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
摘要
9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有五項主要內容:一是決定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保證金實行階段性緩繳,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二是部署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擴面增效舉措,激發市場活力,便利羣眾生活;三是部署抓好秋糧收穫和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確保秋收入庫,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四是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予以税收優惠,滿足多樣化需求;五是通過《促進個體工商户發展條例(草案)》。
一、保市場主體方面,會議決定,在第四季度,再實行一批收費緩繳。一是緩繳耕地開墾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費等1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規模530多億元,不收滯納金。二是緩繳各類工程項目質量保證金,規模約630億元。三是落實責任,言必行、行必果,確保市場主體受惠。
點評:本次國常會再次出台收費緩繳的相關政策,惠及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力量,立足當前穩增長,着眼長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離不開市場主體的深度參與。收費緩繳相當於國家為市場主體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能夠直接有效地緩解企業的負擔和困難,有利於維護市場穩定,推動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對穩增長、穩就業、保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二、“放管服”改革方面,會議決定,一是在已實現187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基礎上,聚焦企業和羣眾關切,新增22項覆蓋面廣、辦理頻次高的事項。二是加強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統一業務標準,推動更多“跨省通辦”事項網上辦、一次辦。三是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祕密。
點評: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本次國常會對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做出進一步部署,新增企業和個人22項覆蓋面廣、辦理頻次高的事項。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是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務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支撐,對於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未來,我國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預計將得到更多、更細緻、更全面的政策支持,切實地讓人民羣眾享受到“放管服”改革帶來的便利。
三、農業方面,會議指出,要不誤農時搶收秋糧,確保豐收入庫,落實秋冬種面積。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在建項目建設,開工一批新項目,年內完成投資3000億元以上。
點評: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本次國常會可以看出,全年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目標能夠實現,説明夏季以來我國在農業方面防汛、抗旱等防災減災工作以及農資補貼等保農業生產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搶收秋糧以及秋糧收購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各方要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強化協同、狠抓落實,確保秋收工作穩步進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政府要統籌推進,加大組織引導和政策支持力度。
四、民生方面,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税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税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徵税,領取收入的實際税負由7.5%降為3%。政策實施追溯到今年1月1日。
點評:個人養老金抵扣優惠政策是本次國常會推出的重要利好政策,也是個人養老金制度最為核心的税收優惠政策,意味着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邁出關鍵一步。本次國常會對税收優惠政策首次予以明確,在減税力度上有所加強。目前個人養老金的免税額度以及税負都已明確,預計有關部門將加快推出相關政策的實施細則,期待進一步的政策落地情況。
五、法治建設方面,會議通過《促進個體工商户發展條例(草案)》。
點評:在數量上,個體工商户在我國市場主體中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二,個體工商户對促就業惠民生擴需求、暢通經濟微循環等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促進個體工商户發展條例(草案)》的通過對個體工商户擺脱困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的作用,也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風險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政策推進進度緩慢;資本市場波動風險上升;宏觀經濟風險依存
正文
簡評:
9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有五項主要內容:一是決定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保證金實行階段性緩繳,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二是部署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擴面增效舉措,激發市場活力,便利羣眾生活;三是部署抓好秋糧收穫和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確保秋收入庫,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四是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予以税收優惠,滿足多樣化需求;五是通過《促進個體工商户發展條例(草案)》。
針對本次會議的五項內容,會議作出重要判斷:“穩增長穩就業保民生,關鍵要保市場主體”;“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降低辦事成本,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便利羣眾異地工作生活”;“民以食為天”;“發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是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有利於更好滿足羣眾多樣化需求、提升保障水平”;“個體工商户對促就業惠民生擴需求、暢通經濟微循環等具有獨特而重要作用,要強化法治保障”。
一、保市場主體方面,會議指出,穩增長穩就業保民生,關鍵要保市場主體。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針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和製造業困難大的實際,加大紓困力度,促進經濟回穩向上。在第四季度,再實行一批收費緩繳。一是緩繳耕地開墾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費等1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規模530多億元,不收滯納金。鼓勵各地對地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緩繳,嚴禁亂收費。二是緩繳各類工程項目質量保證金,規模約630億元。三是落實責任,言必行、行必果,確保市場主體受惠。
簡評:注意到,在收費緩繳政策方面,此前,6月15日國常會曾部署對符合條件的地區,允許中小微企業緩繳3個月的職工醫保單位繳費,規模約1500億元;本月13日的國常會指出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前期緩繳的所得税等“五税兩費”,9月1日起期限屆滿後再延遲4個月補繳,涉及緩税4400億元。本次國常會再次出台收費緩繳的相關政策,惠及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力量,立足當前穩增長,着眼長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離不開市場主體的深度參與。我國有1.6億户市場主體,他們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只有保住了市場主體,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才會有堅實支撐;市場主體聯繫着千家萬户,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承擔着穩崗就業的重要責任,是穩住就業的重要推手。收費緩繳相當於國家為市場主體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能夠直接有效地緩解企業的負擔和困難,有利於維護市場穩定,推動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對穩增長、穩就業、保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二、“放管服”改革方面,會議決定,一是在已實現187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基礎上,聚焦企業和羣眾關切,新增22項覆蓋面廣、辦理頻次高的事項。對企業,實現電子繳税、完税證明開具、社保費申報等“跨省通辦”;對個人,實現臨時身份證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登記和待遇申請、門診慢特病費用結算等“跨省通辦”。二是加強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統一業務標準,推動更多“跨省通辦”事項網上辦、一次辦;滿足老年人等線下辦事需求,推行幫辦代辦等服務。三是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祕密。
簡評:上週國常會在便民、利民方面做出相應部署,對相關業務進一步細化,涉及企業的5項政務服務和個人的8項政務服務,要求前台辦事由“多地多窗多次”改為“一地一窗一次”。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本次國常會對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做出進一步部署,新增企業和個人22項覆蓋面廣、辦理頻次高的事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可追溯至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從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入手,2020年底前實現第一批事項“跨省通辦”,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同步建立清單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逐步納入其他辦事事項,有效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羣眾異地辦事需求。“跨省通辦”的業務模式包括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和多地聯辦。此次國常會還指出要推動更多“跨省通辦”事項網上辦、一次辦,滿足老年人等線下辦事需求,推行幫辦代辦等服務。在推進網絡辦事的同時保障線下辦事,兼顧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使得政務服務更好地便民、利民。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是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務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支撐,對於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未來,我國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預計將得到更多、更細緻、更全面的政策支持,切實地讓人民羣眾享受到“放管服”改革帶來的便利。
三、農業方面,會議指出,民以食為天。從秋糧情況看,全年糧食產量能夠實現1.3萬億斤以上目標。要不誤農時搶收秋糧,確保豐收入庫,落實秋冬種面積。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在建項目建設,開工一批新項目,年內完成投資3000億元以上。
簡評: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工作的重中之重。7月29日國常會指出,今年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要毫不鬆懈抓好秋糧這個大頭,確保全年糧食產量在1.3萬億斤以上。從本次國常會可以看出,全年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目標能夠實現,説明夏季以來我國在農業方面防汛、抗旱等防災減災工作以及農資補貼等保農業生產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搶收秋糧以及秋糧收購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各方要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強化協同、狠抓落實,確保秋收工作穩步進行。針對秋糧收購工作,9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部門發佈《關於切實做好2022年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當前國內外糧食市場形勢錯綜複雜的背景下,抓好秋糧收購工作,是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的現實需要,是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端牢中國飯碗的實際行動。本次國常會再次強調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提出的“要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基礎設施現代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內容的進一步強調、落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政府要統籌推進,加大組織引導和政策支持力度。此外,今年7月,農業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將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農業科技創新、現代設施農業、鄉村建設等作為重點領域予以支持。
四、民生方面,會議指出,發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是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有利於更好滿足羣眾多樣化需求、提升保障水平。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税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税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徵税,領取收入的實際税負由7.5%降為3%。政策實施追溯到今年1月1日。
簡評:個人養老金抵扣優惠政策是本次國常會推出的重要利好政策,也是個人養老金制度最為核心的税收優惠政策,意味着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邁出關鍵一步。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3億人,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度收支規模達到了12.6萬億元,累計結存超過6萬億元,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養老保險保障網,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為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它的建立和發展對豐富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今年4月,國辦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意見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協調發展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目前,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意見還指出,“國家制定税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並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這一政策也是市場對個人養老金制度最為期待的政策,本次國常會對税收優惠政策首次予以明確。個人養老金税收優惠政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8年4月財政部等五部門發佈的《關於開展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户的投資收益,在繳費期間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税;對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税,税款計入“其他所得”項目。本次國常會將領取收入的實際税負由7.5%降為3%,達到個税最低檔,在減税力度上有明顯加強,進一步降低了繳税壓力,將會鼓勵更多人蔘與個人養老金體系。目前個人養老金的免税額度以及税負都已明確,預計有關部門將加快推出相關政策的實施細則,期待進一步的政策落地情況。
五、法治建設方面,會議指出,我國有1.6億户市場主體,其中個體工商户達1.1億户。個體工商户對促就業惠民生擴需求、暢通經濟微循環等具有獨特而重要作用,要強化法治保障。會議通過《促進個體工商户發展條例(草案)》,明確實行平等准入、公平待遇,依法保護財產權、經營自主權,將登記和税費金融支持等行之有效做法上升為法規;個體工商户要依法誠信經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權益。
簡評:9月,各地開啟“全國個體工商户服務月”活動,旨在調動各方資源推動個體工商户健康發展,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各地也出台了相應的舉措助力個體工商户的發展。在數量上,個體工商户在我國市場主體中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二,個體工商户對促就業惠民生擴需求、暢通經濟微循環等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但個體工商户往往資金較少、抗風險能力較弱,在疫情衝擊、經濟不振等多重因素下,個體工商户面臨市場需求不振、發展信心不足、成本上漲、資金鍊緊張、招工難用工貴等多重困難,《促進個體工商户發展條例(草案)》的通過對個體工商户擺脱困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的作用,也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