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券商深跌2年,估值逼近2018年,值得埋伏了嗎?

券商板塊陰跌將近2年,股民很是苦澀。

2020年7月,在外界直呼大牛市的浪潮中,券商一馬當先,短短10多個交易日大漲將近50%。令狂熱的散户萬萬沒想到的是,之後便是長達2年的磨刀燉肉,不堪回首。

同期,除了東方財富以及3家次新股——中金公司、財達證券、國聯證券外,其餘44家券商“全軍覆沒”。其中,有4家跌超60%,12家跌超50%,有29家跌超40%,40家跌超30%。

全行業不足2年時間,市值總蒸發逾1.6萬億元。券商NO.1——東方財富從高點回撤33%,市值也回撤到3000億之下。中信建投跌幅非常誇張,高達60%,現有市值僅1650億,縮水超2400億。

暴跌之下,券商行業最新PB僅為1.26倍,遠低於過往10來年的機會值(1.66倍),逼近2018年最悲觀的時候了—1.1倍。基於此,現在的券商,可以抄底了嗎?

01

以史為鑑

金融市場交易的是預期。如果成交不活躍,券商表現低迷,往往也預示着未來一段時間沒有大行情,或者説是牛市,反之亦然。商是大行情的急先鋒,沒有那一次會缺席。看看券商指數和上證指數在過去的表現就知道了,基本都是一對孿生兄弟。

今年的A股行情會如何演化?我們不給定論。不過,今年的宏觀流動性環境跟2018年非常相似,倒是可以參考一下過去。

2022年,美聯儲貨幣政策“急轉彎”,比上一輪緊縮週期要狠得多——2017年加息3次,2018年加息4次。縮表方面,從2017年10月開始:每月減持的國債規模起點是60億美元,每3個月增加60億美元,直到300億美元上限;減持的MBS初始規模是40億美元,每3個月增加40億美元,上限為200億美元。到2018年10月,每個月平衡縮表500億美元。

而本輪週期是今年就將預計加息8次,3月加息25BP,5月加息50BP,後者為2000年以來的最大單次加息,亦是2006年以來的首次“背靠背”連續加息。此外,根據美國利率期貨市場顯示,6月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為75%。縮表方面,將從6月開始,3個月內就將達到950億美元的上限。

2018年開始,美國加息密度加大,分別為3月22日、6月14日、9月27日、12月20日,每次加息之後,A股以及券商板塊迎來了不小的動盪。

年初至3月22日,上證指數從3587點跌至3263.5點,下跌323.5點。22日,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聯邦基準利率上調至1.5%—1.75%。次日,上證下跌110.7點,跌幅3.4%,中證證券指數下跌5.4%至664點,年初高點為856點。

第二次加息時(6月14日),上證指數已跌至3044點,較前次下跌219.5點。加息之後的2個交易日內,上證累跌136.3點。中證證券指數2日累跌8.13%至579點,較前次累跌12.8%。

第三次加息時(9月27日),上證指數跌至2791.77點。28日小幅上漲1.06%,但國慶節後首日大跌105點,跌幅為3.72%。中證證券指數單日大跌3.78%。

第四次加息時(12月20日),上證指數跌至2536點。次日小跌20點。很快,上證於2019年1月4日見底2440點。但中證證券早於大盤於10月19日見底466點,較年初高點累計大跌43%。

10月19日那一天,國務院及一行兩會罕見地在同一天集中發聲力挺A股,大盤出現了“政策底”。緊接着的那個週末,政策消息接踵而至,零零總總加起來得有10條左右——劉鶴主持金穩會,五措施輸血民企;滬深交易所力挺股市;基金業協會開闢備案“綠色通道”;黃奇帆建議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抵扣個税力度超預期等。

2018年10月22日,券商集體漲停,領先大盤市場1個多月出現多年真正的轉折點。券商出現大拐點之後,不足5個月內反彈將近70%。

2018年的A股大跌,表面上是貿易摩擦、經濟預期走弱等因素的鍋,但背後也有中美利差收窄所帶來的風險。不過多展開。

我個人認為,券商板塊儘管估值已經逼近2018年了,但或許仍有不小的下跌空間。關鍵是看大盤什麼時候出現“市場底”。

02

如果未來反彈,撈誰?

如果機會來了,撈什麼券商為好?

對於普通人而言,投資券商ETF其實就是一個尚佳的選擇。在2019年那一波,券商ETF大漲70%。2020年7月那一波,券商ETF大漲近50%。時間很短,回報率之豐厚。市面上,券商ETF有好幾家,選擇標準很簡單,規模最大,成交活躍即可。

滬深兩市,一共有48家券商。一波大行情,ETF的整體表現會處於所有券商個股10-20名之間。相較於領漲的券商,收益率會有一定差距。如果要選擇個股,配置哪家會更好一些呢?

傳統券商大行,我會選擇中信建投。

過往幾次大行情,中信建投總會是券商行業的旗手。2019年那一波,大漲34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和其它龍頭的表現。2020年7月那一波,中信建投上漲70%左右。整體而言,在大行情的時候,中信建投的彈性是很不錯的。

從當前PB估值看,二級市場給予中信建投2.5倍,僅次於東財,也遠高於行業平均的1.22倍。為什麼高?無非是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市佔率更高,未來更有機會成為監管層所期望的“航母級”券商。

互聯網券商中,我會選擇東方財富。

從2020年7月至今,刨除次新股,只有東方財富逆勢上漲25%,成為48家券商中表現靚麗的龍頭老大。從估值看,市場也很慷慨,給予東財4.77倍,僅次於次新股華林證券,遠高於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等一大批券商龍頭。

巴菲特經常講一句話:短期內市場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在我看來,中長遠看,影響公司估值的是能不能持續保持行業領先,或者商業模式更加適應產業方向。很顯然,東財在引領券商業,就像茅台引領白酒業,牧原引領養豬業,招行引領銀行業一樣。

除了傳統的經紀業務(交易佣金+兩融)以外,東財有基金代銷業務,增速很猛且穩定。踩中財富管理行業大賽道,這是相較於其它券商估值高出一大截的重要因素。

東財有東方財富網以及天天基金網兩大流量金礦,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進行業務的推廣以及擴張,這些年三費持續往下走,而淨利率持續走升,從2017年的24.9%飆升至2022年Q1的67.9%,創下2010年上市以來的新高。橫向對比看,位列全行業第1。ROE同樣持續走升,2021年高達22.11%,同樣全行業第1。

從機構維度看,北向資金持有東財187.4億元(持股比例6.33%),位列所有A股重倉股第19名,位列券商行業NO.1,遠超過中信建投的103億元。

內資機構方面,截止2021Q1末,公募基金持股15億股(按最新股價計算,持有市值322億元),位於歷年的高位水平。不過,今年一季度小幅減倉了1.6億股。

在2019年那一波,東財上漲了106%。在2020年7月那一波,上漲幅度高達104%。2021年4月至12月,東財獨立於券商行業走了一波龍頭抱團行情,大漲逾70%。

券商行情來的時候,東財重不缺席。當券商整體沒有行情的時候,東財還可以逆勢上行。未來配置券商,不管是做波段,還是拿中線,東財或許都是較好的選擇之一。

03

尾聲

當前,上證指數較高點回撤逼近20%,深成指回撤32%,創業板指回撤37%。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回到相對合理的狀態。

對於券商拐點,應該同樣會領先於大盤。我們佈局的節奏要適當提前。接下來會跌多少,擁有較大不確定性。交易策略上,參考過往數年的估值水平,券商整體已經出現相對低估的狀態,其實從現在開始可以考慮分批潛伏。

當然,保守的策略是繼續等待,等到Q3—Q4(美聯儲加息至2%以上)或許會有更好的佈局位置。

未來1-2年,券商板塊應該會有出現過往多次演繹的幾個月整體上漲50-100%的大行情。但佈局的時機相當重要,不然被套也會很煎熬。另外,一個非常重要、敏感的信號是:券商某一天集體漲停。一旦出現,一定不要輕視。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