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假冒上市後又有新動作,視奕科技玩什麼花招?

按理説,一家公司歷經千辛萬苦的拼搏終於修成正果,在港股敲鐘上市,這本是一件神聖而值得慶祝的里程碑事件。

同時,公司能獲得上市本也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要經過無數繁複的涉及證監會、財會審計機構、第三方保薦機構等多方的法律流程,公司本身不可能存在被騙的可能。

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這種冒充上市的事情,竟然發生了。

這背後透露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詭異。

近期,視奕科技偽造上市敲鐘儀式的事被央視財經等媒體廣泛報道。今年年初,其官微發佈的邀請函表示,1月22日,視奕科技將在港交所主板“敲鐘”上市,並且當天在廈門高端酒店舉辦的上市峯會現場將與港交所現場聯動直播。

在上市峯會上,視奕科技稱其港交所股票代碼為“01592.HK”,但奇怪的是,這個代碼的港股上市公司並不是視奕科技,而是基石控股。

3月18日,基石控股還特地發佈了澄清報道,表示其與視奕並無關係或交易,對視奕的存在及事務毫不知情,也不知其冒用自家股份代號的原因。基石控股正在尋求法律意見,並保留就此事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基石控股自願澄清傳媒報道,來源於富途

陷入“偽造上市敲鐘”風波之中的視奕科技,面對因此受損的公司形象與聲譽,終於出來發聲了,稱自己被委託的上市顧問公司騙了。

3月21日,視奕科技在其官微上發聲明表示,其委託了粵商顧問對港股目標上市公司基石控股實施要約收購。但在實際執行中,粵商顧問未執行雙方協議約定

也沒有對其內部年會上安排的“敲鐘”儀式盡規則解釋與合規建議之職責,反而給了虛假信息誤導。

對此,視奕科技嘗試與王利協商溝通退款事宜,但未得到王利的正面回覆。視奕科技認為,王利與粵商顧問涉嫌欺詐,已報警並委請律師維權。

截圖自視奕科技公眾號

視奕科技公佈的事件紀要顯示,粵商顧問的總經理兼法人王利稱自己借了1億港幣給基石控股,並且基石控股58%的股票質押在他名下。

2021年末,視奕與粵商顧問兩家公司簽訂了委託收購協議,約定在2022年3月31日前完成對上市公司的收購。但粵商顧問未執行雙方協議約定,進行收購對象名稱和董事局主席變更,王利曾經對視奕科技承諾會盡快辦妥,但至今沒辦好。

視奕方面還懷疑,此前由基石控股執行董事張麗簽名的《諒解備忘錄》是否也是粵商顧問偽造。加上這件事對視奕科技企業形象和商譽造成的損失,讓其成為行業笑柄,視奕科技已報警,並請律師維權。

雖然涉及此事的兩家公司各執一詞,但對於這個鬧得轟轟烈烈的“偽造上市敲鐘儀式”事件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涉及此事的幾家公司都是做什麼的。

工商註冊信息顯示,粵商上市顧問(深圳)有限公司位於深圳福田,於2013年10月成立,註冊資本100萬,法定代表人為王利。經營範圍包括管理軟件開發與銷售、企業管理諮詢、信息諮詢服務、商務信息諮詢、財務諮詢等。

被收購的目標公司基石控股,主要在香港及澳門從事石材銷售、雲石項目供應和鋪砌業務。去年上半年公司營收減少,呈虧損狀態,銀行借款也逾期了。

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基石控股收益約為5160萬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7.6%,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為280萬港元。由於疫情等因素導致整體營商環境惡化,公司若干銀行借款於2020年12月31日及2021年6月30日逾期。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基石控股公司原執行董事雷寶筠宣佈辭任,隨後公司在當月密集發佈多份《可能強制全面要約,就基石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交易披露》。

本次假冒上市的主角視奕科技,公司2021年1月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楊英福。公司主要做線上護眼儀器銷售業務,自稱要以電商平台為入口、以產業鏈項目孵化為主軸,致力於成為眼部大健康產業創新電商平台服務商。

讓人震驚的是,與視奕科技關係密切的眼波公司曾被爆涉嫌傳銷。據報道,2021年5月,廈門眼波視界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眼波(廈門)科技等關聯公司因涉嫌傳銷,7個銀行賬户裏的3.5億元資金被河南省獲嘉縣人民法院凍結,凍結期限為一年。

從眼波視界層層分銷的銷售模式中也能窺見傳銷的影子。眼波視界將代理分為創客、主管、經理、總監、總裁、合夥人等九種級別。購買一台設備就能創客,享受銷售推廣收益,名下有3個創客的可以成為主管,有三個主管的成為經理等等,代理級別越高,拿的分紅收益也越高。

據調查,視奕科技與眼波公司的辦公地址、官網電話高度一致,業務方面,也是一個在線上賣眼波儀,一個在線下賣護眼儀。而且雙方還一同舉辦過電商財富峯會和新品發佈會,由此可見兩家公司關係之密切。

才成立一年多,就想衝擊港股主板上市,視奕科技的野心昭然若揭。公司上市不僅能提高知名度,有利於打開市場,還可以融到更多資金,上市是許多公司的目標,但視奕科技擅自舉辦“上市敲鐘”儀式、報假股票代碼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為,不僅讓自己淪為行業笑柄,更是對法律的無知。

其實,無論是做產品,還是融資上市,一味地操之過急、急功近利所帶來的風險都非常大。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