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被“芯片慌”催熱的新興芯片市場
格隆匯 06-03 14:09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 獵雲網,作者:黎曼

最近有消息傳出,一汽大眾今年二季度計劃減產30%,減產數量高達20萬輛;本田在華合資公司也因芯片短缺將夏季高温假提前到6月初。

“芯片慌”持續蔓延。距去年12月芯片斷供事態升級一百多天,國內汽車芯片行業悄悄發生了巨大變化,還導致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一方面,受芯片供應不足,包括國外的大眾、福特、特斯拉到國內的長城、吉利、蔚來,幾乎所有一線的汽車工廠都陸陸續續宣佈停工減產或關停部分工廠。短缺情況直接導致芯片價格坐地起價漲20倍不止,使得不少汽車採購部直接拿現金去找貨。

另一方面,伴隨着智能汽車市場的火熱,直接催熟了國內自動駕駛芯片廠商。在某種程度上這也代表了國產汽車芯片品牌的崛起。這些國產芯片廠商迅速拿到百萬訂單量,產能出現排長隊的現象。

而近兩三年才重回“芯片熱”的投資圈,更加緊了在汽車芯片領域的投資步伐,不少企業連續獲得大額融資。

百萬訂單量

“三月,我們9系列芯片正式開始批量出貨,現在已經接到了百萬片的年訂單量,客户覆蓋主機廠以及Tier 1。”專注於車規級智能芯片廠商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傳來好消息。

“目前,我們的芯片產能預訂已經排到了今年三季度之後,整年應該都處於供應緊張的狀態。”國內做芯片全產業鏈的華潤微也如此表示。

猶如一陣急風驟雨,國內汽車芯片廠商突然迎來了春天。相比過去,企業的訂單量迎來有史以來最大增幅,還有那些曾經不願意接觸的車廠開始回心轉意拋來橄欖枝。

百萬訂單量對於一家國內創業公司來説,是一張份量不輕的成績單。以前,傳統車企或是一級供應商的供應鏈體系是較為穩定的,在有更強技術與品牌實力的國外廠商面前,國內廠商其實機會很少。基本上,國內廠商需要做大量的疏通工作才能獲得進一步被瞭解的可能,而且還不一定談得成。

如今,情況發生逆轉。由於國外芯片廠商的斷供,現在很多車廠處於等米下鍋的狀態。為了把控出貨量,車廠會提前部署各環節鏈條,一旦有一個環節的貨出現短缺,整條生產線都將暫停。

“大家得到了一個迅速打開客户,切入供應鏈的絕佳機會。”一家專注於ADAS及自動駕駛完整商業落地方案商創始人房雷感慨道,現在,只要你做的和別人差不多,能做出能用的芯片,就能夠打入客户的供應鏈體系。假如客户的滿意度高,持續性合作就有可能。“按正常商業流程來談,我可能三年才能夠真正打進一個客户,在現在客户意願放開後,可能一年半我就能打進一個客户,會幫我節省很多時間。”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企業域馳智能也感受到了這個暖意。除了合資公司江淮汽車以外,在芯片短缺時期,也有車廠主動過來找他們談芯片事宜。

因此基本上,國內有自研汽車芯片的廠商都看到,並一致認定這個時期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時刻。“誰能在這個關鍵口獲得客户,誰就能在馬拉松賽跑中獲得更充足的動力。”

此外,這也被認為是一個國產芯片崛起的機會。在芯片領域,車規級芯片一直有着最為嚴苛的製作工藝,需要耐高温以及極寒天氣,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驗證測試,確定穩定性和質量都能達到標準才可以正式使用。

“國產芯片為什麼一直沒發展起來,因為無人敢用,沒有應用場景就沒辦法去發現問題去改進,但其實中國人還是很善於改進自己的缺點的。”域馳智能方面認為,這次芯片短缺使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國產芯片上,是一次很好的大練兵。

國產芯片廠獲益的背後,芯片代工廠台積電產能早已被訂滿。目前全球約70%的車用MCU由台積電生產,供應商對台積電依賴度高。而且上游芯片供應商需建立較長時間的認證過程,因此短期內無法由某家供應商切換至另一家供應商。

“去年四季度疫情緩解時,台積電產能就需提前預定,供應難以快速恢復,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出現斷崖式缺貨的現象。現在台積電的產能基本上滿了,分不到了。我估計一年之內的產能都滿了。如果後續要預約的話,要提前很久定。”作為台積電的上游廠家,房雷也感受到台積電的產能壓力。

據一家為台積電提供工廠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廠商向獵雲網表示,因為台積電產能太滿,對機器人的需求大增,間接影響了他們公司的機器人業務量。

坐地起價:漲價20倍不止

“一些關鍵的芯片,漲了20倍,甚至更高。”這是房雷最近從身邊聽到的關於芯片價格的消息。另有一位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廠商的戰略規劃人表示有更誇張的價格。“一些芯片坐地起價,從曾經的兩三美金變百元美金。”

這中間有一部分原因來自二級代理商的“囤貨居奇”。

“一些二級代理商已經將手中剩餘的芯片囤起來了,並以上浮30%的價格出售。”一家汽車製造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儘管在芯片短缺的情況下,這些二級代理商手中的資源也並不多,還是足以讓他們選擇了在短時間的囤貨。

囤貨以及坐地起價的現象,更加激發了車廠的恐慌,並引起了行業的連鎖反應。

該內部人士表示,今年年後,很多車廠會派自己的採購人員拿着現金去深圳這種代理商比較集中的城市,挨個代理商去找貨,“庫存裏有多少要多少,並且直接現金支付”。

“基本上,今年同行的採購部門都不在辦公室,都跑到供應商那裏去要貨、搶貨了。”另一家企業的創始人同樣表示當前的狀況。

其實芯片供應緊張在去年8月就開始出現了,去年年底開始擴散。多位受到影響的企業人士都表示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只能是想辦法搶貨。“國內幾個主流的車企上週都派人去駐廠囤貨了,至少得先去探探庫存的實際情況。”

經企業反饋,市面上短缺的芯片主要是應用於ESP(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和ECU(電子控制模塊),以及儀表盤和中控屏的MCU。一台車要用幾百上千個芯片,缺一個就導致整台車無法生產。

“中國汽車產業芯片缺貨率為15%~20%。”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的預測數據遠高於歐洲、美國幾家諮詢公司的預測。按照2019年汽車產銷量預計,將導致中國汽車減產385萬~514萬輛。

芯片短缺過程中,整個產業鏈的成本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據相關媒體報道,自2021年開年以來,硅料價格持續猛漲。今年5月份,多晶硅的報價已由4月份的13.5萬元/噸上漲至18萬元/噸。銅箔基板、電子材料、硅晶圓、元器件專用材料等芯片相關產業今年4月起均集中發起新一輪提價,普遍上漲幅度10%~20%。芯片製造環節的企業也將代工報價提高了約10%~30%。

面對這樣的行業情況,也不都是恐慌。不少老芯片人的心態還是較為平和。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們對芯片行業的發展規律有相當程度的洞悉。

張強表示,芯片生產與市場需求之間向來就存在一定的間隔差,這意味着每年都會有一些時間出現芯片較為緊缺的情況。通常情況,有了過往的經驗,車廠會針對這樣的緊俏時間段進行提前預定產能。但這次越演越烈的“芯片慌”,主要還是因為疫情以及火災造成的較長時間停產,拉大了時間差,市場與生產之間的不平衡加劇。“這個程度是一開始大家所未料到的。”

不過,鑑於以往經驗,芯馳科技、黑芝麻等這些企業還是因為有提前訂貨及庫存而在這樣的恐慌中獲得一絲平和的力量。

“去年4季度就已經預定了今年的產能。”張強表示,由於提前定好使得面對這種情況時還比較平和。他預判,上游材料的供貨週期還在不斷拉長,未來大型的SoC芯片也會出現缺貨的情況。

汽車芯片緊缺背後其實還隱隱透露着一場人才搶奪戰。當前對於擺在芯片行業面前最現實的問題不是缺錢,而是缺人。

一家芯片獵頭公司的創始人表示,她在2020年招人的訂單漲了3-5倍,“現在再有公司找過來我也不確定能接得過來。畢竟公司的需求不是一兩個。一家創業公司,就有一百多個崗位需求。還有正在擴張的芯片公司,計劃將幾百個崗位擴充到幾千個。”

自動駕駛芯片投資熱

今年,除了造車新勢力熱度空前,滴滴、小米、360等互聯網企業也先後加入造車行業,自動駕駛的火爆,也直接促進了自動駕駛級別芯片的市場火爆。

據統計,到2030年,超過50%的汽車將實現某種形式的電氣化。而且,隨着汽車動力系統從傳統內燃機車轉向電動汽車,每輛車的半導體含量將增加一倍。目前雖然level 5的自動駕駛大規模生產還遙遙無期,但level 4車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落地。而這些車輛的半導體含量將是沒有自動化的汽車的8到10倍。

面對這個新興爆發的市場,投資圈很早就開始了佈局。比如,聯想創投就投資了超過十家汽車芯片半導體公司。不少自動駕駛芯片創業企業在近兩年紛紛獲得融資。

我們可以從以上表格中看到,不少企業融資速度極快。地平線在今年不到半年時間就融了三輪。芯馳科技也在一年時間裏進行了三輪融資,投資機構不乏經緯、華登、聯想和紅杉的身影。

市場的火熱也加快了自動駕駛芯片的商業落地。以地平線為例。其旗下征程3芯片正式實現了量產裝車,首款搭載車型是將於今年9月上線的理想汽車2021款理想ONE。另外,地平線還表示,面向L4高等級自動駕駛的征程5已一次性流片成功,將於年內正式發佈。

有業內人表示,行業裏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説自己不缺芯片,其他所有公司都缺,因為特斯拉和比亞迪自研芯片,可以自給自足。芯片慌襲來後,除了風投之外,越來越多的車企也開始通過自研或者投資來佈局芯片產業。包括小鵬、蔚來,零跑以及上汽、廣汽、北汽等。

造車新勢力小鵬、零跑、蔚來也打算效法特斯拉和比亞迪計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芯片來樹立護城河,而以上汽、廣汽、北汽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主要還是通過投資的方式來佈局。

上汽投資了地平線、晶晨半導體和黑芝麻智能;廣汽投資地平線;北汽產投與芯片IP供應商Imagination成立合資公司核芯達,研發智能網聯車規級芯片。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車廠自研芯片不如投資來的更加順理成章。

房雷認為,車企要組建一個相對完整建制的芯片研發團隊難度較大。一方面,芯片的人才培養週期長,相關人才稀缺,而芯片本身的研發節奏和迭代節奏比較慢。另一方面,芯片團隊管理和車企本身的節奏和管理的方式也不太一樣,車企的基因是偏集成、製造管理和銷售。而芯片企業核心是研發。“投資是可以的,車企通過資本建立合作,然後在業務層面緊密合作要比他們自己去做的成功概率高多了。”

儘管芯片熱帶來了不少投資,但是這對行業發展來説並非完全是好事。“一方面投資確實帶來了創新,但同時投資讓本來人數就不多的集成電路行業變得更加分散,混亂和各自為戰。”上述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戰略研究人員分析稱。

“為什麼硅谷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也就是幾十家,撐死了100家,中國在十幾年前據説就有一千家,現在是兩三千家。雖然多,但小而分散。我們不能集中資源進行整合原因在哪?”

璞華資本創始人陳大同提出問題並認為,這裏面最關鍵的原因是沒有龍頭企業,這嚴重阻礙了產業整合併購。

不過,如今科創板突然造成了幾十家龍頭企業。公司市值超過千億或者曾經超過千億的企業已經有了十幾家,這對行業的整合併購,做大做強有了新的土壤。

“這個現象特別像十年前的互聯網產業,當出現類似於BAT這樣的龍頭企業的時候,整個行業就要脱離野蠻成長的時代了,併購組合成為主流,有一些公司會成為平台性公司。”因此,陳大同預判,十年之後半導體產業當中一定會有阿里系、騰訊系出現,併購整合會大量發生。

同時他也呼籲,希望半導體行業還是要腳踏實地地前行,不要跟互聯網一樣一哄而起,一鬨而散。

在半導體領域進行了廣泛佈局的聯想創投團隊表示:目前半導體領域的投資確實有一些過熱的情況,一方面,社會資本的流入吸引了一批頂尖人才回國創業,極大幫助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項目數量的暴增也加大了投資的難度,這也要求投資機構要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去做深入的研究,認真篩選潛力項目。

由於芯片產品的研發難度高、週期長,投入成本也很大,一次流片可能就要花費幾百萬到一千萬元,沒有不斷試錯的機會。因此,判斷項目要頗為謹慎才行。

“團隊是否有着深厚的技術積累、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企業合夥人及團隊市場化思考的能力,客户導向意識和全局的操盤能力,包括如何控制成本和良率,並且能夠將研究成果落地,與汽車等行業需求完美融合等,這些是我們投資要重點關注的。”聯想創投表示。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