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能源?新能源供給與需求之間缺口有多大?
uSMART盈立智投 11-05 10:19

全球都希望儘快從傳統化石燃料能源轉向綠色清潔能源,但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清潔能源的供給與我們的需求之間有巨大的缺口!也就是說,傳統能源沒有那麼快從各國發展中淡出。

圖片

毫無疑問,新能源一直在增長,但增長的節奏仍然慢於全球能源需求增長,因此,傳統能源的需求增長也從未因爲新能源而中斷。

S&P Global Platts 全球煤炭和亞洲能源分析經理Matthew Boyle 對此評論稱,全球能源市場正在經歷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因爲市場正在從新冠疫情中復甦。儘管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但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仍不足以滿足需求增長。」

全球究竟需要多少能源?

Matthew Boyle 表示,2021年至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供應的電力將增長35千兆瓦,但同期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爲100千兆瓦。各國將不得不利用傳統的燃料,來滿足餘下的需求。

IEA(國際能源署)的預測也說明瞭類似的情況。據IEA數據,全球電力需求將強勁反彈,2021年將增長近5%,2022年將增長4%。IEA表示,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也將增長:2021年將增長8%,2022年將超過6%。然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快速增長,預計也只能滿足2021年和2022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一半左右。

圖片

與此同時,隨着2020年油價暴跌,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資本支出有所下降。IEA上個月發佈的《2021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稱,2021年的這兩個行業的總支出略高於3500億美元,但遠低於2019年的水平。

IEA 表示,世界各國對能源的投資根本跟不上未來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好的現象是,新能源支出現在逐漸增加。即便如此,全球能源支出仍然趕不上需求的增長。隨着經濟的重新開放和旅遊的恢復,能源需求已經飆升到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這一缺口只會進一步擴大。IEA 認爲,從疫情中迅速但「不均衡」的復甦正在使能源市場更加緊張,導致一些地區的天然氣、煤炭和電力價格大幅上漲。

2021年,一些國家在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價格飆升中已經感受到能源危機的陣痛。這也表明,僅僅因爲主要能源公司削減對化石燃料的投資,並不意味着傳統能源產生的碳排放就可能減少。

在COP26 期間舉行的綠色地平線峯會(Green Horizon Summit)上,貝萊德董事會主席兼CEO Larry Fink表示,一些上市的石油公司通過將部分業務出售給比在上市大公司透明度更低的私營公司,從而降低了其應報告的碳排放量。

花旗研究院能源戰略主管Anthony Yuen 對媒體表示:「我們可以建造很多風電場、水庫和水力發電設施、很多太陽能電池板。問題是:與最初的規劃假設相比,如果沒有足夠的水、風或太陽能怎麼辦?」

Matthew Boyle 表示,在某些時期,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往往不足。例如在9月份,歐洲和中國的風力發電量出現季節性下降。

Anthony Yuen 表示,各國需要考慮如何確保可靠的能源供應,一個「共同解決方案」是,在可再生能源無法實現時,使用傳統燃料作爲備用能源。他說:」我們必須更加保守,這意味着兩件事。一,基本上要爲可再生能源建設更多的產能,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客戶不穩定性;二,預備好備用系統。因爲有時候,比如說水庫或風好長一段時間都不能順利發電,而儲能電池系統可能不夠支持持續穩定的供電。「

在Anthony Yuen 看來,在化石燃料中,更加清潔的天然氣可以作爲能源轉型的備用能源。

目前對新能源的投入遠遠不夠

與此同時,只要化石燃料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碳捕捉技術也應該同時發力。IEA表示,到2021年,全球將在清潔能源技術上投入7500億美元,但這「仍遠低於」氣候目標所要求的水平。在21世紀20年代,這類支出需要翻一番,才能將氣溫控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的上升幅度,而要將其保持在1.5攝氏度的上升幅度,則需要翻兩番以上。

據IEA數據,要讓世界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即巴黎協議中設定的目標,則需要清潔能源轉型相關投資從目前的水平,加速到2030年每年4萬億美元左右,爲目前投資額的三倍多。

小金屬迎來真正的爆發期

鋰、鈷和鎳是生產可再生能源以及電動汽車所必需的金屬。瑞銀最近估計,未來十年,鋰的需求將增長11倍,鈷的需求將增長3倍,鎳的需求將增長2倍。該行表示:」然而,根據我們對目前已知項目的瞭解,沒有足夠的供應來滿足這一需求預測。」

瑞銀補充稱,電動汽車供應鏈的上遊材料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中國。「上遊」是指生產階段所需的材料。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