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國君宏觀董琦,作者:董琦 郭新宇
導讀
當地時間5月12日至13日,美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特別峯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主要討論全球防疫、海事合作、經濟合作、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議題,但拜登政府更主要的目的是要在經濟上繼續拉攏東盟國家,為即將公佈的“印太經濟框架”做鋪墊。
正文
事件:當地時間5月12日至13日,美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特別峯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出席國家有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柬埔寨、文萊、老撾八國領導人,菲律賓由於國內選舉原因,僅派外長出席,緬甸由於國內政局動盪而直接缺席。本屆峯會主要討論的議題有全球防疫、海事合作、經濟合作、氣候變化、清潔能源和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美方出席人員有總統拜登、副總統哈里斯、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代表戴琪等人。
拜登政府撥款1.5億美元援助東盟國家,幫助東盟國家在海事安全、清潔能源、防疫等方面的工作,但規模總體較小。在峯會中,拜登宣佈將撥款1.5億美元援助東盟,其中6000萬用於海事安全,提高海事防衞能力;4000萬用於清潔能源類基建;1500萬用於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其餘資金用於支持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發展。
拜登政府意圖在經濟上繼續拉攏東盟國家,為即將公佈的“印太經濟框架”做鋪墊。長期以來美國在印太地區主要側重於政治與安全議題,對經貿議題並不重視,拜登上台之後迫於國內政治壓力,並沒有重返CPTTP,也沒有重啟與域內國家的經貿談判。本次美國-東盟特別峯會和即將公佈的“印太經濟框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存在。根據《日經亞洲》援引消息人士報道,拜登將在5月下旬對日韓的訪問期間公佈“印太經濟框架”。
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的意圖是什麼;鼓吹在供應鏈上與中國“脱鈎”。根據拜登政府此前發佈的《美國印太戰略》,印太經濟框架的目標在於促進高標準貿易、管理數字經濟、提高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促進透明和高標準的基礎設施投資、建立數字連接等。此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此前曾表示,該框架還將包括協調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國出口敏感產品。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此前也表示,印太經濟框架是“獨立於中國的安排”。可見該框架具有明顯的“小集團”特徵,明確將中國排斥在外,鼓吹在供應鏈上與中國“脱鈎”。我們於3月22日發佈的《中美博弈的制裁空間還有多大》對此有更詳細的論述。
預計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較為“鬆散”,短期對中國影響較小。由於域內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各國之間協調較為困難,同時美國能夠給予域內國家的經濟利益非常有限,例如拜登政府出於國內就業的考慮,已經明確表示印太經濟框架並不會包括“市場準入”,而這一點正是域內國家的核心訴求之一。此外該框架不可避免的存在較強的政治戰略背景,而東南亞國家並不希望在中美競爭中明確地選邊站,因此參與該框架的積極性也比較有限。同時供應鏈、產業鏈的轉移與重建一方面需要考慮經濟成本,而中國在這方面的優勢顯著,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期內不可能完成。因此綜合而言,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短期內中國影響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