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港、A股保險板塊集體走強,其中,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呈領漲之勢,截止上午11:30,中國平安H股漲幅3.88%,中國平安A股漲幅3.76%。
分析來看,近日公佈的美聯儲FOMC會議紀要中,美聯儲的政策制定者同意經濟強勁復甦和通脹走高會推動更早或更快速度的加息。隨着美聯儲加息節奏和力度升温,市場對國內利率上行預期有所強化,利好保險股估值修復。
與此同時,近期市場報道亦顯示,素有“聰明資金”的外資2021年在逆勢行情中大舉買入保險股,且抄底勢頭不減,提振市場信心。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此前12月,上市五家險企中,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太保均獲滬股通增持,淨買入45億元,北向資金持股市值較上月末上升17.35%。
自2022年開年以來,此前跌幅較大的低估值板塊均有不同程度表現,平安作為保險行業龍頭,在過去一年呈現嚴重超跌狀態,隨着市場行情回暖,關注度亦持續升温。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還被納入2022年格隆匯“全球視野,下注中國”十大核心資產,對此不妨進一步解讀。
1、連續4年入選中國十大核心資產,平安為什麼?
此次這也是平安連續第4年入選,跟往年邏輯略有所不同的是,這次不僅看中的是其競爭優勢、發展潛力,同時也考慮了公司股價的反彈力。目前來看,平安這波回調已經長達約14個月,不過一切皆有周期,正如戴維·達斯特在《資產配置的藝術》中曾寫道:市場趨勢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無論是金融價格趨勢看起來多麼悲觀或樂觀,在某一時刻,當條件發生變化時,市場便會轉向一個新的方向,影響因素包括經濟、科學、統計學、心理學和複合利率的基本法則和原則。
那麼當下對於中國平安而言,是否又到了轉折點?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始終離不開兩大關鍵要素,情緒的波動和基本面。從市場情緒端來看,抄底資金的湧入以及一眾機構的表態,都在直指平安已經處在築底行情之中,而公司的估值表現亦驗證了當前的“危”與“機”。
從基本面層面看,此次平安入選的核心邏輯可從短期和中長期兩個方面來考量。短期來看,平安持續推進代理人渠道改革,成效逐步顯現,負債端其核心主業壽險業務預計將有望企穩轉好。投資端,過去一年地產行業風險對保險公司房地產相關投資的投資收益產生負面影響,預期隨着行業回暖,悲觀預期釋放,市場信心將迎來恢復。公司在改革成績與資產端環境向好預期中有望驅動估值反轉。長期而言,平安持續強化綜合金融和醫療健康生態圈建設,在“保險+服務”中逐步建立競爭優勢,有望在下一個發展週期脱穎而出,並以此帶來公司估值的重塑。
接下來,我們也將圍繞公司壽險改革、綜合金融優勢以及醫療健康生態潛力三個部分對其基本面進一步剖析。
2、行業陷入“陣痛”期,如何看領跑者平安的基本面?
先關注到大的行業背景,平安這輪下跌其實並非是個例,近年來整個保險行業都在面臨着“陣痛”期。從A股保險板塊2021年整體的表現來看,保險(申萬二級行業分類)年跌幅接近40%,在各大板塊中處於墊底位置,且創下自2008年之後最大年跌幅紀錄。
(來源:Wind)
資本市場的股價表現與行業基本面及市場預期共振。保險行業今年來整體表現乏善可陳,除一季度因開門紅以及新舊重疾切換刺激了一波短期需求,使得保險公司新單和新業務價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外,其餘時間,行業保費數據始終維持在低迷狀態。
究其原因來看,一方面與疫情環境下,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收入不穩定引發需求降低或後移有關。另一方面更在於,整個行業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在人口紅利消退、嚴監管以及消費者意識覺醒等市場深層次變化下,開始將既有問題如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供需錯配等矛盾“放大”,使得整個行業進入到困頓期。
實際上,保險業面臨的這一系列變化也在倒逼險企改革,吿別過去純粹依靠人力驅動的傳統模式,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從各大險企的佈局和改革進程來看,低效能的代理人出清正在加快、行業基本面正處在修復之中。結合此前華泰證券觀點來看,其認為代理人數量下降是中國保險行業當前困境的核心,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銷售團隊規模的縮小導致保費大幅減少是無可避免的結果,然而,行業在經歷了痛苦的出清過程後將恢復增長勢頭。
a· 壽險渠道產品雙重升級,大單承保量翻倍
迴歸到平安,公司的改革領先於行業,其壽險改革起步於2018年,在2019年11月正式啟動全面深入的改革,並由馬明哲親自掛帥擔任平安壽險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也足見這次改革對平安的重要性。
過去幾年平安調整發展策略,改革主要着力於渠道和產品兩個層面。
渠道側,代理人規模有所下滑,並一定程度上對新業務增長帶來了直接拖累。不過隨着改革的持續深化,平安代理人“量質”提升的成效開始顯現。
一方面,高素質、高學歷、高潛能的“三高”代理人隊伍基本成型。以2021年成為平安優才計劃代理人的近萬名員工來看,人員結構數據顯示,本科以上高學歷佔比達45.1%,35歲以下佔比63%,入職前月薪一萬以上佔比54.2%。此外以深圳分公司的朱美音團隊為例,其團隊中不少成員甚至是高管背景出身,且73%以上的代理人擁有本科、碩士學歷,還有不少是清北頂級名校畢業生。
另一方面,代理人改革的核心人均產能的提升效果也較為明顯。以2021年上半年情況來看,在其代理人數下降的情況下,平安保持了整體產能的穩定,代理人產能(按新業務價值計)同比提高4%,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費9350元/月,同比增長23.8%。
產品側,平安的產品過去更多以其自身角度出發而設計,隨着改革的驅動,公司更專注於客户需求,其產品設計也不再只是簡單的拘泥於產品本身,同時也在積極圍繞服務、場景、甚至於不同城市、人羣、代理人銷售能力等進行產品端的迭代、升級,推陳出新。這一舉措與政策層面也較為貼合,近年來監管部門也在大力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通過多樣化的產品服務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多領域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
產品創新上平安的表現在行業可圈可點。如2022年開門紅,平安就推出了平安御享財富、御享財富養老、御享金瑞三款開門紅產品。產品打造了雙賬户體系涵蓋“終身壽險賬户”和“養老年金賬户”,雙管齊下,讓客户能夠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通過一份保單,滿足多重需求。此外,平安還創新了“雙被保人”的獨特權益,“雙被保人”可設定為夫妻、親子、或者多子,通過此設計可為財富的智慧傳承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滿足客户財富增值等個性化需求。
不難看出平安為用户構建多層次、場景化的產品體系,同時在產品上又融入更多靈活人性化的多元功能體系,能夠為用户帶去實實在在的價值,市場潛力也不斷被打開。這一點在公司的數據層面亦有所驗證,以深圳分公司為例,根據其11月個險新契約大單承保數據來看,截止11月,其2021年千萬人身保險大單累計達到130件,而此前2020年全年僅51件。單月數據來看,在11月,其壽險保額大於100萬的達106件,其中最高為平安六福392萬;重疾保額大於100萬的406件。另外新提交的個險高額件核保前置共149件(已剔除撤銷件)相比上月大幅增加59件,前置保費總計5810萬元。從分公司情況實質上也側面反映了平安不斷推動高保額保單產品,正驅動業務結構不斷優化,新業務價值率持續改善。
綜合來看,平安的壽險改革成效凸顯。隨着低產出代理人的出清,營銷質量的提升,創新產品持續獲得市場良性反饋,平安後續業務穩定的增長將有望帶來資本市場預期的改善,並帶動估值迎來反轉。特別是在當前整個行業估值底部區域,率先跑出來的平安也將收穫更大的業績和估值彈性,在資本市場演繹戴維斯雙擊行情。
b· 綜合金融優勢顯現,築高競爭護城河
當下的平安顯然已經不僅僅只是保險業務,真正有望驅動公司估值重塑的還在公司圍繞"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深度佈局綜合金融場景和多元生態場景特別是健康生態帶來的巨大潛力。
關注到綜合金融上,當前金融混業經營是整個行業的趨勢所在,平安在金融業務板塊的整合上已經取得了不俗成績,其目前是國內金融領域全牌照資質的企業,能夠為客户同時提供保險、銀行及投資等全方位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一個客户、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平安為2.23億個人客户和 6.27億互聯網用户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及便捷的服務。
平安打造的多元金融生態,構築了巨大的流量池效應,帶動新舊業務相互支持,形成良性循環,並以此構建了高客羣粘性,商業變現潛力十分可觀。通過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生活服務,中國平安致力於解決人民羣眾"煩心、煩事、費錢"的難題,讓客户享受"省心、省時又省錢"的金融消費體驗。截至三季度,個人客户數突破2.25億,較年初增長3.1%;享受綜合金融服務的個人客户數8774萬,佔比提升至39.0%。
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在筆者看來也是其構築護城河優勢的核心一環,通過這一模式,平安不僅業務優勢進一步放大,同時也將倒逼公司在風險控制、技術、安全、產品、服務、運營管理等方面進一步精進,帶來公司整體綜合實力的不斷強化。尤其是在科技賦能之下,公司整體的經營效率也在不斷提升。
從平安人壽在理賠數字化方面的實踐情況來看,過去一年其推動數字化轉型,深化數字應用及在業務上的融合推廣,依託數字化能力提升,不斷升級、完善智能理賠服務體系。通過打造以“閃賠”“智能預賠”和“免材料·省心賠”為代表的理賠服務體系,平安人壽為客户帶來了高效、便捷的理賠服務體驗。其中,閃賠服務2021年全年賠付件數超150萬件,賠付金額超33億元;智能預賠服務全年賠付件數超4.2萬件,賠付金額超17億元。此外,平安人壽全面升級"產品+服務"體系,創新推出"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務計劃匹配主力重疾險產品,超2000萬新老客户享受了"保險+健康+醫療"的一站式服務。
平安產險不斷優化理賠體驗,推出AI智能定損和一鍵理賠,實現最快30秒賠付,為車主省時;提供年檢代辦、預約修車、道路救援等80多種車服務,讓車主省心;"平安好車主"APP作為國內最大的用車服務APP,註冊用户數超1.4億,累計綁車突破9200萬輛。平安銀行持續加碼社交化能力,打造客户的"隨身銀行",升級ATO社交化客服新模式,目前客户複雜案件的化解率逐月提升至83%,結案時效同比下降51%。2021年平安證券服務客户數突破2000萬,連續五年穩居行業第一。
c· 醫療生態潛力持續釋放,打開新增長極
綜合金融是平安連接消費者的基礎端,而另一端圍繞醫療生態等領域的佈局則進一步為平安打開了成長天花板。
平安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在“數字中國”、“健康中國”、“共同富裕”等政策引領下,公司聚焦“大金融資產”與“大醫療健康”,大力鼓勵金融科技、醫療科技創新,並將創新科技深度應用於“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智慧城市”生態圈。
當前公司已經不僅僅只是定義為一家傳統的金融企業,而更多的是通過不斷的迭代與重塑,構築底層科技實力,向醫療健康、汽車等多元領域拓展,形成可持續的業務生態演進。其中圍繞醫療生態的佈局更是公司的重中之重。
正如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2020財年年報致辭中所言,"戰略創新上,積極部署未來,金融是平安的現在時,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我們將從醫療管理機構、用户、服務方、支付方、科技五方面加速構建醫療生態閉環,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實際上,平安在過去30多年發展中,所形成的平台、機制、梯隊等也均是推動其能夠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而這一系列因素也深刻作用於當下越來越大的平安這艘巨輪之上,驅動其乘風破浪。
過去一年,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戰略升級,打造符合有中國特色的"HMO+家庭醫生+O2O"模式,通過支付端、自營服務端、平台服務端、及核心醫療科技端協同運作加速落地,金融主業協同效果逐步顯現。數據顯示,2021年,平安醫療板塊累計服務187個城市,賦能超4.3萬家醫療機構,惠及約112萬名醫生及322萬慢病患者。截至9月末,平安健康註冊用户數突破4億,累計諮詢量近12億,與18.9萬家藥店、超4000家醫院、約1700體檢機構、1800+健康機構建立合作。
平安深度佈局醫療健康生態圈,實際上更多的是以一種長期主義的精神,構建自身的護城河優勢,在各大生態所形成的巨大的流量池效應下,能夠不斷帶來交叉銷售、業務協同等機會,並以此推動新的增長曲線不斷孕育成型,逐步發展擴大。
當前,公司線上+線下醫療健康服務生態圈已經逐步發展成熟,市場需求的井噴也在持續為業績增長帶來動能。隨着市場對公司“綜合金融+醫療服務生態”模式認知的加深,業績端成績不斷驗證與兑現,平安的估值重塑的潛力也將十分可期。
3、筆者結語:累計回購38.99億元,平安將實現價值躍遷
“價值投資需要長期堅持,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隻股票10年,那麼你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在價投領域巴菲特説的這句話,被許多價值投資者們視作圭臬,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市場稍有風吹草動,或一遇到極端行情出現,往往就會導致不少人倉皇而逃,投資中人們往往很難克服的便是人性。
早在2020年4月平安股東大會上,一位平安股東曾直白的問:“如果現在買(中國平安)放十年,行不行?”彼時中國平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要短炒平安是不合適的,平安是比較適合價值和長期投資者。
拉長K線圖來看,平安自登陸資本市場以來,很少讓投資人失望過,今年來市場市場對其質疑的聲音着實多了許多,而平安也在積極通過回購動作釋放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2021年8月26日,中國平安曾公吿擬使用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且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均包含本數)的自有資金,以不超過82.56元人民幣/股的回購價格回購公司A股股份,回購股份將全部用於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回購期限為一年。而根據近日公司最新公吿,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安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A股股份7776.5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0.43%,已支付的資金總額合計人民幣38.99億元(不含交易費用)。據此測算公司按回購下限仍有逾11億的資金餘量,而按上限則有61億的回購空間。大手筆回購動作之下不僅有助於增強持有股東的信心,同時平安的回購用於員工持股計劃,也將有助於激勵員工,保障業績內生增長,助力企業長期穩定經營。
平安用三十餘年實現從無到有,發展成為金融巨擘,公司長期向好的事實得到充分考驗。而聚焦其發展的下一階段,一個更大的涵蓋金融、健康、科技等多領域的生態型組織將是對平安發展模式和價值內核的新註解。當下,整個保險行業經歷長期的困頓後已經逐漸撥雲見日,平安主動改革消除風險,在行業出清步入新階段,公司新商業生態帶來價值躍遷,種種亮點都給平安後續的估值表現帶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