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歐佩克內訌,原油大崩潰

一場囚徒困境式的鬧劇正在主導油價。

6月份國際油價站穩70美元並一路上行,原因是全球經濟復甦對工業原料的需求大幅增長,而供應端尚未恢復。產油國的增產計劃被寄予厚望,卻未曾料想,掌握定價權的OPEC組織在關鍵時刻爆發了內訌。

上週五OPEC+產油政策會議無果而終後,原定於7月5日的部長級會議也遭取消,這讓市場多空雙方的博弈更加激烈。截止7月11日,WTI原油期貨報價74.63美元,此前一度衝上77美元,創下80個月的新高,和去年的低點相比已上漲近4倍。

這一幕,像極了2014年。

1

OPEC:我們中出了個叛徒!

原油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定價取決於供需兩方的變化,需求依賴於全球的經濟形勢,隨着經濟週期上下波動,而供給分散於各個勢力手上,歐佩克的出現無疑是為了避免行業內卷,以一個統一的意志決定什麼時候增產或減產,長期來看能夠熨平週期性的供需錯配。

2020年疫情下,全球經濟衰退,對原油的需求大大降低,於是在二季度,OPEC+連續達成了歷史上最大的減產協議並對減產規模進行了延長,穩住了不斷下跌的油價。

隨着需求的回暖,原本用於應急的一致行動協議也逐漸放開限制。4月初,OPEC+產油國同意5、6月日均增產35萬桶,7月日均增產約44萬桶。整體上,OPEC+已經恢復了一年前因疫情而停產的近40%的產量。

7月1日以沙特為首的OPEC和俄羅斯已在會上初步達成一致,自願“從2021年8月至12月每月將石油產量增加40萬桶/日,並計劃將原本的協議截止時間從2022年4月延長至2022年底”。

然而,最後一刻阿聯酋突然發難,堅決要求上調對本國的減產基準,從而讓自身增產70萬桶/日。經過多日談判斡旋,雙方仍陷僵局不肯讓步,導致8月份增產計劃無法進行,於是市場集體看漲。

這是一個典型的囚徒困境。

油價穩定在某個平衡區間內,可以實現所有成員的利益最大化,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有某個成員決定撕毀協議,超量增產,則會損失整個聯盟的利益,但短期內“猶大”則可以實現自我利益最大化。

當價格漲到暴利之時,聯盟的約束力必然會下降。對阿聯酋來説,除了聯盟老大沙特之外,它是減產規模最大的,如今油價高企,想要彌補去年損失的財富。但站在沙特和俄羅斯的角度,阿聯酋的提議是難以接受的,這會讓更多的成員要求同樣的待遇,從而破壞整個石油聯盟的長期利益。

不患寡而患不均,對一個因利益綁定的組織而言,從來都是大忌。

市場邏輯的轉變已經充分表現在了油價走勢上:

阿聯酋一鬧事,增產計劃落空,投資者預期短期內供給仍會趨緊;而當這一事態延續一週多還沒能解決之後,新的擔憂就出現了,如果這個聯盟失去了對成員的約束力,有可能會引發一場增產競賽;僵局得不到解決,在EIA原油庫存超預期下降的刺激下投資者重新看漲。

2

“背叛”只有0次和無數次

供給不足,是這輪油價持續走高的主要邏輯。

需求側,根據 EIA 最新報吿,隨着災後重建的進行,全球石油需求量將在2021年日均增長533萬桶,達到 1.006 億桶/日,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而按照目前 OPEC+ 的政策走向,其供應量仍會低於正常水平,到年底新增產能僅有80萬桶/日。

我儘量避免用“陰謀論”之類的説法,但維持現狀確實能夠使得石油聯盟利益最大化。

回顧過往的油價大跌,多是由需求疲軟和政治危機導致的,極少數才是因為石油聯盟對不聽話的產油國的懲罰性增產.比如去年3月份的恐慌,就是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分歧引發的一場懲罰性價格戰。

最近一次的油價持續大跌,是2014年。以中國GDP增速放緩為信號,一輪全球經濟週期見頂後,需求回落,適逢美國頁巖油革命,產量大增,油價從最高100美元/桶急速下跌。而另一大供應方OPEC也沒有減產護盤,有很多原因,比如大手大腳慣了的政府們缺錢、維持聯盟的市場份額等等。

説這麼多,其實只是想表達一個觀點——石油價格並非單純的市場行為。

不管這場鬧劇是不是有意為之,最後的結果不外乎4種:

第一、聯盟方讓步,阿聯酋以更高的原油基線增產,同時作為補償,其他成員國的增產計劃也相應有所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供需缺口得到彌補,油價將會有一波急跌,然後在一個較低的價格區間穩定下來。

第二、以其他利益作為補償,阿聯酋讓步,40萬桶/日的增產計劃如期進行,但供需問題沒得到解決,價格穩定並趨漲。

第三、雙方談崩了,聯盟破裂,在阿聯酋強硬的增產下其他成員國各自為戰,爆發價格戰。

第四、維持僵局,增產計劃遲遲難以推動下去,油價上漲動力強。

美國插足中東事務後,用戰爭暴力懲罰不守規矩的成員國的方法行不通了,以至於聯盟約束力大大下降。過去幾年來部長們談判的結局基本都是破裂,導致原油價格劇烈震盪,直到吃到教訓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後,才重新抱起團來談判。

2020年3月,因為墨西哥強烈抵制,導致OPEC+減產協議無疾而終,國際原油市場迎來巨震,聯盟老大哥沙特一怒之下掀起價格戰,和俄羅斯、美國三方進行了一場混戰,一度引發了“負油價”,各方損失慘重。於是在4月上旬,代表們在談判桌上定下了聯合減產協議,才得以止損。

天下熙熙,利來利往。

以目前的局勢來看,第3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極大。

至於其他三種情形下,並不影響當前的市場方向。中期來看,需求側的復甦是快於供給側的,油價存在繼續走高的基礎。截止7月2日當週,美國API原油庫存繼續大幅減少686.6萬桶萬桶,遠超400萬桶的預期。

3

“歐佩克們”的盛宴與隱憂

在這輪油價大漲的同時,“三桶油”一改長期的萎靡,股價迎來一波不小的反彈。港股市場上,中石油從去年3月開始反彈,累計漲幅超過60%;中海油一度漲超64%,至今仍有40%多的漲幅;中石化稍差,從階段高點回落,只剩23%左右的漲幅。

中期基本面上,原油依然堅挺。不過,還需要關注伊朗的迴歸。如果美國解除制裁,屆時這個大產油國可能會以富有競爭力的價格來重新奪回市場份額。當然,也不排除高油價壓力下的國際政治勢力干預的可能,尤其是當下的油價已經開始影響美國經濟。

沉寂已久的鐵樹終於開花,讓人看到了週期上行的曙光。

但早在中石油上市之時,石油股就已榮光不再,如今全球碳中和協議的落地,正在不斷削減對原油的有效需求規模。現在市場爆炒的新能源就是最好的例子。過去燃油車漲了全球石油消耗量的20%以上,在新能源車替代的長期邏輯下,這部分的需求終會清零。

正如凱恩斯所説,從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看得到結局,但過程可以很長,也可以足夠曲折。前文中説到,石油的供給並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而是由行業意志主導的,需求下降,供給端也能通過利益聯盟或者暴力的形式不斷收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維持供小於求的格局不難,極端的情況下油價再創新高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未來幾年內在行業新進的產能減少的情況下,石油企業有望吃到短期需求增長的紅利,週期上行的邊際影響會暫時壓過碳中和,不過終究改變不了大勢——能源屬性逐漸被化工商品屬性替代。需求在走下坡路的趨勢下,最後表現出來大概會是螺旋式下跌。

盛宴也許還會有,但註定沒法長久。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