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汽車行業:局部疫情衝擊板塊承壓,電動智能蓄勢待發
格隆匯 05-06 09:33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尹欣馳 李景濤 李子俊 王詩宸

受局部疫情、缺芯等因素影響,21Q4和22Q1,汽車板塊收入端同比增速分別為-5.1%/-4.7%;成本端,原材料價格和運費上漲壓制了淨利潤增速,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8.1%/-14.0%,業績承壓。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滲透進一步提升,自主品牌高端化開始加速,特斯拉、蔚小理、比亞迪等電動車品牌1-3月銷量同比高增,其電動智能供應鏈相關公司業績也顯著好於行業。同時,電動兩輪車行業消費升級趨勢明顯,疫情也影響了消費者出行習慣的變化,龍頭企業有望顯著受益。我們認為,汽車行業Q2受局部疫情影響是短期衝擊,電動滲透趨勢不改,智能化升級蓄勢待發,疫情之後板塊有望開啟新的上行週期。

乘用車&經銷商:22Q1供需承壓,22Q2或為行業基本面低點。

2022年第1季度,我國實現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544.9萬輛,零售銷量469.9萬輛,批發出口45.2萬輛,零售+出口合計515.1萬輛;受到局部疫情影響,供給與需求面臨雙重壓力,終端庫存水平提升。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業協會,2022年1/2/3月經銷商庫約有1.46/1.85/1.75個月的庫存,去年同期為1.53/1.68/1.54個月。2022Q1行業銷量承壓,但重點車企利潤好於預期。收入端,11家A股上市的乘用車公司2022Q1營業收入總和同比+0.6%,利潤同比+4.6%,主要系因長安汽車單季度盈利45億元,拉高行業水平;剔除長安汽車的影響,2022Q1乘用車板塊實現營業收入同比-0.1%,利潤同比-19.2%。碳酸鋰漲價對毛利率的衝擊在一季度體現得並不明顯,更多地由電池企業承擔了壓力。

我們預計,鋰價等成本上行以及局部疫情反覆的擾動將在二季度對乘用車企業構成一定的壓制。其中,比亞迪由於其自產電池,因此其在Q1已經承擔了碳酸鋰上行的壓力,Q2的盈利能力反而有望受益於終端整車提價。整體來看,整車行業的負面因素有望在Q3~Q4開始得到緩解,屆時乘用車板塊的業績彈性有望伴隨着需求一起得到釋放。

商用車:多因素致商用車銷量承壓,靜待行業回暖。

21家A股上市的商用車公司在2022Q1總計收入約961億元,同比-35.5%,環比-4.9%;合計貢獻歸母利潤10億元,同比-79.5%,環比顯著扭虧(21Q4行業利潤合計-49億元)。商用車企業業績承壓包括多方面因素,包括運價低迷、國六切換、散發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產能利用率較低等。

分拆來看,重卡/輕卡/客車行業銷量Q1同比分別為-56.5%/-26.5%/-18.7%。我們預計行業Q2或仍相對低迷,但隨着疫情得到控制及國家穩增長政策及投資落地,行業在下半年有望迎來回暖。

中期視角看,隨着國六產品的逐步上量,產業鏈規模效應有望顯現,毛利率或將逐步恢復,疊加國六產品壁壘高,競爭格局改善,單車淨利潤提升的長邏輯仍然存在。格局改善、龍頭企業份額提升、卡車的低碳化智能化仍是行業長期的投資機遇。

零部件:收入向上,成本短期承壓,智能電動產業鏈值得期待。

板塊成長性充分體現,2022Q1實現單季營收1934億元,同比+1.7%;實現歸母淨利潤83億元,同比-28.5%。收入同比微增,但由於上游原材料價格、運費持續處於高位,局部疫情、缺芯影響下游主機廠排產,零部件企業成本承壓。2020Q4以來,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頭部新能源車企銷量屢創新高;華為、阿里、百度和小米等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紛紛入局造車,新興品牌、新車型不斷湧現;汽車智能化升級趨勢明顯,供應鏈迎來量價齊升的機會。局部疫情衝擊緩和供應鏈開始修復後,我們認為特斯拉等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的需求韌性最強,仍有可能達到原來的產銷規劃;二季度末開始,各大品牌主打智能的高端車型將開始陸續投放,智能電動產業鏈量價齊升的邏輯將進一步明確。

兩輪車:盈利彈性兑現,疫情刺激需求。

板塊內10家公司2021年四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同比+26.6%;實現歸母淨利潤2億元,同比-27.3%。2022年一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5億元,同比+21.7%;實現歸母淨利潤12億元,同比+31.7%。通過終端提價和產品升級,2022Q1內愛瑪、雅迪等電動兩輪車企業均實現了盈利能力提升,同時由於分散化生產,生產端行業受影響衝擊較小,同時疫情帶來的公共交通不便&追求私人交通工具有望刺激需求;電踏車生產端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仍有較大擾動,但考慮人民幣貶值、運費回落、美國關税豁免等利好,行業業績彈性有望提升;大排量摩托車行業景氣度保持高位,2022年一季度,國內250CC以上摩托車銷量8.21萬台,同比+58.8%。2022Q1內春風動力、錢江摩托等企業紛紛發力400-600cc中排量段產品,進口差距持續縮小。預計2025年行業銷量有望提升至“百萬級”,推動自主品牌量價齊升、業績增長。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增速下行;行業銷量不達預期;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發展不達預期。

投資策略:

在疫情反覆的影響下,板塊21Q4和22Q1收入、利潤端仍承壓;Q2或將是行業基本面的底部,當前板塊股價已經有所反映。我們認為疫情對行業影響只是短期衝擊,新能源滲透趨勢不改,智能化升級蓄勢待發,疫情緩和即是板塊開啟新的上行週期之時。整車板塊我們重點推薦即將開啟新一輪產品投放的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三家造車新勢力,以及份額利潤雙擴張的廣汽集團、比亞迪。零部件板塊我們推薦受益於新能源和智能化滲透率提升的產業鏈相關公司德賽西威、拓普集團、伯特利、華陽集團、新泉股份、保隆科技等。兩輪車板塊重點推薦雅迪股份、愛瑪科技、八方股份、久祺股份和春風動力。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