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數據安全、自主可控已成為今年以來計算機板塊最為確定的主線。尤其是七月國資監管雲正式上線,進一步推動政企數字化轉型,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筆者關注到,易華錄作為全國唯一拿到政府數據運營許可的公司,具備了“超級存儲+數據‘收、存、治、用、易’全生命週期服務”的軟硬結合的大數據業務閉環能力。其正是深度受益的標的。從其半年報中,我們不難發現,公司雖仍暫時處於調整陣痛期的黃金坑,但是其成長路徑清晰,未來的發展前景也逐漸明朗起來。
撥雲見日,易華錄劍指數據服務全價值鏈
站在現在回望過去易華錄的舉動,我們對其發展的思路和調整的方向及目的會看得更清楚。公司以超級存儲為抓手、以數據湖建設為起點,通過打造了數據產業的底座,逐步切入至數據運營業務,並形成對數據“收、存、治、用、易”業務鏈的全覆蓋,最大程度地盤活數據要素的價值。
1.0時代:卡位數字經濟產業,構建數據閉環基礎設施底座
早於2016年,易華錄已領先一步,以藍光存儲為介質,在全國範圍內建設城市數據湖,向大數據應用服務領域轉型。不同於傳統IDC,易華錄數據湖致力於打通數據資產管理全產業鏈條,支持數據採集、傳輸、存儲、計算、分析、應用、安全,形成優質數據資產。
西南證券研究所指出,傳統的數據倉只能處理結構化數據,數據不能流通其效用會大大降低。而在易華錄的數據湖模式之下,各地政府先把各自地方的數據要素有序流通起來,邁出了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
而對易華錄而言,數據湖也是其打造實現數據“收、存、治、用、易”業務鏈的第一步。通過數據湖建設業務,公司成功地卡位於數據要素的全生命服務週期閉環,為構建寬廣競爭力護城河打下基礎。
經過六年的發展,易華錄在全國已落地32個數據湖,囊括京津冀、長三角、成渝、貴州、寧夏等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累計部署藍光存儲規模近3500PB,簽署合同或協議的數據存儲總量達700PB,已建成和規劃的機架數量近2萬架。易華錄數據湖成為“東數西算”工程的一部分。
2.0時代:從數據運營出發,形成全價值鏈服務閉環
隨着政企數字化需求的內容從初步的基礎設施搭建,向更具價值的數據應用轉變,易華錄也邁入以數據湖運營為重心的下一階段——公司提供數據治理、數據分析及數據交易等服務,進一步完善了數據要素“收、存、治、用、易”全生命週期服務。
易華錄早已進行了多種探索。比如2021年,易華錄宣佈將以合資形式設立數致慧公司,以引入高水平技術合作夥伴,進一步提升數據湖數據運營能力。數致慧公司打造了一個集數據存儲/數據治理/數據計算/數據應用/數據共享等功能於一體的大數據SaaS服務平台,能提供高性能,低成本,靈活方便的大數據服務。
隨着應用場景不斷擴展、標杆項目不斷落地,易華錄的新成長曲線已有了雛形。而在各種應用場景之中,易華錄在數據交易方面表現尤其亮眼。2022年上半年,撫州數據銀行正式運營,成為國家首家採用政務數據授權運營模式的交易中心。數據銀行匯聚金融、醫療、農業、交通、文旅等運營場景所需的工商、司法、税務、社保、公積金、電力、能源等30餘家政府委辦局的政務數據,進行數據深度挖掘,並在產業賦能、企業服務、便民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舊動能切換之際,“撞上”宏觀環境變化,收入難免進入階段性波動。但如果站在一個更長的視角來看,短期的陣痛亦難掩轉型的好處。
儘管不同的階段之中,易華錄都圍繞着數據湖業務打造。但市場可能會忽略的是,不同的業務作為核心驅動之下,長期成長邏輯有本質的區別。
數據湖建設本質是項目型業務,而數據湖運營是平台型業務。因此重心的轉換,也意味着公司逐步從項目型公司升級為平台型公司。一般而言,在計算機行業中,項目制一般被認為長期確定性的預測較難、往往為一次性收入、盈利水平較低;平台型被認為收入可持續、可預測、邊際成本較低規模效應顯著。
相應地,成長邏輯的改變對應着估值邏輯的改變,平台型公司往往對應高得多的估值水平。因此,部分投資者認為易華錄應該對照數據中心建設者的估值水平,該觀點是有不合理之處。
刻舟求劍不可取。理智一點的投資者應該已就易華錄新的核心驅動因素,進行公司價值的重估。
邁入下半場,千億藍海帷幕徐徐拉開
過去一年多時間,資本市場已能充分證明了,只有與國家發展方向與社會價值共振,才能構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護城河”。否則,不管過去多輝煌,未來大概率會歸於平靜。
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來到了下一階段。根據國家網信辦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吿(2021 年)》,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增至45.5萬億元,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高達39.8%。在新的階段,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其中,在數字經濟大潮中政府先行。《國務院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2025年數字政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2035年數字政府基本建成;要重視數據要素賦能,基礎設施建設及安全保障成為重中之重。而《數字政府行業趨勢洞察報吿(2022年)》指出,截至6月,我國超過五成地區已經發布了專門的數字政府戰略規劃文件。
此外,國資央企上雲和監管雲上線,將進一步推動央企數字化轉型。在國資雲領域,國資委正推動國資央企積極投身雲體系建設。安信證券研究所指出國資雲的本質是從第三方託管的公有云(無論國企還是民企)轉向國資專屬行業雲,其主要建設與運營方通常是國資企業。
政策利好將驅動數據需求進一步釋放,並帶來一個高達千億元的藍海市場。根據IDC發佈的《中國智慧城市半年度數據跟蹤報吿:政務雲部分》顯示,2021年政務雲整體市場規模為427.16億元,同比增長21.47%。IDC預計,包括政務專屬雲基礎設施、政務公有云基礎設施,以及政務雲服務運營在內的政務雲整體市場在未來三到五年將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吿》不僅提出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更要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在此背景下,作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數據要素服務提供商,易華錄等央企序列中數字經濟國家隊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尤其是,易華錄對於抓住時代性的機遇,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一,公司前期的數據湖建設項目具有一定排他性,和政府的協議中約定政府不再新建數據中心存政府數據,歷史數據備份將進入數據湖,從而實現政府數據的集中存儲;其二,易華錄是全國唯一拿到政府數據運營許可的公司,牌照壁壘高築競爭護城河;其三,易華錄還具備大型數據中心服務與運營能力,可進一步參與到國資雲運營服務中。
當前,易華錄正在積極推進和天翼雲的戰略合作,二者有望成為生態合作伙伴。天翼雲保持政務公有云市場的領先地位,目前服務超過 200 萬家行業客户,各類生態合作伙伴達2000個。若未來攜手天翼雲,易華錄有望能把自身的“收、存、治、用、易”全生命週期服務觸達至更多的行業以及客户,進一步成為推動中國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成長曲線已現,半年報驗證成長邏輯
大水大魚的賽道,很有機會跑出優秀的數據服務巨頭。筆者發現,易華錄的半年報已逐步驗證了這個邏輯。
2022年上半年,易華錄的政企數字化與數據運營服務取得較快增長,來自此二業務的收入佔比達57.50%,遠高出去年同期的26.86%。收入佔比超過半壁江山,宣吿着易華錄迎來了第二成長曲線。其中,政企數字化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數據運營服務類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30.93%。2022年上半年行業整體“逆風”,這兩項業務的成長韌性在此時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個結果,也側面印證了公司把更多資源分配到具備更高附加值的板塊中。實際上,上半年公司取得不少階段性成果和里程碑式成就。
除了前文提到的首家數據銀行正式運營,數字銀行的成功模式正得到快速複製。易華錄還簽約了包括無錫動漫數據、天津應急數據、大連數據要素市場化等項目等,數據要素的“收、存、治、用、易”全生命週期閉環業進一步完善。
而在藍光存儲領域,上半年易華錄各類超級智能存儲產品及光磁電智能混合存儲解決方案在多領域樹立了數據存儲的應用標杆,為推進數據中心節能減排、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數據存儲降耗形成了有益示範。公司亦在中國移動政企客户項目、中國移動自用項目、中國電信自用項目、聯通數科去化項目等重點項目均取得豐碩成果。報吿期內,運營商落地簽約項目總計19個,藍光采購量約150PB。
值得注意的是,運營類業務不僅增長潛力大,盈利彈性也較高。一般而言,相比數據湖建設業務,運營業務具備更高的毛利率、更低的邊際成本、更顯著的規模效應,這使得運營類業務的利潤有望遠高出營收增長的速度。
另外,運營類業務佔比的上升,對公司的成長質量提升也至關重要。
數據湖建設屬於重資產模式,運營則屬於輕資產業務。重資產投入意味着建設週期和投資回報週期均很長;還會導致折舊較高,大幅侵蝕當年淨利潤。重資產模式還制約着擴張速度。而輕資產模式之下,複製效率和初期內部收益率都更高。
從財務狀況來看,公司出現顯著的變化:上半年,兩金壓降取得明顯成效,銷售回款較上年同期增多3.8億,應收賬款和存貨較去年同期減少2.56%;另外,公司現金流得到修復,經營性淨現金流由負轉正達4.93億。
從最新的財報來看,新增長曲線之下,一條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已逐漸顯露。近日易華錄的調研紀要再次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截至八月末,公司的訂單量增速為去年同期的三倍。隨着新業務放量,後續的業績端有望持續驗證轉型邏輯。
此外,易華錄表示還將進一步完善“收、存、治、用、易”服務閉環,並不斷探索和嘗試更多的應用場景與可能性。未來伴隨易華錄業務價值鏈的不斷延長,公司的成長潛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