以排序吗?
A:我们希望参与到客户整个供应链的战略、规划、计划、执行等不同的层面,所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把产品能力和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的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可以给客户创造足够多的价值,我们认为收入和利润是随之而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