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公司22年Q实现营业收入84.74亿元(+71.18%YOY);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20.53亿元(+85.82%YOY),增长强劲,业绩略超预期。Q1WuxiChemistry增长强劲,实现收入61.2亿元(+102.1%YOY),全年营收有望较21年翻倍。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服务实现收入17.4亿元(+46.6%YOY),完成超9万个化合物合成,为下游项目导流;工艺研发和生产实现收入43.7亿元(+138.1%YOY),总分子数达1808个,包括42个商业化项目。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版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3%,体现内生增长强劲。
2.Q1WuXi Testing收入+31.7%yoy,其中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在安评业务(+53%yoy)的带动下实现近40%同比增长,CRO&SMO持续获益Testing平台的导流作用(1Q22收入+15.21%yoy),受益于一站式平台、板块协同及新分子业务(1Q22大分子生物药及新技术新能力相关收入+110%yoy,板块收入占比较21年提升3.0pp),此外 WuXi BiologyQ1收入+26.2%yoy,全年有望实现25-30%收入增长。
3.潜力业务WuXi ATU与WuXi DDSU:公司凭借革命性TESSA平台及产能扩张打造一体化CTDMO平台(截至1Q22已有59/7/8个临床前&1/2/3期项目),Q1WuXi ATU收入+37.0%yoy,全年有望实现约40%收入增长;22年DDSU部门迭代升级,Q1WuXi DDSU收入-21.6%yoy,申报2个IND,获得16个CTA,当前1个项目处于NDA阶段,3/16/74个项目处于3/2/1期临床,长期来看利润分成模式将逐步打开其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Q&A:
Q1∶公司复工复产的现况如何?
在上海的业务一直没有中断。金山在封锁期间初期有短暂不到50%的产能,后来很快恢复正常产能。四月底到五月复工后,有信心完成二季度63%-65%的增长,全年65%-70%的增长计划。
Q2∶公司对于Q2应对疫情策略上将会2020年有什么不同?
应对策略上准备得更加充分。若上海无法复工,我们计划将转移产能至其他基地完成。
Q3∶新冠订单整体占比多少?其未来交付节奏如何?
化学业务中剔除新冠的业务53%左右。未来新冠交付会越来越多。
Q4∶R在药物发现这一板块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主要是长尾战略和我们CRDMO的商业模式。我们有超400个客户,巨大的客户群通过我们的服务增强粘性,扩大合作,这是我们增长的主要原因。
Q5∶可否讲一讲汇率的变动对于收入毛利率的敏感性的测算?
汇率的波动很难预计。目前大概有81%的收入是来自人民币结算,外币主要以美金和欧元为主。公告里也有披露,在恒定汇率下的收入和毛利率增长处在健康水平。
Q6∶财务上,目前经营现金流同比和环比均有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大订单的回款周期?整体回款周期非常正常。因为一季度的整体提前备货,支付材料和相关服务的费用会提前,所以一季度的话暂时会看到这么一个差异。同时因为疫情,政府返税遭遇延迟。二季度开始逐步加大回款速度。
Q7∶公司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标准是什么?外高桥复工比例达到50%的可能性多大?
有效控制是指50-80%的员工正常上班,但目前金山已经达到了80%-100%的员工上班率。目前外高桥复工比例为20%,未来一个礼拜将会有答案。
Q8∶若无新冠订单,大概是53%的收入,全年的话是否可以拿53%的增长做一个指引?
没有必要。剔除新冠订单的收入是53%,我们披露这项,主要是为了强调crdmo的商业模式非常强劲,其他业务增长也很强劲。
Q9∶交易所要求订单超过一年收入的50%需要强制披露,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公司新冠订单没有超过50%?
交易所的规则是单项合同的情况。我们所说的新冠项目不是在一个合同下的,而是多份协议。
Q10∶未来三个季度新冠业务收入是否逐每个季度会持续增加,可否预测会增加多少??
没必要预测。如果5月能复工,公司整体会达到63%-65%,主要强调的是crdmo通过庞大的项目管线,不断的持续推动我们的业务高速发展。
Q11∶CGT这一块临床Ⅲ期项目减少3个,但整体依旧增长。是否可以预测未来的增长?
有没有管线临床项目增长时间点的预期?项目减少的原因是因为临床失败率的上升。但管线非常强,目前59个项目,未来一年里2期和3期的总数会显著提高。
Q12∶根据Q1来看,未来IND的项目数量是否会下滑?目前的研发周期有没有延长?价格有没有上涨?
IND方面,第一季度的申报数量并不能先行测算全年的申报,我们预计全年还是有20-30个IND。
研发周期方面因为靶点比较新,自然需要更长时间。但是难度上升后,客单价是在提升的,销售也在提升。
Q13∶追溯公司美股望往年财报应对危机时的表现,与目前这一轮的表现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与往年金融危机相比,现在生物医药行业的体量要大得多,行业内部的业务,研究方向变化也很多。所以整个行业的体量跟R&D的投入还是很巨大的,这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现在我们的能力规模也不可同时而语,目前我们占全球小分子管线的16%-17%。
Q14∶管线项目上中有一个新的数字合成化合物"R+"出现,定义是100克以上的项目数量,这个新数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是落实和进一步推动我们CRDMO商业模式导流的一个举措,是为了从D到clinical中间这个环节更好地进一步转化。
Q15∶这个数字是比整体的管线增长更快吗?或者说转化率是多少?
这个我们是第一季度才开始统计。转化率的化是R到D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要到第三、四季度才能统计出来。
Q16∶整个中国的业务增速较去年有一个小幅放缓,是因为ddsu吗?Q1之后欧洲、日韩等区域增长比较快,原因是什么?
DDSU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总体来讲,研发的投入跟项目数量,还是美国、欧洲、和日本强劲,所以中国客户的收入占比只有从去年25%现在降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