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高層發聲、金融委會議積極定調之後,港/A/美股中概股市場信心逐漸修復,實現大幅反彈,港股新股市場也明顯活躍起來。國內第三大動力電池廠商---中創新航(前身中航鋰電)赴港來襲,隨之也得以從產業鏈偏上游的視角來一窺近幾年新能源車市場之蓬勃發展的局面。
裝機量迅猛增長,排名保持前列
中創新航是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核心玩家,公司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勢頭,恰恰是火熱的新能源車市場下的一個縮影。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1年,中創新航的收入由17.34億元增至68.1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98.28%,最近三年幾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
公司營收增長的背後得益於裝機量的迅猛增長。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1年,中創新航的動力電池銷量由1.62GWh增至9.31GWh,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39.7%,是中國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中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速超過100%的企業。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發佈的數據,按照2021年裝機量計算,中創新航在中國第三方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第二,在全球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第七;按照2022年1月的裝機量計算,中創新航已躍居全球動力電池企業第六。
三年時間實現“大逆轉”,產能持續不斷擴張
要知道2019年,中創新航的裝機體量還排在國內第六的位置,2年時間,就躋身前三陣營。若將歷史時間軸再度拉長,會發現自中創新航近幾年來的發展就是一部持續晉級史,也是一次大逆轉。
由於2017年開始,政策轉向,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競爭優勢開始凸顯,中創新航的磷酸鐵鋰電池開始滯銷。以2018年7月的“變革”為起點,短短三年時間,憑藉自我變革與持續創新,從國內動力電池廠商裝機量第9位躍升至第3位,並在領先陣營中站穩腳跟,創造出一段高速成長的商業傳奇。即便是放眼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不論是行業排名、市場份額、產品力、客户忠誠度、品牌影響力等維度,中航鋰電都已是第一梯隊。
隨着中航鋰電將三元動力電池推向市場,持續贏得主流車企的認可。目前,中創新航已配套廣汽、長安、廣豐、廣本、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主機廠,併成為廣汽、長安的最大供應商,主要配套車型有廣汽埃安系列、宏光MINI、奔奔E-Star等。此外,中創新航還獲得了小鵬汽車全系車型定點,零跑C11車型也由公司獨供。
如果説全面電動化紅利是近年來公司業績爆發的加速器,那麼“大刀闊斧”式的自我變革與紮實的執行力則是決定其最終能否把握住此輪汽車產業機遇的內在關鍵。
另外,以中創新航發展勢頭來看,也並沒有受到與寧德時代之間的專利侵權風波影響。同時,公司也在招股書中稱,寧德時代的侵權指控缺乏依據,且不會對其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且中創新航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請求上述專利權無效,正由相關部門進行審查。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創新航的裝機量和市場佔有率都在穩步提升,並未受到此事影響。能源行業的專利訴訟屢見不鮮,這也反映出頭部企業的技術及產業鏈越來越成熟。
紅杉、小米及中保投等多個頭部資本加持,開啟新一輪擴產週期
基於黃金賽道中的卡位優勢及自身良好的業績,中創新航一路也贏得了不少頂級資本的青睞。據瞭解,IPO前投資者共有20個,這其中既有中保投,也有紅杉等頂級VC,還有小米這類科技產業資本。足見公司及產業未來獲得專業資金的一致看好。
面對旺盛的新能源車市場需求及上游原材料供給的掣肘,大規模擴產、加快向上游滲透、鎖定大客長單構成產業新週期下的動力鋰電池廠商軍備競賽全面升級的典型縮影。而在多方資金支持下,中創新航也加快了擴產步伐:
根據招股書顯示,中創新航於多地建立了產業基地,包括常州、廈門、成都、武漢、合肥及江門等地。2022年3月,中創新航新基地也落子眉山。
目前中創新航正不斷擴大產能。這不僅是對新能源車行業超長景氣週期判斷的有力佐證,也預示着伴隨中創新航產能擴張週期逐步展開,將與下游市場需求共振,迎來供需兩旺的格局。
尾聲
從全球產業視角來看,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肩負着我國製造業走向高端化,實現“彎道超車”的長期重任,而中創新航建立了極具規模的運營體系,掌握了高效、數字化、規模化的運營能力以及製造工程技術能力。同時,以技術持續創新為驅動,構建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動力電池創新平台,包括先進材料、先進電池、先進仿真與測試、智能製造、電池循環技術及數字化六個主要部分,並掌握了高效、數字化、規模化的運營能力以及製造工程技術能力。
在去年6月公司舉辦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董事長劉靜瑜曾對這三年公司的“洶湧發展”進行了全面覆盤,並確立了未來幾年的戰略方向:儲能材料、新型儲能系統、高效循環再生。
中創新航此時開啟上市,作為一個重要的標誌性舉動,不僅意味着自身新階段的起點,或許也是行業內在秩序重塑的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