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特朗普“遺產”落地,中概股掀起腥風血雨,恆生科技指數一度大跌4%
格隆匯 03-25 11:19

懂王已隱退許久,但江湖仍因他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

昨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佈最新通吿稱,已通過臨時修正,以執行《外國公司責任法案》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

2020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主要包含兩項內容:

1、如果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通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將被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

2、上市公司需披露自己與該國政府的關係。

充滿了火藥味的中美會談剛剛不歡而散,法案就立馬落地,很難讓人相信二者之間沒有什麼關係。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美國SEC正式通吿,意味着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將面臨更大的退市壓力。

受此影響,昨夜中概股集體暴跌,帶動納指的跌幅超過2%。截至美股收市,騰訊音樂跌27%,唯品會跌21%,愛奇藝跌近20%;新能車小鵬汽車跌超15%,理想汽車跌超13%,蔚來汽車跌超10%;百度、拼多多、嗶哩嗶哩均跌9%左右。

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因為國際油價的大漲逃過一劫,頭部中概股幾乎無一倖免。

回到中國,已經回港上市的個股均被拖累,恆生科技指數開盤一度大跌超4%。

截止目前,恆科指跌近2%,京東、阿里巴巴均跌4超%,小米、網易、美團等集體跟跌。

中概股以科技公司為主,而這種現象的背後有着深刻的歷史原因。

1、回港市場潮或加劇,流動性隱憂

千禧年前後,中國的股票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上市的門檻較為嚴格。在審核制、核准制的制度下,發行股票融資的時間成本比較大,最重要的是我國發行股票上市融資的標準比較高,需要公司資產達到一定規模,連續三年盈利且淨資產收益率要達到10%。

創新型的具有高風險的互聯網公司很難達到標準,但彼時國內互聯網行業正值發展初期,需要大量燒錢。

加上彼時國內資金缺乏,銀行的理念並不開放,貸款的發放較為嚴格,因為看不懂科技公司的盈利模式,導致互聯網型企業很難通過大渠道融資。

所以,當時這類新興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是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而當年這些投資機構大多來自境外。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了,馬雲就是從日本風投公司軟銀那裏成功融到資的。

但是,我國法律對境外資金投資電信相關企業(含互聯網在內)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合資企業基本上不可能獲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合資企業紛紛採取VIE架構,繞過這一層政策監管。

但VIE架構也被和智能將會認定為規避法律政策,其合法性有問題。

所以就成了一個無解的局面:缺錢——引入外資——變成合資企業——採取VIE架構——沒法在A股上市。

而美國、香港都是註冊制,上市門檻很低,甚至不盈利的公司,只要滿足一定的規模,完成流程和合規方面的要求,都能上市,融資效率高。

因此,才形成了互聯網公司紛紛赴海外上市的現象。

近幾年,出於各種考慮,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公司越來越多。預計美國法案落地之後,在“退市焦慮”之下,這股風潮將會加劇。

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科技、消費及醫療為主,共計272家。根據港交所的最新原則,在美中概股迴歸上市需符合以下兩點要求中的其中一點:其一為市值大於400億港元,其二為市值大於100億港元且當期收入超過10億港元。根據銀河證券今年3月2日發佈的研報,目前有48家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公司。

優質資產的迴歸,無論是頂層設計者還是投資者自然是張開雙手歡迎的,只是需要擔心的問題是,互聯網巨頭集體回港,對資金的需求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去年6月網易赴港二次上市,首日漲6%,成交額72億港元,當天恆指跌了2%。

港股本身就存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抽血機”一個接一個發動,市場估計不會小。

2、今年會是2018年的翻版嗎?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落地,對中概股造成直接的打擊,但更大的問題是在這背後,我們看到周圍的環境愈發讓人感到不安了。

前段時間,國家開始收流動性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猜測今年會不會是2018年的翻版。

但是現在看來,周圍環境的惡劣程度和當年相比或許猶有過之。

這段時間的國際上的大戲一出接着一出。充滿火藥味連午飯都不吃了的中美交談會,歐盟和中國的制裁與反制裁,昨天歐洲議會決定取消《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再加上突如其來的HM公司的聲明……總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

穩定的宏觀環境對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周圍環境動盪加劇,A股很難不受影響。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