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大心臟領域,冠脈支架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支架的銷售數量也是超過了100萬根。如果分產品來看的話,兩款標內產品火鷹、火鳥和火翠鳥,銷售量同比提升200%。年初到現在在歐洲的支架銷售數量是同比提升了131%,到現在差不多每個月可以做到700-800根的植入。
2.心臟瓣膜業務,心通醫療,心臟瓣膜這一塊,在第三季度新進入了50多家醫院。現在整體入院量已經是超過了270家,骨科關節集採之後新進入了大概700多家醫院。外周血管介入方面,心脈醫療Q1-Q3銷售收入和利潤都同比增長了50%以上,並且海外業務做的也非常不錯,在第三季度產品新進入了三個國家,包括英國、巴西,還有捷克。
3.手術機器人業務板塊到現在爲止已經在國內建立了10多家培訓中心,並且已經培訓了 200多個外科醫生,完成了800多臺培訓手術,同時手術之前也在深圳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主要負責血管介入R-one研發。預計在明年的時候會有大概30家培訓中心的建立。在研發方面,圖邁還有鴻鵠機器人都正在NMPA的註冊中。
管理層發言:
大家好,我是微創醫療的投資者關係經理,接下來想爲大家分享一下集團從今年年終到現在各項業務的一個最新的情況接下來我會主要從兩大方面來介紹,第一方面就是的大心臟的業務板塊。然後第二塊是除大心臟之外的,其餘包括神客介入、外周介入、骨科還有手術機器人等業務的一個情況。
第一部分,在大心臟領域,首先是冠脈,也就是微創傳統的強勢領域。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支架的銷售數量也是超過了100萬根。如果分產品來看的話,兩款標內產品火鷹、火鳥和火翠鳥,然後銷售的數量是同比提升了200%。
然後火鷹支架就是標外產品,的下半年放量速度也是比較快的,基本可以達到疫情前和集採前的一個水平,差不多全年是在十幾萬根左右。
在海外業務方面也有非常大的一個進展。首先在印度是和PurpleMedical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就火鷹支架進行本土化的生產。在11月份的時候也是完成了轉產的工作,開始在印度生產火鷹支架。另外也是在上個月在美國建立了整個北美的總部,然後並且也收購了一家工廠,就之後爲火鷹在美國的一個本土化的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歐洲的話,是去年纔開始通過這樣的渠道進行銷售支架的,然後也看到這一年以來,就是在歐洲的銷售情況非常不錯,年初到現在在歐洲的支架銷售數量是同比提升了131% ,到現在差不多每個月可以做到700-800根的植入,在研發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一個進展。火鷹支架現在正在美國做大規模臨牀,預計明年可以完成全部臨牀入組,然後跟蹤一年差不多2024年的話可以獲得FDA批準,這也爲將來在日本,然後美國上市火鷹支架可以奠定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可吸收支架Firesorb也是今年9 月份的時候,完成了全部臨牀入組,預計大概最快2023年可以獲批,就獲得NMPA的一個批準。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也是收購了一家做Oct 設備還有導管的公司阿格斯。然後它的 Oct設備及導管也已經獲得了NMPA的批準,並且正在CE遞交註冊中,那就是疊加自己就是和西門子共同開發的一款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 線機)今年11月份的時候也是獲得了NMPA批準,之後整個冠脈業務就不只是有支架,也有的Oct設備,另外還有DSA設備,然後這三塊就可以提供一個更加精準的PCI治療解決方案,這是冠脈業務的一個情況更新。
下面一個是CRM的一個業務情況,在海外的話,今年年初到現在實現了20%左右的收入增長,在日本實現了差不多同比30%收入增長。在國內年初到現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60% ,並且國產起搏器的總植入量也已經超過了1萬臺,市場份額在國內的話已經現在是排名第四,是比之前排名第五,上升了一位,僅次於美敦力、雅培和波科,高於歐洲的百多力,現在市場份額差不多是6%-7%左右,然後國產和進口各一半。在研發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之前起搏器業務主要是缺了兩大塊產品序列,一塊是藍牙起搏器,藍牙起搏器也是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獲得了CE驗證,並且在下半年的時候已經在歐洲上市了,在第三季度在法國實現了銷售收入。另一塊比較重磅的產品線就是MRI兼容的led高壓電極導線, 高壓電極導線是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完成了首批臨牀入組,預計可以在2022年獲得CE認證,然後等2022年這兩塊產品線就是全部補足了,然後MRI兼容的ICD導線也會搭配着MRI兼容起搏器CRTD系列一起在歐洲上市。在起搏器的國產化方面,主線主要是做MRI兼容起搏器的產品產品實力,在今年年底預計會有一款MRI胸狀外兼容的起搏器,這個會在國內獲得NMPA批準,2022年會有自己國產的MRI胸狀外兼容的起搏器,就是VEGA心繫列的這款起搏器,預計會在明年的時候獲得NMPA批準。
然後是心臟瓣膜業務,心通醫療,心臟瓣膜這一塊,在第三季度的話是新進入了50多家醫院。現在的整體入院量已經是超過了270家,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冠脈之前的銷售團隊二把手趙亮總加入了心通的團隊,並且帶了三個之前的冠脈的銷售總監。一起加入心通,趙亮總加入後,整個Vitaflow周植入量提升了 30%o最近也是對4cMedical。增加了大概 2500萬美金的一個投資,並且成爲了他的第一大股東,之後也會獲得三尖瓣產品在中國的一個獨家的銷售權。在海外拓展方面,Vitaflow產品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在阿根廷實現了首次海外植入,並且之後又陸續的一些植入。在研發方面,Vitaflow2代今年8月份的時候,獲得NMPA的批準,並且已經獲批上市了。
然後是電生理業務現在正在科創板上市的過程中然後進展也非常順利。應該在第二輪反饋中。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也是和一家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一起合作,會在這個中國一起開發電生理的機器人。
以上是大心臟業務板塊的一些情況。在這4個業務板塊中會有更多的協同和合作,從而提供1個整體的心內加心外科室的解決方案。
下面幾塊業務我先從骨科業務開始介紹:
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骨科關節的集採也是落地,骨科業務在這次的集採中也是表現非常好,有兩款產品進入了a組,一款是國產的髄關節,另外一款是一個進口的膝關節並且中標的價格都是處於同業較高的一個區間,總的中標量是1.5萬件,差不多佔整個集採中標的3% ,就是這個份額也是比在集採之前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集採之前市場份額差不多是1%左右。另外也看到通過集採幫助進入了很多醫院,在集採之後新進入了大概700多家醫院。
然後在業務方面,雖然今年下半年在美國有一個交叉疫情的反覆情況,所以海外的這個業務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說西班牙、英國,還有法國和日本都實現了比較好的增長,兩個直銷地區,法國和日本基本上都實現了百分之十幾以上的增長在國內的銷售收入也是有一個比較好的增長的,但是考慮到畢竟國內業務還是會受集採影響,然後海外業務確實受到了美國疫情一個影響所以今年年中給的業務指引是在15%左右,現在來看達到這個標準可能會有一點困難(下調指引)。另外在研發方面,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有一款自研產品獲批進入了NMPA綠色通道,然後另外兩款髄關節產品也是獲得FDA的批準。以上是一個骨科業務介紹。
然後下一塊是外周血管介入,心脈醫療,心脈醫療Q1-Q3銷售收入和利潤都同比增長了50%以上,並且看到它的海外業務做的也非常不錯,在第三季度產品新進入了三個國家,包括英國、巴西,還有捷克。在研發方面,他們有一款高壓球囊導管,是在11月份的時候剛獲得了NMPA的批準。另外一個就是首款靜脈支架產品,這也是國內唯一款靜脈支架產品,是進入了NMPA的綠色通道,這一款產品也是整個心脈集團的第6個綠色通道產品。整個心脈集團的擁有的綠色通道產品數量也是在微創集團裏面最多的。
下面一塊我就介紹一下神經介入業務。看到今年實現了一個比較好的增長,第三季度業務收入是實現了環比史上最高的一個增長。年初到現在也是同比增長100%。在大概11月份的時候,是獲得了1.5億美元的外部融資。投後估值是在17.5億美金左右。在海外的拓展方面,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Numen彈簧圈首次進入了海外市場,在智利實現了首次植入。然後 同時NUMEN彈簧圈在上半年獲得ce批準之後,下半年也是獲得了FDA 的批準,並且也獲得了這個韓國的獲批上市。
下一塊是手術機器人業務板塊,手術機器人公司今年11月初的時候是在香港的醫療所上市了,我就簡單的更新一下它到現在的一個業務情況,在業務進展方面,看到現在爲止已經在國內建立,建設了10多家培訓中心了 ,並且已經培訓了 200多個外科醫生,完成了800多臺培訓手術,然後同時手術之前也在深圳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主要負責血管介入R-one研發。預計在大概明年的時候會有大概30家培訓中心的建立。在研發方面,看到這個圖邁還有鴻鵠機器人都正在NMPA的註冊中。
預計明年年初可以獲證,那圖邁二代就是一個多科室的手術機器人,多科室是適用於婦科,胸外,還有普外科的手術機器人已經開始進入臨牀了,它的單臂機器人預計今年年底也可以進入臨牀。另外兩款就一個是血管介入機器人R-one ,還有另外一款是一個穿刺機器人,這兩款機器人都已經在11月份的時候進入臨牀了。然後鴻鵠的話也預計會在今年年底進行CE的註冊。
最後一塊是其他業務板塊,外科業務方面,今年大概10月份的時候有一款ECMO也是新進入了綠色通道,這也是整個微創集團第26個綠色通道產品,然後到現在爲止。集團的綠色通道產品數量也是業界最多的。另外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也是全資收購了德國的一家做便攜式ECMO 設備的。他們的便攜式ECMO設備已經獲得了CE認證,預計大概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就可以在歐洲上市現在正在積極的推進一個商業化的進程,之後也是會有一個在中國還有在日本上市的計劃,預計2024年可以在中國推出。這一款便攜式ECMO設備,就是它的重量非常輕,大概只有三公斤左右,並且它是全球唯一款自驅的ECMO設備,相比美敦力還有麥克維的設備,他們的基本上重量都在10公斤左右,而且是有源的,就是需要插電。這款便攜式iPhone設備因爲重量比較輕,而且不需要插電。所以它的應用範圍是非常廣泛的,比如可以用在野外,然後在救護車上,還有一些縣級醫院都可以用到。這也是覺得他在中國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市場。
以上是對微創醫療的從年終到現在的一個業務情況的更新。
Q&A:
Q:冠脈業務的支架的銷售數量是實現了大幅的增長,然後想請教一下細分的來看,跟手術相關的這些配件球囊產品以及拆分的來看,海外的這塊業務增速分別是怎麼樣?然後想請教一下冠脈這塊業務2-3年的一個利潤率水平。
輔材產品看上半年的一個情況,基本上佔收入比重的1/3左右,海外冠脈支架收入佔比是10%左右,從年初到現在,海外業務有40-50% 的同比增長。至於利潤率水平的問題,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率,因爲集採有所下降,後面會隨着支架的銷售數量的一個增長,呈現模效應增長,利潤率水平會有所改善,但是現在沒有明確的指引。
Q:咱們在中報的時候有提到可能全年21年指引心血管業務的,在集採的背景下可能是小幅的下降,從現在這個位置看,21年全年的預計會是怎麼樣?
收入端。年中的時候給的整體集團的收入是20%。然後冠脈這塊題材還是維持有可能會有小幅的下降。
Q:您好,我想問一下冠脈這邊對火鷹的情況,因爲下半年火鷹支架放量還可以,可以介紹一下放量的情況?火鷹它就爲什麼下半年能夠放量,主要的量的來源是什麼?
火鷹現在差不多是基本全年可以做到十幾萬根左右,然後主要放量原因,一方面在國內的話,因爲上半年的話醫生還是優先用完標內產品的數量,所以就是火鳥和火翠鳥這兩款產品用的比較多,但是因爲提前完成了36萬件標內產品的銷售。然後在下半年的時候確實看到了大家會更願意用火鷹,另外看到下半年因爲海外在上半年的時候有一定的緩解,所以海外的發展情況還不錯的,差不多銷售40%多的增長。
Q:十幾萬根主要是國內放的量還是海外或者比例上是個什麼情況。
其實都有。比例確實沒有披露過。
Q:因爲如果按照前面說像歐洲大概一個月是七八百,其實海外的量絕對量其實還是不大的,感覺主要是不是還是國內的量就是更大一些。
其實不是,因爲歐洲這塊從2020年纔開始銷售,所以這一塊其實主要是一個增長點。然後在海外的話主要還是泰國市場,土耳其,然後還有印度。
Q:因爲之前看這個標內的支架比較便宜,然後火鷹它價格可能比較貴,比如說下半年在國內的時候會看到說還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嗎,比如說醫生因爲覺得不敢用高價的耗材,就是有影響火鷹在國內的增長。
上半年的話是確實有一些醫生覺得有顧慮,說先就緊着先把標內產品的量先用完,下半年的時候因爲標內這個量已經用完了,所以下半年的時候是有一個增長放量的。
Q:對冠脈的明年的預期是什麼樣?比如說是整體支架業務,包括火鷹。
現在暫時沒有指引,但是現在整體來說,現在已經成爲了全球第二大的冠脈支架的銷售和生產廠商了,預計全年可以做到120萬根。
Q:關於心通,因爲您提到趙亮來了之後,它環比是增長30% ,我能瞭解一下增長主要是來自於比如說現在心通的銷售策略主要是說去對大醫院進行這種比如說追麒麟還是說去開拓更多的醫院比如說更小的中心,到底哪一個是可能主要的增長來源?
是這樣的,現在心通這一塊更多的是會用到一個冠脈的渠道,兩方面都在做,一方面在努力的營銷大的中心,因爲現在大的中心基本上只有兩家沒有覆蓋到了。預計今年到明年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進展,小的中心這一塊也會通過飛燕團隊,主要覆蓋縣級醫院的,以後通過他們來推薦病人,然後同時也會在小的中心更多的去展開一個醫生的培訓,還有患者的教育之後,之後會更多的藉助冠脈渠道,他們在心內大心外科室的優勢, 鋪開的整個培訓和教育,因爲現在TAVI手術這一塊,整個國內的量整體的手術量沒有起來,其實主要原因也是因爲對患者發掘和培訓的還不夠。
Q:因爲看心通也介紹過,在比較多的中心是領先,像大的中心,比如說前20大中心,就是現在領先的中心有多少個。
這個還沒有統計,但是現在前二十大中心已經覆蓋了18家。
Q:想請教一下公司領導手術機器人的裝機量,因爲受限於配置證的發放,想請領導展望一下國家的配置證發放的問題,然後還想請教一下現在軟組織機器人國內銷售團隊商業化搭建的一個情況。
關於配置證的問題,因爲一開始在出配置證政策的時候,國內其實沒有國產的手術機器人,那麼所以其實當時出政策一部分原因也是爲了限制進口的企業。因爲如果配置證放開的話對於醫保資金的耗費是非常大的,因爲看到光三甲醫院希望有手術機器人的數量基本上就是幾千臺。到現在進口配置證是放寬到了220多臺,那之後會有一個新的規劃,就更好的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出來到時候可以看一下但我們理解配置證影響不大,首先的商業化策略是前幾年先是對醫生開展培訓,因爲手術機器人和其他高值耗材還不太一樣,它更多的是需要不斷在臨牀中去收集醫生的反饋,然後對產品進行一個更新迭代所以這個策略是說在這一兩年之內先把這塊市場培育好,把醫生培訓好,然後之後再進行一個大規模的鋪開銷售。第二塊是說關於商業化團隊建設的話現在基本上也已經有了一個幾百人的銷售團隊了。現在也是說像我剛纔說的現在主要是在做這個醫生培訓,到現在也已經開展了800多臺培訓手術了。
Q:王總你好,之前說現在心通TAVI大概是上半年大概完成了1000臺,想問一下今年2021年從出廠端它的量的一個預計大概是多少?然後到四季度,因爲現在上海北京還是有疫情的,有沒有什麼影響。
今年預計差不多,因爲年初的時候,預計整個TAVI手術量差不多1 萬臺,但是現在看來也就是隻有7000多臺左右,這實際上是比整個市場預計比較少的。今年的話差不多做到2500臺左右。
Q:我就想到11月份,看全年的話2500臺能不能有信心達到?然後到明年的話,因爲明年上半年可能加上北京奧運會之類的,可能像很多專家怎麼樣去外地去做這個手術指導林太方便,明年的預計是多少?
是這樣的,因爲確實最近又有疫情了,所以可能會影響一些醫生去飛刀,然後對整個能否達到的,還需要再評估一下。今年2500臺目前來看還是可以的,但是也要看一下疫情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因爲TAVI手術現在對醫生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很多醫生採用這種飛刀的方式,疫情就會影響他們的出行。
Q:現在2500臺,比方說像上海,還有像華東地區大概佔比大嗎?
其實是這樣的,整個上海和華東地區目前來看。TAVI手術量開拓的還不夠,這也是覺得將來是需要重點發力的一個領域。爲按理說像這種上海華東地區屬於經濟比較發達按理說他們的量應該和北京廣州差不多,但實際上他們的量是遠遠小於這些地區的,現在看來可能之前對醫生包括對患者的培訓教育不夠所以很多病人其實沒有發覺到,本來就是冠脈銷售團隊在華東地區的實力比較強之後這也是重點後面的一個區域,也是會成爲預計未來會成爲一個重要的增長點之一。終端產品價格大概19萬。
Q:我這邊補充一個線上投資者的提問,上銀基金的潘總想請教一下瓣膜二代產品上市後現代的銷售量來看,一二代的佔比是怎麼樣子?
二代產品上市後,很明顯很多醫生都會更希望用二代產品,所以現在二代產品差不多能有30%以上的佔比。但現在一代產品已經停止生產了,先把現有的存量先消耗掉。
Q:王總請教一個政策問題,因爲應該是上週末,然後醫保局發佈了一個關於耗材醫保目錄的一個文件,我想問一下他的執行的範圍,包括未來主導他的這些具體的辦公室,主要是國家醫保局很多像之前的耗材,像之前的骨科支架一樣,每個省合在一塊,就從哪些領域先開始,就對於這個政策的深度廣度,還有集團的應對,集團有沒有一些反饋或者準備,能跟我分享一下嗎?
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一個出臺,然後目前來看整體是認爲它有一點。它比較像藥品的一個醫保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然後整體來說是有利於真的創新型產品。他的現在管理思路是說國家制定耗材醫保目錄,省級層面還制定支付標準,統籌地區來制定支付比例。具體是由哪些省來推出,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的口徑。
我們的一個應對思路其實。還是分兩大塊,就對於已經進入這個集採的兩個業務,就是骨科還有冠脈支架這一塊其實是不變的。之後如果是統一進入醫保的話,醫生也會更開放,對於這種標外產品,比如說火鷹支架,然後也會更願意去用它們,因爲將來大家比例都是類似的,考慮標內產品比例,對於標外產品,覺得像一些的castor這種,還有密網支架的這種非常具備創新性的產品,之後也會有助於更快的進入醫保,然後在一個全國範圍內的鋪開銷售。所以總體來看,覺得這個政策是有利於真創新企業的真創新型產品的所以因爲他們像這種獨家的這種產品是可以一對一的進行單一談判,在價格方面也會有更多的空間。之後的應對策略還是說持續投入研發更多的去做MEBETTER和MEONLY的這種產品,之後像那種只是換一個材料相把價格提升的那種假創新就會越來越多的被抑制掉。
Q:明白,王總我補一個品類的問題,比如說可能像支架和骨科關節大家看得很清楚了,但比如說像包括起搏器,包括瓣膜,包括神經介入的這些品類,裏面有的可能是省醫保支出和地方醫保支出,有的可能還要支持爲主。您覺得現在看哪些品類可能醫保支持力度比較大,就未來比如說醫保如果降價的話可能會帶來短線價格的壓力,哪些可能支持力度比較大, 所以即使是醫保調降價格,或者說去做一些談判的話,反而可能會請提高他的覆蓋,就對這些醫保的價格調整和範圍的增加對這些新興的就是支架和關節以外的品類會有什麼影響?您能分別的展望一下嗎?謝謝。
好的,就是先從起搏器這一塊說,MRI兼容起搏器是大趨勢,現在其實還沒有一款國產的MRI兼容起搏器上市,MRI兼容起搏器性期預計明年的時候可以獲批上去,像這種產品將來就預計可以做獨家談判的品種。也會有更多的這種,比如說像心脈的castor支架。將來也會有更多的談判空間,甚至會更有利於整個全國範圍內鋪開。
整體來看我覺得還是要看品種有哪些是我們有的其他國產廠商沒有的,這些品種的話,將來可能都沒有降價,或者降價很少,對於那種已經比較紅海的國產化已經非常很高的那種品類。之後會有可能統一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目前來看,其實這種比如說像NUMEN彈簧圈,本身就是新產品收入,就2020年纔剛獲批,本身這一塊。在收入佔比也非常低,大概上半年只有350萬美金,收入就不到l/10o所以我覺得整體來看對集團其他業務還是比較利好的。
Q:想請教一下骨科這一塊業務今年的一個營收增長情況,以及現在海外疫情比較反覆。然後國際骨科的手術量可能會受到影響嗎?
今年年中給的骨科業務收入指引是增長15% ,現在來看受到了海外的疫情的一個反覆的影響,可能達到會有些困難。從年初到現在基本上是有一個十幾的增長,但是也要看一下第四季度的運行情況。
Q:然後線上還有一位投資者是想就研發費用進行一個提問,他想請教一下,因爲手術機器人以及心率管理,可能這些業務的硏發費用投入都非常大,預計什麼時候研發費用的投放可能會有一個下降的趨勢。
好的,謝謝,現在來說原來費用主要集中在三塊,第一塊就是手術機器人基本上每年都是3-5億的一個投入。
第二塊是的火鷹支架在海夕幽大規模臨牀,然後臨牀費用也比較高的,差不多就2000-3000萬美金左右,然後另外一塊是CRM,然後他的之前是藍牙起搏器系列,然後現在是的MRI兼容ICD電極導線這一塊也在做海外臨牀。手術機器人這一塊應該今年11月份也上市了。之後在現金流 方面會有所緩解,在火鷹海外的話,大概明年的可以完成全部臨牀入組, 2024年預計獲批,預計到明年之後的二三年的時候,這塊研發費用壓力會小一些,CRM這一塊也是類似,差不多2022年可以獲得應對其他電極導線的一個護照,2022年左右預計會成爲一個比較重要的拐點。
整體來看可能2022年到2023年的時候,原來研發費用會相對來說壓力小一些,但是也要看到那個時候是否有這種新興業務中比較重磅的產品會進入臨牀,如果他們要進入臨牀的話,尤其是海外做臨牀可能會有比較大的一個研發投入。
Q:想請教一下DRGS的過程中,會不會短期降低某些醫院對一些創新的醫療器械產品的使用意願?
目前來說按疾病打包付費,因爲耗材它是一個高度不標準化的產品,可能在一些非常具備創新性的耗材方面,它實施難度會比較大。短期來看可能就是未必會這麼快能夠實施。然後第二點,即使它實施了我們認爲也會更有利於像這種高性價比的創新醫療器械的使用。因爲那個時候就是各個醫院也會更注重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像我們的產品性能是不亞於外資產品,價格又比他們有優勢的,醫生用我們的產品的意願會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