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2022年,戰爭並非最大危機

如果要給剛過不到兩個月的2022年找一個關鍵詞,大部分人也許會説“冬奧”、“戰爭”,或者我們早就習慣了的“疫情”。想必很少有人會給出這兩個字:

“罷工”。

西方世界正在掀起罷工潮。身在國內可能感知不太強烈,實際上這股浪潮已經在各地愈演愈烈。

相比戰爭,這是更嚴重的危機。原因在於對選票國家而言,“再苦一苦百姓”並不是政治家可以接受的選項,而這是戰爭必然導致的結果。

而對國外打工人來講,疫情之下失業率普遍上升,他們的小小心願也無非是保住這份工。之所以走上街頭,實在是逼不得已。

01

潮流

罷工何以成潮?我們放眼全球來尋找答案。

當地時間2月21日,澳大利亞悉尼的鐵路工人罷工,導致地鐵大範圍停運,大量上班族無法正常通勤。

罷工原因,是鐵路工會與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無法就工人漲薪問題達成一致”。

在新南威爾士幹不下去的不只鐵路工人。2月15日,數千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無視政府罷工禁令走上悉尼街頭,呼籲將護病比降為1比4和超過2.5%的加薪。

讓歐美人戴口罩打疫苗有多難懂的都懂,造成的結果就是醫療系統承壓。

無論鐵路工人還是醫院護士,都是去年底澳大利亞卡車司機、快遞員和教師罷工運動的延續。原因大同小異:疫情導致工作量劇增,工資卻沒有發生變化。

來源:daily telegraph

自從南澳教師決定在2022年第一學期返校日開啟罷工以來,澳洲校園已經擺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面臨同樣情況的還有英國。

2月14日情人節當天,英國68所大學開始新一輪為期10天的罷工計劃。結束後將由全英學生聯合會組織的學生進行接力,預計會有超過100萬學生受到影響。

老師們的訴求也很簡單粗暴:加薪2500英鎊,採取行動解決“無法管理的工作量”。

然而不上班、不上學甚至不看病,英澳人民至少還能在家正常生活,法國人就沒這麼幸運了。

2月18日,巴黎爆發交通系統罷工,14條地鐵線路僅剩兩條保持正常服務。更早之前在1月27日,超過8.5萬人參與的170場大遊行已經導致巴黎電力癱瘓和工廠停產。

法國是老牌罷工大國。有統計顯示,法國人每年150天在放假、114天在罷工,上街遊行已經像吃飯喝水一樣習慣,三天不遊渾身難受。

來源:法新社

歐美工人一向慵懶慣了,情有可原。當勤勞的亞洲人也走出工廠,人們才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春節至今,越南乂安、河靜、寧平、北寧相繼發生集體罷工事件。2月16日,ADORA鞋業4000名工人冒雨聚集在公司門口,要求提高待遇。

前一天,Em-Tech、Haivina和南順三家公司約1500人集體發起罷工。Haivina是100%由韓國投資生產運動服飾的企業,在韓國本土,工人們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裏去。

韓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的三星正遭遇50年來最大危機:2月7日,三星電子與工會之間第15輪薪資談判破裂,前者即將迎來成立53年後的首次工人罷工。

按照某位著名企業家的説法,員工不想幹,無非是錢不到位或幹得不開心。不開心的原因歸根結底,也是要麼錢少要麼事多,或兩者兼而有之。

縱觀這麼多起罷工事件,雖然各國面臨着不同的國情和複雜的社會問題,打工人的核心訴求似乎都有上述兩項有關。

問題在於,錢多事少是大家自古以來的追求,偏偏在今年集中爆發以至引起全球性罷工。

除了疫情,還有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02

公平

並不是所有打工人都熱衷於上街鬧事,比如蘋果CEO庫克。

2021年,他拿到了包括基本工資300萬美元、股權獎勵8235萬美元、非股權激勵薪酬1200萬美元、包含人壽保險等費用的其他薪酬139萬美元在內總共接近9900萬美元的薪酬。

蘋果預計在3月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向庫克授予這筆薪酬,不過受到了美國最大股東代理諮詢公司ISS的反對。理由是,庫克的薪酬超過蘋果普通員工1447倍。

2020年和2019年,庫克分別拿到了1477萬、1156萬美元年薪。與此同時,蘋果在2019年之後的三個財年內淨利潤分別為552.56億美元、574億美元和946.8億美元。

從業績來看,庫克的表現確實對得起他的工資漲幅。但話説回來,這也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同為打工人,待遇差距太大並不是好事。

1月份,微軟花687億美元現金收購動視暴雪的新聞震驚業界。不但是這筆錢刷新了行業歷史最大交易額,動暴作為北美遊戲第三方常年的市值第一竟淪落至賣身也讓人不解。

實際上為微軟提供了這個歷史機遇的,正是“臭名昭著”的動視暴雪CEO Bobby Kotick。

動視暴雪在去年第四季度陷入員工大幅流失和管理層信任危機的泥潭,除了Kotick明知公司內部的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現象而不作處理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Kotick超過1.5億元的薪資引起員工們的不滿。“幹得活越來越多,給得錢越來越少”和巨大的薪酬差距,讓動視暴雪員工憤而罷工併發起訴訟。

然而就算員工們如願以償看到Kotick被新東家踢出,他仍將獲得1400萬美元補償。並且按收購價計算,Kotick還擁有價值近5億美元的動視暴雪股票和期權。

美國高管和普通員工的收入根本不在同一量級。根據《財富》雜誌的報道,疫情期間,大公司的CEO收入上漲了16%,普通員工的薪酬漲幅則只有1.8%。

此外,美國勞工聯合會的年度《高管薪酬觀察》報吿指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高管平均薪酬達到1550萬美元,CEO的平均工資超出普通員工近300倍。

不公平是不安定的根源,三星員工的訴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缺芯潮帶來的大量訂單令三星半導體在2021年達到731億美元營收,超過英特爾躍居全球第一。三星電子高層隨之拿到翻倍薪資,員工卻加班加點不加薪。

根據韓國經濟研究院的報吿,比較近10年間各國因企業罷工導致的平均勞動損失天數,美國和日本分別為7.2日和0.2日,英國18日,法國和韓國分別為35.6日和38.7日。

罷工對員工而言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極端行為。如果不是逼急了,把長幼尊卑文化刻進血管裏的韓國社會怎會爆發出這麼多矛盾。

反例就是不愛罷工的日本人。根據美世日本數據,日本企業的董事薪酬中間值只有2493萬日元,不到美國一半。同時股票薪酬只佔總薪酬1%,歐美企業則超過10%。

日本企業在終身僱傭基礎上發展出年功序列的薪酬制度,員工薪酬隨着年齡和工齡逐年增長。雖然少了些激勵性質,從罷工天數比韓國低了400倍來看,至少保證了公平。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通俗點來講就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但死又死不了。

那就把自己扔到街上唄。

03

權利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多萬工人舉行大罷工。他們高喊着“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的口號,走上街頭遊行示威。這就是勞動節的由來。

1909年3月8日,又是芝加哥的婦女走上街頭,抗議紡織廠每天長達14小時的工作,遊行最終演變成觸動全美的女性運動。一年後,世界婦女大會把這一天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節。

勞動節又被叫做國際示威遊行日,罷工和遊行示威本就是勞動者最基礎的合法權利,和爭取自身利益最正當和也許最有效的方式。

對企業而言,罷工也是緩和員工情緒、解決勞資矛盾、維持公司良性運行的一劑猛藥。

比如我們很熟悉的迪士尼。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在《白雪公主》等影片獲得現象級成功之後,迪士尼沒有像此前口頭承諾的將20%票房用於分紅,反而用來購置辦公場地和擴充員工人數。

於是1941年5月29日,在動畫師工會領導下,迪士尼爆發了超過四分之一員工參與的大罷工。抗議公司低於油漆工的平均工資和企業內部超過10倍的薪資差距。

持續數週的罷工直到7月28日才宣吿結束。在美國銀行和聯邦法院的督促下,迪士尼不得不對標準工資和工時做出明文規定,並且把幾乎全部員工工資翻了一倍。

1941大罷工不僅是迪士尼員工的勝利,同時也成了美國現代動畫和影視行業規範化的里程碑。至於迪士尼本身更不用説,在一代代動畫師的努力下終成全球最大的娛樂帝國。

動畫師主席阿特·巴比特帶領員工在迪士尼影片《為我奏樂》首映活動示威

在上個世紀初現代工業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通過罷工在僱傭雙方之間達成的妥協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罷工又在全球各地集中上演,又意味着什麼?

疫情的影響不可忽略,首先是主動或被動因素形成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表明,2020年初美國的離職率只有1.6%,一年之後已經上升至2.9%,食品服務行業離職率甚至高達6.8%。

對大量的服務行業與基礎行業從業者而言,“留下來的人”意味着將承擔更多的工作、更長的勞動時間和更大的感染風險,他們理所當然地要求提高薪資。

去年十月,美國超過10萬人在不同城市組織了45次罷工,被稱為“罷工十月”運動。隨着多個搖擺州內的勞工合同即將到期,預計今年將爆發更多集體行動。

其次是積壓已久的勞資矛盾。

疫情之下對企業的影響無非兩種結果,一種是法國LV和韓國三星等營收暴漲,但員工待遇並未提高;一種是像韓國地鐵或法國鐵路之類業績鉅虧,不得不進行裁員。

總之是好事輪不到,壞事你先頂,無論哪種情況最後都是底層勞動者受苦,這怎麼得了。

最後,疫情之下各國央行瘋狂放水,使得如今歐美人民深受高通脹影響。

美國1月CPI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7.5%,通脹率持續刷新近40年新高。食品、服裝、交通和醫療保健等生活成本繼續上漲,連麥當勞都在2021年將菜單價格提高了6%。

通脹壓力下,普通美國家庭每年將多出3000美元平均支出;英國1月零售商品價格同比漲幅也升至近10年以來新高;儘管歐洲央行以物價穩定為唯一目標,仍然無法阻擋歐元區通貨膨脹升至13年來新高。

對普通民眾而言,物價飛漲,收入卻沒有隨之增加,被動消費降級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不斷惡化的家庭財務將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罷工的極端方式抗議。

04

結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越堅固的冰面,越會在破裂時引發劇烈的震動。

歐美各國頻繁爆發的罷工將積壓已久的社會矛盾暴露在台面上,歸根結底還是在疫情下愈演愈烈的貧富差距問題。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計算,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美國收入排名前20%人口財富增加了兩萬億美元。排名後20%人口的財富則減少了1800多億美元。

2021年,前0.01%的富裕階層拿走了全球總資產中的11%。他們在貨幣寬鬆政策之下繼續受益於股票、土地等資產的上漲。沒有資產的人們卻只能揹負食品價格高企的重擔。

沒有人喜歡罷工,但越發割裂的社會局面勢必引發混亂。

盡力緩和日益尖鋭的社會矛盾已然是各國統治者的當務之急,最近以比利時為首,英國、德國、西班牙、日本、新西蘭和加拿大等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試行四天工作制。

只是真的會有用嗎?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