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東方財富的潰敗時刻

8月24日,任正非在華為內部的講話刷屏投資圈,打醒了市場只看估值不看業績的成長炒作邏輯。就在當天,成長股權重更大的創業板指開啟這波回撤,短短10多個交易日大跌15%。

寒氣傳遞給每一個股民。今日,悲觀情緒仍然瀰漫整個股票市場,三大股指均大跌逾2%,4191家公司下跌。板塊上,昨日光伏批量跌停,今日券商整體閃崩6%,領跌大市,不可直視。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東方財富一度放量暴跌14%,收跌10.8%,一日蒸發320億。此外,廣發證券、中信建投等龍頭券商均暴跌超過7%。

券商板塊從2020年7月有過一波小牛行情外,一路下泄至今,跌幅高達35%以上。跌了2年多,只有東方財富是個意外,從去年12月才開始回撤。現在,券商指數PB已經跌至1.36倍,位於10年估值下線區間,僅僅略高於至暗時刻的2018年年底。

這些年,公募機構對於包括券商在內的大金融並不感冒,配置比例越來越低。截止2021年Q4季度末,券商板塊持倉僅僅佔比基金配置的1.8%,顯著低於標配的4.23%。具體來看,基金合計持有券商59.6億股,較上期期末減少5.52億股,持股市值為1325億元。其中,東財是機構扎堆配置最多的券商,持有的公募機構高達1049只,持有市值624億元,佔總行業配置的50%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公募持有東財的比例繼續上升,持股數超過20億股。

機構對券商行業有偏見,配置比例越來越低,但對東方財富是獨一份熱愛,配置比例越來越高。但時至今日,究竟為何市場慘烈拋棄東財?

01

經紀業務

券商今日之暴跌,導火索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該意見指出,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其中,明確提到:鼓勵證券、基金、擔保等機構進一步降低服務收費,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合理降低交易、託管、登記、清算等費用。

(來源:國辦文件截圖)

這裏説的是鼓勵,但也明確表明了監管層的態度。最終落到實施上,降低證券、基金等費率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上半年,42家券商的經紀收入、投行收入、資管收入、利息淨收入、自營收入分別606億、259億、220億、290億、463億,同比增速分別為-5%、-3%、-4%、-6%、-85%。經紀業務佔行業總營收的33%。如果遇到今年一季度的崩潰行情,經紀業務佔比就更高了。Q1的5項收入分別為326億、139億、112億、533億、-1913億。最尷尬的是,券商自營業務(以自己的名義和資金買賣證券從而獲取利潤的業務)虧損了將近2000億元,玩砸了。

具體到個股來看,經紀業務規模最大的7家券商在2021年的收入分別為139.6億、95億、82.3億、79.7億、79.2億、78.8億、72億,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8.3%、22.2%、22.9%、23.3%、26.9%、20.8%、30.2%。當然,一些中小型券商佔比更高,方正證券佔比54.5%,長江證券、錦龍股份、華林證券、華西證券均超過40%。

但拉長時間看,券商經紀業務佔比呈現一定下滑趨勢。2015年,A股超級大牛市,全年每日成交金額高達10430億元,當年經紀業務收入高達2691億元,創造券商曆史之最。而後2016-2019年,日均成交額分別為5194億、4590億、3697億、5206億。2020年大幅攀升至8483億,2021年衝上10585億元,超越2015年日平均成交額。

從2016年以來,股民人數從1億人增加至2億人,足足翻了一倍。然而,券商佣金費用率從萬分之3.8下滑至2021年的萬分之2.4。

量增價減,券商經紀業務總收入最近6年僅僅上升不足50%。2021年經紀業務為1544億元,仍然離2015年最高峯相距甚遠,佔比30.74%,遠比不上2015年的46.79%。

整體而言,經紀業務仍然為券商的業績基本盤。費率下調,對券商顯然不友好。

除此之外,券商板塊近來市場情緒本來就比較低迷,主要就是中金公司週二公佈不超過270億元的配股計劃。市場不買賬這樣的要錢行為,週三直接逼近跌停。而今年以來,除了中金,還有中信證券、東方證券、興業證券、財通證券,曾公吿配股募資不超過280億、168億、140億、80億。5家券商算下來,一共最多募資938億元,太過誇張,震驚市場。

上市公司是為股東創造回報的,而不是動不動向市場伸手要錢,降低股東權益回報的。因為券商融資補血,攤薄淨資產收益率啊,市場自然以大跌回敬。

02

基金代銷

這麼多年,東財幾乎是唯一一家券商牛股,主要邏輯是具備其餘券商並不具備的增長引擎:以基金為主的代銷業務。這亦是市場給予東財高估值的核心——東財PB為4.3%,是10家千億券商中最高的,遙遙領先於中信證券的1.19倍、中信建投的2.93倍和中金的2.3倍。全行業對比,東財也僅次於華林證券(2019年上市)外估值最高的。

2016-2021年,東財代銷基金業務收入從8.7億增長至50.73億,年複合增速高達42.3%,佔營收比重高達30-40%。2022H1,代銷業務收入高達22.02億,同比下滑8.1%。

如此亮眼、持續的基金業務表現,是東財逆勢持續上漲的核心動力。然而,現在政策要鼓勵基金下調服務收費,對東財硬核的基本面會有所傷害,程度還不小。這亦是東財大幅暴跌的核心邏輯。

中長期來看,基金代銷這塊業務同樣面臨“量增價減”的邏輯。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截止今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經達到26.79萬億元,較2018年底大幅上漲105.6%。未來,居民財富配置從房地產往權益市場轉移的大趨勢不可阻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還會持續膨脹。

結構方面,在公募基金銷售大蛋糕中,基金公司直銷比例大致為60%,代銷機構中銀行則佔據主導地位。但從2015年開始,獨立三方銷售機構崛起,佔比從2.13%抬升至2019年的11.03%,持續搶佔部分銀行與券商的市場份額。三方機構中,又主要是以支付寶、天天基金為首的互聯網平台。

可見在“量”上的大蛋糕以及結構性方面,東財基金代銷業務還是很有機會的。

不過,“價”方面的邏輯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弱化。今年以來,A股資本市場萎靡,基金賺錢效應較差,加之行業競爭趨於激烈,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開始趨於降低管理等費率。

尤其是近期,公募基金產品公吿降低管理費率的案例明顯增多,個別產品下降幅度甚至可以高達60%。諸如今天,泰信基金將旗下泰信智選成長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的管理費率由1.50%/年下調為0.6%/年,託管費率由0.25%/年下調為0.1%/年。

加之政策引導與鼓勵,越來越多基金公司會下調各種手續費用。當然,三方代銷機構同樣是一條船上的人,未來申購費、贖回費、尾隨佣金及消費服務費等等都有下調趨勢。

借鑑美國,各類共同基金的費率也是持續下降。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報吿數據,2000年股票型基金規模加權平均費率為0.99%,到2021年已經下降至0.47%。

越往後面走,基金這塊業務越有點類似券商的經紀業務,前期走量的邏輯,後期競爭加大,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同質化,加之政策引導,降低費率就是必然。

量增價減,並不是一個絕佳的長期好生意。而市場極度看好東財的邏輯,就是看好基金代銷這塊業務,增速快,且持續,但現在,硬核邏輯會有一些折扣。先暴力殺一波高估值再説吧!

03

尾聲

東財這一波回撤,幅度高達40%,主要邏輯仍然是殺估值。去年4月至12月,股價持續創新高,大漲70%,而其餘券商幾乎均在走下跌主浪。

這是內外資機構集體抱團的結果。尤其是外資,比較詭異,去年全年大幅加倉3.48%,到年末已經高達8.7%。去年12月初到中旬,東財股價屢創歷史新高,同期短短12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大幅加倉A股840億元,買入東財便超過100億元。之後,外資開始變臉,短時間內大幅撤出東財,股價也快速下跌。尤其在2月14日,東財毫無徵兆的暴跌13.36%。

直到現在,東財PB仍然高達4.3倍,遙遙領先各大龍頭券商。不巧的是,又遇到政策的鼓勵引導,邏輯上有些鬆動,抱團自然破裂比較快。當然,散户最受傷,持股體驗太苦澀了。

當下,股市寒氣逼人,我們仍然要忍着尋找那束光。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