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解決通脹的標準答案,不止縮表

假如你是一個準備在70年代踏入社會的美國年輕人,

你在父輩的美國夢中長大,躊躇滿志地準備大幹一場,卻發現離80年代的牛市還有10年,迎接你的是越南戰爭的尾聲、兩次石油危機、離譜的通脹,還有約翰·列儂的離世。

除非你是喬布斯(1976年創辦蘋果)、比爾·蓋茨(1975年創辦微軟)這樣的天才,否則,這十年多半會讓你懷疑人生。

正如名曲《加州旅館》説的:

給我一杯烈酒,但是他們説,1969年之後就不再供應了。

也許是70年代的記憶太深刻,美國人這次對待通脹,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先是美聯儲強勢轉鷹,然後各大行開始唱空,市場股債雙殺,通脹成為交易的最核心要素。

然而,正當大家嚴陣以待時,人類反向指標精華高盛跳出來了。

高盛全球團隊發佈報吿,隨着一些大幅上漲的同比數據下降,比如説汽車價格,美國的通脹也許已經到頂,隨着能源價格放緩,整體通脹可能在10月份到頂。而隨着通脹穩住,股市就可以穩住。

一會説加劇,一會又説到頂,通脹這道考題,到底該怎麼答?

01

通脹的考題

通脹成因繁雜,難以預測,即使是美聯儲也曾多次翻車,這裏我們姑且從宏觀歷史和數據的角度盤一盤。

在經濟學上,通貨膨脹一般指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從而引起貨幣貶值的現象。二戰至今,全球發生了多次嚴重通脹,比如説70年代美國的十年大通脹、80年代拉美等發展中國家的債務通脹。

總體來看,觸發惡性通脹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債務危機,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比較常見,一般是政府的問題:經濟好的時候大量借錢,超量花錢;等到錢花完了,別人又不借錢給你了,怎麼辦?只能是濫發鈔票,最後由民眾買單。

比如説80年代的墨西哥、巴西,都屬於這種。

第二種是外匯貶值,比如2014年俄羅斯由於西方制裁,盧布大幅貶值,進口物價大幅上漲,形成了輸入性通脹。

從本質上看,以上兩種原因背後都是貨幣問題,應對方法一般是加息、收縮需求。

美國的情況則有點不一樣。對於這種自己問自己借錢,左腳踩右腳上天的國家來説,單單是貨幣超發,並不必然導致惡性通脹。比如説從2011年到2016年,美國的M2同比增速在5%以上,CPI增速卻長期徘徊在2%附近。

要讓美國也發生通脹,光貨幣超發誠意不夠,更重要的是供應失衡,比如70年代那次大通脹。

一方面是中東禁運石油,導致了美國油價和物價上漲;另外一方面是政府延續凱恩斯主義,經濟不好那就放水刺激。

一隻手點火,一隻手澆油,供應本來就短缺,還要多發錢,那物價還不上天?通脹就這樣轟轟烈烈地燃燒起來了。

要解決這種通脹,也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美國與沙特建立雙邊協議,打造美元石油體系;其次,美聯儲傳奇保羅·沃爾克上台,一路加息到20%。這樣,通脹才最終被控制住。

02

美國人,真的沒錢了

既然有了往年真題,我們來審一下這一次的題幹。

這一次的美國大通脹,和70年代相似:先是疫情導致大放水帶來貨幣超發,然後同樣是疫情的原因供應鏈受阻,再到現在俄烏戰爭導致能源、糧食供應出現缺口。

那麼根據往年的標準答案要解決通脹,分別要從貨幣和供應入手。今年以來,美聯儲加快收水步伐,5月加息50個基點,同時6月啟動縮表,最初每月最多縮減475億美元、三個月後上限翻倍至每月950億美元,規模幾乎是2017年量化緊縮時的近兩倍。

不過,即使美聯儲不緊縮,似乎美國人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

根據Choice數據,美國的個人儲蓄存款總額,從2021年3月份58670億美元,急速回落至8150億美元,已經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家庭負債比例從8.23%,上升至9.34%,與疫情前相差無幾;個人消費支出,在經歷了2020年和2021年的高位之後,回落到正常水平。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疫情後需求大漲,供給下跌,供求關係最緊張的二手車。所以當二手車價格開始站穩回落,高盛才有底氣喊出通脹見頂。另外,消費電子領域,蘋果手機砍單、PC銷售高峯迴落,都剛好進行了double check。

當然,現在美國的產能利用率還在爬坡,什麼時候產能利用率開始回落了,就是真正通脹見頂了。

Cathie Wood曾經説過現在經濟的風險,不是通脹,而是通縮這句話不是跳大神,過去十年一邊是生產力提高,一邊是生育率下降,供應始終不是問題,問題是需求。比如説個人電腦的CPI,數值是一路向下的。

這一次,政府發錢了,你可能會去買手機買電腦,但是你不會一年買兩三台手機,兩三台電腦,需求只是提前了,不是創造了。當未來需求放緩,產能又跟上,很多產品的價格就會回落到合理區間。

這也難怪鮑威爾和美聯儲會錯誤認為通脹是暫時的。

其實70年代的惡性通脹,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通脹心理學。

當時的人們和現在不一樣,因為預期物價會一直漲,錢會繼續貶值,從而全部提前消費,反而加劇了物價的短缺,通脹繼續上漲,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沃爾克一路加息到20%,扭轉的不止供需關係,還有人們的預期;而這一次美聯儲也一樣,加息縮表前就不斷放風,所以表還沒開始縮,多個CPI分項就開始回落了。

03

核心的關注點

從通脹的動力來看,似乎已經觸頂,但是局部的通脹依然存在。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4月份CPI分項中,男士西服同比上漲了21.67%,旅館同比22.62%。

這很好理解,疫情過去了,人們開始返回工作崗位,上班前置辦幾套新西服,上班後出個差,週末不還得帶着家人度下假。勞動力市場繁榮,人們工資上漲,順帶着復甦的,還有糧食和能源。

同樣是美國勞工部數據,在200多個CPI分項裏面,前十名都與能源相關,比如説燃油、汽油;再拉長看,前50名裏面,分項最多的就是能源和糧食;假如按照貢獻度排名,前三位就是能源住所食品,剛好是現在供求關係最緊的領域。

拿食品來舉例,和消費電子、二手車一年前的情況類似,食品漲價是局部性通貨膨脹。根據USDA數據,全球主要糧食品種包括小麥、玉米、粗糧、大豆、大米等,這些糧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面,都處於一個緊平衡的狀態。

糧食不光夠吃,庫存還在逐步提高,根據Wind數據,全球穀物庫消比處於過去30年的相對高位。雖然俄烏戰爭影響了播種,但是並不影響去年的糧食豐收,理論上價格不應該漲得如此誇張。

糧食之所以漲價,原因很多,首先燃料、化肥價格的上漲,提高了種植成本;其次,局部糧食失衡,比如中國、美國、印度這些糧食大國,基本是自給自足的,而亞非拉多數國家都以來糧食進口,一旦緊缺,期貨市場會自我強化。

從數量上來看,俄烏佔據了全球每年兩億噸糧食出口的30%,大概是6000萬噸,而美國一年才生產4400萬噸,除去消費和庫存,大概能出口的只有2100萬噸,理論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解決俄烏衝突留下的糧食缺口。

這就回到和能源類似的問題了,當一個喜劇演員開始演政治劇,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也只能繼續關注以下這些核心的數據走向:

1、住房價格的走勢。作為CPI最大的分項,住房指數舉足輕重;

2、俄烏戰爭衝突。俄羅斯雖然被制裁,但是短期內,糧食、能源等商品依然在交易,俄羅斯的海運指數依然維持高位,俄烏戰爭持續時間對格局的影響;

3、美國勞動力問題。各領域就業率雖然恢復,但是整體勞動力缺口依然很大,勞動力短缺可能會導致工資螺旋上升;

4、美國對待通脹的態度。即將中期選舉,面對高通脹,美國對於戰爭、糧食缺口、石油增產的態度。

04

對股票市場,有何影響?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莫過於通脹對於股市的影響。

説起這個,我們還是迴歸到最本質的東西,股票估值的兩個因素--盈利和估值

從企業面來看,通脹的影響其實非常大,當價格傳導不順暢的時候,部分定價能力不強的企業,收入、利潤率都會下滑;另外一個,通脹高企,意味着加息力度會更大,利率高了,整體權益資產的估值就會下降。

盈利和估值都受壓,簡而言之,就是戴維斯雙殺。

所以,如果美國通脹繼續高企,除了少數因為通脹獲利的行業,大部分企業的生意都不會好做,業績惡化、估值下滑,還會持續下去,直到通脹真的見頂回落,企業的盈利重新好起來。

通脹後續到底往哪個方向走,現在還很難下結論,今晚公佈的美國5月CPI數據或許能夠給出一部分答案,但也只是一部分答案而已。現在市場上也很多聲音把當下和1970年代美國大滯脹相比,認為會重蹈覆轍,這個也只能見一步走一步,通脹的底層原因雖然很類似,但現在的情況,不管是政經版圖、地緣格局,還是產業鏈、金融系統,和當初都有很大的變化,其實連美聯儲、財政部的大佬們估計也未必有明確的答案,否則就不會自己出來承認自己看走眼了。

不過,通脹歸於何處這個問題,我想無非就是要麼見頂回落,要麼繼續惡化,還有就是僵在那裏,沒變好也沒變壞。

對於投資者而言,第一種情況無疑是最好的,因為這是明確的見底信號,它決定了對未來預期的好轉,預期變了,投資也可以更大膽一些了;第二種情況,就比較慘了,尤其是對於仍然處在重倉狀態的投資者,因為未來的預期有可能繼續變差,抄底很可能抄在半山腰,這是極其痛苦的事情。至於第三種,那就是熬時間的問題了,沒什麼好説的,熬得了就熬,熬不了就走。

迴歸到A股市場,最近的反彈行情確實不錯,以至於昨晚美股大跌的影響都有限,實際上,股市要的就是信心,是預期,如果信心和預期都回來了,上漲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些年,市場討論A股獨立的問題,其實擺在現在的形勢去看,也是一樣的,國外如何的水深火熱,只要國內的穩經濟舉措有效,只要大家對未來的預期變好,那麼股市就不會懼怕通脹的問題。

這裏面,最重要的因素還在於國家這些年堅持走符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不管是經濟政策還是貨幣政策,也才會不至於過度被綁定在某個大國身上,當然,中間付出了一些代價,但從總體的戰略方向上看,還是對的。

現在,還有很多的聲音説美國是在下大棋,通過拱火俄烏,賣軍火、賣糧食、賣能源,一魚三吃。但是在我看來,這不是什麼高招。高企的通脹,需要加息來緩解,而俄烏戰爭導致的供應鏈短缺,又推高了通脹,這意味着美聯儲需要更大力度的加息,才能控制住通脹。歷史上,每一次高通脹,最後都要靠金融危機來收場,幾乎沒有軟着陸。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國家,雖然今年上半年有些小插曲,但是,糧食上自給自足,國防安全,物價穩定,人人有飯吃。

這算好的了吧?

05

尾聲

説到這,我不由得想起李嘉誠,這個大老闆雖然現在在國內名聲不是很好,但他的商業智慧還是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地方,例如他真正大規模投資國內,是1990年代之後,他自己也承認,如果1980年代就來國內投資,賺的錢會更多,但他並不後悔,因為1980年代尚有諸多不確定性,等到不確定性消除之後,再做投資,一樣賺錢,而且損失的風險更小,何樂而不為?

正所謂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説一千道一萬,具體如何做,還是在於各位對於收益和風險的取向,風險偏好型的,可以大膽作為,而風險厭惡型的,可以學學前面説的那位大咖。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