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三個大方向看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估值修復的長期邏輯

2月16日,中國平安發佈了2022年1月保費收入,期內中國平安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64.86億元,同比增長1.21%。至此,上市五大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 、中國人保1月份的保費收入業已全部公佈。

統計數據顯示,五家險企今年1月份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5719.61億元,同比增長1.86%。其中產險業務繼續反彈,太保財險、人保財險及平安產險的保費收入累計達到1142.3億元,同比增長了121.74億元。壽險保費繼續承壓,五大險企壽險業務保費收入累計4441.45億元,同比下滑0.34%。

其中,平安人壽實現收入985.74億元,同比下滑0.63%,相較去年1月同比下降5.16%的情況,可以明顯看出平安壽險保費降幅呈現出的收窄趨勢。

1

壽險改革現曙光?首月"成績單"提氣

如果將這份成績放在較為複雜的行業大環境裏,今年1月平安的保費收入可以説是較為提振信心。

從時間節點上看,相較2021年同期新舊重疾險切換導致壽險銷量大增,2022年開年以來的外部環境相較平穩且疊加疫情反覆,保費收入規模更能客觀檢視代理人隊伍質量。

2021年平安繼續加強代理人隊伍的重塑,其關鍵在於清理部分低能效代理員,新增高能效的代理員,期間必然會有"清虛"引發大量脱落的階段。截至2021第三季度,平安人壽個險代理人數量降至70.6 萬人,僅約為2020年同期的七成。再結合去年同期新舊重疾定義切換導致壽險銷量大增的高基數背景,如此大的人員規模縮減下,平安的壽險保費收入僅微跌,產險保費收入同比上漲8.21%,整體保費同比增長1.21%,已經為公司今年的保費收入打開良好開端。

平安代理人隊伍的改革進程始終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從現有的結果看,公司高素質、高學歷、高潛能的"三高"代理人隊伍似乎基本成型,以2021年平安優才計劃代理人的近萬名員工為樣本,團隊人員結構中本科以上高學歷佔比已超過45%,35歲以下人員佔比高達63%。

從人員規模縮減但整體產能穩定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平安代理人隊伍的人均月均產能提升趨勢。表現在具體數據上,2021年上半年,代理人產能(按新業務價值計)同比提高4%,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費9350元/月,同比增長23.8%。到去年12月,平安的保費已經止跌回升,單月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63%,環比大增38.28%,足見公司人才團隊的改革成效。

風物長宜放眼量。在宏觀"穩增長"的經濟提振預期下,基於居民保險消費需求的潛在提升,以及去年前高後低的保費收入表現,加上高質量的代理人隊伍,今年平安後續的保費增速或將持續改善,並延續保費企穩復甦的態勢。

2

國家政策利好,保險行業迎長壽時代的風口

與此同時,平安在醫療和養老產業的佈局也正在迎來新的機遇。

平安掌舵人馬明哲提出"集合保險金融、醫療生態等力量佈局康養產業,讓養老有尊嚴"的前瞻佈局,引導平安逐步建立平安逐步建立"金融+醫療+康養"的創新發展模式,滿足廣大羣體的差異化養老需求,打造中國康養新標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年齡超過60歲、65歲、80歲的老年人分別為2.67億人、2.01億人、0.36億人;分別佔全國總人口的18.9%、14.2%、2.54%。預計202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峯值。

隨着中國人口形勢的變化,對接養老需求的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增加。比如2021年2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正式印發實施。兩個文件都分別指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中國平安藉助互聯網和醫療科技優勢,圍繞平安好醫生這一核心線上流量平台推進"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HMO服務體系,通過"家庭醫生會員制"實現醫療和養老服務下沉,持續優化個人用户體驗,打開企業用户空間。截至2021年9月,平安旗下公司已與超過4000家醫院、18.9萬家藥店、1800家健身機構、約1700家體檢機構、約8.3萬家醫療健康機構合作。

同時,平安積極創新產品,通過推出"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務計劃等匹配主力重疾險產品,讓超2000萬新老客户享受了"保險+健康+醫療"的一站式服務。加上2021年收購北大醫療資源、打造高端康養社區等諸多舉措,可以明顯看出,平安線上線下協同的醫療生態圈加快擴大服務輻射範圍的趨勢,公司正在向普惠養老的政策支持方向上大步邁進。

結合中國平安在保險資金屬性、保險資金資產配置模式、養老產業內在特點和經營規律來看,公司的佈局與養老產業的發展現狀是天然契合的。這意味着中國平安在相關領域的佈局,勢必會在接下來的養老金融產業需求增長下,迎來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以及監管的規範化引導下,上述諸多醫療和養老產品的發展也將對保險滲透率形成利好,成為平安的低成本引流工具。即以健康管理業務強化被保人的身體素質,降低保險業務風險,使得保險業務進一步壯大,進而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優化健康管理,加快實現整體業務的良性循環。

截至第三季度平安超2.25億個人客户中,63%左右的客户同時使用了醫療健康生態圈的服務,客均合同數3.2個,客均AUM近4.0萬元,分別為不使用醫療健康生態圈服務個人客户的1.6 倍、2.9倍。

3

宏觀經濟視角下的週期輪動

2022年是全球宏觀經濟轉折的一年,平安的價值機會也在其中不斷湧現。

一方面美聯儲加息節奏和力度升温對高估值板塊形成的下行壓力,另一方面是國內貨幣政策寬鬆和信用週期見底預期下的社融數據反轉,開年以來,市場從過去高估值白馬抱團的投資風格,轉向銀行、地產、保險等低估值板塊,創造了一波行情。

2月12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的情況下,北向資金增持了55個行業,其中銀行居首,淨買入金額達72.09億元,其次是保險行業,淨買入42.59億元。北向資金減持了45個行業,其中電池最多,淨賣出金額達25.55億元,其次是軟件開發行業,淨賣出17.61億元。而中國平安是當日北向資金淨買入最多的個股之一。

廣發證券分析師陳福、劉淇認為,壽險負債端最黑暗時間過去,疊加極低的估值和冰點的機構持倉水平的背景下,資產端的改善和市場風格的切換有望推動壽險板塊修復。

開年至今,中國平安股價上漲近17%,大幅跑贏行業。從市場的情緒面上看。開年以來抄底資金的湧入以及眾多機構的表態和行動。都指向同一個結論,也就是中國平安已經處在築底的行情當中。

從基本面上來看,平安持續推進代理人渠道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在負債端及核心業務,預計將有望企穩轉好;而在投資端,過去一年中地產行業的風險對保險公司相關投資的收益可能產生負面影響,但近期隨着行業悲觀情緒得到釋放,市場信心正在恢復。這也意味着,投資端對基本面的影響將更加積極。

長期來説,平安持續強化綜合金融和醫療健康生態建設。在保險加服務中逐步確立競爭優勢。並且能夠在國家政策對於相關行業的支持當中駛入發展快車道。

綜上所述,中國平安在下一個發展週期中有望脱穎而出,並以此帶來估值的重塑。

另一方面需要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的變遷,對風口輪動顯著的影響。美聯儲加息的舉措將提升全球市場無風險利率水平,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將會改變,過去無限量QE週期進入市場的大量資金轉而尋求避險資產。

儘管中國市場的宏觀經濟與海外市場相比具有半個週期的差距,因此在美國市場進入加息週期期的同時,中國市場開始釋放流動性以及進行信用擴張。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中國市場企業流動性將在信用擴張階段得到補充,但市場消費的意願仍不明朗,許多資金仍然處在觀望階段。通常信用擴張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需要在幾個月後才會凸顯。

因此在短期內,保險資產(尤其是中國平安的萬能險)作為回報率具有較大確定性的金融資產,亦可以作為資金進行避險的方式。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to C端,中國平安主營保險業務的邏輯反轉還存在另一個邏輯,也就是市場對於保險的接受度更高,及隨之而來的對保險服務更加豐富、多元的市場需求。更加豐富、定製化和個性化的險種,比如重疾險、長期健康險的市場需求有望回暖。例如在少兒人口數量佔比上升的情況下,很多家庭願意為孩子購買保險,但在同質化保障不足的現狀之下,又很難買到合適的保險產品。平安長期重疾的推出,填補了平安健康險在重疾險產品線上的空白,而且精準地覆蓋年輕人羣;去年10月份,平安e生保在迎接5週年之際宣佈再度升級,同時,平安健康險新健康戰略也浮出水面。

對於普通老百姓的錢包來説,中國平安的業務在經濟下行週期幫助他們獲得良好的避險資產,以及實惠,高性價比的保障。此前的種種佈局,無疑都為平安後續的估值表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