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財報PK:微軟與谷歌,誰更牛?
uSMART盈立智投 04-27 16:25

2022年以來,俄烏衝突、利率上升、供應鏈挑戰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讓股市持續面臨壓力,投資者們最關注的問題便是,股票何時能觸底反彈?

來源:異觀財經

昨天特斯拉CEO馬斯克以約440億美元現金收購推特的消息,給科技股提振了士氣,微軟、谷歌、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巨頭股價呈現不同程度的漲幅,本週微軟、谷歌、蘋果、Meta Platforms、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集中發佈最新一季度的財務業績,能否釋放一些積極信號,提振投資者信心?

週二美股盤後,微軟和谷歌在同一天發佈了財報,這兩家科技巨頭的業績能否決定未來幾個月美股科技股的整體走勢?誰的表現更亮眼?

業績PK,微軟與谷歌孰強孰弱?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微軟與谷歌都可以說是不錯的投資標的。二者在同一天公佈財報,誰的業績表現更令投資者滿意呢?

一、 受益業務多元化驅動,微軟季度營收超市場;受經濟、戰爭、通脹等多重因素影響,依賴在線廣告的谷歌業績表現不佳。

數據顯示,2022財年一季度,谷歌母公司Alphabet實現680.11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23%;微軟2022財年第三季度實現493.6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8%,遠高於華爾街普遍預期的475億美元。

從收入構成看,微軟實現了業務的多元化,這使得微軟新一季度的總體業績表現相當穩定。目前微軟很大程度上還主要是服務B端,但其也並非放棄服務C端的消費業務。此前近700億美金全現金收購的動視暴雪,給微軟遊戲相關業務帶去多大增量尚未真正體現出來。

相比而言,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其他賭注”——包括公司Waymo無人駕駛汽車、Calico和Verily生命科學部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短期內它仍被視爲消費互聯網公司。

在線廣告作爲谷歌最大的收入來源,受宏觀經濟下行、通脹等多重因素影響,谷歌在線廣告業務收入增速嚴重放緩。當季公司的廣告營收546.6億美元,同比增長22%,這一增速低於上年同期的32%,和上一季度的33%。YouTube廣告營收68.69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75.1億美元,同比增長14%,低於上年同期49%的增速,環比更是驟降20%。

據MKM Partners的分析師Rohit Kulkarni稱,在線廣告企業正面臨四大宏觀阻力:(1)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的直接影響;(2)戰爭對歐洲的間接影響和潛在蔓延;(3)軟性品牌廣告支出,尤其是圍繞地緣政治內容;(4)受通脹和油價上漲推動,歐洲消費者支出疲軟可能帶來的影響。”

根據eMarketer的預測,2022年美國廣告開支增速最快的行業是零售,其次是快速消費品,而它們都是Google非常擅長的領域。如果疫情能夠進一步緩解,促進出行需求上升,那麼旅行、線下娛樂行業也可能成爲Google重要的收入增長引擎。

二、報告期內二者淨利潤規模接近,微軟向上,谷歌向下。

數據顯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一季度淨利潤164.36億美元,同比下降8.3%,分析師預期174億美元,而去年四季度同比增長35.6%。目前谷歌雲尚處於虧損狀態,Alphabet旗下包括生命科學公司和自動駕駛汽車部門Waymo在內的其他投資,同樣處於虧損狀態,報告期內,該部門的虧損爲11.55億美元,略高於去年的11.45億美元。

由此不難看出,消費互聯網爲谷歌母公司Alphabet貢獻了全部利潤。

微軟2022財年第三季度的淨利潤167.2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淨利潤154.57億美元相比增長8%,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同比增長17%;稀釋後每股收益2.22美元,同比增長9%,比華爾街分析師預期高3美分。

綜合來看,微軟淨利潤保持了增長的態勢,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淨利潤卻呈現下降趨勢。

雲業務是二者關鍵增長動力,微軟智能雲優勢明顯

從業務層面看,兩家科技巨頭的業務範圍有所不同,但均涉及雲業務,且雲業務的收入的增長成爲二者關鍵增長動力。

微軟的公司的業務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分別是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業務部、智能雲業務部和個人計算部門。其中智能雲業務的是微軟三個關鍵業務中增長最快的。

微軟雲指的是“Azure和其他雲服務,Office 365商業版,LinkedIn的商業部分、Dynamics 365和其他商業雲服務。”報告期內,微軟智能雲持續發力,營收同比增長26%至190.5億美元,超過此前分析師189億美元的預期。作爲微軟雲基礎設施服務的Azure,報告期內Azure和其他雲服務的收入增長超過46%,成爲微軟整體的業務中表現頗佳的業務類別。

同樣,在谷歌各項業務中,谷歌雲的收入也是增長最快的。數據顯示,2022財年第一季度,谷歌雲收入同比增長44%至58.21億美元。

從雲業務的營收規模看,微軟智能雲的規模幾乎是谷歌雲的3.3倍。谷歌雲營收體量比微軟智能雲要小很多,其同比增速高於微軟智能雲業務的同比增速,但從二者雲業務營收自身同比增速看,均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

根據Gartner公司的最新預測,預計2022年全球最終用戶在公有雲服務上的支出將從 2021年的4109億美元增長20.4%至4947 億美元。到2023年,最終用戶支出預計將達到近6000億美元。

研究公司 Gartner 表示,大流行和數字服務的激增正在使雲服務成爲“新數字體驗的核心”。該公司預測,今年全球雲收入總額將達到4740億美元,高於2021年的4080億美元。

Gartner 分析師估計,未來幾年相關企業IT市場的雲收入將超過非雲收入。該公司預測,到2025年,超過95%的新數字工作負載將部署在雲原生平臺上,而 2021 年這一比例僅爲 30%。

由此可以判,未來雲業務市場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微軟智能雲和谷歌雲均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不過,這裏需要提醒的是,在雲市場份額的競爭中,微軟智能雲和谷歌雲均要面臨亞馬遜AWS強大的競爭壓力。

在與行業領導者AWS的市場競爭中,微軟智能雲比谷歌雲更“抗打”,過去幾年,微軟的Azure在雲計算市場的份額在持續增加,相比谷歌雲而言,其在雲市場份額中增長中會處於有利地位。微軟表示,在比較了Azure的混合優勢後,AWS在Windows Server和SQL Server上的價格是Azure的5倍,而後者還允許企業在Azure上使用支持內部軟件保障的Windows Server和SQL Server。

據Gartner發佈2021年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份額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亞馬遜AWS份額較上年微跌至38.92%,微軟、阿裏雲位居第二三名,市場份額均有所擴大。目前AWS的市場份額一直都相對穩定,處於雲市場的主導地位,微軟智能雲能否撼動AWS的行業領導者地位呢?

谷歌雲的規模比起亞馬遜AWS和微軟的Azure還有很大差距。由於Google既缺乏企業軟件業務,又缺乏規模效應,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對雲計算市場的領導地位發起挑戰,微軟智能雲很可能會進一步蠶食谷歌雲的市場份額。

此外,在一份新發布的報告中確定了2022年的主要安全和風險管理趨勢,該公司指出,世界各地的組織都面臨着複雜的勒索軟件、對數字供應鏈的攻擊和深層嵌入的漏洞。這就意味着安全專業知識和能力已成爲有效雲服務運營的關鍵。

彭博社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各公司CTO們預計2022年的支出將增加,主要用於網絡安全和雲計算。

在過去的一年中,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谷歌雲均在網絡安全領域進行了收購。3月初,谷歌以54億美元收購網絡安全公司Mandiant。Mandiant將在收購結束時成爲Google Cloud的一部分,提供威脅情報服務。

微軟在2021年進行了兩次重大收購,以加強其Azure雲服務的安全性。首先,它收購了雲基礎設施授權管理(CIEM)技術提供商CloudKnox Security,作爲跨多雲和混合雲環境爲客戶提供統一特權訪問和雲授權管理的努力的一部分。

Microsoft的另一項重要安全收購是威脅情報和攻擊面管理提供商RiskIQ。該公司的產品旨在幫助組織評估其整個攻擊面的安全性,包括來自Microsoft、AWS和其他雲的雲服務,以及本地和供應鏈系統。他們可以在攻擊者利用它們之前識別和修復易受攻擊的IT組件。

AWS它收購了一家提供公司和政府機構使用的加密消息傳遞平臺的公司Wickr。該交易的條款未披露,爲AWS提供了用於消息傳遞、語音和視頻通話、文件共享和協作的高級安全功能。

由於大流行導致混合工作的增加加速了向雲的遷移,這給網絡安全主管帶來了挑戰,既要保護日益分散的企業,又要應對熟練的安全人員短缺的問題,這對於雲服務廠商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

今年以來,受俄烏衝突、疫情反覆、通脹持續、加息預期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全球股市動盪,股價下跌,投資者信心受到打擊,即便微軟業績超出市場預期,也很難提振科技股,接下來FB、亞馬遜和蘋果會釋放更多積極的信號嗎?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