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近期交流紀要
總結
1.公司抗體藥物研發實力不斷增強,在雙抗等新興抗體藥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抗體與蛋白藥物開發項目大幅增長;上半年基因治療、細胞治療、mRNA疫苗賽道火熱,下遊研發需求旺盛,公司在質粒、慢病毒、AAV等領域能力突出,承接CAR-T、TCR-T以及2020年國內全部mRNA疫苗公司訂單,預計上半年CGT CDMO收入增長2倍以上。
2.臨牀前及臨牀開發能力提高、交付質量及週轉時間改善、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公司市場份額有所提升。2020年在手訂單增速超過90%,H1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預計公司訂單增速將再創新高;
3.生命科學業務未來可期,目前市場規模約140億美金,到2028年將達到280億美金。公司國外客戶佔比曾一度達到60%-70%,存在一定優勢。
Q&A:
Q1:像藥明生物做單抗、雙抗CDMO的產能很大,那公司的質粒產能怎麼樣?
公司的質粒產能在快速翻倍,這個需要一個過程,藥明花了五年的時間才把產能做大,早期生物藥的產能都很小,大多數都不到2000L的罐子。我們的產能整體規劃,基本上與我們業務發展的步調是一致的,而且可行性較高。
有很多跟了公司很久的投資者在高瓴投了之後才投了我們,因爲高瓴投資後,我們獲得了融資,解決了產能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重資產問題。
公司之前做的是生命科學業務,相當於臨牀CRO,這是一個重服務型的產業,而不重資產,因此公司更擅長做輕資產的業務。當高瓴投了公司以後,給了這些長期非常關注公司的投資人一個非常大的契機,他們認爲我們已經徹底解決了重資產的問題。在CDMO方面,首先公司在鎮江建立6*2000L對應臨牀二期的罐子,其次我們發現國內大部分CDMO公司存在產能閒置,那麼我們在有錢後可以買產能或者租產能。
Q2:對於大分子、單抗、雙抗,公司目前的策略是怎麼樣的?
公司會繼續投產能。在CDMO的企業裏,有兩家公司是教科書級別的公司,一家是三星生物,一家是金斯瑞。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金斯瑞和三星生物是正好相反的,金斯瑞先有藥物發現與開發業務後面纔有CMC和商業化生產,三星生物先建罐子後面纔有藥物發現與開發業務,也就是先把產能建設完成後再去接訂單。
客觀來講,公司比較保守,早期很多單子在公司做了開發和發現之後就轉到了藥明、三星生物等公司,所以我們覺得很可惜,認爲可以自己建產能,後來花了兩年時間把下遊CMC補起來。但是過程也不容易,因爲要建立一套體系,涉及PK/PD、生產穩定性、放行等,過程非常複雜。
通過三星和金斯瑞的對比,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金斯瑞的短板:一是公司涉及的後期商業化產能的佈局上受限於自身平臺和資金水平,但是現在來看這兩個問題都已解決.
Q3:CRISPR和基因治療未來的趨勢是什麼?
現在可以做的是提供ssDNA、sgRNA、dsDNA,提供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涉及到的蛋白、酶,提供mRNA所用到的酶。公司想做的是整個產業鏈,包括了臨牀一期二期三期到商業化生產,但是也包括實驗室過程,這是很多投資人忽略的。一些新興的東西肯定是從實驗室來的,但是實驗室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訂單體量小。公司還有一塊工業酶業務,雖然做了幾年不是特別成功,但是今年年底有可能做到盈虧平衡,之後我們會把工業酶上的技術能力、代謝系統通路、工業級別催化等經驗運用到合成生物學領域。
Q4:CRISPR生產的技術壁壘高嗎?
技術壁壘不高,主要是GMP系統。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公司有信心做的更好,一是因爲公司運用標準操作流程,二是公司的產品產業線中已慢慢引入自動化,自動化可以對我們的成本降低10%。未來還有一個敞口是芯片合成,公司在美國已經上線了芯片合成技術
Q5:公司的AAV業務進展如何?
客觀來講公司的AAV業務目前還不是特別成熟,因爲AAV業務2月份才上線,穩定性還存在一定問題,到今年年底應該會比較穩定。
Q6:公司會有質粒方面的專利嗎?
質粒本身不難,但是公司可以把它做的很好,主要取決於產品的穩定性、不同批次之間存在多少差異、內毒素的表現等,公司基本能達到標準。
Q7:公司的生命科學服務行業可以理解爲一個孵化平臺,那麼公司是否比較看好的孵化方向?
生命科學業務中單獨拿出一個業務如蛋白業務、多肽業務等都可以成立一家公司,但是生命科學業務對公司如此重要,主要是因爲基因合成有引流效應,因此把業務單獨拆開來對金斯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其次,公司也在思考未來轉型方向,分爲服務線和儀器線,包括細胞分選、蛋白轉化等儀器。雖然這些需要3-5年的投入期,但是投出後給公司帶來的收入影響會是直線上升的,因此公司在這方面有耐心等待。
Q8:公司的磁珠業務發展的怎麼樣?
公司確實有很多機會佈局不同業務,但是現在業務太多,因此未來公司會把主要精力投入到CDMO和生命科學業務上。生命科學業務的機會是最大的,目前市場空間有140億美金,到2028年將達到280億美金。此外,公司有很大的國外客戶佔比,曾經一度達到60%-70%甚至更高,因此存在一定優勢。
Q9:公司對儀器業務發展的考量?
客觀來講,儀器的研究週期非常長。公司的儀器現在已經出來了,但還不能賣給客戶,只有當客戶看到測試周期達到一定的時間段後才能賣給客戶。所以儀器並不是公司內部管理層不讓生產,它本身就需要時間的考驗,否則賣出去會有質量問題。當然,現在管理上的改進比較成功,很多業務都轉向生命科學,生命科學業務的機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