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電池金屬太貴 車企要親自下場“挖礦”了
uSMART盈立智投 04-28 21:59

事實證明,福特汽車(F.US)創始人亨利·福特的理念一直都是正確的。

經過數十年全球準時制管理供應網絡的發展歷程,汽車公司似乎正迴歸到“福特式”自給自足的創始原則。

在過去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了物資短缺和物流中斷後,福特當時給出的應對答案是,全面擁有從礦山到產品的汽車供應鏈。

如今,汽車公司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再加上對電動汽車的強勁需求,這意味着行業玩家需要創造全新的金屬供應鏈。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特斯拉(TSLA.US)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曾在推特上表示,如果“瘋狂”的鋰價持續下去,該公司“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規模地進入採礦和精煉行業”。

blob.png

馬斯克並非唯一一位考慮礦產自給自足的汽車高管。幾乎所有廠商都在應對供應短缺和鋰、鎳和鈷等關鍵電池原料價格飆升的問題。

“亨利·福特是對的,”福特汽車現任首席執行官Jim Farley表示,“我們垂直整合的舉措非常重要。”公司未來或計劃將其供應鏈控制“一路延伸至礦業”。

電池金屬價格飆升

每家汽車公司目前面臨的問題幾乎都是鋰離子電池成本的飆升,這迫使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許多公司提高了電動汽車價格。

在行業發展初期,得益於技術的不斷改進,電池組成本一直呈長期下降趨勢。然而,如今失控的電池金屬價格成爲了罪魁禍首,令各家廠商在電動汽車價格與燃油汽車持平的共同目標上失去了方向。

自2021年初以來,鈷價幾乎上漲了兩倍。今年3月,鎳價瘋狂飆升一度令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不得不暫停交易,以目前每噸33,600美元的價格計算,這比1月初的水平上漲了59%。

對於鈷、鎳價格飆升,電池製造商過去的應對措施是使用更多的磷酸鐵鋰電池,但這隻會讓鋰市場供應吃緊,鋰現貨價格自今年年初以來也因此實現了翻番。

根據諮詢公司Benchmark Minerals的數據,2015年,金屬佔電池成本的40%,而今年這一比例已升至80%。這讓整個行業共同的主題逐漸轉變爲,隨着電動汽車銷售加速,供應未能對需求的急劇變化做出足夠快的反應,全球將建造越來越多的超級工廠來供應必要的電池。

Benchmark Minerals警告稱,未來幾年供應短缺的可能性還會增加。“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即每一個正在籌備中的原材料項目都開始投產,現有業務大舉擴張,但到2030年,電池供應鏈的原材料仍將不足。”

金屬供應不足也可能會阻礙電動汽車革命,那些無法獲得足夠供應的企業將面臨產量下降和產品上市時間放緩的前景。電動汽車初創企業Rivian Automotive(RIVN.US)首席執行官RJ Scaringe甚至警告稱,電動汽車電池供應短缺問題嚴重,芯片荒相比只是小菜一碟。

blob.png

電池金屬熱潮

對價格高企的恐懼和對完全錯失機會的擔憂可能正驅使汽車製造商將供應鏈管理“一路延伸至礦業”。

特斯拉就是這一方面的一名開拓者,該車企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用直接從礦企那裏採購的金屬製造電池的雄心。目前,該公司已取得了未來從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鋰項目中獲得供應的承諾,並與美國礦業公司Talon Metals Corp.在明尼蘇達州擬建的Tamarack鎳礦達成承購協議。

其他車企像寶馬汽車(BMWYY.US)也已經爲其即將推出的第五代電池組獲得了鈷和鋰的供應渠道,併爲兩家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300750.SZ)和三星SDI直供鋰、鈷原材料。

大衆汽車(VWAGY.US)則不再是達成簡單的承購交易,而是與青山控股和華友鈷業(603799.SH)結成聯盟,規劃建設規模可滿足約160GWh電池所需的鎳鈷原料供應。

可以看到,電池金屬熱潮已經掀起,馬斯克的推文似乎不可避免地在礦業引發了漣漪(或者至少在他決定收購推特而不是一家鋰礦商之前是這樣的)。

又或者說,供應不足和價格上漲的市場邏輯意味着,特斯拉和其他電動汽車製造商進入採礦業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而熱潮掀起下,由於新礦開採成本高,開發時間長,阻礙鋰、鎳供應增加的最大因素可能只有資本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