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菱擎”混動系統全球首發,五菱汽車(00305.HK)再添發展“新引擎”
格隆匯 04-20 10:33

4月19日,由五菱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0305.HK)子公司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菱擎”前置後驅混合動力系統在上海車展上正式發佈。據悉,“菱擎”能夠實現油耗降低30%以上,符合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技術2.0路線,滿足燃料限值新國標,同時整車排放達到國六及未來更嚴標準。近年來,五菱汽車緊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持續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此次“菱擎”混動系統全球首發,將加速混動系統國產替代,賦能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

(“菱擎”前置後驅動力系統)

政策支持助力行業增長,混動系統迎來發展黃金期

政策規劃方面,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力爭經過十五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除此之外,去年10月,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測,未來五年混動車將高速增長,2025年有望近1000萬台。到2035年,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為混合動力車型。

安信證券研報預計,在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趨於嚴格的要求下,消費者對於高端燃油車的需求增長或將導致未來油耗負積分的缺口進一步擴大。相比減重、48V等降油耗措施,強混合動力技術的運用可以大幅降低乘用車油耗水平,未來混動化有望與電動化同步提速。

目前,豐田、本田等國外車企較早佈局混合動力汽車,近年來國內車企也紛紛響應市場發佈多款混動車型,例如比亞迪秦Plus、比亞迪漢DM、吉利領克03 PHEV、上汽榮威RX5 ePLUS以及長城汽車即將推出的WEY瑪奇朵等。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1-3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萬輛和8.2萬輛,同比均增長1.8倍,國內混動車發展勢頭強勁。面對巨大的市場潛力,主流車企也將向市場推出更多混動車型。

“菱擎”前置後驅混合動力系統具備較高的混動技術集成度,其底盤延展性極高,充分滿足山區用户對強勁動力的需求,能夠適應國內更多複雜路況。此次全球首發,為車企應對日趨嚴格的油耗要求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未來可適配於緊湊級MPV、中型MPV、皮卡等多種車型。

“菱擎”契合市場需求,五菱汽車引領行業創新

由於混動車具備用車成本低,動力性突出等優勢,消費者對成本與使用體驗敏感度較高。從產品配置來看,“菱擎”包括高熱效率1.6L四缸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高效發電機與驅動電機、高放電倍率動力電池,以及高度集成化的動力控制系統與電池管理系統。對比目前主流的中國品牌混動系統,“菱擎”的技術路線和產品配置均處於領先水平,能夠以極具性價比的方式解決了續航焦慮和充電焦慮。

據瞭解,“菱擎”配置的阿特金森發動機熱效率可達40.1%;驅動電機最高效率可達95.1%。該系統還取消了離合器、變速箱、傳動軸,極大提升了整車NVH表現,提高了傳動效率,改善了傳動平順性,同時還提高了底盤利用率,降低了產品成本。此外,包含智慧型加速踏板在內的動能回收系統能根據駕駛者的意圖,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實現主動制動並回收能量為電池充電,進一步提升節能效果。

作為汽車動力的領先者,五菱汽車發揮發動機技術優勢,拓展增量市場。值得一提的是,五菱汽車計劃開發及供應的產品範圍將涵蓋一系列產品,包括符合高度認可環保準則的傳統汽油發動機、混合動力類型汽車動力供應方案以及電動汽車及其他新能源汽車動力供應系統的相關主要部件。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五菱汽車發動機及相關部件分部收入同比增長18.3%,發動機銷量同比增長約22.6%。與此同時,公司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均獲得市場認可,新能源汽車銷量顯著提升。“菱擎”前置後驅混合動力系統正是五菱汽車在汽車動力研發方面的重要突破,也是公司在新能源汽車佈局的又一關鍵進展。“菱擎”的推出,驗證了五菱汽車的品牌實力,為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打開廣闊市場空間。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