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东曜药业(1875.HK)半年报会议纪要解读
uSMART盈立智投 08-17 17:58

总结:

1.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687%,净亏损大幅减少到1572万,缩减了86%,代表公司向好趋势。管理层表示将会严格控制公司财务。如今公司正面临着融资挑战,公司借助自身营销和CDMO业务,朝着运营和收支平衡积极推进,并致力于今年年底,至多明年实现营业支出平衡,达到正向现金流。2.下半年公司目标持续投入CDMO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2266万,同比增长94%,项目合计23个,项目交付率100%,由于整个疫情影响,很多订单出现延后的情况,项目进行收入确认出现一部分问题,期待在下半年完成项目,在手的订单超过8500万,目标合约为近亿元,期望在今年年底突破上亿的业绩。总体来说,公司业务主要为单抗业务和ADC业务,两者各占一半。

3.关于TAA013目前已完成整个438例病患入组招募,接近290例病人出组,整个进展需要各个医院在这方面的配合,希望能积攒215例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医院上半年疫情防控,导致整体数据上传、提交出现延误,因此项目有一定的延误。按目前的进程,公司期望在明年的下半年提交BLA,并在2024下半年年获批上市。

上半年业绩亮点及里程碑

营业收入相比往年进入收获期,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687%(上市产品的销售+快速增长的CDMO业务+授权金);净亏损大幅缩减86%,至1572万元1.产品收入1.04亿元

朴欣汀®已覆盖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和自治区

替至安®成功中选十三省联盟1,包括河南、山西等、江苏省及河北省集采续约供应企业

美适亚®与前沿生物合作在艾滋病领域开展市场推广2.CDMO实现收入2266万元,同比增长94%·合计23个合作项目,10个项目如期完成交付·14个存续项目及9个新增项目。

与战略伙伴济民可信签署CDMO战略合作协议3.授权金收入4943万元。

与科兴制药达成朴欣汀®海外市场授权。

与兆科眼科签订TAB014在AMD领域的中国商业化合作授权4.临床项目如期进行。

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临床项目是TDM1类ADC项目一TAA013Ⅲ期临床试验病患入组完成。

TAB014与兆科合作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公司将继续负责临床阶段产品供应及未来上市商业化生产。

运用公司战略布局深化产能扩张和ADC领域的深耕细作——推进扩建ADC中试原液生产车间(计划2022年下半年投产)+推进扩建ADC商业化制剂车间(计划2023年上半年投产)

投资方面

2022年5.30,完成IPO后首轮股权融资,获得大股东维梧资本及晟德大药厂鼎力支持,7月29日完成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7亿港元(认购价3.15港元/股),已全部到位,公司将会持续优化资本结构,通过多元化融资及战略合作,大力开展公司战略转型及CDMO业务的快速发展。

(1河南、山西、内蒙古、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三省(区、市、兵团)组成省际联盟)

产品管线

主要产品有朴欣汀®+替至安®+TAA013(抗HER2)完成受试入组+与和铂药业共同开发的TAC020(创新靶点药物)进展顺利,总体来说,在可负担范围之内,研发费用得到很好的优化和控制。

TAA013Ⅲ期临,完成438例病人入组有289例患者完成整个临床治疗,超过之前目标中期业绩分析215例,目前还在等待第三方专业的确认,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中期分析,并在2024下半年预计推向市场。

业务发展

1.朴欣汀®

产品取得优秀的销售业绩,覆盖除西藏外所有省份,突破将近1亿的收入。

每月的业绩稳步增长,且已具备大规模应对集采以后商业化生产的能力,按照目前销售趋势,销售势头下半年将明显优于上半年。

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推广∶已与十多个国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已完成数个国家注册申报资料的收集希望能够通过与科兴之间的战略合作完成朴欣汀®在海外的销售。

2.替至安®

上半年没有赶上集采,整体销售量未达到预期,但成功中选了13省联盟,江苏、河北集采续约,期待下半年有大幅增长,目前根据15省市联盟,签约订单已突破千万。

3.美适亚®甲地醋酸孕酮口服悬浮液

与前沿生物签订战略合作,更精准定位病人群体,通过细分市场推广销售,期待下半年与上半年更好的销售业绩。

4.CDMO业务

营业收入2266万,同比增长94%,项目合计23个,项目交付率100%·由于整个疫情影响,很多订单出现延后的情况,项目进行收入确认出现一部分问题,期待在下半年完成项目,在手的订单超过8500万,目标合约为近亿元,期望在今年年底突破上亿的业绩。

总体来说,公司业务主要为单抗业务和ADC业务,两者各占一半。

行业领先的ADC

主要聚焦于ADC服务平台,通过公司整体的扩建提升,具备ADC完整的供应开发,商业化生产定位全方位的服务,这种优势在国内稀缺,竞争对手不超过三家,且借助坐落于苏州生物医药聚集地,希望能更好发挥公司优势。

通过去年整合调整,ADC服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快速完成前期到案例申报的时长,其中一个项目提前6个月完成得到客户高度认可。公司在ADC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的地步,具备前期研发团队,研发能力,强力打造ADC中式的能力及商业化能力,公司顺应市场需求,扩展ADC商业化生产车间明年第二季度四月份基本达到满足任何一个商业化生产的需求和水准,生产产能得到极大保证。商业化生产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推进朴欣汀®的生产,符合GMP质量体系的能力,能应对合规性

公司拥有符合GMP大规模生物药生产基地,包括抗体类和ADC类产能突破万升,建立一地化端到端GMP生产平台,设计大分子、小分子、偶联等多个方面,拥有超过120质量团队满足以研发到商业化阶段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和GMP的合规性,服务达到100%的成功率

单抗生物药原液及制剂车间+ADC药物原液及制剂车间

总体来讲,公司涉及具有大规模单抗类和ADC类,从研发,工业化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领域。未来下半年目标持续推进朴欣汀®的销售;替至安®业绩大幅度的提升,到今年年底分别完成抗体类的ADC类大规模的生产。借助公司差异化的优势,快速的提升CDMO业务的发展。

财务情况

1.收入

2022上半年收入达1.82亿元,基于去年2300多万,同比增长率达687%产品销售收入达1.04亿元一主要为核心产品朴欣汀®的商业化销售

2022年积极拓展CDMO/CMO业务,相关收入达2,266万元,同比增长率达94%

授权金收入达到4943万元

2022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收入占57%,相较去年有显著的提升。

2.成本

营业成本同比增加157%,主要为部分CDMO项目成本按照履约进度投入法计量;以及自研产品销量增加,成本随之增加。

研发费用∶2022上半年研发费用发生共计人民币70,268千元,同比减少20.82%,主要为临床费用(由于产品管线优化,合作共享等实现相关临床试验成本有效控制),研发材料(由于TAA013项目Ⅲ临床入组完成,相关研发材料显著减少)等同比下降。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526%,主要为自研产品销量增加,营销顾问费用同比增加。

整体经营利润(亏损),大幅缩减至695万,去年同期为-1.15亿,收窄94%,最后净亏损为1572万元。除此之外,公司于7月29日顺利完成向两名主要股东根据特别授权予以发行配发新股,获资约4.7亿港元。2022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正向,2424万元。

Q&A∶

Q:关于CDMO业务,目前在ADC项目上技术的储备如何,能为客户提供多少种PELO偶联,包括各种偶联方式,抗体,在毒素方面怎么去合作?

ADC领域是公司差异化的优势,无论是从ADC前期研发,商业化有很系统的布局和整体能力的提升,对于ADC偶联是一个核心的技术,更多的是选择和能耗的挑战。目前研发领域偶联技术不断的迭代,很多成功的ADC药品运用传统的偶联,如半胱氨酸的偶联等。一方面公司整个偶联技术可以实施各种偶联技术的落实,展示在工艺上的控制。另一方面,工资不断投入资源开发新的偶联技术,比如在一些定点位置的偶联,目前整体开发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希望在一定时间向客户推出技术,公司的技术在全球来讲还是位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因此在内部验证以后,会向多个ADC创新药公司提供该方面服务。

PELO方面,由于具有有高的毒性,公司寻找了更有经验的合作伙伴,与博瑞医药这家小分子深耕细作十几年上市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他们对ADC研发很感兴趣,有丰富的小分子的经验和很强的商业化生产的能力,相信公司能与他们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具有不同PELO商业化能力生产的公司,特别是符合标准的国内GMP,以及欧美GMP的合作方,来共同推进ADC药物的研发和未来商业化的生产。

Q:以公司目前的人力和产能,大概能同时承接多少项目,包括未来的整个业务扩张和CDMO今年的预期

从公司目前投入的硬件来看,没有看到任何产能的瓶颈,所以将来如果有项目的落成,从整体硬件、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并不是有很多CDMO企业能够承担临床Ⅲ期以及商业化生产的CDMO的项目。公司单抗生产能力突破两万升,基于公司产能使用力,提取一半基本可以满足现流产品的需求,特别是朴欣汀®的生产,接下来至少有1万升产能来能满足客户的临床阶段的需求,ADC方面更是,这方面的产能是非常领先的。明年第二季度落成之后可以满足任何品种商业化生产的需求。公司ADC类生产现有团队有30多人,抗体类的生产团队则达上百人,可以同时完成大规模3-4项目Ⅲ临床,10多个I、Ⅱ期临床,公司会在下半年积极落实这样服务的能力。

Q:下半年CDMO会有较好的进展,全年营收能否做到1个亿呢?

目标是这样的,且公司原有的目标是1.5亿基于未完成的合同订单情况,管理则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Q:公司对比CDMO其它公司像药明生物和药明合联竞争方面有哪些差异化的优势

药明生物众所周知是行业龙头,从整个来讲,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从生产规模,整体体系,药明目前在国内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但市场是很大的,CDMO收入,无论是抗体类,ADC类,整个市场均在不断的扩展;公司有自己的特色,第一,在ADC布局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个在国内比较稀缺。在ADC方面不仅不输于药明合联,且未来在第二季度预计还会有亮眼的业绩。第二,一方面,虽然药明生物有很好的发展,但行业对于药明会有多元化服务提供的趋势,期待着备选公司出现,因此药明公司并没有包揽CDMO整体的市场。另一方面,公司有很好的体系,做事稳重、踏实,成功率高,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虽然是小公司,但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采用定制服务的方式赢得自己在市场的空间。而大机构药明公司,更多采用的是平台式服务,不够细致,客户出于需求也会遇到挑战和不适应。今年上半年不少客户也是从药明生物转出来的,此更证明了公司的差异化优势。总的来说,各有各的优势,公司认可药明在行业上的实力,其也是公司学习的榜样。

Q:包括像智翔医药等都是有这方面相对差异化竞争优势,那么跟这类企业竞争中有什么样的优势

从领域来讲,过去三年ADC领域处于蓬勃发展爆发期,公司所具有的能力,并不是其它众多如雨后春笋CDMO企业具备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沉淀。

从整个质量体系来说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实现建成公司花了数年的时间,通过产品上市,搭建符合国内GMP标准,得到国家药监局认可的产品,以使CDMO客户有更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这是很多CDMO企业不具备的,这也是公司将会持续优化提升的方向。公司不希望靠低价竞争来赢得业务发展,更多是依靠高端,高质量,能让客户放心的服务方式,来帮助创新药产业高质量的发展,这是公司持续关注和加强竞争的策略。

Q:可以更详细地说明一下“生物药集采”,是按照靶点,性征集采吗,备选的,入组产品可能会有哪些企业的产品呢?

集采提了很长时间,但目前没有落实的时间点,但公司在朴欣汀®上市后就持续关注集采的进程。从整体来说集采后对于公司能够很快扩展市场销售量,占有率,对公司是利大于弊的情况,但另一方面,整个扩量会确实会对价格收到冲击,目前市场的推广情况,公司整体销售集中在2、3线城市,而整个贝伐单抗的在2、3线城市市场空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公司会加快在2,3线城市的市场竞争,为集采做准备。目前公司已经具备集采的能力,这是公司其中的一个优势,同时公司会持续降低的生产成本以应对集采。除此之外,集采的另一个优势是,公司的净利润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其会大大降低营销费用,量的扩大对于公司现在朴欣汀®市场推广以及获利是非常好的事情,于是公司会积极应对集采的落地,公司在这方面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Q:关于业务流程,最开始客户提出CDMO需求,公司与他们对接,第二阶段客户发起招售规要让公司去参标,第三个阶段确认跟公司服务,签订协议,且会在报表上看到在手订单的数量,想问一下客户招投标到公司跟他们签约这一个流程时间上大概需要多久

这个主要看客户需求程度,有些客户在招投标之前就已经有倾向,因此会请参与招标单位做好前期的准备,大概招投标结束后,到完成合同签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有些很快,在招投标后大概一个星期就完成了,通常大概一般是一个月。一般来说,招投标结束,客户确定以后,一些实际的工作已经在进行当中,包括更大规模的准备。真正合同的落实不影响项目的进程。

Q:客户如果需要取消订单,大概要提早多久?给公司的补偿大概是什么样的

公司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医药研发环境日趋严峻,整体上讲有一定的收缩目前跟客户反馈了解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客户放弃自己做这样的项目,而转交给CDMO项目企业的趋势愈发明显。公司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会有一些调整,以顺应市场的一些变化,比如之前新冠项目,根据新冠快速的变化会快速调整。

合同一般会约定如果因为客户原因取消,基于投入的人力、物力,材料等费用,公司有权利要求客户支付相关费用,整个合同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另外财务整体情况会受到审核,接受客户服务之前,也对客户进行尽调,以最大程度减少这方面的风险。

Q:TAA013大概上市预期多少,包括未来市场预期是否可以展望一下?

目前已完成整个438例病患入组招募,接近290例病人出组,整个进展需要各个医院在这方面的配合,希望能积攒215例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医院上半年疫情防控,导致整体数据,上传、提交出现了延误,因此项目有一定的延误。按目前的进程,公司期望在明年的下半年提交BLA,并在2024下半年年获批上市。除此之外,这款产品研发时间长,有广泛的患者基础,市场覆盖率很大,销售量持续攀升。但是新的HER2靶点,ADC Enhertu这款产品整体的效果非常亮眼,预计将来竞争可能会非常激烈。但基于性价比,中国市场寻求病人可负担性,管理层认为TAA013获批后依然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获利空间同时公司也在控制生产成本,不像生物类似药市场比较激烈的事态这款产品面对同类的竞争还是比较小的。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