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下旬以來,“金融SAAS賽道第一股”百融雲(6608.HK)股價探底後一路上揚,截至6月3日收盤,收報21.9港元,股價累計漲幅達22.21%。
(來源:富途)
實際上,百融雲此輪的上漲行情並不令人意外。一方面,其雲原生技術平台與AI及數據分析能力的硬核價值在全面趨好的Q1經營及財務表現中得以兑現;另一方面,近期的股份回購計劃更是向市場釋放出公司將加速發展的積極信號,彰顯董事會和管理層團隊對於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信心,百融雲上行動能強勁。
那麼,在當前持續向好形勢下,該如何看待百融雲積極市場表現的趨勢性和可持續性?
1· 踩準SaaS黃金賽道,向上趨勢可延續
企業的增長速度與空間向來與其所選擇行業賽道緊密相關,不同的行業賽道對應不同的發展節奏和前景。百融雲此次能迎來一路增長的全新局面,也是遵循着這一邏輯。
行業視角下,互聯網基建設施的完善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各行各業持續提高軟件及軟件服務的開支,尤其是擁有龐大資金量和數據量的金融服務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國企業軟件及服務開支預期於2024年突破3.5萬億元,五年複合增長率為17%,而其中金融服務業的科技開支總額預期於2024年突破8000億人民幣,五年複合增長率達18.5%,屬於規模及增速都較高的行業。
聚焦到SaaS服務,行業賽道增長亦為其需求增長注入源動力。就資本市場的表現而言,SaaS產業的發展邏輯及確定性逐漸得到驗證,並在股價上有所體現。具體而言,金蝶國際累計增長高達44倍;中國軟件國際在過去十餘年中漲幅超過2252%;金山軟件也是“上市至今維度”下的十倍股;上市不到三年的微盟集團累漲530.7%。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軟件定義世界,SaaS引領未來。市場已經選擇用錢投票,不斷驗證這一判斷。這背後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推動SaaS產業開啟穩中向好的運行態勢,且有望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保持延續性。
一方面是SaaS產品高適配性帶來高替換成本,使其具備強用户粘性的良好產業生態。如金融SaaS服務所涵蓋的針對不同消費場景下的風控方案、面向不同垂直行業的支付方案等。映射到經營表現,SaaS產業具有高用户留存率,百融雲、金蝶、用友、廣聯達、明源雲等公司續費率均在80%,甚至是90%以上。
另一方面則源於網絡效應構築起的競爭壁壘。SaaS服務商所積累的客户數據及產業信息資源,將賦能企業挖掘出基於信息數據的更多服務可能性,例如精準營銷、金融服務等,由此不斷豐富商業交易鏈路,衍生新的服務商機,收穫成長性。
SaaS是當前世界數字經濟的當紅炸子雞,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必定會誕生出重磅玩家,而目前我國SaaS領域的頭部公司與美國同行相比仍有10倍差距,側面反映出身處其中的玩家未來面臨的高成長空間。遵循“大水養大魚”的市場規律,不難推斷百融雲遠未摸到其可以觸達的天花板,在這個至少千億乃至萬億級別的賽道上,百融雲憑藉自身的SaaS平台可以創造更多的增量市場機會。
2· 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獲多家大行一致看好
奔跑在金融SAAS這條寬廣賽道上,百融雲的天花板足夠高,成長性自然值得高看一眼。此外,近期也有不少值得關注的事件發生,也催化了百融雲這一波價值迴歸行情。
5月31日,百融雲發佈公吿,宣稱擬動用購回授權,公司將自公吿日起於公開市場中回購不超過3.88億港元B類股份。
上市公司宣吿股票回購是好事嗎?當然。不同於日常宣傳,這是上市公司拿真金白銀向市場發出的一個強烈看多信號:公司對於未來業務發展及自身前景充滿信心,而當前股價不能將其充分反映。資本市場也立馬給予了正向反饋,當天公司股價大漲12.23%。
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短期事件往往只能對市場產生脈衝式影響,真正支撐公司股價一路向北的還是不斷強化的基本面,反映在報表上的就是業績的增長。
從公司2021年Q1業績來看,公司營收4.09億元,同比大增92%。可見,在國內疫情防控得力的背景下,經濟活動迅速回到正軌,金融業需求快速反彈催化公司快速擺脱疫情影響,業績恢復到往日的高增速狀態,折射出公司作為“賣水人”的經營韌性。
百融雲通過自身技術實力為金融行業賦能,充分體現了其強科技屬性。過往的經營業績也一再反應了其科技公司的高成長性特徵。
另外,多家大行也紛紛表示看好後續百融雲的高速成長。5月初,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分別發佈了關於百融雲的研究報吿。大摩給予了其“增持”評級,而中金公司也給予了“跑贏大市”評級,較當前市場價格有較大漲幅空間。兩家大行均認為百融雲將會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側面印證了筆者對於公司本身高成長性的判斷。
3· 技術賦能金融機構,長期發展確定性高
機構給予的判斷對於投資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但更重要的還是投資者自身對於公司的商業模式和運營邏輯的深刻把握。
眾所周知,傳統金融行業正在不斷遭受外部衝擊,“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斷壯大在持續侵蝕傳統金融的原有領地,同時客户習慣也在社會發展中悄然變化,為了適應這種不斷變化的市場,金融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金融SaaS”也成為了近年來的熱門賽道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百融云為代表的科技公司爭先冒出,成為了該領域中有力的技術支撐。
百融雲憑藉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構建了一個以AI和數據分析為核心的技術平台,為銀行、保險等眾多機構提供貸前風控、貸中監控、貸後管理及保險風險管理需求等全方位服務,有效解決了信貸、保險等金融業務過程中B、C兩端的信息不對稱這一核心痛點,在這一過程中公司收取金融機構訂閲產品的費用實現收益。
不難看出,百融雲並不直接參與金融業務,可以直接規避掉金融業務的諸多監管掣肘,很大程度上將其看作以科技內核鋪設的金融業基礎設施。從這個特殊地位來看,百融雲之於金融業,一如明源雲之於地產業,即使服務客羣行業發展受到宏觀週期限制時,公司通過幫助機構客户加強獲客、營銷、風控等系列環節,提升金融機構的抵禦風險能力實現週期跨越,從而反哺自身發展,使得自身很大程度上可以免受金融行業的週期性困擾,實現長期穩定地發展。
同時,金融行業作為其客户基礎,客户質量普遍較高,能夠承擔較高客單價的同時也具備較高粘性。從百融雲的客户構成來看,包括絕大部分國有和股份制大行、超過800家區域性銀行、絕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及保險公司,這類機構往往具備較強的財務實力。另外,從公司的核心客户留存率來看,從2019年的89%提升到了2020年的96%,反映出了公司產品優勢的不斷提升。
產品優勢的提升離不開公司長期對技術的重視,自成立以來公司已投入超過10億元進行產品研發,超過95%的產品都擁有自主產權。自2017年公司便開始投資自身的大數據處理能力,與國內外頂尖高校及研究機構深度合作開發AI技術。據此,公司構建的大數據分析引擎能幫助金融機構快速決策、營銷;公司多年積累研發的雲原生SaaS平台,滿足了金融機構多變的需求。
領先的技術實力使得公司不斷加強自身壁壘,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百融雲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8.7%提升到了2020年9.0%。未來,公司可破圈到金融之外的其他領域,充分發揮自身平台優勢,實現技術的更多維度應用與升級,長期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4· 結語
從目前估值角度來看,百融雲目前僅為2020年財年市銷率的8倍,與港股一眾SaaS概念股相比,處於較低水平。摩根士丹利於5月3日發佈研報,首予公司“增持”評級,目標價34港元,對應2021財年市銷率的11倍。大摩認為,百融雲藉助原生雲技術平台以及輕資本模式在增長業績和利潤擴張極具潛力,並預計百融雲在2021年、2022年分別實現營收13.97億元和18.13億元,並在2023年進一步升至23.6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7.7%。同時,中金公司於5月11日發佈研報,首次覆蓋百融雲,給予“跑贏大市”評級,並將目標價定價為34.10港元,預計2021年和2022年分別實現營收14.71億元和19.27億元。
百融雲通過雲原生的技術平台賦能數千家金融機構,輕資產運營,收入為不承擔金融風險的科技服務費。根據2020年報顯示,百融雲流動資產項下現金及等價物4,195萬元以及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理財產品)8.06億元,同時根據百融雲IPO募資金額39億港幣綜合來看,公司現金流十分充沛,如果從刨除現金來評估公司的企業價值,對應計算市銷率更是遠低於行業水平,長遠來看,百融雲以服務金融機構為主,4800家機構客户,且金融機構客户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均比較高,百融雲通過SaaS雲的訂閲模式,通過數據分析切入金融機構的風控雲,通過精準營銷切入金融機構的營銷雲,發展潛力可觀,增長可期。
在金融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當下,金融機構僅憑自身的IT和研發能力完全自研數字化工具難以快速構建移動化和數字化的競爭力優勢。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做,百融雲聚焦於AI和數據分析技術平台,能有效解決金融機構業務流中的核心痛點,提供決策支持,以及長期積累的海量用户洞察能力,有助於其實現更多場景與金融機構的業務流程結合的全方位賦能,從而更多維度對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進行支持,同時加速百融雲自身發展,金融機構客户的成功促使公司的成功,並有望在未來實現跨界賦能,打開更廣闊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