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投資“上癮”了。
9月9日,中性服裝品牌Bosie宣佈完成數億元的新一輪融資,而根據其母公司伯喜(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工商變更來看,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以4.9%持股比例成爲股東。這家新銳服裝公司靠什麼獲得了B站的獨特關注?
更進一步地,今年以來,B站已經產生了35起投資事件,相當於把投資版圖變成了“周更”,而且投資涉及的行業堪稱五花八門,從遊戲和二次元的老本行,到造車,再到餐飲和服裝。B站又爲何把投資變成了事業的一部分?
被機構偏愛,Bosie憑什麼?
Bosie“師出名門”,其創始人劉光耀生於199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而後進入清華大學攻讀碩士。由於長期關注穿搭美學,並注意到市場上缺乏精準匹配年輕人需求的服裝品牌,2017年7月,他休學創辦伯喜Bosie——這個名字的誕生還有劉光耀師兄、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的一半功勞,只是ofo已經在市場競爭中消失,Bosie卻發展得如日中天。
2018年1月,Bosie正式成立,5月開設天貓旗艦店,單月銷售額迅速破百萬,併成爲淘寶天貓男裝單月銷售額最快破千萬元的新品牌,2019年店鋪粉絲突破一百萬人,2020年銷售額突破3億。成立三年來,它穩定保持200%的銷售增長,預計2021年全年銷售額超7億元,並且線上線下均在擴張,已經涉足童裝、寵物裝、箱包等領域。
目前,Bosie天貓官方旗艦店目前擁有355萬粉絲,對一個年輕品牌來說成績斐然,其產品列表顯示,大多數服裝款式均不分特定性別,具有很強的普適性。Bosie的迅速成長表明,它確實抓住了市場和消費者的一些核心需求。
同時,Bosie也並非孤軍奮戰,新參與入股的B站僅僅是它背後豪華資本陣容的冰山一角。
Bosie三年總共融資六次,在服裝這一傳統賽道上,這是非常亮眼的資本吸引能力。其天使輪投資者包括嘉程資本、天使灣創投、唯獵資本,而後真格基金、金沙江創投等明星機構紛紛進場,這一次B+輪融資金額過億,B站與五源資本是領投方。
實際上,當前整個大消費賽道都是資本關注的重點,一個又一個看似散裝的風口背後,往往少不了投資機構的推波助瀾,這必然有超越產品本身的原因去支撐它們對未來的考慮。
而Bosie也不例外,看起來只是一次追逐風口的投資——中性或者叫無性別是近兩年興起的在服飾、妝容等領域強調普適、平等的一種風向。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資本只邁出一步的投資動作,背後可能是對一千種道路的設想,Bosie真的只是風口上的一個代表?資本的青睞也只是因爲它能創造更多銷售額?
“無性別”風口,背後大有祕密
服裝是個剛需和熱門行業,但其實並不是一個廣義上適合再創業的行業,所以B站看上它,很是出人意料。
202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453億元,服裝鞋帽和針紡織品以12365億元排在總大類第四名。然而,從2016年開始,我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的數量、產量、收入、利潤都在波動中下滑。
與行業整體走勢截然不同的是,設計師品牌、新銳品牌等獨立產品線卻向上生長,並依靠差異化優勢打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代表領域既有SHEIN這樣的優質出海品牌,也有“無性別服飾”這種新興概念。
全球知名時尚雜誌Vogue的評論員Anders Christian Madsen曾說,2019年是“性別服飾的結束年”。2021年《京東618 Z世代時尚潮流消費9大趨勢》報告也顯示,Z世代網購男女同款服飾成交額同比增長4.3倍,“無性別穿搭正流行,時尚無邊界”。
時尚潮流打頭,無性別成爲風口也就不奇怪,近幾年,潮流已經成爲各行各業向消費端貼近和升級的不二法寶,並由此誕生了一批諸如泡泡瑪特這樣的純潮流企業。
目前,香奈兒、古馳、匡威等國際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無性別產品線,在國內,江南布衣、UR等品牌紛紛跟進,NACAO PROJECT、LOSTMYHEAD等主打通用、無性別的服裝品牌也迅速發展。
深挖無性別興起的根源,精簡總SKU和設計帶來的成本控制固然是吸引品牌入場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Bosie擁有自建版房+樣衣房+首單一體化柔性供應鏈,一次開發就能迅速上新產品。
但這或許並不足以解釋,爲什麼資本也開始鍾愛它,投一個有着新穎概念的傳統產業還需要更多的吸引力。
深層的原因可能正在於這個“概念”,或者說追逐概念的人羣。無性別服飾的背後,性別與時尚的平等是核心支撐力,它意味着,文化作爲第一推動力正在重塑消費者——尤其是Z世代年輕消費者對品牌、消費的認知。
Bosie創始人劉光耀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下一代消費品牌應該有兩種出路,一種是效率型,另一種是文化型。前者很穩健,但是缺乏想象力,後者有風險,但是和消費者建立的長期聯繫存續更久、更牢固。
如此一來,消費便不只是消費,它綁定了一種理念的支持者,一種文化的信仰者,它是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教堂”和“道場”,投資機構喜愛的,正是這能講幾代人的故事。
但是,爲何出身互聯網的B站也會突然進場?畢竟即使概念新穎且貼近年輕人,它與B站本身的業務版圖也幾乎風馬牛不相及,而B站也並非需要追逐潮流的投資機構。
或許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不是B站特地挑了一家服裝公司,而是從B站的投資目標出發,Bosie剛好滿足了它的投資需求。如此,B站的總體投資足跡有了更多解釋空間。
B站投資,意在年輕人?
如果從表面看,B站正在變得越來越像一家傳統投資機構——投有發展潛力的,而非自己能用的。
企查查的數據顯示,B站今年以來共參與35起投資事件,平均每次投資間隔7天左右,最關鍵的是,B站目前的投資領域,除了二次元和遊戲,還涉及理然化妝品、十三餘漢服、SEngine鷹集咖啡、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品牌極氪智能科技、中國電信,甚至還在7月底投了做“粉紅漢堡”的曾士餐飲。
一直以來,B站都把“破圈”作爲自己的戰略目標之一,在投資上,它似乎已經先完成了這一步。
但如果從整體來看,B站依然是一個實用主義投資者。
除了一系列聯繫緊密的遊戲企業,2020年8月31日,B站宣佈5.13億港元投資歡喜傳媒,後來雙方聯合發行的《風犬少年的天空》大火;投資極氪是爲了抓住汽車風口,汽車現在還沒有與內容完美結合;入股中國電信是爲了更好把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一切看起來都說得通,尤其是曾士餐飲、鷹集咖啡、汐果體育、Bosie等B站投資的線上+線下模式做得好的品牌,都把上海作爲了實體店佈局重點,恰好B站此前以81億元通過關聯公司拍下了上海市楊浦區的一處商業地塊,土地性質包括街巷、商業、辦公、租賃和文體用地。
所以,B站短期內或許是爲了打造一個線上線下聯動的“商業共同體”;長期視角上,投資一是基於自己業務的佈局進行補全和延伸,二是持續捕捉Z世代文化的真正風口,並且結合自己文化內容的生產與輸出能力,強化自己的定位,創造差異化印象和優勢,進一步從小衆走向大衆,這更要借線上內容和線下品牌、活動等持續釋放。
就像劉光耀說的,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教堂”和“道場”在哪裏,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它做出來。如果自己不擅長做,那就投,然後融合發展,給文化找到實體寄託。
這其實早已超越了投資最樸素的“人有我無故投之”的思想,比如騰訊、字節跳動等今年也紛紛入場餐飲行業,騰訊投資了喜茶、盛香亭新式熱滷、和府撈麪等,字節跳動也投資了鯊魚菲特、懶熊火鍋、檸季手打檸檬茶等。
巨頭顯然不是一時興起想打造個互聯網+餐飲標杆,吳曉波曾說,在中國,年輕人永遠是消費市場的“藍籌股”,對待他們潛在的消費選擇,既然大企業們有錢,能投,有什麼理由不投呢?
結語
紅杉資本創始人唐·瓦倫丁曾經將投資的指導原則總結爲:“投資於一家有着巨大市場需求的公司,要好過投資於需要創造市場需求的公司。”縱觀B站的投資動作,正是對需求判斷的體現。
在未來數年裏,隨着Z世代掌握更多話語權和選擇權,在新消費、娛樂等賽道上必然涌現出更多新業態的締造者和新風潮的製造者,而對手握重金的投資者而言,捕捉這些氣息是一件必須要做的難而正確的事。
B站的屬性決定了,它將長期扮演“追風少年”的角色,對Bosie的投資和其他品牌一樣,還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