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全球的貨幣超發,引發了大宗商品是否會迎來一輪超級週期的討論,眾説紛紜。與此同時,“大宗商品之母”——原油價格持續上行,不知不覺已經創下近3年來新高。
截止目前,WTI原油7月合約報71.0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7月合約報73.05美元/桶,達到2018年10月份的水平。今年以來,布倫特期貨主力合約漲超42%。
國內“三桶油”的股價走勢也一改低迷,近4個月來均有大幅上漲。截止今日港股收市,中石油漲48.54%,中石化漲26.31%,中海油漲32.15%。
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一方面是全球流動性的過度寬鬆,一方面則是經濟復甦背景下供需結構的壓力。
去年,股神巴菲特見證了許多次歷史,“負油價”是其中之一,當時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暴跌,收於每桶-37.63美元。直接原因在於疫情蔓延,導致各國經濟活動急劇萎縮,對工業核心能源的原油需求暴跌。
目前,隨着全球逐漸走出疫情,各國經濟相繼復甦,對工業原料的需求迴歸常態。
而另一邊,去年宣佈大量減產的OPEC+國家也在不斷解除限制。4月初,OPEC和非OPEC產油國同意5月和6月日均增產35萬桶,7月日均增產約44萬桶。此外,沙特將繼續解除今年早些時候其宣佈的每日100萬桶的自願減產計劃。綜合計算,OPEC+將在三個月內日均增產200萬桶。
整體來看,OPEC+已經恢復了一年前因疫情而停產的近40%的產量,並將於7月1日開會考慮恢復剩餘產量。
但是,主要產油國現行的增產計劃尚不足以彌補供給缺口,庫存數據正在持續下降。6月4日,美國EIA原油庫存連續11周下跌,實際減少524.1萬桶,大幅超過預期的350萬桶。
日前公佈的IEA 6月份報吿指出,全球石油需求量將在2021年日均增長540萬桶,達到 1.006 億桶/日,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而OPEC+如果堅持現有政策,2021年其增加的石油供應僅有80萬桶/日。
供應端方面,需要關注美國解除對伊朗制裁的影響,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如果伊朗核協議的談判順利,到今年年底伊朗原油產量可能升至大約315萬桶/日,此前在制裁下平均石油出口量為66萬桶/日。屆時,伊朗可能會以富有競爭力的價格來重新奪回市場份額,並將儘快清理存儲在油輪上的超過7500萬桶的原油和凝析油庫存。
需求端來看,全球疫情形勢在5月份後期有所緩和,特別是歐美國家受益於疫苗的大範圍接種,疫情形勢較好,經濟也在持續復甦,航空和汽車旅行需求反彈。紐約在6月初已經放開了活動管制,美國最大的州經濟體——加州,也將於6月15日結束其對疫情的限制措施。
歐洲方面新增人數下降較快,疫苗正在加速接種中,目前德意法的單劑接種量已經超過40%,6月開始主要國家的解封程度也更為放鬆,除了服務業的重新開放,政府也將開放邊境,重振旅遊業,都將進一步提升油品的需求。
疫情比較嚴重的印度也勉強渡過了高峯期,每日新增人數自前期超高位回落,儘管經濟是否進入復甦節奏依舊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但長期來看,印度恢復帶來的需求將在未來不斷釋放。而過去10年來,全世界原油需求增長的20%來源於印度。
總的來説,全球各地區的經濟復甦尚未恢復常態,對原油的需求仍有上升的空間。
除了供需方面的情況,同樣影響原油這類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的流動性問題也是需要考量的重點,重點關注美聯儲。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錨定經濟和就業,儘管目前美國月度CPI已經高達5%,市場對近兩天的FOMC會議上討論的縮減購債預期有比較一致的共識,但鮑威爾的態度依然堅定,每月1200億美元的流動性投放可能會停止,寬鬆政策短中期收緊的概率並不大。
對原油價格後市的走勢,投資者押注的是繼續走高。根據芝商所QuikStrike,目前的期權市場上,紐交所的WTI看漲合約中,執行價100美元的2022年12月到期合約未平倉數最高,買方主要是對沖基金。
當然,這樣的做法有炒作的因素,通過看漲期權推高油價,油價波動反過來又推動期權價格上漲,這一套玩法去年孫正義在美股期權上演過,軟銀也因此被成為“納斯達克鯨”。但是和當時的美股一樣,正是因為存在着納斯達克將會繼續上漲的預期,才會衍生出正向的期權套利策略。
就目前階段而言,重要宏觀面的貨幣環境短時間內保持寬鬆的概率相對較大,影響原油價格的主要因素是供需結構,在需求恢復相對更快的時候,原油價格易漲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