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一擴充行業代表性;分行業挑選個股、並保證對各行業的覆蓋率。目前,恆生指數的選股標準依然以市值和成交額排名為主,輔以行業代表性、財務表現等顧問委員會的主觀考量依據,這雖然能夠使得指數囊括幾乎所有市值最大的藍籌股,但市場結構問題也會導致其對部分「冷門」或「弱勢」行業覆蓋率不足。因此,如果按照這一建議調整的話,有可能會犧牲個別大市值公司,但可以使得行業的覆蓋度更為均衡。
建議二增加成份股數目至65至80隻。恆生指數在1969年推出時僅有33隻成份股,2007年指數開始納入H股公司時成份股增加到38隻。2012年擴容至50隻成份股,並在此後八年一直維持這一水平,直到2020年12月擴容至52隻。隨著赴港IPO不斷增多,恆生指數50隻左右的固定成分股已經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其截至2020年12月對整體市場的市值覆蓋率已經降至57.6%,成交量覆蓋率甚至降到50.5%,已經不能匹配其市場旗艦指數的地位。
【屬重要改革 料數目大增】
建議三:迅速納入大型上市新股;取消合資格候選成份股最少上市時間要求。恆生指數具有較嚴格的新股「快速通道」納入標準,例如市值在全市場排名前五的超大型新股也需要三個月上市時間才能被納入,而排名25位以下更是要上市滿24個月。這一對大型新股的要求相比國際主要指數如MSCI、甚至恆生綜合指數都要嚴格的多,目前通行的快速通道往往是市值滿足一定門檻後,上市後10個工作日即可被納入,這樣可以保證指數最大限度的捕捉到龍頭新股,進而更好的代表市場面貌。
建議四是保持香港公司代表性;維持被分類為香港公司的成分股在一定數量,以支持香港部分在指數中的代表性。建議五:改進成份股權重分布;成份股權重上限由當前的10%降至8%;同時將同股不同權/第二上市成份股權重上限從目前的5%提升至8%。為了防止龍頭公司獨大,而恆生指數建議單一個股上限從目前的10%下調至8%,類似於恆生科技指數。同時,同股不同權和第二地上市公司在今年獲准納入時,為了防止一次性過大衝擊,設定上限不超過5%,但此次也建議一並統一為8%。目前恆生指數中前十位成分股累計權重達61.4%。因此,如果能夠改進的話,一方面有望使得指數內「尾部」公司的權重增加,同時同股不同權和第二地上市公司的佔比也有望大幅抬升。
【增本港地位 港股通將變】
中金認為,恆生指數的優化,不僅有望引更多投資者作為基準或被動資金追蹤,也可以進一步強化香港市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特別是投資中國新經濟「橋頭堡」地位的長期吸引力。
具體而言,此次有30家公司可能符合港股通投資範圍的條件,包括藍月亮(06993.HK)、泡泡瑪特(09992.HK)、恆大物業(06666.HK)、華潤萬象生活(01209.HK)、ESR(01821.HK)、VESYNC(02148.HK)、融創服務(01516.HK)、榮昌生物-B(09995.HK)等。其中7家未盈利生物公司可能受益於2020年底的滬深港通擴容,而萬國數據(03939.HK)和寶尊電商(09991.HK)為二次上市公司,暫不符合港股通納入標準。相反,有9 家公司可能會被剔除港股通的範圍。